永远有多远读后感摘录80条-经典语录
【篇一:永远有多远
作为铁凝笔下《永远有多远》的主人公——那个住在北京驸马胡同里的姑娘——白大省,她便是现实生活中的灰姑娘,一个永远没有遇见王子的灰姑娘。
小说中,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回忆的方式,用流畅的笔调展现了一个鲜活无比的胡同女孩。白大省打小就单纯、善良,还有几分淡淡的自卑。她从不习惯于和别人说不,也从不会去背叛任何一个人,朋友、家人或者所爱的人。她只习惯于去照顾和服从他人。胡同里的老人在她小的时候就褒奖她仁义和厚道。而在世人的眼里,她的单纯近乎痴傻,她的几任男友都先后背叛了她,而她竟然一句怨言也没有,除了暗自哭泣,更难得去痛快地恨上一回。她唯一的后遗症就是在每次失恋后都来个扪心自问:我有什么不好的吗?
尽管生活总能给白大省带来痛苦,但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倒霉,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弟弟几岁害了病、几岁摔胶磕了牙……;如此种种的“不幸”才能叫做倒霉。在作者的眼里,她单纯、善良得可爱,也单纯、善良得可恨。她究竟是不谙世事,还是从不心怀芥蒂?而这一切又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生活里,作为朋友、亲人、同事,白大省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最好的好女人。可是,在男人的眼里,她却永远都不会是一个好情人。这便是主人公最大的悲哀。她知道吸引男人的不应当仅仅有纯洁的内心,男人更会为女人的妖娆、娇蛮、和那么一点点“坏”所倾倒,可她却永远也不会。她仍然只是那个随意穿着、面带微笑的平凡的邻家女孩。
故事结尾,某一个背叛她的男友回来请求她的宽恕,请求接纳、收容他和他的孩子,而她竟然不计前嫌地重又向他敞开了怀抱。跪着的男人告诉她,他回来是因为终于悟透了,白大省实在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好人!她愤怒、心酸和难过,她不明白为什么从来没有男人认为她美丽、认为她难以令人忘怀。
她告诉男友,你们眼中的那个“好人”,从来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最后,还是那个男友点穿了白大省:她永远也不可能变成另外一种人!那么永远有多远?!白大省叫喊着。
永远有多远?没有人能回答女主人公,作者本人也不能。或许永远就是永没有永远的意思,无所谓开始,也无所谓结束的那天。因为,没有谁真能背叛自己的本性,没有!而永远率性自然的人,便是一个不拘泥于、不屈从于尘世的人。而这样的一种人,她不会觉得活着是种苦痛,或许是从来不知道何为痛苦,抑或是知道而又从来不会被痛苦所淹没的那种人。于此来说,白大省是幸福的。
好的女人或许不一定是好的情人,但与她相处、相守,绝对会令人身心舒畅,这便是最简单最和谐的生活。而拿张爱玲的话来说,白大省便是一朵最天然的白玫瑰。男人爱的是红玫瑰,需要的却是白玫瑰。明知道白玫瑰其实芬芳,但爱上的往往却是香艳的红玫瑰。于此来说,男人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篇二:永远有多远读后感】
我一直在想,铁凝的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出人意料的结局,没有摄人心魄的语言,究竟是什么力量一直牵引着我,让我急于想与主人公同悲欢共离合。铁凝似乎有多重眼睛,以女人的眼光看男人,以男人的眼光看女人,以城里人的眼光看乡下人,以乡下人的眼光看城里人。她笔下的人物,似乎都有着不可救药的性格缺陷,但他们又有着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活法。读铁凝的文字,你无法以局外人来看待主人公,仿佛冥冥之中已经融入了主人公的生活中。质朴甚至略带粗劣的词汇,对性格毫不保留的剖析,文字中透露的悲悯和对真善美的歌颂,让我喜欢上了铁凝这个精灵。
急于读完《永远有多远》,因为我想知道什么叫永远,永远到底用多远,一个人的善良究竟能走多远,一个人的妥协能坚持多久。我想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像白大省这样的一个“好人”会有怎样的命运。
