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大黄山第二集读后感总汇100条-读后感

距离纪录片《大黄山》首播已经很久了,可是黄山的美丽景色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不论是如仙境般翻腾的云海,还是那留下不灭印记的黄山摩崖石刻,亦或那令人神往的日出,都是天地间至奇的存在。然而,真正能让我折服的,却是那些顶风傲雪的古松。

这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啊!一棵棵古松在雨打风吹下;在云缠雾绕下;在霜欺雪压下,仍傲立于大自然斧砍刀削的千仞绝壁上,俯视深渊,直刺苍穹!看,他们欣然张开那温暖的双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华夏儿女,书写了一次又一次的华美乐章。

是怎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屈的灵魂?我不禁感叹道,难道是严寒酷暑的磨练,又或是生命之土的荒芜,还是那水分供给的不足?试问:没有泥土的依靠,他们是如何在险峻的峭壁上经受住寒风炎日的摧残;没有水分的滋润,他们又是如何向人们展示这磅礴的翠意?我沉思了:不,不,不是这些造就了如此不屈的灵魂;对,对,是黄山松自己造就了如此不屈的灵魂。或许你未曾发现黄山松都有一种奇特的姿态:他们总是向着一个方向生长,是的,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姿态,更是一种团结的姿态。试想,在生命之水稀缺,生命之土荒无的岩壁上,若每个枝桠都要生长,会有今天黄山松这一景观吗?或许他们已敌不过大自然的.折磨,正是因为有了一侧枝桠的自我牺牲,另一侧枝桠的团结协作才成就了黄山松的绝世之美。

伴着这一棵棵的古松,我的思绪飘到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听吧,伴着阵阵清越而又坚定的马蹄声,一群群马队从大山走向世界;看吧,迎着一次次的笑声,一座座徽商古宅拔地而起。

这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啊!一代代的徽州商人,从这交通不便、不予外人道也的桃源世界走向大山外的美丽,并且延续200多年,这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是怎样的环境才能成就如此不朽的丰碑?对,就是黄山松的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成就了这段传奇。看!那一排排的徽商会馆,或许你就明白一二了。遍布各地的徽商会馆一方面是为了联络乡谊,代为传递乡人信函。但更为重要的却是为本帮商人提供方便,代表徽商与官府交涉商业事务,从而大大地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徽商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单是有这些还是远远不足以让徽商延续200多年,徽商的奉献精神不仅从时间上延续了这段辉煌,更是从精神上提升了这段辉煌。大量的徽商发家致富后,自己依然克勤克俭,但是一旦当他们面对国难民困或旱荒水灾时,却又会慷慨解囊,将财富奉献给社会。正是这种种“义行”、“义举”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不朽的徽商。

不论是黄山上那一棵棵傲然挺立的古松,还是徽州大地上这一代代永不磨灭的徽商,我想都是我们的徽魂。他们用自己方式抒写着古徽州人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彩画卷。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给大家分享了关于圆明园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1

在大清时代,中国曾有过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圆明园。但沉迷于游山玩水的皇帝将这座皇家园林毁于一旦。由金铁木导演的,以法国传教士的立场拍摄的一部电影——《圆明园》就讲了这座园林的辉煌到烧毁。

当法国传教士郎世宁进入清皇室7年后,他与其他画师一起设计了圆明园。可事实上,还 是皇帝设计了圆明园,画师们只画了皇帝的旨意。建造这座圆林的是深受历代皇帝信任的雷氏家族,其主要灵感来是江南的奇异风光和诗人们的诗情画意,如玉泉观鱼、武陵春色。这部纪录片在描写圆明园的同时,还 对政治格局、清王朝的腐败没落和圆明园的毁灭进行了描述。

看完《圆明园》后,我不禁由衷地赞叹清朝工艺的伟大。所有的东西都栩栩如生。可是从“辉煌”的雍正乾隆时,中国的科学技术便停滞甚至开始倒退。愚蠢的清朝官员把科技只当成皇帝的小玩具,十二生肖池原本的自动喷泉改成了人工的,我无法想像大清帝国的主人如此愚昧。

