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孙幼军经典童话读后感整理76句-经典语录

《孙幼军经典童话》读后感 篇1

读了《孙幼军经典童话》我觉得非常有趣,我最喜欢《吉吉变熊猫》这个童话。吉吉是一只毛茸茸的小黑熊,住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因为它长得黑,胆子又小,它的朋友都嘲笑它,说它是笨狗熊、黑瞎子,它非常伤心。它回到家冲着爸爸大喊:“我为什么不是老虎,猴子……偏偏是笨狗熊黑瞎子!”它拿了根木棒捆在尾巴上想当一只老虎,可是走着走着“尾巴”掉了;它看到海报上大熊猫很受小朋友欢迎,它想:“要是我是一只熊猫有多好啊!”于是它去油漆店偷了点白油漆把自己涂成了一只熊猫,它被一个想赚钱的动物园园长带到了动物园里当熊猫让人观赏,结果被人看出是只黑熊,它被狠狠的打了一顿赶出了动物园。幸好被一个叫芳芳的小姑娘收留了,芳芳是杂技演员,吉吉就跟芳芳学杂技。为了学习杂技,吉吉吃了很多苦,但是它终于成了一名本领很强的杂技演员,小朋友都爱看它表演,而且都十分喜欢它。

这个童话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它告诉我要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的人。我觉得书中这句话很有意义:“芳芳说,吉吉,你不能练成一只老虎,也不能练成一只熊猫,可是你可以练成一只有本领的黑熊。我刚刚练习的时候人家也骂我“笨蛋”,现在谁也不这么说了。”我想起前几天学校运动会选拔时我一项也没选上,我很伤心,总觉得自己太笨了。读了吉吉的故事,我打算从现在起要多吃饭、不挑食,多参加锻炼,明年我一定能选上运动员!还有我拿笔姿势不太正确老是改不过来,妈妈经常批评我,我感到很委屈,自己也觉得没信心了。读了吉吉的故事,我决心每次写字时都提醒自己保持正确姿势,而且要多练字,把拿笔姿势改正过来,练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孙幼军经典童话》读后感 篇2

童话,是我们儿童最喜欢的读物。最近,我又重新读了《孙幼军经典童话》这本有趣的.童话书。作者把每一个童话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其中,让我百读不厌的就是《小贝流浪记》了。

这个篇章主要讲了:猫妈妈生了小猫咪小宝和小贝。她让它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可不到几天,他发现小贝比小宝身体长得小,小贝什么都不如小宝,它对小贝彻底失望了。后来,小贝被一群男孩捉走了,猫妈妈非常着急,连忙去找小贝,结果连小贝的影子都没找到。只好搬家了。从那以后,她决定把全部的爱都给小宝。小宝过得特别快活,妈妈什么都替他做了。小贝呢?它先是救出了自己,逃脱了人类的魔掌。它不知道回家的路,在草原上度过了一夜。遇见了狼,想把小贝吃掉但狼没有得逞。这可怕的一夜终于过去了。之后,它吃了黑狗的奶,去小兔子家做客,第一次抓蚱蜢,第一次爬上树……它渐渐长大,成了一只矫健的猫了。

自从小贝被人捉走的那一刻,我就在时时刻刻担心着小贝的命运,直到小贝茁壮成长,我才替他松了口气。小贝的坚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实一个人的成长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和挫折,尤其当你是弱者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样的困难让你喘不过气来,而这个时候,如果你退缩一步,命运就可能吞噬你。但是,如果你努力坚持一下,就有可能 “柳暗花明”。所以,我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不屈不挠地和困难搏一把,就有可能成功。命运对小贝刚开始是不幸的,但是,正是这种磨砺才使他比小宝更坚强。所以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如何舒适的同时,不妨安慰一下自己,这是命运对我们的提前考验。因为挫折是人生中的必修课,只不过自己提前上了而已,以这样的心态对待挫折,我想,困难迎刃而解的几率就大了。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二年级暑假时的一件事:那时候写字姿势不对,妈妈经常批评我,我感到很伤心,自己也觉得没信心了。读了小贝的故事,我决心每次写字时都提醒自己保持正确姿势,而且多练字,坚持不懈,把握笔姿势改正过来,练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如今,我的字比起以前强多了,我特别感谢妈妈带给我的挫败感,是妈妈,让我战胜了自己。

一个看似浅显的故事背后居然隐藏着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也许就是我们小孩子都喜欢童话的原因吧!

