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金孝拾银读后感500字整理86句-读后感

闲暇中,我百无聊赖的翻开放在床头的一本书,一个故事吸引了我——《金孝拾银》。

当我在开头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卖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银子,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返回拾银子的`地方找到失主”时,不禁对金孝的母亲产生了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情。为他的循循善诱所感动,被他的正义所折服,要知道金孝家并不富裕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卖油郎,卖油郎,这是多么不引人注目的字眼,而正是这卖油郎,这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拾金不昧,这恐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他这种精神为我所钦佩,我们应爱学习金孝,学习他这种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当我看到“失主却赖他偷了部分银子”时,我的心又被一股无名之火所侵占:金孝好心把银子还给他,他非但不感谢,竟然想着反敲一笔。这使我仿佛看到失主指着金孝破口大骂,指手画脚。旁边站着围观的人时不时地对着金孝指指点点。失主一脸的得意神色。我仿佛又看道金孝的母亲搂着儿子老泪纵横,却什么都没有说。那个词什么来着?对!恩将仇报!而当我看到县官到来时,我更是为金孝念了一把汗。真不知道县官会怎么办,如果金孝被冤,那他该怎么办?他的母亲该怎么办?想到这里,我的心七上八下,越加期待着下面的情节。当知道银子归金孝母子所有时,我心里涌现了一丝丝喜悦,为金孝感到高兴。现在用一句话来形容失主在适合不过了,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

看完了这则小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分,暗下决心:我也要学习金孝拾金不昧,金孝的诚实可贵。故事虽小,但隐藏着大道理。

美德作文 篇1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良传统的文明古国,经常在网络、电视、报刊、书籍上看到各种美德故事,他们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教育着我。

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司马光砸缸》,我就佩服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最近我看了一个叫《司马光警枕励志》的小故事,说司马光小时候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经常受到先生的责备与惩罚,还有小伙伴们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为了能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的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枕头,早上只要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就惊醒了,从此他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大文豪,后来写出了《资治通鉴》。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受教育,现在我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前好多了,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在家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从这学期开始我每天早上都第一个起床,然后再叫妈妈起床做早饭,妈妈说我过了一个暑假变得懂事了。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美德小故事。记得今年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一件事,一个高年级的大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正下着雨,看到一位老大爷被车子撞到了,他一边叫爸爸妈妈打电话报警,一边把雨伞撑在老人的头顶上,而他自己却被雨水淋了。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作为华夏儿女,作为伟大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从小就要从小事做起,以名人作榜样,继承和发扬我们伟大祖国优良的传统美德。

美德作文 篇2

金孝拾银

金孝以卖油为生,家中只有个老母。一天金孝偶然捡到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他高兴得回家告诉老母。但金母却以“裴度还带”的故事教育金孝,让把银子还给失主。

于是金孝回到事发地,恰好遇到一个外地客人正在寻找。金孝告诉失主是他捡到的银子,并带着失主回家去银子。不料失主却说银子原来有五十两,诬陷金孝贪污了他的银子。二人相持不下,告到官府。那县令是个清官,问明案情后,说:若是金孝赖了银子,为什么不全拿了?却止藏了一半,又自己寻找失主?若是金孝不招认,别人又怎么知道?可见金孝没有赖银之情。接着县令判道:外地客人丢失的银子是五十两,金孝拾的是三十两,这银子不是客人的,这银两判给金孝,奉养母亲;客人的五十两,自去寻找。”金孝得了银子,干恩万谢地跟老娘回去了。大家无不称快。

美德作文 篇3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烁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民族向来以“尊老爱幼,互助为人”的美誉着称于世。

“当代雷锋”郭明义,他不仅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书写了血浓于水的.人间大爱,他还资助了18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捐款金额接近工资的一半,他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妈妈老师”江润浓。1995年夏天,毕业于博罗师范学校的19岁的她,放弃了城里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偏僻的瑶乡。十多年来,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濒临辍学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他用知识的烛光照亮了偏僻的瑶乡……他们继承了中国的优良传统,无私的奉献自己。