落后就要挨打。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攻进了北京,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也烧毁了清王朝的“辉煌盛世”。清王朝不得不被迫签署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推入多灾多难的深渊。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一代又代的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华民族又迎来了伟大的复兴。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经昂首站立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的尊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在圆明园作为中华民族曾经的耻辱应该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2

从小到大,我看过许多纪录片。比如《大黄山》、《舌尖上的中国》和《兵马俑的神秘主人》等,但是,最让我震撼的一部纪录片是《圆明园》。

《圆明园》讲的是清朝皇帝康熙死后,雍正、乾隆两位大清帝国的皇帝先后扩建圆明园,以及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致使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杀掠夺的历史。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深深的惋惜。圆明园,这座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这座拥有万千珍宝的皇家园林,这座拥有将近一千座宫殿的皇家园林,竟然就被英法联军,这群毫无人性的、无耻的强盗给烧毁了!我憎恨那软弱无能的皇帝咸丰,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泱泱的大清帝国竟手无缚鸡之力的任凭这些卑鄙的在圆明园中任意胡作非为,甚至放火……这难道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吗?我还 憎恨英法联军,这群毫无人性的、无耻的强盗。他们为了让自己的腰包变得充实起来,竟不惜一切代价毁灭了当时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那么美丽的皇家园林,竟然就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摧毁了!它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都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们只能凭借电脑和想象,去修复那既美丽,又漂亮的皇家园林了…...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谁也无法改写,但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了不让外人侵略,我们现在就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祖国的上空!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3

她,掌控中国48年,中国在她手中日益腐败与衰微,她割出了苏联、朝鲜……她吸吮着民脂民膏——慈禧。咸丰无能,慈禧残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闯进了圆明园将这伟大的工程毁于一旦,昙花一现的圆明园早早夭折。

下流无耻!卑鄙肮脏!丧心病狂!丧尽天良!惨无人道!毫无人性!杀人放火,烧杀抢掠是所谓的“文明”?世界上岂能有强盗文明之理?这可恶的侵略者,毫无休止地蹂躏中国的土地,杀害生命而眼也不眨,还说“要文明地抢和放火”!从军长到士兵,个个草包!英法虽已与中国建交,可一个“sorry”也没,东西一个不还,欧元一个不赔,烧毁、抢走的不仅有宝物,更有中国5000年的文明与中国人民的尊严与性命。中国人的胸襟再广,早晚也会发怒;中国人再忍辱负重,早晚也要爆发。

圆明园在怒吼,中国人在怒吼,亚细亚在怒吼,世界在怒吼!

早晚英法会迎来四面楚歌的一天,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圆明园毁灭,中国遭受巨大的损失,蒙受巨大的耻辱。圆明园中的国宝,让中国花去大把金钱,而只有一片残垣断壁。满地被火烧掉的砖瓦石块,让我异常悲愤。

英法联军永远无耻,总统如何辩解都苍白无力。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求复仇,只求出现第二个开元盛世。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4

1860年10月6日,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我们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统统被英法联军抢走了,烧毁了,它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圆明园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英法联军太可恶了!他们横行霸道,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1860年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园占地三百多公顷,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三多年才建成,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凝聚了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但是,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这帮强盗不仅抢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贝还毁掉了圆明园,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不忘国耻。时刻牢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们要爱祖国。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强大。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5

看完电影,我就被英法联军的可耻和清政府的无能深深震撼了!明朝的火炮哪儿去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哪儿去了?不过,那些中国士兵的悲壮深深感动了我。他们,总比那些逃跑的皇帝妃子好!他们,总比那些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大臣好!他们,至少勇于献身,至少临死前还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至少对于中国不至沦陷还有些贡献!

最令人震动的是那个与英军谈判人摔跤的蒙古大臣。当英国人羞辱中国,羞辱他时,他毫不犹豫地反击,把英军羞辱得恼羞成怒,把英军统帅摔进湖里,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我瞧不起那些抱住他的大臣!哪像个男子汉!软弱!

