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对联
  3. 经典对联

古月追悼会:挽联长达6米,女儿亲吻遗像,300名广州市民自发送行

2005年7月5日,广州市殡仪馆内摆满花圈,无数人在这里簇拥着,送别一位68岁的老人。

现场人山人海,被围堵得水泄不通,送别的人群中有军人、有家属,还有不知名的群众,为何这位逝去的老人有如此大的魅力,引得无数人为他落泪?

你听,哀乐低回,无数人伴着哀乐哭了一场又一场,一声悲痛欲绝的“爸爸”,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只见一位年轻的女士在灵床前亲吻着遗像,早已泣不成声,“爸爸”的呼喊声在淡淡哀乐中显得格外清晰。

这位她喊了一辈子“爸爸”的人,此刻和她已经是天人永别。在灵柩中,一位身着绿色军装的老者,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

躺在灵柩中的老者是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广州军区的数十位领导都身穿军装为他送别,近300名广州市民也自发前来送行。

古月“银幕毛泽东”的形象深入人心,一副长达6米的挽联诠释了古月光荣的一生:“跟共产党行,来也崇高去也崇高;学毛泽东生,生也光荣死也光荣。”

成为毛泽东

1979年秋,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正拿着放大镜端详着一张照片,82岁的叶剑英屏气凝神,凝重的态度仿佛对待国家机密一样。

叶剑英时而皱眉,时而踱步,时而叹气,时而沉思……刚担任军委秘书长的耿飚,坐立不安地等待着叶剑英的决断。

叶剑英的办公桌上放着20多张彩色照片,仔细一看,这些照片中的青年,竟然无一例外都有些像伟大主席毛泽东。有的眉眼像,有的轮廓像,有的神态像……

三年前伟大主席毛泽东溘然长逝,从此我们只能从历史影像中,怀念主席的音容笑貌。伟人虽逝,精神永存,毛泽东是屹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丰功伟绩值得万古传颂。

人民大众缅怀毛泽东,心中的空白在时间长河中与日俱增,为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吁,1978年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分别下达通知,在全国、全军范围内寻找“毛泽东”,他们要挑选适合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特型演员。

叶剑英桌子上的照片,正是举全国之力的战果,经过大浪淘沙般的挑选,多位酷似毛泽东青年时代,符合塑造伟人形象的特型演员,从千军万马中横空出世。

叶剑英对挑选“银幕毛泽东”这件事十分重视,对待塑造主席形象的特型演员慎之又慎,他拿着一张照片站起身离开办公桌,招呼着耿飚给他讲讲照片中“毛泽东”的来历。

耿飚从叶剑英手中接过照片,定睛一看,身高一米八的胡诗学,看上去气度不凡,五官轮廓都很像毛主席,那双深邃的大眼睛更是有毛主席的几分风范。

耿飚将胡诗学的履历向叶剑英娓娓道来,胡诗学是1937年人,是昆明军区的一位文化干部……随后耿飚询问叶剑英,“您是不是觉得他有点像主席?”

“像!像!像!太像了”叶剑英哈哈大笑道,说完便毫不迟疑地拿起红笔,在胡诗学照片的背面画了一个圈,胡诗学成了叶剑英钦点的“银幕毛泽东”。

胡诗学的人生伴随着叶剑英画的这一个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诗学听过很多人说他像“毛泽东”,能和伟人相像,胡诗学倍感荣幸,可是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有成为“毛泽东”的一天。

身为军人的胡诗学,自然也接到了寻找“毛泽东”的通知,可是胡诗学深知自己的水平,他没学过表演,更何况一代领袖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模仿的。

十亿神州,外形似毛泽东的人有,会演戏的人更多,可既像毛泽东又会演戏的人上哪儿找啊?

