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智说齐景公读后感汇编70条-经典语录
晏子这个人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曾学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让我知道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有爱国精神、能言善辩的人,可今天,我读了《晏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晏子心胸宽广、知错就改、谦虚有礼、以诚待人的另一面。
故事中,晏子用他的马营救了久闻的贤人越石父,并诚心把他安顿在自己府中,晏子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认真照顾越石父,最后越石父不但没有向晏子谢恩,反而指责了了解自己的'晏子待他无礼,不如囚禁得好。晏子官位高居齐相,但面对他收留的门客越石父的指责,他不但没有要求越石父的回报,没有对他感到不满意,也没有怨言,反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虚心接受越石父的批评。晏子的做法太出乎我意料。如果按平常的人来对待这件事,一定会很在意他的态度,会责备他忘恩负义,没有报答他的搭救之恩,更不会向他道歉。而晏子却深刻反思了越石父的责备他的话,认识到了自己没有好生对待越石父,救了人而存有骄矜的心思,知错就改。这充分地体现了晏子博大的胸襟。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今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感受颇深。
晏子是齐国的一名大夫,后来被齐景公拜位相国。公元前531年。齐国想看看“蛮子国”楚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便派晏子做了使者去楚国察看一下情况。楚灵王得知晏子是一个小矮个儿,便让他从城门旁的一个五尺高的窟窿里钻进去,可晏子是何等人士,他见了这窟窿,不慌不忙,笑着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如果你们国家是狗国,我就从窟窿里钻进去。”士兵当然不可能承认,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走进去。
齐景公游于牛山,觉得无聊,就对晏子说:“说说你的愿望吧!”
晏子说:“我能有什么愿望?”
景公一定要晏子说。
晏子答说:“我希望有君主可以敬畏,有妻子可以娶回家,有儿子可以传承我的一切。”(“臣愿有君而见畏,有妻而见归,有子而可遗。”)
景公说:“很好,你再说一个愿望吧。”
晏子说:“我希望君主圣明,妻子有才识,家里不贫困,隔壁有好邻居。君主圣明,我能乐意按他的意图办事;妻子有才干见识,让我难以妄为;家里不穷,则朋友不会恼与我相识;有好邻居,则我可以天天见到君子。这就是我的愿望。”(“臣愿有君而明,有妻而材,家不贫,有良邻。有君而明,日顺婴之行;有妻而材,则使婴不忘;家不贫,则不愠;有良邻,则日见君子:婴之愿也。”)
景公说:“好啊,晏子的愿望!”
晏子说:“我希望有明君可以辅佐,有贤妻可以顺我,有子女可以让我教育。”
景公说:“好啊,晏子的愿望!”
“有君而明,有妻而材,家不贫,有良邻。”真是极好的愿望。
晏子春秋读后感_篇二
鲁国的三大家族孟孙氏、季孙氏、叔孙氏联合攻伐鲁昭公,昭公失国,逃亡到齐国。
齐景公问他:“你这么年轻就输掉了国家,为什么呀?”
昭公回答说:“我年少的时候,对于爱护我的人,我却不去亲近他们,对于诤谏我的人,我却一意孤行,不去采纳他们的忠言,所以内外都没有能够辅佐我的人,而谄媚奉承我的人却很多。就如秋天的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秋天开花,随风飘扬,高飞远去,故曰飞蓬),孤其根,而美其枝叶,秋风一至,连根拔起。”
景公听了这话,就对晏子说:“假如让鲁昭公回到鲁国,他应该还不失为一代贤君吧?”
晏子说:“不是这样的。知道吗?愚笨的人经常后悔,不肖的人总是自认为很贤能,溺水的人不问涉水之路,迷路的人不问路。溺水之后才问为什么落水,迷路之后才问路,就好像是有了危难了才去铸造兵器,渴了才去挖井,再快也赶不上了。”(“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挖井,虽速亦无及已。”
我也经常后悔,属于愚笨之人,常有改的心,却没有改的行动。
现在真的发现,悔是一回事,改是另一回事。
人有一种惯性,说难听点是一种惰性,总是很难走出原来的习惯。
悔容易,改难。从根本上改变,那是一种脱胎换骨,既然是脱胎换骨,其痛也必然难当,非有相当的决心和毅力很难做到,而盖棺之后,一切都无意义了。
晏子春秋读后感_篇三
景公喜欢箭射鸟(一种鸟的名称),专门管鸟的烛雏一不小心让鸟飞走了,景公大怒,让人杀了他。
晏子说:烛雏有三个罪状,我来为你数数他的罪状。
景公说:好啊!