打小就单纯善良还有几分淡淡自卑的白大省,是胡同里仁义和厚道的化身。她只习惯于照顾和服从她人,从不会对任何一个亲人朋友说不,也从不会背叛任何一个人。然而,这样一个世人眼中的“好人”抑或单纯的近乎痴傻的白大省,却遭到了几任男友的背叛,因为她“只适合做朋友而且是最好的朋友,却不适合做情人”。她知道吸引男人的不应当仅仅有纯洁的内心,男人更会为女人的妖娆、娇蛮、和那么一点点“坏”所倾倒,她也在反抗与妥协中挣扎过,可是她终究只是那个随意穿着、面带微笑的平凡的邻家女孩。让人可敬又可恨的白大省,永远也不可能有大省的那一天。单纯善良的白大省,终究没有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也没有等到属于她的简单的爱情。白大省是一朵最天然的白玫瑰,善良温柔贤惠让人舒心踏实。男人爱的是红玫瑰,需要的却是白玫瑰。明知道白玫瑰其实芬芳,但爱上的往往却是香艳的红玫瑰。这究竟是白大省的悲哀还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永远有多远?到生命终结?到万物消融?到时间停止?到山无棱天地合?到不再存在永远?到永远无法说出永远?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一定有。所以,永远不要问永远,永远不要说永远。永远是一个没有终极的时间概念,而有些人有些事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当白大省的前任男友说出她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本性时,白大省哭喊着问道“永远有多远?”是啊,她真的永远永远都不会背叛吗?我想知道,当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经历了太多的背叛心酸人情冷暖,在反抗与妥协中奋力挣扎过后,他有所保留的善良究竟还是不是善良?作者是否在呼吁一种狼性的复苏?没有狼性的善良究竟能走多远?白大省终究会不会一直任人欺负任人宰割直至其狼性复发?
但是,以另一种眼观来看,白大省何尝不是最幸福的人。率性自然,纯真善良,眼中充满真善美,不拘泥小节,不屈于尘世。她的生活中,没有持久的痛苦,没有跨不过的砍,没有解不了的心结。她从不会觉得活着是一种负担一种痛苦,或许她从来都不知道痛苦于自己是何物。我们为何不可以做一个白大省这样的人,在浮浮沉沉如歌的岁月中坚守自我,活出自我风采!
【篇三:永远有多远读后感
我想说,这是这些年来第一部让我流泪的中篇小说。
我想,这部小说大概只有姿色平平内心善良且在感情路上不顺利的姑娘才看得懂,我想,大概也只有独身到五十岁才遇到真命天子的铁凝能写得出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自己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知道上天的不公平是一种常态,知道每个人都只能各安其命,才觉得这部小说真的写到了心坎里。永远有多远,永远就是远到不可能。
西单小六是少有的尤物,而大多数的女孩子,多多少少有着白大省的影子。只有韩剧里才有那傻乎乎的金三顺碰到高富帅,而现实是,那么多那么多的'白大省,就算善良得要死,依然无法得到爱情。内在美最重要,善良最重要,对于爱情来说,那是天大的谎言。爱情是一个性别对另一个性别的敬意,说白了就是性吸引。善良并没有性别特征。所以,善良跟爱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性吸引这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都得承认。男人可以在各种压力下,通过给女人综合打分,把学历工作性格家境智商情商容貌身材等等考虑个遍,选了个最佳选项,娶来做老婆,也可以出于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渴求,对老婆很好,但是,那是出于现实考虑,不是出于爱情。男人用下半身思考,同时上半身也不含糊,成熟的男人一点也不避讳谈到:找女朋友和找老婆,标准是不一样的。找女朋友一定要很漂亮,性吸引的指数要高,找老婆一定要贤惠,性价比要高。
最悲催的莫过于那些适合做老婆的姑娘,无论她们的内心深处多么爱美,多么渴望得到男人的爱,她们能听到的最真诚的赞美,永远都不是关于魅力,关于她作为一个女人最引以为骄傲的地方,而是,你很善良,你很有内涵,你很好,你是我最值得感谢的人。这样的赞美,对男人同样适用,听起来便索然无味,且不是滋味。其实,她只不过是想被当成一个女人来欣赏而已,而不是一个好人。白大省对跪在地上求婚的男人说,你不明白,我现在成为的这种好人,从来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跪着的男人告诉她,你说什么笑话啊白大省,难道你以为你还能变成另外一种人吗?你不可能,你永远也不可能。永远有多远?白大省叫喊起来。那叫声里有一个平凡的姑娘破碎的自尊心,以及不可收拾的绝望。
