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会事有所成读后感集锦80句-读后感
为别人做事情能不能尽心尽力,只有经常反省自己,体察自己的行为才可能知道,所以要讲“为人谋,而不忠乎”。和他人相处,是虚伪,是诚实,只有自己知道,只有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才能做到真正的忠信;如果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自己平常的言行不一致,不是自己所讲习的内容,那便有失忠信,所以要反省内察。人的根本——“仁”源于我们的内心,能否实实在在地尽心竭力,并不是他人都能看出来的,也不是他人可以强迫你做到的,所以最重要、最宝贵的在于能有反省审查自己的习惯。
在学习中有种境界,被子夏十分称赞,意思和旨趣与曾子的话可以说是一曲二词,内涵上有着惊人的一致。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篇第一》)用白话来讲,即是说:“如果一个人喜爱尊重别人的贤德胜过他喜好女色的心;孝敬父母能竭尽自己的全力;为君主做事,可以做到尽忠尽职;和朋友相处可以做到诚而守信,像这样的人,即使他自谦地说还没有学过什么,我一定说他已有很大的学问了。”
宋濂是宋代的名臣,他的学习经历可以给我们很多教益。他不但谦虚好学,而且有着诚实守信的品质,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清苦的环境下博览群书,求师问道,才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宋濂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读书,酷爱读书的他只能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来看。每次借阅,他总能按期归还,很守信用,人们都乐意将书借给他看。有一次,宋濂借了一本好书,越读越喜欢,于是他就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于是他决定夜以继日地抄书,只有这样才能够按时归还。当时正是深冬,家里清贫,没有余钱买很多的柴,人住在屋子里都经常打冷战。天寒地冻,寒气袭人,家里又没有其他取暖之物,在抄书的时候他的手冻得冰冷僵直,握不住笔,他不得不放下笔,两手相搓一阵,再把双手放在嘴里哈气,如此反复几次,觉得手稍稍暖和一点,便再接着抄。
在还书的前一天晚上,宋濂的母亲一觉醒来,发现儿子屋里的灯光还亮着,就掀开门帘进来说:“孩子,你怎么还不睡觉啊?都后半夜了,天这么冷,小心冻坏了身体。”宋濂答道:“娘,我抄书呢!”娘说:“今天太晚了,赶快睡觉吧,明天再抄。白天天气暖和些,屋里也亮堂。”宋濂说:“明天来不及了,今天晚上必须抄完才行,我答应明天还书的。”娘又说:“他们家里那么多的书,不会急着要你这本书看吧?”“那倒是!"宋濂一边抄书一边回答:”不过,不管人家是不是等着看这本书,到期了就要归还人家,一天也不能耽误。“
宋濂的母亲见他坚持继续抄,也就没再说什么,心里觉得有这样一个好学的儿子很欣慰。就这样,宋濂一直抄到天亮,总算把那本书抄完了。第二天,他把书还给了主人家。那人接过书一看,干干净净,不卷不折,还是那么平整,非常高兴,就对宋濂说:“快过来看看,这一排都是好书,你想借哪一本就随便挑吧。“就这样,经过长年积累,宋濂读了许多书,大大增长了学识。
宋濂渐渐长大,意识到只靠自己埋头苦读固然是个好习惯,但书中许多重要之处不能领会,融会贯通,不能化为自己的知识。他认为有人给他指点很重要,于是决定去寻访名师。不久宋濂打听到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给学者写信要求拜师。当学者收到他的信之后,知道了他的情况,觉得宋濂是可造之材,便和宋濂约定拜望时间。
就在出发前几天,接连下起几场鹅毛大雪,最后好不容易等到天晴了,却又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冰天雪地中,天地一片白茫茫,人们都躲在家里,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宋濂的母亲看着天,心里犯愁:“那位学者的家离自己家很远,宋濂怎么去呢?”