这使我联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

影片最后有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让我感到无比愤怒,更激励我要好好读书,让祖国发展得更好: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6

看了《火烧圆民园》这部电影后,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圆明园中,原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还有田园风光、宛若仙境的蓬莱瑶台,被称为万园之园。

可1860年10月6日,是我国灾难的一天,侵略者在园内到处抢夺,把园内洗劫一空。更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侵略者把空空如也的圆明园纵火烧毁了,这一天,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惋惜。

英法联军,你们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居然还烧毁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能工巧匠的心血。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变成了一片灰烬。

更让我感到气愤的是,在皇帝不管老百姓,自己到避暑山庄避难后,英法联军尽把从圆明园里抢来的东西厚颜无耻的拿去拍卖,他们把赃物一件件卖过去,买不到好价钱的,就当众毁掉,一幅幅珍贵的名人书画,就这样被火舌一点一点吞没了,变成了灰烬。

如今,原来那座美丽的皇家林园——圆明园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残留的几根石柱似乎在向我们哭诉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古人云:“落后就要挨打。”也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导致了这座万园之园的毁灭。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7

愉快的北京夏令营,观圆明园遗址之行却令我心里沉甸甸的。站在似荒郊野外的圆明园遗址,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杂草肆意地在土地上簇簇丛丛,最刺眼的便是那倒在草丛中的一块块白色巨石,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0年“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野蛮的枪炮声打破了园林的宁静,强盗们放肆地抢劫奇珍异宝。几天后,“两个强盗”带着不计其数的宝贝,放了一把大火开溜了。大火焚烧着圆明园,也炙烤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大地在哭泣,为坍塌在火光与杀声中的世界名园哭泣,为遭受侵略者屠杀的千千万万中国人哭泣。

置身在断垣残壁中,我既义愤填膺又非常难过。中华上下五千年,曾经十分辉煌,创造了空前盛世,成为独一无二的强国、大国。但是,由于“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再加上闭关锁国,中华的文明如同一个巨人慢慢地停止了脚步,直至病倒沉睡。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令国力衰竭,民不聊生,侵略者用洋枪和大炮无情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清军的武器居然是原始的大刀和长矛,中华大地怎能不生灵涂炭?

沉睡的东方雄狮被枪炮声惊醒了!为了抵御外敌,为了民族独立自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要不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为国富民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8

过近现代史课,我有机会观看《圆明园》的纪录片,以前的我也对圆明园的历史有一些了解,但是观看时内心还是五味陈杂,多的是对那段屈辱历史不甘,也有对如今国家崛起的自豪。真是应验了那句斯大林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让我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

圆明园曾是一座珍宝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但是在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从幼时懵懂那天起,重复在我耳畔的,便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如钉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却是与长年所习教义不甚一致的悲剧。为了到哪都说不清白的毒品,竟明火执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恶之最,可居第一;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

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凯旋,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这与正义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逻辑依旧没有显示灵光。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帝在畅园春见到了自己孙子弘历,弘历伴着飘落下来的红色花瓣舞剑,那场景之美丽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能将其形容。但我又不禁将此时的美景与大火过后圆明园内大片的废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头。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洗却积压于胸的愤怒,为了我们的子孙不再有我们的尴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

那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

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

历史不需惋惜,只需要铭记,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过去已成历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憧憬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需要我们对国情的深入了解,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历史不会重演,我们将牢记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苦难,在我们手中,繁荣强大的中国不再是梦想,在我们脚下,中华大地将重现辉煌。我们将勇敢而又自信地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已永远过去!

历史的车轮伴着礼炮的呜响把中国载入了新的纪元。我们不再只有原始的火药,腾飞的火箭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载上了环宇;我们不再只有古老的长城,横截大江,“高峡出平湖”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们也不再只有贫穷落后,已告别温饱,实现小康……于是,在我思维的轨迹上,在我浩瀚的脑海里,始终深深地铭刻着一条信念: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960万,该有多大多大;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五千年,该有多长多长……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

观《大黄山》有感1

距离纪录片《大黄山》首播已经很久了,可是黄山的美丽景色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不论是如仙境般翻腾的云海,还是那留下不灭印记的黄山摩崖石刻,亦或那令人神往的日出,都是天地间至奇的存在。然而,真正能让我折服的,却是那些顶风傲雪的古松。