是啊,白大省永远成不了她的偶像西单小六,她与生俱来的女性魅力就足以让她成为女王,想要获得什么样的爱情都轻而易举,而白大省呢,她说,也许我得选择我爱他比他爱我更厉害的,事情一开始她给自己制定的就是低标准,一个忘我的、为他人付出的、让人有点心酸的低标准。就算是这样,她的恋爱也历经坎坷,被西单小六迷走的大春,想吃软饭后又另攀高枝惨遭抛弃后又回头来找他的郭宏,被表妹小玢抢走的关朋羽,还有那个穷吃白喝还对她百般挑剔的夏欣,她对每一任男友都用了全部的心力,却没有得到他们的一丝爱怜。
白大省把“世都”的每一层都转了个遍,在女装部,她一反常态地总是揪住那些很不适合她的衣服不放:大花的,或者透得厉害的,或者弹力紧身的。她明知道那些衣服不适合她。她说难道我连自己做主买一件衣服的权利也没有啊。她说什么叫永远也不合适什么叫永远?你说说什么叫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那个瞬间,我觉得,让一个渴望爱情的姑娘长得不美丽,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那个瞬间,我看着歇斯底里的白大省,心疼得无以复加。那个瞬间,我想起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泪如雨下。
白大省后来还是嫁给了郭宏,那个最终仍然不是因为爱情而娶她的男人。认识到不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允许和接纳生命中不可改变的不完美和遗憾,更是一种必经的历练。甚至,你要知道啊,有些人也许真的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爱情的。
多少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姑娘,不还是在平淡的婚姻中,相夫教子,自得其乐。那傻乎乎的白大省,最终还是做回了自己,做了她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自圆其说,冷暖自知。只是白大省们,大概心里是不是都有那么一个愿望:如果有来世,我希望能成为一个美女,因为我想知道,爱情是什么滋味。因为我想知道,永远其实触手可及。
【篇四:永远有多远读后感】
作品中的白大省总是迷恋对方,然后看着对方被身边的朋友牵着离开自己。她试图改变自己,但是她终于发现她永远也成为不了她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生命中也总有一些高度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就好象白大省永远也不能拥有西单小六的风骚,小玢的娇蛮。即使用世界上最高超的化装师也是枉然。因为不协调,就像上身穿衬衣打领带,却穿一条运动裤一样。
人只要好好做自己,做好自己好的一面,总会有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等你的。
最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人的确是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一种人,因为人本来就是有自己的性格的,改变了,会痛苦;更是徒劳。其实很简单,做自己,喜欢自己。善待自己,才是真正的长大。自信的人,才是最美丽自然的人。
幸福有多远观后感一
我看完了电视剧“幸福还有多远”的全集,心情很复杂,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局。真是想问,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儿?
幸福可能就是现在,也可能还要等待;幸福可能无处不在,也可能要靠自已去争取,幸福其实是人们追求一辈子的东西。幸福其实很近,其实也很遥远……
我看到了大多数人在网上评论,说李萍——自私!因为她离开了好人——吴天亮,认为她伤害了吴天亮。我不这样想,为什么是李萍错了?为什么她这就是自私了?我觉得她有权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她和吴天亮一开始就是个误会。既然错了,她也努力过了,为什么不去改变它?为什么她一定要委曲求全呢?这对双方都是一种欺骗!吴天亮是好人,难道他没错吗?他从一开始就欺骗了李萍。李萍是坏人吗?她善良的接受了开始的一切,她也被感动过,她也去爱了,去努力了,去忍耐了。但最终那不是她想要的那种幸福生活,再继续就是种折磨。吴天亮说了:“人生不怕犯错,怕的是一错再错!”她的不幸福也会让他没有幸福,于其这样熬着,不如用一时的痛苦换俩个人新的有希望的生活。
说李萍是自私的,后来不再管吴天亮的感受,而去追她想要的幸福了。因为她是个平凡的人,她想要过她要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想!只是她敢做!她的离开也许对吴天亮当时是个打击,因为他爱她。爱她就要给她幸福,不是很多人都这么说吗?