读了《孙幼军经典童话》我觉得非常有趣,我最喜欢《吉吉变熊猫》这个童话。吉吉是一只毛茸茸的小黑熊,住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因为它长得黑,胆子又小,它的朋友都嘲笑它,说它是笨狗熊、黑瞎子,它非常伤心。它回到家冲着爸爸大喊:“我为什么不是老虎,猴子……偏偏是笨狗熊黑瞎子!”它拿了根木棒捆在尾巴上想当一只老虎,可是走着走着“尾巴”掉了;它看到海报上大熊猫很受小朋友欢迎,它想:“要是我是一只熊猫有多好啊!”于是它去油漆店偷了点白油漆把自己涂成了一只熊猫,它被一个想赚钱的动物园园长带到了动物园里当熊猫让人观赏,结果被人看出是只黑熊,它被狠狠的'打了一顿赶出了动物园。幸好被一个叫芳芳的小姑娘收留了,芳芳是杂技演员,吉吉就跟芳芳学杂技。为了学习杂技,吉吉吃了很多苦,但是它终于成了一名本领很强的杂技演员,小朋友都爱看它表演,而且都十分喜欢它。

这个童话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它告诉我要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的人。我觉得书中这句话很有意义:“芳芳说,吉吉,你不能练成一只老虎,也不能练成一只熊猫,可是你可以练成一只有本领的黑熊。我刚刚练习的时候人家也骂我“笨蛋”,现在谁也不这么说了。”我想起前几天学校运动会选拔时我一项也没选上,我很伤心,总觉得自己太笨了。读了吉吉的故事,我打算从现在起要多吃饭、不挑食,多参加锻炼,明年我一定能选上运动员!还有我拿笔姿势不太正确老是改不过来,妈妈经常批评我,我感到很委屈,自己也觉得没信心了。读了吉吉的故事,我决心每次写字时都提醒自己保持正确姿势,而且要多练字,把拿笔姿势改正过来,练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

知道《小布头奇遇记》已经有四五年了,但一直没有去读它。直到写这部书的“怪老头”去世了,在别人的追忆文字中,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跟着书中的小布头,有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小布头一出场,就被小朋友放的炮竹吓得躲在长颈鹿的四条长腿中间,被大洋娃娃、小鸭子、布猴子、小花猫嘲笑胆子小。为了练胆子,小布头闯了祸,糟蹋了粮食。他的主人苹苹批评他不爱惜粮食,他不接受,还生苹苹的气,负气出走,开始了他的一段漫长而充满惊险的奇遇。

他跟支援农业的电动机一块儿来到农村,见到很多城里没有的新鲜的事物,结识了一批新朋友(如大铁勺、黄珠儿、小金球、小芦花)。他被老鼠拖进了洞里,但当老鼠们以他为诱饵来陷害好朋友小芦花时,他宁愿牺牲自己,叫小芦花快逃。后来从二娃口里知道小黑熊、布猴子在鼠洞里,他又只身拿着一根织毛衣的长针闯进了鼠洞,跟小黑熊、布猴子合伙打败了四只坏老鼠,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回来。在这些奇遇中,小布头逐渐克服胆小的缺点,成为一个“为了做好事什么都不怕”的勇敢孩子。

小布头对粮食没有概念,所以苹苹因为他浪费一点粮食就狠狠地批评他,他不能接受。他在农村,结识了大铁勺。从大铁勺给他讲的关于“臭稀饭”的故事,知道在旧社会的农民(如YY,及YY娘)因为吃不上一口稀饭而活活被饿死,他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他又结识了麦子黄珠儿、小金球,从他们讲述的故事中,知道麦子是如何播种,如何生长,以及农民为了收获麦子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经历这些遭遇,他醒悟到自己错怪了苹苹,想望回到她身边。

叶圣陶先生在《谈谈》中说:“这部童话叙述布娃娃的遭遇,借此说明两点意思,一点是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勇敢,一点是为什么要爱惜粮食。”这评价是精当的。但我想补充一点,孙幼军是在充满了趣味的动态故事中说明这两个道理的。整篇童话并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童话作品普遍的说教气息。它是把道理寓于鲜活的`形象与动人的故事之中,每一个小读者会从故事中得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能够在20世纪60年代初做到这样,作者真的太了不起了!

