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子花的愿望读后感锦集56句-经典语录
寒假期间我读了董宏猷爷爷的《栀子花开》这本书,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灯》这篇散文。这篇散文讲的是在一个被霓虹灯遗忘的角落------西港中学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年轻男教师与灯的故事。
那是一个夏季的夜晚,“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响着蛙声的水田里,在炊烟刚刚消散的村庄,在摇曳着月色的的湖畔,闪出了一颗颗金色的小星星。”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夜景所陶醉,其实这些可爱的小星星是学生们提着的老式煤油灯、简陋的罐头瓶灯、各式各样药瓶灯、墨水瓶灯、奇形怪状瓦片灯汇聚而成的星空。
“当我也提着自己的罐头瓶灯走向讲台开始讲课时,我眼前那一片片颤颤的灯火,如小生灵般有着生命。那一片片闪烁的火苗,如刚刚破土的嫩芽。”教室里,每一个学生都神情专注的倾听着,思索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老师的整个身躯与高举的油灯便成了知识海洋中的一座灯塔。
深夜,西港中学的老师们便躬腰埋首于这飘忽微弱的火苗前备课,批改作业。西港中学的师生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中发奋学习的。他们不抱怨、不放弃、他们攻苦食淡、勤学不辍,学出了人生精彩,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当夜幕降临,我们居住的城市早已灯火通明,整个市区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妆扮的更加美丽。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回到家里,我们拥有形状各异、造型奇特的各种台灯。但在我的眼中,它们远远比不上西港中学的师生们所用的灯,那是一盏盏点亮生命之光的灯,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那些灯是多么的让人留恋、让人震撼呀!
枙子花香的
暑假期间,我看了许多课外书,有【金波儿童诗选】、【草原上的小木屋】、还有【巧克力工厂】等,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栀子花香】着篇文章,它讲了一个发生在农村里关于栀子花和一位老一奶一一奶一的感人故事。
在故事里的小乡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棵或几颗月季花,一位村里的人们喜欢热闹喜欢红火,讨厌冷清讨厌沧桑。但是只有卜一奶一一奶一家没有月季花,门前只有一棵栀子树,春夏时,栀子花开,一树白一嫩,浓郁的香味沁满一村子。栀子花白的素雅,但缺火红。卜一奶一一奶一又没有一个孩子,缺火红的日子又缺了热闹。村里人都知道卜一奶一一奶一原本是有三儿两女的,但他们都离卜一奶一一奶一而去,就连应该陪她度过晚年的老伴也走了。卜一奶一一奶一天天孤苦零仃,村里有个小姑一娘一叫月娥,月娥一娘一跟月娥讲了卜一奶一一奶一的情况后,月娥经常去看望卜一奶一一奶一,陪卜一奶一一奶一聊聊天。可就在第二次去看望卜一奶一一奶一刚走时,卜一奶一一奶一便走了。栀子树其实是卜一奶一一奶一最伤心时,一位年轻人送给他化解心中的忧伤。在一片哭泣声中,卜一奶一一奶一躺进了棺木。棺木盖上,还溢出一股沁人的栀子花香。棺木的后面跟着一列长长的队伍,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送卜一奶一一奶一走了。之后,月娥天天守在卜一奶一一奶一家门口,保护卜一奶一一奶一门前的栀子树,就像卜一奶一一奶一还在一样……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乡村的和谐,也只有了和谐才让这个乡村从满了美好和快乐,没有了仇恨与报复!