人间处处有真爱,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女孩李小旭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邻居家的李奶奶得了脑溢血,经过抢救生命是保住了,但是不能说话,半身瘫痪。医生说:“要让李奶奶多多练习走路,否则就会瘫痪在床上永远不会走路。”李奶奶没有儿子,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儿女婿都在矿上上班,几个月才会回来一次,平时只有两位老人和两个外孙生活在一起。自从姥姥生病以来,李小旭没日没夜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姥姥,在医院,帮姥姥洗脸、擦身、翻身,陪姥姥说话,和妈妈一起搀扶着姥姥练习走路,同病房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夸她小小年纪就这么孝顺,这么体贴,真是个好孩子。面对大家的称赞,小旭只是甜甜地一笑。姥姥出院回到家,小旭遵照医嘱每天和妹妹小露一个搀扶着姥姥,一个用一根绳子拴着姥姥的一只脚慢慢的往前拉,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挪。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姥姥现在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看着姥姥学会了走路,小旭和妹妹开心的笑了。姥姥也发音不清的说:“我……的好……孙女。”

让我们为这“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去追赶形象的春潮,和美德手拉着手,结伴同行,让中华美德永远辉煌!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

传统美德故事初中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学校下发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完后,使我大有感触,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以前总是不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针,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他发愤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奶奶真有毅力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我心想:既然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这个故事,在对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叹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钢琴七级的考试,可是,由于以前我一直忙于做功课,没有时间弹钢琴,即使我有空,也懒得弹,所以离考试只有几个星期了,我还弹得疙疙瘩瘩,一点也不熟。面对老师的责备,父母的唠叨,我下定决心要每天练琴,把曲子弹熟。从那一刻开始,即使功课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坚持每天弹几小时琴,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品质将使我终身受益匪浅。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卧薪尝胆》一文。文中的主人公,越国国君勾践,为了报仇,从皇宫里搬了出来,搬到了一个又破又烂的小茅屋里。屋顶上垂下一颗大苦胆,每天尝一口苦胆的味道,过着穷苦清淡的日子,用以锻炼自己的意志,不忘过去的耻辱。与国人们同心协力,经过了十年的强政励治,推动了国家各方面的能力,振大了势力,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要有毅力,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才能战胜困难打败困难。在生活中,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有一次,我在弹钢琴,那首曲子音很多,我刚弹到一半,手就又酸又痛,简直不能动了。那一瞬间我真的想放弃算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平时老师常对我们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底,就可以取得成功!于是我忍耐着酸痛,继续努力弹钢琴。终于,我在钢琴老师那里通过了这首曲子。我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欣喜不已。

从这次事件中,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只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放弃,有恒心有毅力,最终都可以成功!所以,我们要向文中主人公学习,用自己的恒心自己的毅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传统美德故事初中读后感2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感动天地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至今,而故事的主人公更是被人们赞不绝口。近日来,我一直在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书中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受益终身的道理。

当我读完了《金孝拾银》的故事后,我感触很深,故事主要讲了,卖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银子,在母亲的劝导下他返回到原处找到失主,而失主却赖他偷拿了部分银子。相持不下时,县官来到。最终银子被判给了金孝母子。我很是佩服金孝母亲的品质,自己的儿子拾到了一包银子,她并没有为银子而动心,反而教导儿子返回原处找失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多可贵呀。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已经屈指可数。有的人甚至去偷东西,这样的人更应该向金孝的母亲学习。故事中的县官也很是让我佩服他没有私吞银子,而是公正无私地判了案。在如今,像他这样这样两袖清风、正直无私的官人又有几个呢?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学到了人要正直无私、不贪心、诚实,才会有更大收获。

读了曾子的一个故事后,我感触颇多。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让儿子跟着她去买布,而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去买布,回来后就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跟着去了。妻子回来后,看见曾子在杀猪,妻子很舍不得,哭着求他不要杀,而曾子却很坚定地说:“人不可言而无信,你已答应了儿子,不能反悔,”最后曾子还是把猪杀了。是啊,人就要像曾子一样言而有信,不可出尔反尔。作为大人,更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在这样社会里的人们,更应该向曾子学习,人不可因为一己私利,而丢掉了人生中宝贵的东西———诚信。在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人要言而有信,才能在社会中立稳脚。

同学们,古人们都有这么美好的.品德,何况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呢?让我们携手一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铸就辉煌明天吧!

传统美德故事初中读后感3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是《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小故事,有讲爱国守法的,明礼诚信的,团结友善的,勤俭自强的,还有敬业奉献的。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应该向书上讲的那些人学习,对老师尊敬,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知识。对父母应该孝顺,经常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自己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互相帮助,同学有困难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有缺点不嘲笑他们,没人陪他们玩时,我应该和他们一起玩。对老人应该孝敬,如在公共汽车上,应该主动给老人让座。我们还应该爱我们的祖国,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遵守诺言,要是做不到要尽快对那个人道歉,勇于承认错误。

这本书中的故事很精彩,同时我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887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