胡诗学从未觉得自己是那个幸运儿,所幸,胡诗学的妻子劝他参与了这次选拔,我们才能在浩如烟海的银幕作品中,看到诸多胡诗学塑造的“毛泽东”形象。

“你当干部只是用辛勤工作表达你个人的情感,而你当演员则可以用形象语言表达千百万人的情感!”在胡诗学打退堂鼓的时候,胡诗学的妻子劝慰道。

妻子的话拨开了胡诗学心头的迷雾,是啊,这样难得的机会摆在眼前,自己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胡诗学特意去找人试妆,化妆师做了一些简单的面部处理,一个栩栩如生的“毛泽东”就出来了,胡诗学又找人给他从各个角度拍了几张照片,从中挑选了一张最像毛泽东的,邮寄到了北京。

经过重重筛选,胡诗学的照片放到叶剑英的桌子上,被叶剑英一眼相中,从此成为“银幕上的毛泽东”。

银幕毛泽东

1980年1月,胡诗学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做特型演员,改艺名为古月。

胡诗学喜爱文艺事业,有一定的美术和摄影功底,过去发表美术作品时,胡诗学把胡字拆开,艺名变成“古月”,古月成就了荧幕上各个时期的“毛泽东”。

一年后,《西安事变》第一次上映,受到群众的热烈反响,人们在关注这部优秀电视剧的时候,也惊讶地发现,世上竟有如此像毛主席的人。

古月参演的第一个“毛泽东”,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这让他信心倍增,同时古月也意识到,他能成为特型演员,有很大的优势取决于“特型”,但是他和演员丝毫不沾边。

要想演好毛泽东,古月必须真正地把自己和角色融入到一起。毛泽东的伟人事迹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很多有个人细节,我们仅能根据现有史料来丰富想象,古月也是如此。

古月不再停留在单纯地从形态上模仿毛泽东,他大量研读学习了毛泽东的著作,以及其他相关史料书籍,抓住机会就请教和毛泽东相关的秘书、警卫员,同时还请教剧组里有丰富经验的导演、演员前辈。

功夫不负有心人,古月在史料和照片中发现很多毛泽东的细节,毛泽东吸烟的方式异于常人,烟总是夹在手指中间,吸烟时总是把烟放在嘴唇正中间,夹烟的手整个覆盖住嘴唇,古月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毛泽东吸烟的动作。

“真神了”,当观众看到银幕上古月饰演的毛泽东吸烟时,总是能联想到那个伟岸的身影,不由感慨怎么能演绎得如此传神。

无独有偶,毛泽东讲话时的经典动作“一推二拉三打”,也被古月学到了精髓。古月左手叉腰,右手抬起手心向外,必要时刻右手有力地向左面劈下,这一套动作古月做起来,如行云流水般浑然天成。

古月的外形条件很有优势,他醉心于对毛泽东的研究,拍戏时甚至自己动手化妆,比化妆师还明白如何扬长避短,随便吹吹头发动手鼓捣两下,就很像毛泽东。

1988年11月20日,《开国大典》摄制组在天安门实景拍摄,古月成为第一个登上天安门饰演毛主席的演员。

古月站在天安门上,不禁热泪盈眶,他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能有机会模仿毛主席站在这里,讲毛主席曾说过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古月学着毛主席的姿态喊出这句话,只觉得胸中激荡着无限豪情,时隔多年演绎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热泪盈眶!

古月时刻谨记自己特型演员的身份,生活中也有意模仿毛泽东,毛泽东善书法他练书法,毛泽东爱看报他也爱看报,甚至连饮食习惯也变成毛泽东的吃饭顿顿不离辣椒。

古月几十年如一日地模仿毛泽东,他的妻子明显能感觉到,活泼开朗的丈夫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丈夫拥有的自信、风雅、庄重的伟人气质。这样的丈夫让她感到陌生,同时又为丈夫全心全意地融入角色而欣喜。

“一个逝去的伟人正在复活,一个熟悉的丈夫正在消失。”古月的妻子百感交集地评论道。

见贤思齐焉,古月学习伟人毛泽东的一言一行,长年累月地坚持,让古月受益良多,2001年上映的《朱德元帅》,有一个场景是毛泽东为朱德题词,古月苦练书法多年,此时终于有了施展的空间。

古月毛遂自荐,经导演同意后亲自题词,只见他大笔一挥,挥挥洒洒地在纸上写下力透纸背的书法,引得导演组和其他演员纷纷叫好。

古月成功塑造了从1921年至1965年,跨度为44年的毛泽东,在他的演绎下,形神兼备的毛泽东让无数人泪目,仿佛跨越时空,见到了那个可望不可及的伟岸身影。

作为外形上得天独厚的特型演员,古月曾说过演主席是他终身的任务,他会一直演下去,还表示:“我一生只演毛主席一人,我一定要演得最好,要演100部主席的电影!”这是古月的梦想。