我佩服李萍的勇气,在那个年代她敢于为追求自已想要的幸福而面对一切!有几个人敢这样做?
这也许就是生活,不一定有谁对谁错,不一定要分好人坏人!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感受!
靳英的走,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她知道吴天亮有多爱李萍,她一开始就知道,经过了六年,她也知道了她永远也取代不了李萍在他心中的位置,我想她是不愿生活在有阴影的幸福生活里,“看似幸福”其实是种折磨!她要去重新寻找。她也是勇敢的,用一时的痛,去换有新希望的生活!
人,活着就是折腾,生活就是折腾,幸福就是在不断的折腾中去感受,去
幸福有多远观后感二
李萍用了她所有的'希望和青春,只为等待一种叫幸福的东西。
故事发生在1981年冬天,百合卷烟厂女工李萍是一个普通女工,一次要赶制一批慰问海军的香烟,她突发奇想写下了一张纸条:“当你抽到这盒烟,那就是我们缘分的开始。假如你是个军人,还没有结婚,我愿意嫁给你,愿意做你的妻子.”她把这张纸条塞到烟盒里,天天与她的好友靳英共同期盼着回音,她坚信幸福离她并不遥远,这盒香烟就是她新生活的开始……
军人吴天亮点因此走进了她的生活,没过多久,他们结婚了,可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期待的那样完美,吴天亮点爱她,可并不理解她,相比之下,李萍更喜欢和吴天亮的通讯员王小毛在一起,军队大院里谣言四起,生活无法再回复到往日的平静了,李萍离开吴天亮后嫁给了王小毛,而李萍的最好的朋友靳英则走进了吴天亮点的生活,两个新的家庭重组了。也许这一次才是她们想要的幸福。
幸福的生活终于开始了,李萍和王小毛虽然贫穷,但生活很开心,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王小毛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留下了李萍和年幼的女儿艰难的生活,吴天亮点伸出了援助之手,靳英无法接受深爱的男人心里还有别人,一个人离开了,等李萍和吴天亮赶到车站时,列车早已经开走了,只剩下李萍和吴天亮两个人相互凝望着对方,这一次幸福还有多远……
看到结尾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李萍一直以来的追求的幸福总是输给了她想象的范围,她拒绝烟厂主任于大路的追求,而执意嫁给了军人吴天亮,她和团长吴天亮离婚,执意嫁给了一无所有的王小毛,一直在坚定的寻找着她心中的幸福,最后王小毛死了,于大路进监狱了,只有吴天亮陪在她身边给她帮助。
恍惚中她看到了幸福的影子,原来幸福一直在身边和自己捉迷藏,兜兜转转,就是不肯喊停,故事的结尾,意外深长,但愿这一次吴天亮能给的起李萍想要的那种幸福了。
此时李萍想要的应该不再是年少时看大海读小说的浪漫清怀的那种幸福了罢,而是有一个男人一直能坚定的和她在一起。
看过一则故事,有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落水了,他向上帝祈祷说:“万能的主啊,您一定要来救我,我是您忠实的信徒。”他坚信上帝一定会来救他,过了一会救生队员来了,要带他上岸,他拒绝了,他还在等待着上帝来救他,前前后后经过了十个救生队,他都执意不肯上岸,死后他在天堂遇到了上帝,问上帝为什么不去救他?上帝无奈的笑了,说:“那十个救生队员就是我派去的天使,是你一直坚持不愿意上岸的啊!”
