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千金用对联征婚,不料被一乞丐对出下联,尚书:不许嫁给他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意思的一种文学体裁。对联不仅极具文学性,还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因此,对联便成了古代文人之间最有趣的一种互动方式。
在古代,甚至有很多人通过对联达到了人生巅峰。有的因为对联金榜题名,有的因为对联喜结良缘抱得美人归。而这一类的故事、典故不在少数。比如咸丰年间的孙家鼐,因为一副对联高中状元,王安石因一副对联喜结良缘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
在这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典故中,千金小姐出联征婚的故事应该算是最为常见的。话说在明朝就有这么一位千金小姐,他是户部尚书的掌上明珠。这位小姐不但身型婀娜多姿,长得也是花容月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知书达理是位有名的才女。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她,她便是一典型的"白富美"外加才华横溢。只是越出色的女子,好像越难嫁,她作为户部尚书的千金,自己又太优秀了,导致没几个人敢上门提亲的。就算偶有来提亲之人,她又看不上,就这样到了20来岁还是待字闺中。
他父亲天天为了她的婚事发愁,她见父亲整天闷闷不乐,当然她自己也想嫁人了。于是她跟父亲说:"我说过我要选一位,有才华的夫君,那种庸俗之人我一定不会嫁的,所以我想出联征婚。"他父亲思索片刻便答应了,没办法女儿都20来岁了。
第二天她拿着写好的征婚联给父亲看,尚书接过来一看,非常高兴,盛赞女儿的字写得好,对联写得更好。
于是命人将对联在府外墙上张贴出来,并注明能对上此联者便是尚书女媳。这副征婚联为:"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可千万别小看此联,此联暗藏玄机。首先这副对联属于拆字联,联中"寺"字,由"寸"、"土"二个字组成,而"寺"字和"言"字又组合成"诗"字。所以,下联也必须要用拆字的方式来对才算工整。
其次此联又引用了唐诗:"明月送僧归古寺",使得整个上联又具有诗情画意。
尚书千金用联征婚可不是小事,此联一出,全城才子都跃跃欲试,甚至还有很多从外地专门赶来的才子。但面对这副高难度的征婚联,众多才子只能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尚书才女千金征婚,闹腾了半个多月,但无一人能对下联。这让天下才子颜面尽失也令尚书和她女儿非常失望。
话说有一天,正当妇女两郁闷之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了尚书府外,他在征婚告示前驻足凝思,约摸一刻钟之后,他铺开了尚书府在征婚告示旁桌子上的宣纸,研墨挥毫,一气呵成写下了: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写完便递给了守候在旁边的尚书下人,尚书府的家人直奔大厅先禀告老爷。尚书看过下联非常满意,论对仗工整,字也写得非常好。于是赶紧让人请小姐来看,小姐见了更是高兴,心想我未来的夫君就是他了。
先来看"乞丐"对的下联,"双木"成"林"字,"林"加"示"又组成"禁"字,同上联一样也是拆字的手法。"诗曰"对"禁云"也很贴切。而"斧斤以时入山林"也同样是用典,这句话出自于《孟子》。
由此可见,这人所对下联与上联处处成对,可以说是对得非常工整了。于是尚书道,快快请他进府,我要见见他。而这时候下人有点为难,表情显得很尴尬,然后吞吞吐吐地说对出此联者是个"叫花子"。
这尚书听到"叫花子"几个字,差点没站稳。而小姐这时候却跪倒在地说:"爹爹,此人虽然落魄,却是个有才之人,日后必有一番作为。而且我们尚书府第,可不能食言,否则惹人非议。还是成全了女儿吧"
没等女儿说完,尚书便说"不许嫁给他",堂堂户部尚书的千金,嫁给一个乞丐,这让他脸往哪里搁。
但这位小姐是铁了心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嫁,尚书一贯疼爱女儿,拗不过她,没办法只能同意了。
尚书便命家人让那"乞丐"沐浴更衣,择吉日成亲。只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乞丐"竟然是新科状元林公子,福建南安人。
他高中后衣锦还乡,但听说尚书家的才女小姐出联征婚,便欲一试。但又不知小姐人品,就乔装为乞丐。如今对联成就了美满姻缘,便告辞尚书岳丈,携娇妻返乡去了。
这才是真正的才子配佳人,他们不但有才最重要的是人品也非常好,经得起考验。而这个故事也正应了那句话:"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通过这个故事,又不仅对当下很多人的婚恋观,非常担忧。现在有多少恩爱的年轻恋人,因为彩礼,因为车、房而无法成婚的。彩礼的多少表示爱的程度,有没有车、房代表着未来会不会幸福,而没有多少人愿意,与心爱之人一起去创作未来。
最最不可取的是,明明背的是个地摊货非要绣个奢侈品标上去,明明赚的钱只够温饱,去租名车来拍照,为的是钓到所谓的"金龟婿"。明明自己赚的钱都不够自己花,却偏偏要求未来的老公年薪百万。但有件事可能她们还没想清楚,凭什么?对就这三个字"凭什么?"
对此你认为呢?你有被彩礼、车、房劝退过的经历吗?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ilian/jingdianduilian/show-3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