出发这天的早上,宋濂装好书籍捆好行李,准备出发。母亲心中有些可怜宋濂,想让他晚几天再去拜师,便说:“儿子,这么大的风雪,怎么能出远门呢?”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耽误了拜师的日子。”母亲劝他说:“儿子,你想想,去老师那里得经过深山大谷,山里的雪恐怕更深了,哪能迈得动步啊!再说,你就穿这么一件旧棉袄,难以抵御寒气呀!”宋濂说:“娘,约定好了拜师的日子,我做学生的怎么能失信呢?再大的风雪我也得去!”母亲虽然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但还是忍不住劝他说:“儿子,碰上这样的天气,就是迟到了,老师也不会责怪你的。”“老师可能不会责怪我,这个我也明白。可是我必须守信用,不能因为老师不会责怪我就失信啊。”说完,宋濂告别了母亲,冒着刺骨的寒风上路了。母亲站在门外,目送着儿子消失在雪地里。
冒着狂风,顶着飘雪,经过几天的跋涉,宋濂准时到达老师家里。当他见到老师时,老师非常吃惊,这么远的路,这么冷的天,大雪封山,连猎人都很少进山来,他一个文弱书生竟穿着单薄的棉衣进山拜师。老师见了这种情景,心里很受震动,同时还有一点窃喜,认为收到这样一个好学且守诚信的学生是做老师的最大收获。此后这位学者对宋濂知无不教,教无不细,宋濂也不负老师的厚望,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名臣。
我阅读了一篇文章,叫做有志者事竟成。
文章说到开创中国植物学的钱崇澍爷爷,在他读书的时候,是以“志在有恒”为
“志在有恒”,这是多么的有道理!我也有过这种体会。一次,有道数学题难住了我,想了半天也做不出来,怎么办呢?继续想。于是,我放弃了休息时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难题给解决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想:恒心是指长久不灭的意志,并要持久、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不懈努力,顽强克服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坚忍不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树立它并不难,但是,要实现它的道路却是充满了坎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自己,遇到困难不气馁,对自己有信心,做一个有恒心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勤奋需要顽强的坚持精神。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靠的就是毅力。没有经年累月的耕耘,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就不可能获取成功。
我相信,只有有志者才能成事。你们说,不是吗?
《有为才有位》告诉我与其抱怨无位,不如奋起有为。机会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如何走向成功,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理解各异,但一直以来存在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类人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在前进中创造条件;一类人认为应该等待时机,条件成熟了再开始行动,避免冒风险。这其实就是“为”与“位”的争论。主张“有为才有位”者不少,主张“有位才有为”者也很多。主张“有为才有位”的人是主动出击的人,他们认为身在社会当中,首先要有所贡献,方能得到发展。主张“有位才有为”的人,是消极等待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小人物一个,人微言轻,做不了什么事情,除非别人给他们一个平台,甚至把一切条件都创造好——万事俱备,东风齐全,他们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自己得到发展。只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人走向消沉,甚至误入歧途。但不管人生际遇如何,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常常回荡着一个声音:“我的‘位’在哪里?”。
现在港口集团正处于新老换代时期,以东联公司为例,以前招聘都是一年就来几个大学生,最近几年呢,一年几十个,这说明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注入新鲜血液,而这么多的人,将来的际遇肯定不同,一部分独领风骚,集荣誉于一身,位子也在不断调高,这肯定是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另一部分人坚信“论资排辈”,消极工作,相信老一辈退了后机会自然就是他的,结果呢就被不断涌现的新人抢了位子,就慢慢归于沉寂。
身处东联大染缸里五年,周围的声音从刚开始的`抱怨到现在的大家齐头并进干好工作,为东联尽心尽力。《有为才有位》令我体验更深,工作中我看到两种人,一种人天天受人感染“公司不行、工资不行、发展不行。。。。”从不睁开眼睛自己观察,随大流,消极等待,总是期望天上的馅饼直接砸自己身上,结果一直碌碌无为。一种人坚信所有东西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不管是金钱也好,“位子”也好。坚信机会不是等来的,是争取来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去掉浮躁心态,在平凡岗位上做到最不平凡。我们要做第二种人,切记投机取巧、切记急功近利,摆好心态努力奋斗,机会肯定在前方向你招手。
有了位子后,是不是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不失“位”,要提升“位”,那就要每时每刻都进步、进步、再进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85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