晏子说:烛雏,你为国王管鸟,但是却让鸟飞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鸟飞走了,你让国君因为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被杀了,如果各国诸侯知道这件事,都会认为我们国君重鸟而轻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数完烛雏的罪状,晏子请景公杀了烛雏。
景公说:不能杀,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看了这段,忍不住笑了,只觉得心旷神怡,哈哈。
如果换成一种指责的方式,犯颜直谏,效果会怎样呢?
还有一段故事,不是关于晏子的,是齐国的一个智慧的名优的。
记得也是景公的事,他死了一匹心爱的马,要将养马的人杀死,不许所有人劝谏。
这名名优穿着丧服就来了,景公眉一横,说谏者死。
名优说,我不是来劝谏的。我觉得大王仅仅处死这个养马的人不足以表示你对这匹马的喜爱。
景公说,那怎样才好呢?
名优说,既然是您喜欢的,我觉得应该让大臣和百姓都为它披麻戴孝,为它沐浴斋戒祈
景公说,我知道错了。那应该怎样对它呢?
名优说,按照葬牲畜的方式葬就行了。
幽默,很多时候就是很有力的武器,或批判、或揭露、或讽刺,它不同于噱头,不是只为了哗众取宠。
可很多人却错把肉麻当幽默,把无聊当有趣。
晏子春秋读后感_篇四
景公在过去的纪国游玩,得到一个金壶,打开后,看到里面有天书一封,写道:“吃鱼不要将其另一面翻过来,不要乘跑不快的马。”
景公说:“我知道这话的意思。吃鱼不要将其翻过来,意思是翻过来腥臭;不要乘跑不快的马,意思是怕它跑不远。”
晏子说:“不是这样的。吃鱼不要翻过来即告诫君主不要耗尽百姓的财力;不要乘跑不快的马则是告诫君主,不要把无才无德之人放在身边。”
景公说:“纪国有这样的天书,为什么还会灭亡呢?”
晏子说:“纪国一定会亡的。我听说,君子有道,将其悬在门上,而纪国有此治国之道,却将其藏在壶中,它不灭亡谁灭亡?”
成败、存亡、爱恨都有其道理,而知道了这个道理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将道理付诸实践。将道理藏之于心或者是一快喉舌,而不是付诸于行,最终都不会改变任何东西。
晏子春秋读后感_篇五
齐景公问晏子:“廉正的人能长久,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只要廉正的人的品质像水一样就可以了。水清清柔柔,能洗涤污垢。”
景公又问:“有时候廉正的人又会速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那是因为他们的品行像石头。磊磊石块互不相合,看着它坚硬,摸着它还是坚硬,内外都坚硬。人的品行像石头,则会随时随地忤逆人和事,刚者易折,不能长久,所以会速亡啊!”(“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
看完这段,脑中闪现了另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异曲同工。
晏子深谙此道。
景公问太卜(主管占卜的官员):“你有什么能耐?”
太卜说:“我能让地动起来。”
后来景公在召见晏子的时候将太卜的话告知了他。
晏子保持沉默不作回答,出来后去找太卜说:“我看见钩星在四心之间,是要地震吧?”
太卜说:“是。”
晏子说:“如果刚才我对景公说了实话,你的命就不保了,但我不能欺骗他,所以我没有回答,这样他一定会困惑。你进去和他说吧,这样君臣才都可得保。我忠于他,但不必伤你。”(“吾言之,恐子死也;默然不对,恐君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
太卜去见景公,说:“并不是我能动地,而是地将自动。”
陈子阳听了这事说:“晏子默而不答,是不想致死太卜,但是去找太卜又恐景公起疑。晏子,真是大仁之人啊,既忠于君主,又惠及同僚和下属。”
晏子父亲去世,他在家服丧,将稻草搓成麻绳拴在腰间,穿着草鞋,喝粥,住草房,枕草席。他的管家说:“这不是士大夫的丧父之礼。”晏子回答说:“只有公卿才是士大夫呢。”(言下之意,自己已经不在之列。)
曾子将此事告知孔子,孔子说:“晏子是能远离祸害的人。他不以自己的是去驳别人的非,以谦虚的言辞来避免责咎,是义者啊!”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2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1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景公:齐国国君。○2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阅读训练】
【第1句】: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
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
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第2句】: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第3句】: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第4句】: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
【第1句】:(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D:指荒年。)
(2)AD(A/D:给予/B:参与。/C:交好。)
【第2句】:(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
【第3句】: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
【第4句】:排比 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
试题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晏子入见,立有间
②公被狐白之裘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景公或晏子的性格特征。
(1)①晋见或拜见 ②通“披”,披着
(2)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或几天),天气却不寒冷。
(3)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晏子: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善于进谏。(任选一人作答。)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879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