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给年轻人的一封信读后感聚集76句-读后感

《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我们的生活过得太躁。看完朱光潜老先生送给我们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每一封信中都显示着这位美学大师的学识渊博,相比之下,我们太过渺小。渺小的我们可能一生本就达不到那种高度,却仍不肯踏实下我们那颗浮躁的心。

先生在开端便推荐的那些书目,坦白讲,看过的聊聊无几。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有时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大赛、学生会工作,每天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上课、没时间做作业、更没时间看书。每天熄灯后,静静躺在床上,好累,却想不出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对被消费的时间又充满愧疚,无能为力的进入梦乡。一个月后,又发现我们想做的一件都没有做成。我们真的很忙吗?答案,不忙,浮躁且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点时间读点书,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会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是啊,我们都在忙,不过应该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并不一定要获得黄金屋,至少可以修身养性,增加修养。俞敏洪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现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书,这还是要算上放假的时间。我们四年下来,能看上80本书的人,应该都算不少了吧。我们缺少的不是看书的时间,而是一颗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心境罢了。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一位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刘同,用他亲生的经历,引发着每个共鸣器发出自己声波;用他奋斗的经历述说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他曾经说道:现在的学生,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自己一个如何能够快速成功的方法,越来越焦急,可大多数只停留说,远离了做。是啊,我们多么渴望成

功,能够有一番作为,太着急了。一颗急躁的心,又怎能造就一个踏实前进的自己。刘同像哥哥一样劝诫着众多的弟弟妹妹“现在大学生很多说话会经常伤害到他人,用词不准确,需要多读书。”

诚然如此,每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的我们,是时候需要静一静了。“终南捷径”隐居是入仕的捷径,同样静心是我们成功最大的捷径。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奔波于各个讲座,希望能从中获取如何成功的方法,可我们却错过了最简便的一种。

《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2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本书。单独成一行,留念。

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法以及说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达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的这些分类,也将会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类。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有三个这样的宇宙。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一般人所以为最切而最推重的是”道德的宇宙“。”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在这个宇宙中,我们采取的是实用的态度。这里是实际生活,在这里“有所为而为”。“善恶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在”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只是真伪。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他们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美术的宇宙“也是自由独立的。美术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在这里,我们需要脱净了欲念意志和抽象思考的”直觉“,去见那叫做”形象“的孤立绝缘的`意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

于直觉时的特质。”

居然可以这么分类,还是,就应该这么分类?

《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4

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

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读后感5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一生有多部美学创作和译作,对我国的美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开明书店1929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针对当时国内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以书信方式撰写的。它由夏丐尊的序、十二封信、两篇附录、一篇代跋组成,文体舒缓,娓娓道来,对文学、人生、升学、审美以及情理等多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作品篇幅较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一版再版成了当时的畅销书,朱光潜也成为了广大青年的朋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可以说是朱光潜的奠基作。这本书不仅对当时青年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亲切,整部作品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和读者平等对话,信中以“你”为对象写,读时感觉像一位朋友正在与我轻松对话,每封信署名 “你的朋友”让人备感亲切与真诚。并且作者在阐明问题时不是站在高处谈大道理而是走近读者举出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读者谈文艺谈人生,这种方式是读者最喜欢,也最容易被读者接受。“谈读书”他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和怎样读书,他没有告诉我们必须读哪些书而是举出自己爱看的书和读书的经验指导读者自己选择书籍。在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时作者又结合自己在高等师范学校选国文课的经验,说明选课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谈摆脱”是说要懂得舍弃,但不仅是舍弃而是有取舍的舍弃。其中举了“禾”、“禹”,他们都是作者的朋友,也就是说作者完全把自己摆在和青年们平等的位置上将心比心的谈这些事。“谈人生与我”信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观,让读者触摸作者的心灵,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这种仿佛和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真的让人很放松,不会因为他是大家就让人觉得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反而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温度。

原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谈到.成效卓著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循序渐进。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也都提出过相同的论点。可见,循序渐进在我们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朋友,你也许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去探索宏观与微观世界的奥秘。你也许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去托起祖国的未来。可你有没有想过,充满青春激情的理想,要用什么样的.求实态度去实现呢?

这种态度就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就是要我们按照事物发展的情况和规律,踏踏实实地前进,而不是急躁冒进,华而不实,也不同于按图索骥。这其实像打地基一样,如果地基打得不坚实牢固,而你又不顾这一事实,盲目地往上建楼造馆,结果会怎么呢?当然是“楼毁人亡”。

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从事一般的学习劳动,都不能幻想“空中楼阁”,那只是虚无缥缈的尘烟,而不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伟大的时代要求每个人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投入我们伟大的事业中去。那样,你才能觉得充实,才能向理想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啊!时代的号角吹响了,不少热血青年都渴望成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但有一部分“天资极高”的人却没能成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踏踏实实的学风,违背了从易到难的学习规律,盲目地追求所谓“高、尖、难”的结果,由于基础知识不牢,而摔了跟头。

不要说别人,光我自己·便有足够的教训。我从,、受家庭的熏陶偏爱理科,在小学两次获得区数学竞赛二等奖后,我便开始学习更深的数学知识。初一,我进入了“市青少年数学爱好者学会”,我又盲目地学习了一些高年级的教材,而没有重视打好基础。结果,在此以后的几次测验和竞赛中,我不是摔跟头,就是被淘汰。但是我没有怨天尤人,在清醒地认识到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后,我又踏踏实实地前进了。我想,这也是失败对我的教育吧!

今后,我们年轻的一代将要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那是伟大神圣的任务。但我们决不能忘记古今中外那些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是他们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为我们今天创造了条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失败的教训,更不能忘记自己的理想是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我们应充满对祖国的爱,应保持满腔的热情,本着循序渐进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去奋斗。那么,中华腾飞将指日可待,我们的理想就可以早日实现。

“地球是属于你们,也属于我们,不要再伤害它了,用你们的智慧,还给我们彼此后代一个美丽的地球吧!那是未来的希望,也是最后的希望。”这是一只普通的鸟的自述,每当看到这句话,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致人类的一封信》。

这篇文章说的是一只鸟对人类提出的建议,其中表达了它对人类破坏自然的种种行为的强烈不满。很久很久以前,地球是未被人类开发的原始天然森林,蓝天白云,绿树成荫,遍地芳草,汪洋大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多美的境界啊!鸡犬相闻,好鸟相鸣。他们虽也有天敌,但他们的生活总算是和谐而美好的'。

可有一天人类来了,他们改变了这一切,人类砍倒了树木、抽干了河水、大量屠杀其他动物。鸟的祖先曾亲眼目睹了一只羚羊中弹了,她挣扎着又往前奔跑,终于倒下了,一个人抓着羚羊的角往车上扔,双眼流露出无尽的绝望!可人类并没有停下,枪声仍在继续……多么悲惨的场景啊!

人类如此伤害动物,其实也同时在伤害自己啊,不是吗?其实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自然受到了伤害,人类也受到了影响,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也是其他动植物的家园。

人类啊!住手吧!反省吧!补救吧!为了那些动植物们,也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归还出一个和谐,美好的大自然。让天变得更蓝,让水变得更清,让树变得更绿吧。让我们携手共创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地球迸发出勃勃生机。

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788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