这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啊!一棵棵古松在雨打风吹下;在云缠雾绕下;在霜欺雪压下,仍傲立于大自然斧砍刀削的千仞绝壁上,俯视深渊,直刺苍穹!看,他们欣然张开那温暖的双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华夏儿女,书写了一次又一次的华美乐章。

是怎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屈的灵魂?我不禁感叹道,难道是严寒酷暑的磨练,又或是生命之土的荒芜,还是那水分供给的不足?试问:没有泥土的依靠,他们是如何在险峻的峭壁上经受住寒风炎日的摧残;没有水分的滋润,他们又是如何向人们展示这磅礴的翠意?我沉思了:不,不,不是这些造就了如此不屈的灵魂;对,对,是黄山松自己造就了如此不屈的灵魂。或许你未曾发现黄山松都有一种奇特的姿态:他们总是向着一个方向生长,是的,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姿态,更是一种团结的姿态。试想,在生命之水稀缺,生命之土荒无的岩壁上,若每个枝桠都要生长,会有今天黄山松这一景观吗?或许他们已敌不过大自然的折磨,正是因为有了一侧枝桠的自我牺牲,另一侧枝桠的团结协作才成就了黄山松的绝世之美。

伴着这一棵棵的古松,我的思绪飘到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听吧,伴着阵阵清越而又坚定的马蹄声,一群群马队从大山走向世界;看吧,迎着一次次的笑声,一座座徽商古宅拔地而起。

这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啊!一代代的徽州商人,从这交通不便、不予外人道也的桃源世界走向大山外的美丽,并且延续200多年,这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是怎样的环境才能成就如此不朽的丰碑?对,就是黄山松的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成就了这段传奇。看!那一排排的徽商会馆,或许你就明白一二了。遍布各地的徽商会馆一方面是为了联络乡谊,代为传递乡人信函。但更为重要的却是为本帮商人提供方便,代表徽商与官府交涉商业事务,从而大大地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徽商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单是有这些还是远远不足以让徽商延续200多年,徽商的奉献精神不仅从时间上延续了这段辉煌,更是从精神上提升了这段辉煌。大量的徽商发家致富后,自己依然克勤克俭,但是一旦当他们面对国难民困或旱荒水灾时,却又会慷慨解囊,将财富奉献给社会。正是这种种“义行”、“义举”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不朽的徽商。

不论是黄山上那一棵棵傲然挺立的古松,还是徽州大地上这一代代永不磨灭的徽商,我想都是我们的徽魂。他们用自己方式抒写着古徽州人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彩画卷。

观《大黄山》有感2

假期是用来放松和休闲的好时机,闲暇之余捧本书,沏杯茶,沐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懒散的在书页中找寻能让自己蓦然清醒的文字,确是一件馨香无比之事。手中的书《最好的教育在哪里》是去年元旦在省教育资源交流平台上聊天时无聊写的新年

此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全国模范教师于洁的教育叙事。她和她的同伴们以及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所有点滴经历,被她娓娓道来,幕幕真情,篇篇感人。结合我们的学前教育,我最受启发的就是其中一篇文章。文章叙述了她所带的的一个非常顽劣男生,在她的悉心关爱和谆谆教导之下之下,蜕变成优秀生的真实案例,让我感慨万千。幼儿和小学生虽有本质的差别,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我们只需将孩子优秀的`一面放大,让他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那么他就有信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幼儿虽然说你没有那么强的可塑性,但是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将有色眼光存于孩子的表面,有的孩子不够活泼,有的不够聪明,有的不是很听话,有的很内向…….,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天性使然的时期,我们要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慢慢等待它的成长。而不是看不到成绩和进步就非常急躁,有的就任之随之,有的则实施高压约束或管教之法。这样孩子的天性纯真和懵懂的探索欲望都可能被遏制。

幼儿具有极强的探究欲望,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觉得做什么都很好玩,都可以专注地投入进去。所以我们一定要耐心,切莫以磨蹭来定义孩子的专注。如一粒种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在合适的季节里循序渐进,不急不躁的成长。守候孩子的成长就像守候花儿开放一样,你有你的生长规律,他有他的绽放时机,我们没有理由去打乱孩子的生长规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静静的守候,终究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借用一首诗来结束此次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41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