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拐弯的十字街读后感汇聚70句-经典语录

书是从一位同事手里借来看的,一本小册子,努力一点的话,两个多小时就能看完。即使对我这种看一小时就要停下来歇一会的人来说,也只是花了两三个晚上。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美国一位女作家与英国一家古书书店长达约20年的书信集,诸多采购的书我虽几乎都没看过,也不了解,读起来却并不枯燥,我想多半是因为对通过书信来建立起感情和友谊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向往。

现在几乎已没有人再去通过写信与家人或朋友联系了,社会早就进步,大家也都有更快的联系方式,因此在看到20世纪中旬这一封封跨国信件,及这些信件上所发生的故事时,不免会有感慨。去年上映了一档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在感受到各位读信人的表演功力外,让我更加诧异的是书信所能传达的真实情感、思想甚至超过面对面的交流。

回到这本书,里面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是真实存在的,包装页上这样介绍:“1920年代,这家古旧书店由本杰明.马克斯与马克.科恩在伦敦共同创立,1930年迁至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除了因与海莲.汉芙的书缘闻名之外,还接待过查理.卓别林、萧伯纳等诸多名人。”

作者海莲可称得上一位爱书之人,对书的品相、内容、版本极为挑剔。因此才会有作者不去住处附近几条街外的书摊,而用信件远渡重洋去遥远的英国旧书店找书来读。第一封信写在1949年,作者此时已经三十多岁,在与英国绅士高冷的店员弗兰克交流时,其表现出来的却像是古灵精怪的一位少女,因此在他们往来的信件对话中,一面是严肃克制,另一面是活泼俏皮,在这种对比中,读起来也是诙谐有趣。

书信集的开始正值二战结束,不消查世界史,凭书中描写也知道此时的英国物资匮乏,民生凋敝。在作者与书店各位店员通过书信逐渐熟络的.过程中,身处美国的海莲在复活节、圣诞节等节日时常给店里寄去鲜鸡蛋和肉类,店员们也分外感激,每年都邀请海莲来英国玩并为她准备好了一切。虽然最终直到弗兰克由于腹膜炎过世都没能成行,但作者与店员形成的美好情谊却流传至今,不断影响读者为之津津乐道。

海莲在信中多次提到她自己对读书的一些要求,连贯起来可以瞥见一位爱书人的读书观。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我就是没法儿喜欢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操演着不曾发生过的事儿。

持不同意见,不买没读过的书,那如何接受新知识?任何小说里都有虚构成分,但大部分内容绝对都是以历史中或现实中曾经发生的人和事为模板提炼写就的。

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也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倒是旁人都很惊讶,依我看他们爱惜书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那些书,不消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

我是不舍的。

我寄给你们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静,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他以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这样一位博览群书,嗜书如命的人,百度百科里这样介绍:“海莲.汉芙1916年4月出生于费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是在曼哈顿度过,一生潦倒困窘。汉芙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是为剧团修改剧本。”

这段介绍有六个字分外扎眼,一生潦倒困窘。这让我想起知乎上经常上热榜的一个问题: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又或者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是什么?)无论高赞答案如何为读书正名,都无法逃出感性解释的框架,无法摆脱读书对生活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这个事实。

所以读书有什么用呢?

没用。

那你还读吗?

为什么?

因为没用啊。

水中捞月,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要把月亮捞上来。

尾声,马克斯科恩书店店员弗兰克的女儿这样描述她的父亲:

虽然父亲从未拥有财富、权势,但他始终是一个快乐自得又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我们应该以拥有一位这样的亲人而深感欣慰。

自从大三“顶岗支教”有了初次教学经历以后,我就深深的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可是“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如何教育好那些顽童也成为一直困扰着我的难题。

《十字路口的顽童》解决了我的难题,作为一部教育著作,作者独辟蹊径,直面现实,聚焦于校园中的“另类”——顽童,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科学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了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这本书精心收集了100多个顽童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分析了他们的各种心理优势,比如他们有着独特的人生体验,强烈的好奇心,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创造能力和多才多艺的才华等,揭示出大智若愚、自主成才的秘密。教会你如何发现顽童身上的巨大智慧潜能,给人一种生命至真的感受,纯粹、人性、自然,给人以直抵心灵的力量,让人受益匪浅。这本书为各位家长和教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我相信它将帮助我们走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误区。

对于那些喜爱打闹,恶作剧甚至到处闯祸的“调皮大王”,很多教师和家长常会不自觉地大动肝火,批评责骂甚而放任自流;而对于那些所谓的上课乖巧听话的“好学生”“聪明学生’,教师和家长总是宠爱有加。这种现象时常会招来这些顽童的不满,美国作家法兰奇曾经气愤的指责他的老师,说“在我要举手回答问题时,老师从来不叫我;而当我因为说话被他发现时,总会被叫到前面桌子旁,当时我感到自己很无能,我讨厌这样的事实:老师总是让聪明的学生做各种事,而忽略其他人的存在。”这是一种典型的排斥,在这种排斥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顽童“性本恶”的人性假设。认为他们天生愚钝、懒惰、缺乏责任心,没有上进心,没有雄心壮志和人生理想。常常慨叹“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有时他们的活泼好动也被老师看作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被看成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因此他们时常一个小小的举动,也会招来老师的痛斥与责骂,似乎在老师眼里,对待这些顽童唯有采取强制性和惩罚性的措施。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些强制性、惩罚性措施非但没有培养人才,反而埋没了人才。可见,在顽童培养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教育价值观念。在很多人看来,顽童和“差生”、“问题学生”同义。而《十字路口的顽童》中,作者却认为顽童不过是一些“个性鲜明的常态儿童,其中不乏超常儿童”。他认为淘气调皮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可贵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们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这一定位实际上确立了以赏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念。在这种赏识的背后,实质上隐藏着一种完全相反的人性假设,即“性本善”。顽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和雄心壮志。为此,我们应该对顽童积极的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才能。

对儿童的因势利导是一种爱的智慧教育,通过看一个教师对顽童突发事件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师的教育机智。生活中,很多时候,教师是带着“有色眼镜”看那些顽童,甚至贬低他们为“差生”“问题学生”,认为他们无可救药。正因为教师对顽童“性本恶”的错误人性假设,因为诸多的偏见,使得教师对他们心生厌恶,爱护教育也就更无从谈起了。事实上,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建立在冷漠和轻视基础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是完全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的。其实,顽童大多头脑灵活,精力充沛,勇于探索,不拘成规。即“顽童”虽“顽”但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质。因此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赏识他们的行为,尊重他们的人格,开发他们的潜力。

对顽童的因势利导离不开教师丰富的教育机智和豁达开放的教育心态。我们对顽童的教育应该“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而不要“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更不可动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总之,《十字路口的顽童》让我深切感悟:对顽童的智慧教育,应成为一种开放的教育心态,成为教师眼眸中的一泓爱的清泉,面对顽童,随时都会自然地流淌出尊重、信任、慈爱和鼓励,让孩子们如快乐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如花朵一般,绚烂开放,唯如此,我们的教育才有创新的不竭动力。

我读了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书中写的都是一个个教育故事,从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他对教育的一丝丝忧愁,他就一个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点。”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学会“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36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