枙子花香的读后感(二)
那时候,我在市郊的一个小镇读师范。那学校是一所乡村师范,小镇还要走二三十分钟的乡下。学校被绿野环绕着,再远处是宁静的村庄。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里有多排古朴、典雅的旧式平房,黑瓦砖墙朱红的廊柱,一条幽深的长廊穿过一排排教室,长廊上垂挂下来一串串美丽、淡雅的紫藤花。总觉得在这里学习的应该是穿着蓝衫黑裙剪着童花头的“五四”时期的女学生。校园里草木葱茏,花儿芬芳,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一年级时我参加了学校文学社,文学社有两位男老师,一位是自己班的
第一次参加活动,我和同班好友邓丽娟穿过了那条幽深的长廊,穿过长廊旁的迎春花、月季花、杜鹃花,穿过长廊旁的石榴树、夹竹桃、斑竹,来到校园最南面那间宽敞的教室。两位老师分别给同学们讲了对路遥【人生】的理解和读后的感悟,【人生】是讲高中毕业回到家乡的青年高加林同农村姑一娘一刘巧珍之间的一爱一情悲剧。老师深入具体分析了高加林自尊、自卑、自信等复杂的一性一格特征,巧珍的纯朴善良、坚强豁达,高加林悲剧根源,路遥的家园意识……我们觉得老师博文多识、无所不通,不由得产生一种敬意。窗外下午的一陽一光照进教室,教室里灿烂明朗,清爽的风吹拂着同学们的头发,吹拂着脸庞,也吹拂正在抑扬顿挫讲课的老师的衣襟,那风中混合着田野的稻香和校园青草的味道,我们觉得这样的下午真美!
文学社的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在那儿感受到了在生活中不能感受的世界,远在几百年前的、近在当代的,或国外、或国内的那些社会生活的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记得那时两位老师讲过戴厚英的【人啊人】、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的【绿化树】;也讲过舒婷、顾城的诗歌;甚至讲到狄更斯、茨威格和一毛一姆的作品等等。老师的课很生动,很厚重,更多的时候大家静静地聆听,也有的时候讨论交流对人物对作品的理解。沉浸在这样的文学氛围里,非常愉悦,这样的生活与我们以往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的写作激一情是被老师激发起来的。那天,老师讲好课后,还留了很多时间对社员们的文章做了评价,老师称赞我“委婉细腻”,邓丽娟的“天真烂漫”,那时年纪小,很在乎老师的表扬,老师的表扬记在心里,是前进的动力。
我们看了很多很多的文学名著,也记了很多本笔记,当然也非常勤奋地写作,写了不少的文章。我记得自己的文章也有几次刊登在社刊上,第一篇文章是【十六岁的天空】。
一个春天的傍晚,我和邓丽娟在校外的大路上散着步。路旁的蚕豆花开着蝴蝶一样的花朵,田野里麦苗青青,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片连着一片。那路上有许多学生,也有老师,清新的晚风徐徐吹来,他们显得那么悠然。我们又聊起文学方面的话题,不知不觉又聊到【人生】,谴责背信弃义的高加林,同情美丽善良的农村姑一娘一巧珍,同时慨叹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得出把握人生的抉择,走好每一步的重要一性一……说着说着看到陆老师和张老师从不远处走来,共同的理想和一爱一好使他们很投缘,他们走得很近,离我们不远的时候,隐约听到两位老师也在聊文学方面的话题。我觉得有这样的对文学执著的热一爱一与追求的老师和同学真好,在这样宁静而美丽的校园学习真好,是那么幸福,人生那么有诗意。
两年之后,五月的初夏,教室前面的栀子花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深绿色叶子衬托一朵朵洁白素雅的花朵,那么清新宜人。栀子花的清香流一溢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整个校园都笼在馥郁的香气中。教室里,男同学们在用功地练习一毛一笔字。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一本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雪国】。不远处一操一场上其他班男同学打篮球喧哗的声音传来,我想象他们穿着汗衫、短裤个个运动员的样子。琴房里飘扬出浑厚的风琴声和清脆的钢琴声,这是【生产队里的小鸭子】,那是【彝族舞曲】……我听出了她们各自弹的曲子,感觉自己的身上匀染着淡淡的栀子花香,觉得夕一陽一下的校园那么有诗意,但同时感到隐隐的惆怅和落寞,因为文学社已经解散,陆老师和张老师先后调离学校。此时,邓丽娟兴冲冲的跑来,手里拿着陆老师寄来的信,信中称赞我们对文学的热一爱一与写作的进步,鼓励我们坚持文学的梦想,执着的追求并努力获得成果。
