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蒂尔德的夏令营读后感总汇100条-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确实不一般,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读后心里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日本孩子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坚强、抗风险能力,是我们中国的学生所比不上的,这是中国式教育上的缺陷。而日本家长的所作所为则给我们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一味的溺爱孩子只会害了他。
说实话,我对这种批判中国教育的文章已经屡见不鲜了,也可以说中国教育不容乐观的情况是人尽皆知的。
中国式教育是什么?简单一点来说,中国式教育其实就是“分数”。不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这样的一句话已经充分说明“分数”在中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难道分数就可以说明一个人吗?在中国式教育上可能确实是这样的,可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了,它毋庸置疑是错误的。
现在关于中国式教育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分”与“能”的关系了。我从没有否认过我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现在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低分高能、低分低能、高分低能。高分高能的不是没有,只是因为太少了,万里挑一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国虽然正在实施着素质教育,名义上是为改革中国式教育,其实又有什么成效呢?仔细想一下,这样的素质教育本质上只是把百分制换成了ABCD而已,这样的教育变革有意义吗?只是一句空话吧。
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中国发生了危险,那么靠我们这一代能保护好中国吗,自己都保护不了吧。
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每天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发生。可是,《夏令营中的较量》这个故事却一点都不美丽,它告诉我们,原来,中国孩子身上有这么多的不足。
8月,中日孩子在一起举行了一个叫“草原探险”的.夏令营,要求每个孩子负重10公斤在草原上行进。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行李仍进车厢,然后说说笑笑地向前走。汽车陷进泥坑大家都去帮忙,一个少先队小干部却在旁边喊加油。而日本孩子病了,让他歇歇,他不肯,坚持行进。晚上自己熬粥,炒菜。让中国孩子直咽口水……你们说,中国孩子到底怎么了?
生活中中国孩子又是怎么样的呢?就拿我来说吧,上学放学父母接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日本人都已经说了:中国的独生子女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我们相比。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我和我的同伴们都该好好想一想了。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是《马洛丽成长记:第一次夏令营》的书。它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劳丽?弗里德曼以儿童的视角所写的,是“马洛丽成长记”系列中的一本。我看完以后,有许多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马洛丽?麦克唐纳的小女孩,在无比有趣的蓝湖夏令营中,她总是与自己的伙伴卡里恩?格林无法达成一致。所以两个人的关系降至冰点。然而,在好朋友们和夏令营辅导员的帮助下,她俩重新建立了友谊,并最终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当我刚看这本书时,也觉得卡里恩确实挺让人烦的,如:带了许多东西,把架子弄得一团糟;“同伴检查”时,待在营房里,害得马洛丽一天都穿着难看的救生衣;因为东西太多,没拉好帐篷,使马洛丽被蚊子咬得送去医务室一整天。但是我后来仔细想了想,尽管卡里恩并不是故意的,她对马洛丽的友谊也是真心实意的。卡里恩还是个值得交的朋友。
有一次,因为卡里恩帮马洛丽拿防晒霜来湖边晚了。所以参加游戏比赛的卡里恩和马洛丽都被取消了资格。可马洛丽不断数落卡里恩的.不是,也因为这个原因,她们的关系降至冰点。读到这里,我真为马洛丽感到羞愧。人家为了你不晒伤,去拿防晒霜,你却生气、责怪她,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幸好后来她们能化解误会重归于好。
《马洛丽成长记:第一次夏令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友谊的伟大。它能让人成为永远的好朋友,它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没有友谊,人就会变得冷漠、孤独、黑暗。友谊真的很重要,友谊是无价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被友谊感动过: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上一年级时,我俩因为不在同一个班级而生疏了。每次遇见她,都看见她和另外两个小女孩一起玩,几乎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我很生气,很伤心,我以为她已经不把我当成好朋友了。我一气之下,竟和她绝交了。但绝交以后,我又非常后悔,说不定在她心里我还是她的好朋友,只是没有机会和我打招呼而已。
一天,我在学校里把手套丢了,急得到处找,那正是寒冷的冬季。这时,她就跑过来,二话不说地把她的手套往我手里塞。我看见她的手又红又肿,还长了冻疮,心里感动极了,就向她道歉。她却对我说:“我从来都没有怪过你,最近是我和你生疏了,这是我的错,你怪我是应该的。”就这样我们重归于好,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80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