我喜欢读这部书,因为它充满了童趣。如第十九章 《一笔挺难算的帐》里四只老鼠作的诗,都充满了乐趣,尤其是鼠老二的诗,就既有童谣的趣味,又有打油诗的诙谐,甚至还带有一定的讽刺:

鼠老二,本事大,

嘴儿尖尖会说话。

别看今天当军师,

吱呀吱呀吱呀呀。

其实最后一句他想写的是:老大一死我当家。但这个不能当着鼠老大的面念出来。写鼠老大与其它三只老鼠分小布头吃,充满了童趣,尤其是鼠老大把“二分之一”固执地当作“全部”,以至于在旁听着的小布头都忍不住笑出声来。第二章《小布头的心事》里小花猫与布猴子关于男孩子好还是女孩子好的争吵,趣味十足,尤其是小哈巴狗替女孩子辩护的理由,道出了男孩的淘气与女孩的斯文,完全符合儿童的实际生活。

它的故事一环扣一环,充满了惊险,最后都是在惊险中化险为夷。故事与故事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小布头“换了”几个主人,最后回到苹苹身边,作者是通过苹苹的父母下放到农村支援农业,苹苹也来了,而苹苹父母下放的农村就是小布头的主人二娃的村里,这个安排很巧妙,没有勉强之嫌。小布头性格的变化,也符合人性成长的自然规律:我们都是从叛逆走向自觉,在艰难与挫折中变得勇敢与成熟。

《小布头奇遇记》是模仿《木偶奇遇记》而作的,叙述者经常与读者进行亲切的交流,如开头一段:

有那么一个小布头:

小布头?小布头是什么哪?

小布头,嗯——他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布娃娃……

这个布娃娃有名字吗?

有啊!当然有名字……

正文前的“入话”(或楔子),全是叙述者与预设的小读者的交流。可以明显看到《木偶奇遇记》的影子。当然你可以说看到了张天翼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的影子。

在技巧上,又借用了民间故事的“故事中套故事”(如《一千零一夜》)的手法,如第十五章《大铁勺讲的故事》、第十六章《一口稀饭》,这两章是以故事中的大铁勺为叙述者,向小布头讲述了“臭稀饭”的故事(其实是关于郭老大的翻身前与翻身后的人生经历);第二十九章《黄珠儿讲了一个故事》、第三十章《小金球也讲了一个故事》,是分别以黄珠儿、小金球为叙述者,讲述了守粮仓的老爷爷的勇敢故事,小金球和妈妈的故事,及勇敢的人黑胡茬伯伯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故事,虽然有些并不精彩(如关于守粮仓的老爷爷的故事),但它们有丰富人物性格,及充实故事情节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故事,小布头就很难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结尾让人欢快,又让人担忧。欢快的是,小布头经历种种奇遇后,回到了苹苹身边,而且可以经常跟好朋友布猴子、小黑熊、小老虎一起玩,过得非常快活。担忧的是,小布头又有了一次新奇遇,坐在一只木船上向远处漂去,越漂越远,它又会经历怎样的奇遇?它经历挫折与冒险后还能回到苹苹身边吗?——这自然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也为续作埋下了伏笔。

我不光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作者的谦卑。在《新版自序》里,作者写道:“获奖和孩子喜爱并不等于说这本书是‘成功之作’。事实上,在我这本‘处女作’里,主人公小布头被我当做所谓‘反映现实’的工具。我精心安排的不是主人公个性的发展,而是那背景。好比拍摄人物像,我把焦距对准人物身后的建筑物。结果是,背景是清晰的,人物面目却模模糊糊。”作者写这段文字时,早已是国内童话界的大佬级人物,但对自己的创作仍保持如此清醒的反思与谦卑姿态,不能不让人感动。

在近期《文艺报》读过樊发稼《我最亲爱的朋友孙幼军》、张之路的《孙幼军:一支燃不尽的烛,一本读不完的书》等文章,对孙幼军的个性与精神有所了解,像这样可爱、有趣的老顽童,实在值得我们追念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8268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