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出句:璧月澄秋水【西贝】
参评对句:279入选最佳:7本期评委:文武
璧月澄秋水【西贝】
溪风软笛声【红尘看客】
简评:对句的“软”字让人眼前一亮,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如果说出句的“澄”字,意象化的背后是依托哲理性质而引发联想。那么对句的“软”字就是语言形象化的背后依托逻辑秩序,用结果代替过程而让人心有灵犀。溪,山间的小河流,或者是小河流。从这些小河流过来的风其寓意就是一个柔字,而笛声经过这样的风传过来,即使具有金属之音的摇滚乐,也会被过滤到其中那些刺耳,狂躁的,犀利的音韵部分,起到降低噪音分贝的作用。因为在溪风中有水的成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圣人立象以尽意,对联的语言组合,能在生活的原野上、主观视觉的天地里,从恍惚的物象中去追逐捕捉事物的内涵,以尽其意。”(《对联语言的艺术魅力》)真是一语中的。对句铸词造语奇特,能启人逸思。佳对!
璧月澄秋水【西贝】
诗风泛菊香【Rain】
简评:出句意境,多数人看作风景句,但也有看作哲理句者,严格来说两者都可。若从哲理句切入,则发挥的空间相对宽广一些。比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月指佛性,千江则指众生。出句的璧月也可指佛性,秋水则可指众生。澄是使清明,清静之意,即使心情清静,这里是禅意。而对句选择另一个哲理切入,以个人诗的风格切入,泛菊香就是借情达意。“人必有北窗高卧,不肯折腰乡里小儿之意,而后有陶诗(指陶渊明)”(纳兰语)所谓菊香,不过就是北窗高卧,不肯折腰乡里小儿的隐逸之士的形象罢了。当然,要想凸显语言的张力,就得使字词间更显扩张性,放射性。对句语言别致,富有诗意。佳对!
璧月澄秋水【西贝】
松风应鹤声【邓嘉钦】
简评:此对句同样是以“松风”切入。对句的“松风”不论是松林之风,还是古琴曲《风入松》均可。古诗中“松风”、“仙鹤”都是高洁之意。松涛阵阵,恰似天籁之音,悦然于心 。悠扬的琴曲不绝于耳,仙鹤翩翩起舞,似在和答松风之声,将“松风”、“鹤”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一幅生动形象的松风仙鹤图赫然在目。对句造语清新脱俗,别有清涵,佳对!
璧月澄秋水【西贝】
冰心绝世尘【烟雨小桥】
简评:对句的“冰心”之意是象冰一样晶莹明亮的心,比喻心地纯洁、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对句以冰心”切入,颇有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境,一颗“冰洁之心”光明磊落、表里澄澈,高洁、清白,自然是不会随波逐流,远离世尘的,表达一种孤介傲岸、心地清明之意。对句的“绝”字出彩,也是点睛之笔。对句说理透彻,寓意深刻,联简炼而恰宜。佳对!
璧月澄秋水【西贝】
寺钟滌俗心【荆岭樵夫】
简评:对句以“寺钟”切入是典型的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幽幽寺钟声不仅是赋有禅意的,而且被赋予了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来自佛门圣地的天籁之音,久久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绵邈的钟声不仅可以遣愁,而且使人达到忘情尘俗的意境,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享受这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对句承接自然,联语清新脱俗,佳对!
璧月澄秋水【西贝】
松风净俗尘【甘棠释果】
简评:对句的“松风”之意即松林之风。对句颇有李白的《题元丹丘山居》“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之意境,松风徐吹,松涛阵阵看似清除的是人襟袖中的俗气,实则是表达一种抛弃功名利禄,远离世俗,心境净化的隐逸状态。对句别开生面,不落窠臼,清新俊逸,佳对!
璧月澄秋水【西贝】
大音净俗心【西贝】
简评:大音希声,稀声就是无声。但这里的大音应指美妙的乐音,也可引申为梵音。这样的话,净俗心就顺理成章多了。这当然只是一解。其实美妙的乐音,也可指天籁之音,这些解读,都是根据个人的文化认知和对事物观察后的情感认知。我们不仅听到寺院里的梵音而感到俗虑尽消,我们在自然中听到的风声雨声,亦可在短暂的时光里忘却一切烦恼,而令思绪沉浸在一种无我的境界里。这些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所以,出句以璧月喻禅心之空明,对句以大音喻禅心之澄澈。对句 暗寓哲理,能于浅显中见深意。佳对!
下期出句:芭蕉青带雨【来自网络】
本文由对联大全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ilian/jingdianduilian/show-189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