陆老师是到华东师范大学读中文系研究生的,师从著名学者钱谷融,后留校任教。再后,漂洋过海,旅居美国。如今,陆老师已是著名学者、作家、文学批评家,但我们再也没有见过老师的面。老师著作等身,我有时也去他的博客看看,他的'学识和思想有高山仰止的感觉,而学生还在原地踏步,不知如何在评论一栏写几句读后感想文字,再加工作和家庭琐事忙碌,没有很好学习老师的文章。张老师虽在上海,也没有再见过,有时听同学提起,老师名气也越来越响,是广东省作协、上海市作协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嘉定区文联副主席。
当年文学社的师生,都是年轻人,“大孩子”带着一帮“小孩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一爱一好走到一起,阅读,使我们有不一样的气质、内涵和美丽。小小的种一子在心灵种下,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文学社的同学如今天各一方,有的是校长、有的在其他岗位上担任行政职务,有的做一位平凡的教师,教书育人,但我想他们对文学的钟情从未割裂过,一天忙碌之后,习惯地拿起他们喜一爱一的书籍读读。还有的,勤奋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笔耕不辍,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成为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如青浦的徐斌,笔名林宕,青浦报的副主编,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初作品就在【上海文学】、【小说界】、【钟山】等发表,被【作品与争鸣】、【小说月报】等转载,小说界有名气。周民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校长助理,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写作协会会员,松江文联、华亭诗社骨干,著有小说集【谁让我遇上了你】,诗歌集【云影天光】等两部,上海诗歌界有名气。愚钝惰一性一如我者,虽没有什么收获,但临近天命之年,对文学的热一爱一又回到少年时的向往和渴求。
那些读过的书以及我们曾经的梦想,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青春和人生。对世界和生活的思索和担当,使我们更具有悲悯情怀,生命更厚重,由内而外散发着美和善的香。每每回想起那些读过的书,那青春的校园青葱的美好时光,就会闻到清新宜人的栀子花的香气,那馥郁的香气浸染我们的光一陰一,绵延我们一生。
枙子花香的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曹文芳写的水蜡烛系列之中的栀子花香。
主人公是卜一奶一一奶一和月鹅,月鹅是一个极为闹腾的孩子,经常闹笑话,村里人家家门前都有一棵红杏树,只有卜一奶一一奶一家门前是栀子树。那棵树是卜一奶一一奶一的命一根子,卜一奶一一奶一有六个孩子都相继死了,最后一个孩子碗儿死的时候,卜一奶一一奶一找到了这棵栀子树,所以栀子树是卜一奶一一奶一的命一根子,卜一奶一一奶一一生都守着这棵树。
月鹅很喜欢这棵栀子树上的花,总想摘。有一次她和哥哥姐姐们偷摘一下,全摘光了,害得卜一奶一一奶一伤心了好半天。最后卜一奶一一奶一走了,走地风风光光的,月鹅和村里的孩子们都围在一棵树下喊:“卜一奶一一奶一天黑了,快回家吧。”
就是这篇短文启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栀子花开读后感700字篇【一】
一个人可以有多少种身份?
演艺圈里的人跨界更加容易,毕竟,所有的艺术其实都是相通的。
但是像何老师这样,似乎哪个领域都尝试过了,在娱乐圈里,数数也挺少见。
他是知名主持人,从最早的《大风车》到后来一直据守的《快乐大本营》,他一直在那个给很多人带来欢笑的人。
他是个演员,演过一些电视剧,比如我曾经看过的那部《正德皇帝》。
他是个歌手,唱过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的那首《栀子花开》,得到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歌手奖。
他还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的老师。
所以大家都叫他“何老师”,那个在印象中永远都不会老去,有着一张娃娃脸的何老师。
最近又去拍了一部电影,成为了一名导演。
