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读后感100字作文细选66条-经典语录
世间是美好,又是残酷的。每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总能看到母亲那慈祥、欣慰的目光;每当我们失落,考得不好,总能看到母亲那鼓励的目光;每当我们做错事儿,总能看见她严厉的目光;每当我们遇到危险,总能看见她焦急的目光。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今天,我们学了《真爱》一课,就能体现出这一点。一位母亲为了孩子而做出让人超出想象的的举动。它,不但赞扬了母亲,还是我,心潮澎湃,不禁想起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每人每天用水量严格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着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口也一样,渴呀!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心闯入沙漠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能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了,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也不肯挪动半步。就这样,双方僵持着,而运水战士以前也碰到过这种情况,都不像这头老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一个劲儿鸣笛,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骨瘦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运水的战士哭了,有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罚。”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老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换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漠后面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的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在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他们掉转头,慢慢往回会走……
激动万分之余,又联想到了自己:在冬天,妈妈总会再三叮嘱我:“多穿衣服,别着凉了!”那时,我就当作“耳旁风”,结果,在我发烧时,却又看见他那忙碌、焦躁不安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温馨的,是喋喋不休的,是最彻底,最愿当世间第一大“傻瓜”且做出的牺牲、付出而不求回报!也许你还不了解这些,但当你注意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时,你才知道不止“母亲不爱吃鱼肉,爱吃鱼头”那么简单!如果你连这些都不懂,那么,你应该知道:尊敬、爱戴母亲和妇女;记住:母爱无私;做到:在即将来临的5月13日“母亲节”那天,送给母亲做美好的祝福。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
《真爱》观后感1
近日,社区工作人员在地磅街道办事处的组织下集中观看了电影《真爱》。
《真爱》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阿尔泰山下青河县一个叫阿尼帕的维吾尔族母亲收养19位各民族孩子,为这些孩子治病、上学、教育孩子和睦相处,彼此爱护照顾,最终养育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故事。
阿尼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女人,她靠丈夫钉马掌和用冻僵的双手清洗一桶桶羊下水的微薄收入,抚养一群无依无靠的各族孤儿,看到这里我哭了,阿尼帕妈妈几十年如一日,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给这些跟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们吃,给孩子们穿,供他们上学,为他们遮风挡雨。对待不是亲生的孩子比对亲生的孩子还要好,买来的唯一一双新球鞋给了王彩霞的哥哥。这种真爱无私,大爱无疆的做法体现了阿尼帕宽广的胸怀和伟大无私的母爱。
2008年8月,辛苦了一辈子的阿比包爸爸离开了他的妻儿,40多年,他和妻子一起用微薄的收入撑起了这个家,阿比包爸爸虽然走了,可是阿里帕妈妈并不孤独,她还有孩子们陪伴着她,还有更多的子女一起用爱心拉近这个家!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我们深深地被阿尼帕妈妈这种超越民族的精神感动了,正是这种超越民族的精神凸显了我们伟大的新疆精神。
这是一部好电影,没有夸张手法,没有超越生活,人物有血有肉,恰逢六一儿童节的到来,这部影片非常适合各族家长带着孩子去观看,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纯真的心去感受新疆的美,新疆人的美。为今后孩子们的成长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一定要以现代文化作为工作统领,要学习、弘扬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切实担当责任,付出更多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谋福,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美好、幸福的大美新疆。
《真爱》观后感2
今年五月是自治区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将阿尼帕·阿力马洪的真实故事改编拍摄成电影《真爱》,在五月开始全国公映。5月24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影片,《真爱》用真实自然的故事与唯美的表现形式感动了我,观影中,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即使写这篇观后感,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激荡,我的眼角竟然再一次泛起泪花,我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语句来做这篇观后感的题目,人间的伟大莫过于此,如此的真爱该如何诠释?
《真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拍摄得如此唯美,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让观众产生了心灵深处的共鸣,让大爱广为传播。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新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相濡以沫、共同建设新疆、守望美好家园的心灵路程,影片中所表达的“母爱”就像是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而这个河床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留白,就像泼墨的国画一般,季节性画面呈现得美轮美奂,音乐如同天籁,景语已经变成了情语,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会使观众们潸然泪下的原因,质朴的情境留住了观众的心。纯净的天空、温暖的毡房、风吹草动的画面,表现了剧中人物在现实中经受了种种磨难之后,内心是如何获取踏实和希望的。
《真爱》是触及人们命运和灵魂的电影,影片中,19个孩子从过去的苦难到现在的`幸福,用了3个时空来表现,其中最难的是上世纪70年代,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进入商业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直接简单,那时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幸福指数并不低,虽然时代不一样,但人们对幸福的感受都一样,那就是“爱”。阿尼帕妈妈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影片中老人沧桑的脸,她那双粗糙的手,我们可以想象阿尼帕妈妈抚养19个孩子的不易,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丰富情感。
《真爱》强大的感染力,让人震撼不已,真爱的情怀和力量足以征服观众。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付出,伟大的真爱,这是跨越时代、民族、文化和一切社会界限的,所有的人生都是被这样的爱滋养着,托举着的。
《真爱》是真心之爱,人人身上皆有之,人人心中向往之,所以它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是良知与爱的力量的传递过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和谐音符。
人世间,总有一种人让人肃然起敬。人世间,总有一些事让人唏嘘感慨。人世间,总有一些感动令人泪流满面。人世间,总有一种情,感天动地!
阿尼帕,一位19个孩子共同的母亲,其中有半数是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儿,囊括了维吾尔、哈萨克、汉、回等各个民族,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仅仅是因为善良,仅仅是因为见不得这些孤儿孤苦伶仃、忍饥挨饿,出于母亲的天性,她将他们无私地揽进怀里,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幸福的生活。她的心是平凡的,然而却超越了民族、超越了亲情、超越了人类的自私与小我,从而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善良和爱心虽然是大部分人都拥有的,我们许多人也不乏为社会上某些苦难与弱者的悲惨境遇而唏嘘感叹,流下不忍与同情的'眼泪,但如果将善良和爱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却绝非易事!因为这需要巨大的勇气、无私奉献与担当精神,况且是在那样艰难的生存处境中,我们自问有几人能做到?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勇于付出同情而难于付诸行动。相比而言,艾尼帕的行为是可敬可叹的,阿尼帕的心是真正仁慈的的心,她拥有无比坚强的勇气和无私的担当精神,她当之无愧应该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做为全社会善良的楷模、民族团结的楷模、人类慈善精神的典范!
由此想起一个关于天堂的话题:在我的理解中,假如真有天堂,那么必定是一个充满祥和、善良、纯净和快乐的去处,而且只有心怀善良、内心纯净的灵魂才能感召这种境界,与这种境界相应。相反,那种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残暴杀害生命、内心充满仇恨、血债累累的灵魂怎么可能与天道的境界相应,从而感召天堂?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罪恶的灵魂可以感召天堂,那就没有自然规律了!这是违反任何一种宗教教义的。如果因为仇恨、残暴杀害生命的行为感召一种境界,那只有感召黑暗和苦难。毫无疑问,只有如阿尼帕这样善良的灵魂才能与天道相应,感召天堂的善果。
善良就是天道,必将感召天堂。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7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