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读后感100字集锦100条-经典语录
篇一: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100字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青春万岁》的作者,中国当代作家王蒙,曾是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也曾在动荡年代受尽颠沛流离,他在读者眼里散发着“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但又为何因为一次告别,失声痛哭?今晚的《朗读者》,让我们一同“卿”听王蒙讲述的故事。
篇二: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100字
为过往注脚,让未来欢喜。告别,让我们一起迎接人生中下一场精彩。本期《朗读者》,以“告别”为主题词,董卿将邀请当代作家王蒙、中国台湾演员李立群,中国内地演员姚晨、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青年翻译家程何以及中国维和部队英雄,他们将以朗读者的身份来到节目中,诉说他们生命中不同的“告别”。
篇三: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100字
一本《草房子》让他名誉世界,获得中国第一个“国际安徒生奖”,他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草房子》中以自己为人物原型,回忆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有人说,读曹文轩的作品不像在读,更像是在聆听,如此这般的语言魅力源自何处?答案或许就在今晚的朗读中。
篇四: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100字
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翻译的作品有《妈妈咪呀》、《猫》、《狮子王》、《音乐之声》……,很多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大多都出自这位年轻的女生之手。她叫何程,是什么原因让她弃理从文?《朗读者》的舞台,她将与观众一同分享自己的故事。
篇五: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100字
我们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用生命将黑暗挡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到火箭弹袭击,三级士官申亮亮不幸遇难,年仅29岁。一同经历战火的战士们依然每天在队列里军歌嘹亮、口令整齐,但身边再也没有了申班长,今晚,中国维和部队的英雄来到《朗读者》,为班长献上朗诵,也为所有守卫和平的英灵们献上崇高礼赞。
附:
朗读者主持团队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朗读者节目嘉宾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的国家顶级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主持人的另一面。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朗读者》于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 【第6句】:日晚八点档黄金时间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联合播出。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100字(1)
第一个朗读者是陆川。原本对演艺界是不熟悉的,但是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却是我非常熟悉的影片,因为曾经带学生们看过好多次,每看一次都会流一次泪,而在陆川与董卿的聊天中提到的背后的故事更让人心疼,拍摄的艰难,真实的绝望,生命的消逝,那样的地方真实的呈现出生命的脆弱。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100字(2)
他朗读的是王宗仁写的《藏羚羊的跪拜》,他说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来听,也可以当做真事来听。这个故事以前听过,但是听陆川读来,依然很动容。他读到“天上的飞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他读“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包括动物在内”。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100字(3)
陆川拍的《南京大屠杀》也看过,听节目里提到现在又拍了一部《我们诞生在中国》,有时间一定领略一下。
我们需要这样一群发出声音的人,他做到了,很多事情都是媒体介入最后官方才介入的。在《可可西里》播放以后,国家加大了对于藏羚羊的保护,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他是一个伟大的导演。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100字(4)
第二个朗读者是经常扮演母亲角色的斯琴高娃,由于她是演员,所以她说经常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眼泪,但是这次她的朗读却真实的留着自己的眼泪,她朗读的是贾平凹的写给妈妈的一篇散文,全场泪崩,所有的人都哭的不行了,董卿也好久不能平静下来,久久的与斯琴高娃拥抱。
董卿说,这个世上唯有母亲是可以为儿女榨干最后一滴血的,斯琴高娃说,请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哄哄他们,泪崩全场!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100字(5)
第三位朗读者是一对夫妻。丁一舟,赖敏夫妇,其实是一家三口,因为赖敏怀孕四个月了。他们过着天马行空的旅途生活,看起来很好的背后是,赖敏身患疾病,而且是遗传性疾病,而最可贵的丁一舟是知道她身患疾病后才与她在一起的,他们俩决定在中国地图上走一幅“心”形地图爱之旅,所以从2015年元旦起他们已经走了很多的路了。
他们用的是很原始的三轮车,用赖敏的话说叫“三蹦子”。想法是赖敏提出来的,付出实践是一舟共同完成的。他说如果每天在家就是四面墙一块天花板,不如在路上,那每天醒来都是不一样的风景。最让我感动的是丁一舟说的“你选择一个人和她过的是精神世界,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他们经常走走停停,没钱了就打工,有钱了就出行,这样的生活却被意外来临的小生命给打破了。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100字【1】
导演·徐静蕾
选择了挑战和变化
徐静蕾被称为“娱乐圈的才女”,她在很多人生角色中不断的选择。做导演,尝试指导不同类型影片,却因为奶奶的过世至今不敢触碰亲情类的电影,她选择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以史铁生《奶奶的星星》献给在天上的奶奶。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100字【2】
演员·王千源
选择了希望的田野
演员王千源,因为对表演的一股傻气,他推掉姜伟导演的《潜伏》,坚持拍完《钢的琴》,收获东京电影节影帝的同时,也错过了红遍全国的机会。他选择朗读《老人与海》,桑地亚哥的那股子韧劲,跟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二十年仍保有表演热情的他何其相似。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100字【3】
作家·麦家
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麦家,他在作品中为人物撰写着出其不意的选择,而在生活中面对青春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父爱的回眸,选择不放弃,选择朗读一封信,送给青春叛逆期的儿子。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100字【4】
汉字叔叔·理查德·希尔斯
选择了为汉字贡献所有
一个美国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国汉字来源演变,为此常常陷入穷困潦倒,心气却一如少年,他被网友亲切地叫做汉字叔叔,他就是理查德。为了感谢母亲对自己的支持和理解,理查德选择朗读刘禹锡《陋室铭》。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100字【5】
大学生村官·秦玥飞
选择了希望的田野
秦玥飞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意外的选择到湖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当了一名村官,在他深爱的土地默默地奉献着。秦玥飞用迟子建《泥泞》,为服务的千万村民们朗读,为服务的广袤的农村大地朗读。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100字【6】
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
选择了呵护与守望
郭小平目前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选择拉迪亚德·吉卜林为儿子写的《如果》,送给他的孩子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