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告谕俐头巢贼读后感集锦80条-经典语录
告谕浰头巢贼读后感 篇1
近期,集团组织了致良知—阳明心学学习沙龙,下面是我在读《告谕浰头巢贼》时的一些感受,拿来与大家分享。《告谕浰头巢贼》是阳明先生写给当地巢贼的一封劝降告书,全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展示了阳明先生过人的智慧和悲悯之心。
首先,我认为作为管理者最应当学习的不是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思辨智慧,更应该学习的是阳明先生剿匪的决心和勇气。阳明先生作为一方的管理者,能够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在恶势力的威胁之下,依旧顶住压力,正是阳明先生基于对自身良知的清醒认识,更是对这种认知的实地践行,是真真正正的致良知。对于管理者而言这种大局意识和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的行为最为难能可贵。
其次是阳明先生的悲悯之心,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阳明先生就曾提到四条告诫之语:立志、勤学、改过、择善。对于改过,阳明先生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意思是说即便是圣贤都难免会犯错,但是不影响他们依旧被称为圣贤的原因在于他们知错能改。人最难能可贵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犯错误之后能够积极勇敢的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正如集团近期开展的的“反腐倡廉,整风肃纪”活动前期,针对员工个人的自查自纠阶段正是给予犯错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面对利欲诱惑,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谨记去战胜内心的巢贼,抵抗内心的贪婪,不做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即便不慎误入歧途,也要有及时改过自新的勇气。
再次,对于实际管理过程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制度规范,用严谨的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不徇私情,宽严相济。要通过制度的奖惩机制来强化责任意识,增加犯错的机会成本,并通过制度实施中的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对于员工要宽容以待,针对实际给予犯错员工改过自新的机会。“先礼后兵”是兵家的智慧亦是管理上的良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前提是不能触犯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如果非有人以身试法又不思悔改,那么正如阳明先生对剿匪所言:“故今特遣人告谕尔等,勿自谓兵力之强,更有兵力强者,勿自谓巢穴之险,更有巢穴险者,今皆悉已诛灭无存。尔等岂不闻见?”不要心存侥幸,此话正是有当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警示之意”。
在员工管理方面,对于一部分刺头兵,该如何管理的问题。有一些员工自身能力并不差,但是容易搞小帮派,搞私人利益优先,而不是着眼于公司的大局和大家的共同利益。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而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在单位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为企业尽心效力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本领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对待这部分人员存在悲悯之心,而肆意纵容则万万不可。正如阳明先生告谕书中所写:“今谓我全无杀尔之心,亦是诳尔;若谓我必欲杀尔,又非吾之本心。”作为管理者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唯有靠强有力的制度惩戒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阳明心学的智慧值得我们去持续深入学习和思考,领会其中的思想,以良知为导向约束自身的思想,规范自身的行为,并将这种智慧贯彻到的日常管理实践中去。
告谕浰头巢贼读后感 篇2
在读《告谕浰头巣贼书》之前,我先读了先生在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事情,阳明先生在赣州剿匪,他先是重新整编军队,以二十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对,四队为一哨,两哨为一营,三营为一阵,两阵为一军,实行逐级负责制,又重新设计兵符的形制与使用规范,以收整齐划 【第1句】:如臂使指之效。同时他奏请朝廷,在新近平定的地区置县设防,以免将来贼势复起。
如此规模的改制整编,从管理的角度看确实是很高明的手段。说它高明,倒不在于这个新的组织结构本身。
任何一个机构单位,只要时间久了,内部关系都会盘根错节,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尤其是岗位调动、职务升降之类的事情,总会伴随着无边的怨言和谣言。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改制整编,如此则一切人事问题都自然变成“对事不对人”了。
再者,虽然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兵不是一般的难养。人之常情,很难长时间一直保持紧张状态,机构单位也是如此,所以养兵不但耗时耗力,还往往越养越涣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淡季要把精力用在培训上,用在演练上,我们举办技能大赛,就是要凝聚员工们的士气、就是要让员工们保持对作战习以为常的心态。
阳明先生的剿匪策略是剿抚并用,先易后难。先从乐昌、龙川的各路叛军入手。为防浰头叛军乘间作乱,阳明先生派人送去牛、酒、银、布,以示政府慰问。慰问总要有个名义,这正是宣传攻势得以施展的机会。这一回阳明先生全用老百姓的语言,言谆谆,意切切,一副苦口婆心的态度写了一篇《告谕浰头巣贼书》。
这篇告谕不仅体现了王守仁的军政原则,也暗含了阳明心学的学术要领,很值得我们重视。开宗明义是,巡抚一方,职责就是弭盗安民。言下之意是,兵与贼虽然视同水火,但那是兵的职责所在,彼此没有私人恩怨,兵对贼并没有处于私人恩怨的偏见。