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可能是我们太专注内心的声音了而忽略了它的存在,以爱的名义去拒绝,去追求,去付出,那是每一个人心中对梦想的追求,年少时总是太倔强以致学不会珍惜眼前不起眼的幸福。
篇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因为自己的无知,于泰戈尔的这首著名的诗,却是在今天才得以知道原来是泰戈尔的作品,想想真是无地自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读后感。若不是偶尔在博友的博客里面看到,恐怕这样的错误认识还会继续得以延续下去,想想都觉得害怕。一直以为不过是周星驰电影里面的一句经典的
这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再一次充分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泰戈尔的印象,还只局限于大学时代的认识,知道他对五四中国文学的影响,却一直未曾读过他的作品,甚是遗憾。
今日细细地品读了他的这首诗,感触如下:
这首诗里面充满着哲理,句子非常美丽,从技巧上面来说,可以说是臻于完美,用了一虚一实两条线来写那种爱到深切的伤痛,前五段是写虚的,通过排比,针连的技巧,丝丝入扣地写出那种相思抽骨的绵绵不绝的痛,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更加深刻,更加接近内心,更加感伤;后五段是写实的,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具体的事物的描述,通过类比,把那些原本跟爱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把前面的'那种写意,自然地移植到了具体的事物中来了,让本来不觉得伤悲的事物,让那本来很虚无缥缈的感觉,一下子就实在了起来,这种实在通过一连串的类比,在脑海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真实的感觉,最后归到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潜海底。
客观的说来,这是我看到的关于爱情的描述,写得最美丽的句子之一,但却不是我最喜欢的,呵呵,可能是跟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有关吧,最喜欢的爱情诗,应该是叶芝的《当你老了》,因为那是真实的,可以触及的平凡人的爱情。
篇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读后感
因为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最初是在网上看到它时,那一刻带给我的感触无法言语,时至今日,我的诉说也不能将我心之感受诉及一二。
我无法体味作者在写它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伤抑或是怎样的一份执着的无奈。
的确,在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时间上的分离,也并非生离死别空间上的离别,而是,我在你面前,你无法感觉到我对你的仰慕与爱,那是我心里最坚定的情怀,那是我心灵最脆弱的伫地,读后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读后感》。那其中有着说不出的无奈看不见的伤痛,那种触之不到看之不见的距离横在你我之间。若是要问那距离到底有多远?我实在无法用尺度将它来丈量。
而当爱到极至的两个人,却因了世上客观存在的种种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种明明深爱却还要用冷漠作装饰,嗅着彼此熟悉的气息捧着两颗跳动不已的心,嘴上却还在说着不爱你,情是热的、心是沸腾的,而说出的话语却是冰彻肌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背后泪落的距离?
当孤独的你和我,于风雨飘摇中需要用彼此的体温来唤醒生命之时,却只可遥望不可相依,那种瞬间便逝的幸福成为此生永恒的记忆。飞鸟与鱼儿,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无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便成了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看得见他(她),伸出的双手却拉不着他(她)。这有多远?
拉着了他(她),却转瞬即失无法相依。爱人就在这里,却有如隔纱。这又有多远?
两颗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一米之距成了永远不能逾越的距离。
爱的进口在哪里?灵魂的出口在又在哪里?
篇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读后感
也许是这样吧,人总是在不经意的时间里,会忽然喜欢上某种事物。无论是心情所致,还是已然在成熟的我。最近爱上了泰戈尔的诗。不得不承认,读书确是一种乐趣。那些文字总是能触及到心灵的深处,那些我自己都不曾体会过的地方。一首经常出现在年少轻狂的孩子口中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早已被当成爱情的象征送给了“心仪”的对象。可实为浪费的是,却很少有人能静静的读出其中的韵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样的字眼,总会有种莫名的忧伤。的确,爱情就像是生长在悬崖峭壁边缘上的花儿,想摘取就要有勇气。回头想想,也正是因为这份勇气的存在,才成就了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爱情。从古至今,无论是《红楼梦》中的那情感的冲击和刻骨的烙印,还是金庸笔下的侠骨柔情、海枯石烂,都是永不磨灭的爱情真谛。
亲情犹如甘泉,无论何时,都会给你源源不绝的滋润;友情犹如阳光,只要你能用心面对,它便会温暖你的心灵。但爱情却会让你悲喜交加,有时苦不堪言,有时却乐不思蜀。人们常常会感到正如诗中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就是这般矛盾。所以,能把这样的心情写的如此真实明了,这也正是泰戈尔的细腻真切之处。
在我的理解中,这种在爱与被爱中来回穿梭的情感,虽是一种人生的归宿,但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挚。它使人生更丰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744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