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甲午战争史读后感聚集86条-经典语录

“故垒萧条大树凋,高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姐妹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没有更新装备,弹药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藏威海港内,坐待日寇来攻。后来,日军从宽松成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成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乱的情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国。在当时政府腐败、国民羸弱、士气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人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人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国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人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人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日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如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领导集团,带领人民搞好建设,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把国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上下一心富国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日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故事的叙述背景被定格在公元一八九四年,即中国农历的甲午年前后。经过洋务派三十余年的惨淡经营,战前的清政府已经拥有了实力号称当时“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和威海、抚顺两座近代化的军事港口。正当老大的中国急于在郑和下西洋500年后重新向世界昭示自己海上实力的时候,作为海军主力的北洋舰队却在骤然爆发的黄海海战中被日本海军击败,花费整整一代人心血铸造的精锐水师全军覆没,并最终导致中国固有领土台湾、澎湖、钓鱼岛列屿及其周边大片海疆的为日本所窃据的惨痛结局。

历史多次用血的事实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每一场大的海战都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不重视海权的民族注定会在海上吃亏。读书至尾章时,我似乎已然不在书外,而是正亲眼目睹致远号在日舰的火炮轰击下徐徐沉没,太阳旗于黄海水域中肆意的张扬,愤

“软弱丧权,退让亡国”曾在书中不止一次出现,并作为本书的叙事暗线贯穿始终。它似乎是一句开篇词,预言着清末国家的危机和败像:中国失去了海军,必然失去海洋;失去了海洋,就必然失去海岛;失去了海岛,无尽的祸患就会危及我们的国家。它似乎也是一句结束语,总结着波谲云诡的甲午风云用以警示国人:从1860年曾国藩上书清帝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曾经经历过34年的图强阶段,但我们最终却在与日本的黄海海战中惨败,失去了东南大片海疆,也失去了整整半个世纪民族自强的机遇;而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然拥有了37年的发展时期,如今,我们的海洋权益再次遭到了外部势力的侵犯,在黄岩岛、钓鱼台、南沙万里海塘,在中国的固有海岛、海域。但这次,我们的海洋,已经不再允许他国任意的觊觎、蚕食……100多年前,为了那一片海洋,数千名北洋将士曾经浴血奋战、慷慨赴死,100多年后,当中国海军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在自己的领海开展例行巡视,并坚决有力的应对各种外部势力挑衅、维护国家海权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深刻的

海洋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在军事安全、资源供给等诸多方面都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2001年,联合国缔约国的一份文件就曾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论断。毋庸置疑,只有那些懂得珍视、并能有效保护自己海洋权益的民族,才有希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当中利于不败之地,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第1句】: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度,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国家而言,保障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责任显得尤为艰巨。中国需要海洋,因为它是居住在沿海12省、数以百万计的渔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它是沟通东亚大陆与异域文化交流、实现货物集散的唯一航道;更因为它是拱卫国家门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我们的海洋,曾经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时至今日,它依旧在为国家的建设提供着无比坚实的支撑……

我们生长在一个拥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度,捍卫祖国领海不受外来侵犯,是每一名炎黄子孙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海洋是蓝色的国土,是国家神圣主权的象征,不管它是一派波涛万里,还是几番浪花激荡,都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挚爱。我们拥有、珍爱,并将坚强的守护着它——属于我们的海洋!

《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894年在我国黄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大海战。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武器装备不够先进等原因,中方“经远”、“致远”等5艘战舰全部被击沉,中方惨败。

范文一

影片中有个片段令我难忘,日本早有侵略中国的野心,买战舰时,日方的明治天皇主动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水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而中方的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的六十寿诞。却把北洋水师买枪炮弹药的费用用来修建颐和园,由此看出,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对比何其鲜明。

甲午海战的失败,致使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3千万两,并把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日本一跃为亚洲强国,而中国更加贫穷落后。《甲午大海战》这部影片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侮的道理。

现在我国已经很强大了,特别是在2012年,神九飞天、蛟龙下海,充分证明了我们国力强盛,随着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打造出了第一艘国产的航空母舰,它就是《辽宁号》。我们必须要更加强大才能不被外人欺侮。

看着我们的国力越来越浩大,我的脑海里便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百多年前梁启超说的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胜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祖国的强大依靠我们去建设,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范文二

战斗中,“致远号” 炮弹打光,受了重伤,慢慢倾斜。这时,舰长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不幸的是,“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中,邓世昌和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这悲壮的一幕让我感动不已,感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感动于他们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这一幕惊天地,泣鬼神!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昔日的泱泱大国受到了沉重打击,赔款割地、丧权辱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不重视国防尤其是不重视海军力量建设的结果,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与一个现代化国家综合实力较量的结果,也是一个腐朽政权必然堕落灭亡的结果。这时,沉没的不止是“致远”舰,不止是北洋水师,而是整个清政府,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昏庸腐朽的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中华民族无法抹灭的耻辱。

时光飞逝,1949年,一个历经无数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强大的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新中国成立了。伴随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中国人民再次挺直脊梁,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和顽强,展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和富强。

“少年强则国强”,抚今追昔,警钟长鸣,作为一个新世纪曙光下的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不忘国耻,让我们牢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祖国强大了才能够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350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