继而谈到之前平乱的体会:“斩获虽然有七千六百多人,却发现真正的首恶不过四五十人,其余的人都是被贼人胁迫罢了。由此想到你们这些山寨,恐怕也有不少人是心不甘情不愿被迫参与的。我如果就这么带兵围剿过去,这就近乎于孔子所批评的不教而诛了,所以我特意派人给你们讲讲道理。”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也在全集团范围内强力开展“整风肃纪反腐倡廉”活动,针对那些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非法侵占公司利益以及为所欲为、做事不规、不计后果的违法乱纪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与彻查,确保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干部员工家庭和谐幸福。
告谕浰头巢贼读后感 篇3
“何不以尔等为贼之勤苦精力,而用之于耕农、运之于商贾,可以坐致饶富而安享逸乐。”这是王阳明在担任南赣汀巡抚期间,进剿所谓的“山贼”时,所发的《告谕浰头巢贼》一文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我感触最深。是的,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把我住自我,在面临生活的困境或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把那些负面的能量运用到正面上来,也许会发现人生的另一层天地。在人生之路上,遇到挫折和所谓命运的嘲弄时,如果不能把握住自我,就会走上邪路,酿成人生的悲剧。
一个人面临关键的选择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静下心来想到这样做的后果,如果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甚至会使自己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时,就要考虑另一种可能,既然自己连死都不怕了,还不如下定一个决心,向旧的自我作一个决绝的告别,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能通过行动和努力来完善自我,把自己做到最好。
我们的事业也是如此,日常工作中没受到什么刺激,也毫无追求,可能就一辈子庸庸碌碌地过下去了,但一旦获得一个强大的动力,一念贯注之下,付诸于十倍甚至百倍的行动,很可能就激发出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智慧和潜力来。要想事业成功,就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自己要管得了自己,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要有自控能力,首先要控制自己的心,如果心静不下来,做事的效率和效果决不会好到哪里去。
大家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遭遇过这样或那样的痛苦或打击,为什么有的人能选择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最终改变命运的道路,而大部分的人却选择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甚至仇视社会或他人的道路呢?关键在于他们能不能把握住自己。把握住了自己,就能让能量在正确的轨道上流动,推动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告谕浰头巢贼初中读后感1
在读《告谕浰头巣贼书》之前,我先读了先生在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事情,阳明先生在赣州剿匪,他先是重新整编军队,,以二十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对,四队为一哨,两哨为一营,三营为一阵,两阵为一军,实行逐级负责制,又重新设计兵符的形制与使用规范,以收整齐划 【第1句】:如臂使指之效。
如此规模的改制整编,从管理的角度看确实是很高明的手段。说它高明,倒不在于这个新的组织结构本身。
任何一个机构单位,只要时间久了,内部关系都会盘根错节,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尤其是岗位调动、职务升降之类的事情,总会伴随着无边的怨言和谣言。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改制整编,如此则一切人事问题都自然变成“对事不对人”了。
再者,虽然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兵不是一般的难养。人之常情,很难长时间一直保持紧张状态,机构单位也是如此,所以养兵不但耗时耗力,还往往越养越涣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淡季要把精力用在培训上,用在演练上,我们举办技能大赛,就是要凝聚员工们的士气、就是要让员工们保持对作战习以为常的心态。
阳明先生的剿匪策略是剿抚并用,先易后难。先从乐昌、龙川的各路叛军入手。为防浰头叛军乘间作乱,阳明先生派人送去牛、酒、银、布,以示政府慰问。慰问总要有个名义,这正是宣传攻势得以施展的机会。这一回阳明先生全用老百姓的语言,言谆谆,意切切,一副苦口婆心的态度写了一篇《告谕浰头巣贼书》。
这篇告谕不仅体现了王守仁的军政原则,也暗含了阳明心学的学术要领,很值得我们重视。开宗明义是,巡抚一方,职责就是弭盗安民。言下之意是,兵与贼虽然视同水火,但那是兵的职责所在,彼此没有私人恩怨,兵对贼并没有处于私人恩怨的偏见。
继而谈到之前平乱的体会:“斩获虽然有七千六百多人,却发现真正的`首恶不过四五十人,党羽不过四千多人,其余的人都是被贼人胁迫罢了。由此想到你们这些山寨,恐怕也有不少人是心不甘情不愿被迫参与的。我如果就这么带兵围剿过去,这就近乎于孔子所批评的不教而诛了,所以我特意派人给你们讲讲道理。”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也在全集团范围内强力开展“整风肃纪反腐倡廉”活动,针对那些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非法侵占公司利益以及为所欲为、做事不规、不计后果的违法乱纪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与彻查,确保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干部员工家庭和谐幸福。
告谕浰头巢贼初中读后感2
“何不以尔等为贼之勤苦精力,而用之于耕农、运之于商贾,可以坐致饶富而安享逸乐。”这是王阳明在担任南赣汀巡抚期间,进剿所谓的“山贼”时,所发的《告谕浰头巢贼》一文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我感触最深。是的,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把我住自我,在面临生活的困境或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把那些负面的能量运用到正面上来,也许会发现人生的另一层天地。在人生之路上,遇到挫折和所谓命运的嘲弄时,如果不能把握住自我,就会走上邪路,酿成人生的悲剧。
