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腊八粥读后感锦集100条-经典语录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
腊八粥读后感1
“初学喊爸爸的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腊八粥给我的印象是暖和浓稠温馨的,把大枣、栗子、花生仁儿、桂圆放在锅里跟红小豆糊糊涂涂煮在一块儿,冒着热气儿,再放些白糖,就成了一锅美味的腊八粥。读了沈从文的《腊八粥》,我更是有种想让妈妈赶紧做一锅,马上来一碗的冲动。沈从文(1902-1988),作家、文物专家,我喜欢他清新活泼的写作风格,叫人读完以后不禁回想。诺贝尔奖文学委
员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曾说过“我知道沈从文先生在1988年非常非常接近获奖,但他不幸去世了。如果他没有去世的话就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就是沈从文,他把锅里的腊八粥比喻成“一碗正在叹气的粥”,我还真是头一次听到这种新奇的想法呢!大清早,庭院里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夜晚,院里传出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勺子敲打碗的声音……那个腊八粥的夜晚真是如梦如幻。
八儿非常想瞧瞧母亲怎么熬制腊八粥,便让母亲把他抱起来看。他有一颗好奇心,奇怪为什么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粥为什么是深褐色的,母亲给他耐心讲解,说罢,便把他放了下来。八儿嚷着要吃三碗粥,还都是放糖的……读完这些,我很眼馋文中的八儿有这些儿时的快乐。想想我小时候,感觉腊八粥就是平淡无奇的,只是尝尝味道罢了,从没考虑过其他问题。而八儿却不一样,他对身边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疑问在心里,获取答案的过程就是寻求快乐的过程。为什么我不能像八儿这样,留心观察身边的每样东西,去好好地享受生活呢?
我住在一个小区里,没有朋友。我的快乐不是源自书本,就是一些电子游戏,经常整个下午闷在家里,对什么事儿都不闻不问。看书烦了,就打开计算机玩游戏,两者不停重复,乏味极了。父母经常讲一些他们小时的乐趣来馋我,比如跟伙伴们一起弹玻璃球、滚铁圈、跳皮筋、跳房子、掷沙包等等。我太向往他们的童年生活了,想得失魂落魄!一次次期盼父母带我到小区的院子里玩一下这些梦寐以求的游戏,而他们总是用“没时间,自己玩去”来拒绝我。跟这相比,周末抽空儿带我爬山,简直就是奢侈了!
我很失望,但我不应该责备父母,辛苦工作一天,争取回家来静静的休息一下,确实没什么心思陪我下楼玩。
我要自己去观察生活!你知道腊八粥与释迦牟尼成道有关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与佛教有关,太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我去了解!你瞧,我现在又对糖产生兴趣了。糖为什么有的甜,有的不甜却散发清香?制造原料有什么区别吗?甘蔗有几种?我通过查
我已经开始学着观察生活,享受生活,提问生活了,每天懂一点儿,对此我感到很快乐。你呢?
腊八粥读后感2
腊八粥是我国广大农村腊月初八这天喝的。而今天我的故事《腊八粥》却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故事说有一户人家,有老两口和一个娃。老头子天天下地干活,有时还拿回不少银两;老婆省吃俭用。她还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照样穿”。而那个娃子,却好吃懒做。不久,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地缝里的一些食物。最后,小两口死了。小两口死的原因我知道:它们不把老头子和老太婆的话放在心里,而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出,谁也不干活,针不拿,灶房不进,知识不学,油瓶倒了也不扶,人家有困难,也不帮助……这样下去,两小口能干什么?等房顶破了、食物稀少时才真正地明白两老口的话,可是已经晚了……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出力,不能一直好吃懒做,吃不愁,穿不愁,这可不行。家里的摇钱树,全都是靠双手得来的。
读了《腊八粥》,让我明白: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一定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养活自己!
腊八粥读后感3
这是一篇纪念文章。是冰心纪念母亲逝世的文章,《腊八粥》别出心裁,通过农历十二月八日煮腊八粥的风俗,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冰心母亲的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和栗子。小的有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冰心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吃。
这篇文章具有肃穆与天真的感人力量。冰心用轻柔的笔致书写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真是能从一篇文章中悟出很多道理呀!
腊八粥读后感4
读了《腊八粥》这篇文章,我觉得:人应该要勤劳,不应该好吃懒做。文中的主人公,爸爸妈妈去世了,看米缸中的米还是满的,衣柜中的衣服还有一整柜,便不去劳作。他整天在家里游手好闲不干一点事。到了冬天,家中已经没什么吃的了,邻居看在去世的老人面子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给碗汤,这才能吃段日子。到了腊月,天寒地冻,家中没有火,只好卧在凉炕席上。这时,他们发现了砖缝中有米。豆什么,就一粒一粒抠出来,放到锅里去煮。谁知,刮来一阵大风,房子已多年没修,禁不起大风一刮,房子马上塌了。
故事中的主人公到了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的。因此做事应该考虑后果,不然到了最后才后悔,这是没用的。只有在事情还未发生前,阻止它,我们才不会后悔!
冰心《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
1979年2月3日凌晨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
1979年2月3日凌晨
冰心说过,散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关于散文》),“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与共鸣”(《创作谈》)。这既是她积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经验谈,又是我们研读、欣赏包括《腊八粥》在内的她的大量散文佳品的一把钥匙。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文稿。《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读《腊八粥》不禁想到:沉郁凝重的格调,洗尽铅华的平实与素朴的文字,何以那样感人,那样摄人心魄?首先,我们注意到正是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腊八粥、母亲、周总理的熟悉,并“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譬如“母亲的母亲”、母亲、周总理都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这个细节,要不是最亲近最熟识的人,一般不会知道。而他们的“忌表”腊八正好与吃腊八粥的民俗相“巧合”,这或许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契机。在浮想联翩中,这最初的契机变得明晰起来,丰富起来,最终成了作者行文运笔的轴心,思想驰骋的基石。
其次,是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使读者得到“同感与共鸣”。
散文作为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体,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打动读者,是它的.灵魂和血脉。只是这种饱满丰沛的情感,要有一个依托,一个“附丽”的“实体”,这就是作者所叙写的物事即冰心所说的“实境”。《腊八粥》在写到“几个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爷爷而洗红枣、剥花生准备煮腊八粥的“实境”时,一个孩子“低下头”讲的那番话是多么动情,多么天真可爱!你看,“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这是“实境”的叙写,又是融和了“真情”的抒发。作者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只
说到这里,我们读完了《腊八粥》。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注意到,那文末所注的写作日期有“凌晨”二字。这两个字,告诉我们作者的一次情感经历。可以想见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关于母亲,关于往事,关于周总理的回忆中,作者是怎样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任满溢的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荡、回旋。于是披衣而起,在凌晨的清寒与薄明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读着这至情至文,作者握管伏案的身影,正涌现在我们眼前!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第4句】:
【第5句】:
【第6句】:
【第7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