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的读后感整理86句-经典语录
我不会开车,却爱坐飞车。
高速公路路边的树木成片地扫向身后,动车车窗上的雨滴由斜线扯成横线,自行车冲下大坡,耳边风声呼呼,都能引发异样的刺激和冲动,带来无名的满足和快感。
我还知道不少女士也酷爱飙车,可见速度的魅力是针对全人类的,并无性别之分。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速度是个无比重要的法宝,既是捕猎者凌厉的武器,又是求生者可靠的保障。我想,咱们对速度的钟爱、激赏和追求,是不是来自人类最原始的本能?
一日千里,在李白那个时代能算极速了。所以“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仅是叙事,还自然而然地传递出诗人的满足和快感。在上一句绚烂朝霞的衬托下,这个句子确立了全诗明亮欢畅的基调。两岸猿声因此不是毫无情感的自然现象了,那是它们在羡慕嫉妒恨呢!欢畅的诗情也因此平添了几分骄傲和幽默:您慢慢啼着吧,拜拜了您哪!
李白这个人,满脑子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理想抱负,然而他单纯直率,论诗歌创作,绝对是超一流天才;而搞政治斗争,玩儿权谋手段也绝对是门外汉。赶上“安史之乱”,正是政治家、军事家大展宏图的难得契机,对李白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不幸。他高唱着“为君谈笑净胡沙”,投到永王李璘的麾下,其实是一出山就上了贼船。他压根儿没弄清一个基本原理:众多打着“勤王”“平叛”旗号的队伍其实都是叛贼,谁抢到皇帝宝座谁才有资格认定正宗的王师。而李璘没抢来帝位,只能任对手定性,定为叛逆是必然的.。李白站错了队,“附逆”的罪名恰如其分。可怜诗人已入暮年,又面临着长途流放的刑罚。
好在天不绝人,皇帝的一纸赦书给了他自由,李白喜出望外地脱离了拘押地白帝城。
难怪这首《早发白帝城》读来让人轻松痛快,跃跃欲飞呢,原来是李白“放出来了”,原来是他在真情讴歌自由。鳌鱼脱钩,羁鸟出笼。那失去自由的噩梦,就像累累叠叠的重山,远远地甩到了身后,high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简单单一首叙事诗,28个字,纯粹只写航行,无一字逸出旅途见闻之外,却又字字把读者带到所叙事外,融入诗人化不开的激情。抒情抒得酣畅淋漓,感人感得心旌动摇。这就是诗中杰作!
五十多岁的垂垂老者,刚刚脱身囹圄,前景尚难预料,无一丝颓唐萎靡不说,相反却迸发出火一样的青春活力,满怀深情地歌唱生活,无比自信地拥抱未来。
这就是伟大的李白!
李白唐诗读后感1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与官场无缘。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看到的,是一个洒脱,放荡不羁的人,一个仗剑走天涯,一个浊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难道他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吗?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他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因为他洁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过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
唐朝兴起的科举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气,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杀了李白的未来。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豪情壮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牺牲品。不过,李白终究是成功了,他名字会超过所有的帝王,永载史册。
这就是我读到的李白。
李白唐诗读后感2
我一直很喜欢《唐诗三百首》,我喜欢诗仙李白,记得李白小的时候有一次,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去,他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看见一位老奶奶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很奇怪,问老奶奶为什么在磨铁棒,老奶奶告诉他自己在磨绣花针,只要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听后,心想:“对,只有要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后人们誉为“诗仙”。
李白的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尤其是他和“诗圣”杜甫是好朋友,两人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我们现代的小学生,要学习李白等先辈们的不断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为国为民的伟大胸怀,将来才可以为人民、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白唐诗读后感3
我爱读古诗,我爱在古诗的意境之中畅游。这次,我畅游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中。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形象地感觉到了月亮,让我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我看到了祖国山河的壮观美丽,让我看到寄托情怀于山水之中的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我感觉到朋友分别时的离情别绪,让我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思乡情怀,让我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虽然上面这几首诗写得很生动,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李白写的那首《行路难》,我被诗人所表现的豪情壮志吸引了。这首诗的内容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坐在书桌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当中不断回味着《行路难》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象,我不由得被李白那诗人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所折服。在我眼前,一个志向远大、胸怀磊落的人物形象越来越清晰。我相信今后,在我前行的道路上,也许会遇到障碍重重,但我会象李白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一直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仙李白读后感怎么写(1)
1300年,李白诞生于山西的文水县,5岁开始读书识字,到10岁时已经读遍诸子百家的著作,记忆力超常。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从老婆婆磨针中启发到读书好比磨针,看似又苦又累,但坚持不懈,总会有成。
10岁时就能出口成诗:《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15岁独自到大匡山拜高僧空灵为师,读书习武,游山玩水。
18岁拜隐士赵蕤为师,学到了文章以外的学问。
20岁出游成都想当官,碰壁后回到大匡山再苦读了三年书。
24岁游峨眉山从陈子昂的诗中体会“雅兴”‘风骨’,在三峡到湖北再到江西的路上,写下了《望庐山瀑布》,沿着长江到了江苏,李白病倒了,写下了《静夜思》。