一个人面临关键的选择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静下心来想到这样做的后果,如果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甚至会使自己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时,就要考虑另一种可能,既然自己连死都不怕了,还不如下定一个决心,向旧的自我作一个决绝的告别,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能通过行动和努力来完善自我,把自己做到最好。
我们的事业也是如此,日常工作中没受到什么刺激,也毫无追求,可能就一辈子庸庸碌碌地过下去了,但一旦获得一个强大的动力,一念贯注之下,付诸于十倍甚至百倍的行动,很可能就激发出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智慧和潜力来。要想事业成功,就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自己要管得了自己,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要有自控能力,首先要控制自己的心,如果心静不下来,做事的效率和效果决不会好到哪里去
大家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遭遇过这样或那样的痛苦或打击,为什么有的人能选择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最终改变命运的道路,而大部分的人却选择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甚至仇视社会或他人的道路呢?关键在于他们能不能把握住自己。把握住了自己,就能让能量在正确的轨道上流动,推动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告谕浰头巢贼初中读后感3
《告谕浰头巢贼》是阳明先生写给当地巢贼的一封劝降告书,全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展示了阳明先生过人的智慧和悲悯之心。
首先,我认为作为管理者最应当学习的不是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思辨智慧,更应该学习的是阳明先生剿匪的决心和勇气。阳明先生作为一方的管理者,能够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在恶势力的威胁之下,依旧顶住压力,正是阳明先生基于对自身良知的清醒认识,更是对这种认知的实地践行,是真真正正的致良知。对于管理者而言这种大局意识和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的行为最为难能可贵。
其次是阳明先生的悲悯之心,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阳明先生就曾提到四条告诫之语:立志、勤学、改过、择善。对于改过,阳明先生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意思是说即便是圣贤都难免会犯错,但是不影响他们依旧被称为圣贤的原因在于他们知错能改。人最难能可贵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犯错误之后能够积极勇敢的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正如集团近期开展的的“反腐倡廉,整风肃纪”活动前期,针对员工个人的自查自纠阶段正是给予犯错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面对利欲诱惑,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谨记去战胜内心的巢贼,抵抗内心的贪婪,不做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即便不慎误入歧途,也要有及时改过自新的勇气。
再次,对于实际管理过程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制度规范,用严谨的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不徇私情,宽严相济。要通过制度的奖惩机制来强化责任意识,增加犯错的机会成本,并通过制度实施中的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对于员工要宽容以待,针对实际给予犯错员工改过自新的机会。“先礼后兵”是兵家的智慧亦是管理上的良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前提是不能触犯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如果非有人以身试法又不思悔改,那么正如阳明先生对剿匪所言:“故今特遣人告谕尔等,勿自谓兵力之强,更有兵力强者,勿自谓巢穴之险,更有巢穴险者,今皆悉已诛灭无存。尔等岂不闻见?”不要心存侥幸,此话正是有当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警示之意”。
在员工管理方面,对于一部分刺头兵,该如何管理的问题。有一些员工自身能力并不差,但是容易搞小帮派,搞私人利益优先,而不是着眼于公司的大局和大家的共同利益。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而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在单位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为企业尽心效力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本领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对待这部分人员存在悲悯之心,而肆意纵容则万万不可。正如阳明先生告谕书中所写:“今谓我全无杀尔之心,亦是诳尔;若谓我必欲杀尔,又非吾之本心。”作为管理者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唯有靠强有力的制度惩戒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阳明心学的智慧值得我们去持续深入学习和思考,领会其中的思想,以良知为导向约束自身的思想,规范自身的行为,并将这种智慧贯彻到的日常管理实践中去。
读王守仁《南赣乡约》有感【篇一】
我国的乡约制度由来已久,早在7000年前余姚河姆渡史前人类集居遗址中,发现其生产生活十分有序,表明了群聚中已有乡约制度的雏形。阳明先生在南赣等地推行的乡约,其目的之明确,形式之严肃,内容之详细,堪称乡约制度典范。也是先生躬行致良知的生动案例。
先生能撰写如此详细和极具操作性的乡约文稿,不知前期作了多少调研。而我们不少制度和政策操作性差,还是对问题的研究分析上用心不够。
读文中 【第20句】:17章节,如身临其境。文中“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曰入恶矣!”一说,震耳发聩。我们有时有点成绩,往往会沾沾自喜,如不日日进取,不修自身,恶就会滋长。切记!