名留后世

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2005年7月2日,68岁的古月在广东省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去世前古月演完了84部影视剧,距离梦想100部整数,仅差16部影视剧。

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古月的好友卢奇目睹了古月最后发病的时刻,短短20分钟的时间,根本来不及救治,仅仅一次病发便夺去了古月的生命。

7月2日,特型演员卢奇和古月一家人在广东省佛山市的三水区游玩,平常忙于工作,几人难得有机会出来放松,古月在广东开心地品尝未曾吃过的美味佳肴。

骄阳似火,7月的广东像蒸笼一样,吃过饭的几人也没有再游玩的心思,各自返回酒店休息。

天气炎热,酒店不知因何缘故,竟然没有提供热水。古月打开淋浴喷头发现没有热水,一度怀疑是不是酒店设备坏了,夏天还是洗热水澡舒服,上了年纪的他只好放弃冲凉水澡。

古月兴致盎然,眼见冲澡不成,索性喊着卢奇去洗桑拿。两个人出门时已经是晚上10点钟,两个人还相约回来打扑克。没成想,蒸个桑拿反倒让古月丢失了性命。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天气太热,大家在桑拿房没有呆太久,只是冲了一下就出来了。只有古月一人,独自进入桑拿房中。

几人在外面有说有笑,却没想到古月在桑拿房中,竟然呆了足足20分钟的时间。一般来说,我们蒸桑拿控制在5至10分钟的时间即可,桑拿房的温度远远高于我们人体的温度,时间太长可能会体力不支。

古月一般没有蒸桑拿的习惯,这次却一反常态,没成想,桑拿房成了古月的“催命符”。古月从桑拿房出来后,便觉得身体不适,急忙告知服务员,喊来等在外面的众人。

古月的妻儿听到叫喊声,一边向古月疾跑过来,一边拨打“120”。卢奇紧随其后,也来到古月身边。

“我不行了,这次我要死了……”古月呼吸不通畅,危急之下开始胡言乱语,古月的妻子眼泪扑簌簌地掉,嘴里不住地劝慰古月,“你没事,你不会死的。”

救护车很快赶到,按照救助程序给古月挂上点滴,戴上了氧气罩。谁知古月一把薅下氧气罩,“不行我难受,医生快救我”,医生无奈地给古月扶好氧气罩,嘴里指示古月“别动”。

卢奇十分担心自己的好友,一路盯着古月的脸色看,此时古月的脸色已经发青了,此后古月再没动静,医生发现情况后开始用起搏器按压胸部……

卢奇愣在那里,乱糟糟地有人哭喊着什么,他什么也听不见了。从发现好友古月呼吸不畅,到古月终止呼吸,仅仅过了20分钟的时间,难以想象,40分钟前还生龙活虎的人,竟然这么快便没了呼吸。

有记者就古月的死采访卢奇,卢奇始终不明白,为何古月会走得那么突然,古月的身体一向很健康,唯一不好的习惯是,有时会通宵打扑克牌。

古月演绎不同时期的毛泽东,演员为了更符合角色需求,增肥减肥很正常。古月对待“毛泽东”相关的事从来不敢马虎大意,为了更好地塑造主席形象,二话不说就按导演要求减肥。

“熬几夜体重就下来了”,这是古月的减肥良计,卢奇苦劝古月锻炼,都被古月用这话挡了回去。生活作息极度不规律,终于还是在古月的身体中埋下隐患。

古月的死因与心肌梗塞有关,心肌梗塞的诱发原因有很多种,没人知道为何古月的病情来势汹汹,竟然凶猛到直接夺取了古月的性命,古月病逝时才68岁。

古月遗体的送别仪式定在3天后,2005年7月5日,地点就在古月病逝的广州市。出乎古月家人意料的是,广州市殡仪馆内竟然自发地来了300多名当地群众。

广州市殡仪馆内摆满花圈,一副长达6米的挽联引人注目,“跟共产党行,来也崇高去也崇高;学毛泽东生,生也光荣死也光荣。”

挽联记录了古月光荣的一生,古月塑造的“银幕毛泽东”形象深入人心,他让“毛主席 ”重临人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作品,也引来无数路人前来殡仪馆为他送别。

令人扼腕的是,古月出演主席的次数,永远地定格在了84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ilian/jingdianduilian/show-3121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