出现在娱乐新闻里的他,也到了笑起来眼角有皱纹的时候,作为一大群年轻人的集体回忆,何老师去拍一部青春电影,不管怎么说,至少都不会亏本,总会有人冲着何老师这个名号去电影院看一看,第一次做导演的他,能够拍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所以坦白说,在看这部电影的之前,我并没有抱太多期待,何老师再牛逼,也到底是新人导演。更别说,这部电影里的男演员们,颜值都不是一般得高,哪怕是花回票价去舔屏,也都觉得值得。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电影竟然还不错,至少,它说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看完这个这个故事之后,我回忆了很多之前都差不多快要忘记的往事,从画面和演员们来说,这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电影。
就算是第一次做导演,何老师也做得还不赖啊。
两组做乐队的男生,一组跳芭蕾的女生,他们都对自己做的事情心怀梦想。几个年轻人,本来只是开开心心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面临毕业的他们,却在未来面前有着不一样的选择和期待。
有人愿意为了梦想去放弃爱情,有人把兄弟之间的义气看得比前途还重要,有人只是把这些当成爱好更愿意去选择真实的生活,而有人却愿意为了前途和事业不择手段……
看电影的时候,旁边有人说,电影果然是电影啊,真实的校园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打扮漂亮的女生,那么多帅气有有型的男生,那么好看跟公主房一样的宿舍。在电影的开头,他们几个年轻人,仿佛生活在远离世俗的城堡里,喝酒,唱歌,跳舞,恋爱……
可是就算是电影里,也不尽然全都是美好,很快地,他们开始面对离别,面对在事业和爱情里做选择,面对在未来和友情里做选择,更残酷的,他们要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和死亡,还有梦想或许再也没有实现了的机会的绝望。
这一切的一切,和当初只有二十一二岁的我们,刚刚毕业的我们,又是多么的相像。
张慧雯扮演的女主角,一夜之间,失去了三个最好的朋友。而在此之前,她们刚刚因为梦想的事情大吵过一架。闹了别扭的小女生,以为打一个电话,给小伙伴一个台阶下,她们就会回来,还是永远的好姐妹,可是这一次,她们却躺在了医院里再也没有醒来。那么多曾经相处过的日日夜夜,那么多为了梦想一起努力奋斗过的日子,全都成为无法回忆的艰难痛苦。
这个倔强而偏执的姑娘,把因意外死去的姐妹们的爱好都背到了自己身上,她固执地以为,能够去巴黎跳舞,能够在毕业晚会上替她们跳一个完美的舞蹈,就是对她们最大的安慰。
女主的男朋友,为了安慰受伤在床的女友,开始伙同自己的兄弟,打算在毕业晚会上给她一个惊喜。这就是我们在电影宣传海报上见到的,他们四个大男生,打算代替那四个无法再出现在舞台上的四个女生,去跳完一场《四小天鹅》。
李易峰演的男主表现很好,足够温柔,足够贴心,足够有男人味,笑起来的样子足够让一群少女尖叫不已。事事维护女朋友,把女朋友的事看作最重要,尊重她,爱护她,小心翼翼地保护她不受伤害。简直是年度最佳男友!
他身边的那几个兄弟,也都各自有各自的萌点,这一群少男组合,长得帅,身材好,穿衣品味也是一流,还玩着乐队,若是当真出现在校园里,怕是走到哪儿都能够吸引大一堆少女不要命地往上扑。
就连电影中唯一的反派,他们乐队的竞争对手,长得也是帅得不要不要的,还对着李易峰大秀爱慕之意(咳咳,明明只是表示对峰峰才华的仰慕)。
这是一部让人看起来温馨和快乐的电影,没有复杂纠结的多角恋,没有因为分手闹得要死要活,没有堕胎,没有喝醉酒打架,没有乱七八糟的青春剧里应该有的一切,整部电影的`情节不算复杂,男主为了安慰人生遭受重大挫折的女主,而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去完成一场看起来不可能的表演。
而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这群面临着毕业和未来事业的选择的年轻人们,却渐渐地看明白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是那些遥远的未来?还是此时此刻留在身边默默爱着你的那个他?
是看起来光明的前途?还是一起逃课一起泡妹子一起共同奋斗的兄弟们?
最后的最后,电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结局。
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里,也许不会有这样的美好。
何老师并没有把这部电影拍得有多拧巴,也没有输出什么看起来伟大而牛逼的价值观,甚至不像一般的青春片里一定要把青春渲染得残酷和复杂,他们只是一群简单的是,一切故事的出发点也不过是为了圆一个梦。
可是看着他们用在学校里最后的一段时间,为了一个美好的事情默默努力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这就是年轻啊,所谓的年轻,不就是要这么任性,这么冲动,这么感情用事么?哪有那么多利弊去分析,哪有那么多现实需要考虑。
走出了校园,艰难险阻多得是,干什么不把学校里的最后一段时光,用在讨女朋友欢心上?干什么要去为了难以预料的未来去抛弃自己的哥们?趁还没有毕业,就任性一次又有什么关系?