读王守仁《南赣乡约》有感【篇二】
乡约原是指乡村、城坊的民众以美风俗、安里弥盗为宗旨自发订立的乡规民约。其首创于北宋吕大钧所创的《蓝田吕氏乡约》。《宋史·艺文志》载:“《吕氏乡约仪》一卷,吕大钧撰。”《吕氏乡约》定规约四条,即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见,在宋代,乡约作为民间群众自订的规条,是一种乡里之民互劝互助,扬善惩恶的形式。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教育,提倡以社会教化为治国之先务。为了实施教化,明太祖于洪武三十年特颁布《圣训六谕》作为教化万民之大纲,其内容为“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无作非为。”这是《南赣乡约》制定的蓝本。
王守仁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一反程朱“分心与理为二”的主张,提出“心与理是一个”的学说,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知”和“行”在本体上并无分别,“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举乡约便是知行合一,便是格物(心)致知。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从知与行的角度为乡约的举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明代乡约的发展从此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以兵部尚书王琼的举荐,王守仁由南京鸿胪寺卿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他的乡约方案不久也正式出台并付诸推行。
南赣是南安、赣州二府的合称,地连四省,扼江西上游,境内山峦迭嶂,土鲜人稀,正德时期“南赣乏镇,溪谷凶民,聚党为盔,视效虐劫,肆无忌惮,凡在虔楚闽广接攘山泽,无非贼巢,大小有司,束手无策,皆谓终不可理”王守仁前任东征西讨,江西山民的反抗依然是此起彼伏,或一时蛰伏,转瞬又呼啸山林,“攻剽如故,卒不能尽贼”。
王守仁到达南赣之时,正是南赣山民起义愈演愈烈之际,在大帽山、横水、左溪、桶冈、俐头等地,以詹师富、谢志珊、蓝天凤、池仲容为首领的山民们,聚众结寨,抗击官军。王守仁开府赣州以后,采用剿抚并施的方针,于正德十三年四月便获班师。军事上的得手,并未使王守仁沾沾自喜,严峻的南赣社会现实使王守仁深深地感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实际上,王守仁在加紧军事行动的同时,就已着手推行他的乡治计划。在《南赣乡约》出台之前,王守仁首先推行的是十家牌法(亦称保甲法),曾先后颁布《十家牌法告谕父老子弟》、《案行各分巡道编十家牌》、《申谕牌增立保甲长》等,此法编十甲为一牌,开列各户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每日沿门按牌审察,遇面生可疑之人,即报官究理,若有隐匿,十家连坐。是针对差乱的治安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步骤。这当然远远不够的,于是在当年的十月,《南赣乡约》正式出台,一种以心学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吕、朱以来礼学治国的主旨,并与明代社会和南赣地区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新型的乡村自治模式在南赣问世。
读王守仁《南赣乡约》有感【篇三】
王守仁于正德十二年被任命为南赣汀漳等处巡抚。王守仁十分重视社会教育,他颁布了关于"十家牌法"的一系列文告,目的是实施军训、改革风俗、增进道德。明正德十五年,又颁布了《南赣乡约》,是约凡十六条,规定了全乡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公约,其中涉及军事训练、政治教育、道德陶冶等内容。
首先肯定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人的善恶是教育造成的,寇盗是由于官吏的教育无方及长辈的训诲不早,朋友的奖劝失时所致。第二,确定了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善良的人民和养成仁厚的乡风民俗,"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第三,规定了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在家则遵孝悌之义,在乡里则相助相恤,劝善戒恶,讲信修睦,息讼罢争等。第四,指出了社会教育的办法应依靠群众的批评和
同约人中推年高有德者一人为约长,下设二名副约长,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还设知约、约赞等职,组织十分严密,各有其职权。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裁处,陷人于恶罪,则坐约长约正诸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