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消逝的放学路上读后感锦集100条-经典语录

《消逝的放学路上》这篇文章也带我回到了童年上学时的`情景,那些都是回忆了,里面有快乐,有留恋,有遗憾,有怀念!有亲情、有乡情、有友情更有真情!放学路上的快乐,有那么多小伙伴的影子,现在三十而立之年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那故乡的影子。

那小巷里一声声的呼唤,是否还烙在我们的心上,那故去的亲人(奶奶),那些真切的关怀,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回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也为人生的路上留下了一份遗憾。故留此文做缅怀!

《消逝的放学路上》这篇文章也带我回到了童年上学时的情景,那些都是回忆了,里面有快乐,有留恋,有遗憾,有怀念!有亲情、有乡情、有友情更有真情!放学路上的快乐,有那么多小伙伴的影子,现在三十而立之年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那故乡的影子。

那小巷里一声声的'呼唤,是否还烙在我们的心上,那故去的亲人(奶奶),那些真切的关怀,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回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也为人生的路上留下了一份遗憾。故留此文做缅怀!

①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三十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在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下午四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

②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③就在这时,那首歌突然跃出了记忆,一字不差。

④我觉得像被什么拍了下肩,它就在耳畔奏响了。

⑤这首叫《读书郎》的儿歌,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红领巾季节。那会儿,它几乎是我每天上学路上的喉咙伴奏,或叫脑海音乐罢。偏爱有个理由:它不像其他歌那么正,念书不是为四个现代化或革命接班人,而是先生和爹娘我觉得新鲜,莫名的亲切。哼唱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歌里的小儿郎。甚至想,要是老师变成先生该多好啊。好在哪儿,不知道。

⑥那个黄昏,当它突然奏响时,我感觉后背爬上了一只书包,情不自禁,竟有股蹦蹦跳跳的念头

⑦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

⑧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⑨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⑩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乃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

对成长来说,这是最肥沃的土壤。

很难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于我而言,啥都没有了,连

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

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 )童年、( )童年、( )童年了。

面对现代街区、路途和现实的社会环境,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

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

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或许,你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

一群像风筝一样在街上晃荡的孩子。

我终于想起来了,《读书郎》的词、曲,作者乃同一人。

宋扬,湖北人。此歌生于1944年。

【第1句】:读完全文,你感觉标题中的放学路上具体指什么?它为何会消逝?(4分)

【第2句】:赏析第⑩段的划线句。(4分)

【第3句】: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你的理解,在第段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 )童年、( )童年、( )童年

【第4句】:本文以歌曲《读书郎》开始,又以《读书郎》结束,结尾处,更是意味深长地说此歌生于1944而不是写于1944,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参考答案

【第1句】:放学路上泛指一种自由快乐的`童年。(2分)消逝的原因是因为面对现代街区、路途和现实的社会环境,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第2句】:将放学路上看成是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凸显了其对孩子成长所起到的独特作用。(1分)同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放学路上比作露天课堂风雨操场,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学路上丰富多彩的见闻及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化与影响。(2分)(对照得分点,意思对即可。)

【第3句】:示例:(温室)童年、(园林)童年、(玩具)童年

【第4句】:生赋予了这首歌以生命,说明它不仅是一首歌,还代表了一种富有生机的童年生活。(2分)同时,生也对应着死,暗指这首歌如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即它所代表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已经不复存在。(2分)

【解析】

【第1句】:试题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放学路上指的是放学路上的各种经历,即自由快乐的童年。消逝的原因是环境变了,家长们不再放心孩子们独立回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2句】:试题分析:本题是中等难度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识别和修辞作用的分析。可以答出句子在语言上的特点及对文章的整体作用。此类题目仍是两点基本要求:术语的准确使用;紧密结合文本。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放学路上的经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第3句】: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关键在于文章的基本情节,因为情节是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这种感情往往又凝聚在一些词语的运用上。此题作答时应与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一一对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4句】: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意思的能力。要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从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生把这首歌赋予生命,是快乐的童年生活的代表,作者对它的消失无限惋惜。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776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