在任性之后,他们才真的开始学会长大,他们的梦想还在,爱情也还在,友情也还在。
这就是年轻的意义啊,哪怕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哪怕摔断了腿,哪怕与梦想失之交臂,我们都还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去继续追求更好的。
栀子花开读后感700字篇【二】
看这部电影之前,心里有些打鼓。一首歌,一个原创剧本,一种被近几年疯狂消费的青春题材,一个主持界的元老导演届的新人,一个去年爆红的不算新人的主演,一群观众还不太熟知的演员,一个放弃青春片大热的分手撕逼堕胎阴谋家族纷争情节的电影,一个最终海报出来是四个男生跳四小天鹅的电影,一个与累积高额票房系列电影档期对撞却坚持未曾改期的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组合,很多人想问,它吸引我买票走进影院的原因是什么?在来到芜湖看点映之前,这些疑问反复在我的心里缠绕。
107分钟,照道理来说新人导演较为稳妥的叙事方式,按照时间线铺陈,然而影片却没有按照常规走。这无疑是一种冒险,功力不够很容易叙事杂乱主线丢失。然而就像何老师每次主持给人的感觉一样,面对一个看似尴尬的难题,他圆的漂亮之余,带你入了戏,走进了他为你展开的故事中,尴尬化解了,却不是言之无物。你记住了他要说的话,并在心里也同样给出了答案。何老师说这个剧本反复打磨了好几个月,自己就修改了9稿,现场拍摄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磨合,一句
有关音乐。这部电影就是根据栀子花开这首歌而来,相比于一个新人导演,映前观众最认可的大概就是这首歌了,也应该是厉害的武器,最应该的处理方式就是影片中时常穿插一下,挑动下你的情怀。可惜,何老师是个规矩的却又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栀子花开这首歌在戏里的作用,是你跟着电影107分钟笑过哭过感慨过回忆过之后,淡淡的让你擦掉眼泪,喝一口水,轻声的跟你说,他们的故事走到了这,你的故事,来日方长,还有很多事情很多想象不到的未来,在不同的阶段,期待与你相遇。
之前看到预告出来后,网上有粉丝说着色调啊镜头啊我偶像角度拍的好不好看啊等等,其实粉丝真的是多虑了,一部电影,不会处处让人物360度无死角,完美到一塌糊涂,如果真是这样,那它就是个MV,深度剪辑的MV,分分钟跟你说着,看我看我,我美吗?记得去年7月,新浪的一篇专访,大标题是360度无死角国民校草。这个标题让我长时间认为李易峰是个非常注重角度,注重拍摄形象,不想有不好看或奇怪突破的样子呈现出来的人,很谨慎,很保守。那这样在电影上局限就太大了,永远做着粉丝尖叫的偶像,会走多远?但看完《栀子花开》,总结一句,太拼了,太豁得出去了,太敢了。真的是有太多可能,其实从去年到现在,他就一直把很多想象不到不敢想的事情,变为现实。所以我相信,他是有偶像包袱的,但面对电影,面对这个跟明星毫无关系的角色,他会变成一个普通人,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也有缺点,也会顾此失彼,不再完美,却让你,一直记得他。
有关结局,像我们太多人走过的青春,有些事情,走到这里,一个句点。有些伤痛,有些遗憾,埋在心里,很痛,但不会成为你消极的理由,因为你身边还有人,帮你开解着这道难题,告诉你,不是所有方程式都可以对等,不是所有的遗憾都能弥补。可就是这一步步不够完美不能重来的青春,成为了我们最美好的印记。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主持人开玩笑凑合男女主演要他们扯证,让记者蹲守各大领证的地方,说不定能遇见男女主。这时候李易峰说了一句,“其实遇见谁不重要,重要的是7月10号,当你从电影院走出来时,你会说一句,我遇见了栀子花开。” 这句话,最适合这篇总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9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