李白27岁在湖北安陆成家,在送好友孟浩然时写下了《送孟浩然之文陵》。
李白30岁到长安求功名,定居终南山,失意而回。写下了《行路难》和《蜀道难》。
34岁李白到太原和好友相聚,写下了《将进酒》。
50岁李白南下宣城怀念故人,写下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被友情感动写下了《贈汪伦》。
58岁李白流放在古夜郎,天下大赦返回江陵,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李白的成就,告诉我小时候读书很重要,而且要坚持不懈,今年我已经11岁了,除了吃就是玩,读书写作要爷爷催促。
李白的成就,也告诉我,要多拜老师,多交好朋友,多到大自然去,多经历波折,才能有所成就。
我记下了李白流传千古的几首名诗的标题和背景,我要把它们熟背,去体会李白的伟大!让1千多年前的李白永远活在我的心间。
我会永远记住李白和老婆婆磨針的故事,李白戏弄权臣高力士的故事。我也会永远记住李白的爱国心和重感情。
李白,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诗仙李白读后感怎么写(2)
近几天,我转了好几家书店才买到了一本书名字叫《诗仙李白》的书。这本书讲述了李白一生中发生的事情,让我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李白从小刻苦学习,不仅能作诗而且会武功。
李白出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李白出生的那天,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了他们家的后院,而与此同时,在后院的李白的父亲李客也看见有一个亮闪闪的东西掉了下来,李客还没有回过神来,屋子里就响起了婴儿啼哭的声音。因为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所以李客给他起名叫李白,字太白。
李白的座右铭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视金钱为粪土,友谊为千金。他一生中认识了很多和他一样的豪杰。如:孟浩然、杜甫等等。
李白疾恶如仇,经常打抱不平。在少年时期中,他带着一位书童,浪迹天涯。几年来把从家里带来的几万两银子施舍完了。他虽然被唐玄宗罢了官,可是依然关心天下百姓。
他曾经让杨国忠帮他磨墨,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他61岁时还决心要上战场做一名勇敢的士兵,讨伐“安史”。可是路中因为生病而没有实现。
我觉得李白是一个文武双全,重视友谊,豪爽开朗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是他因为喝酒喝的太多,才早逝。否则,他还能写下很多不朽的诗篇。
诗仙李白读后感怎么写(3)
这几天在家拜读伟大诗人“诗仙”李白的诗作,心中颇有感触焉。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上是诗坛泰斗般的地位,诗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话,他是诗坛上的老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诗歌一起万世流传,永垂不朽!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李白非常崇拜。记得读小学时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那时很小,对诗中包含的思乡之情根本无法理解,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爱读。后来陆陆续续学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等,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到了上中学又开始学他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学,我就无法避免地读到他的诗,这时才感觉到原来他的诗那么重要,但说实话,不知是年龄问题还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体会他的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和精髓。
现在自己长大了,参加工作十来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尝过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点了。这时我再来读李白的诗,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边读他的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立体丰满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模糊的影子。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满腹才华、满腔热情、满腔抱负却始终无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郁闷惆怅、愤懑难平的心情始终相伴一生,让他只能借酒销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我读到《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时,我眼前浮现出诗人拔剑四顾,心里无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后的路在何方,连自己最爱的美酒都没有兴趣了,这时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点涌出泪花,我心痛啊!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怅地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开始了十多年的四处漂泊的生活,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想寻找一个门路,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理想,而始终不得。诗人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惆怅。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感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白头发,是谁让我满头白发?是愁绪啊!是愁白了头啊!
纵观李白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愁苦的一生。原因何在呢?他自身也有原因,因为他太狂放不羁,太单纯,太直率,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溜须拍马。这是他的性格问题。性格决定命运!要是他世故一点,圆滑一点,可能他还是前途无量的!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他生不逢时!他生在唐玄宗晚期,朝政最腐败的时候。君王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中不可自拔,宠信奸臣,任用奸相李林甫。朝野黑暗,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要是他生活在现代,凭他这样惊世骇俗的才华,会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也许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为我们中国人、中国文人争光,那该多好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