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对联
  3. 经典对联

1987年,杨立新的一封新年贺卡,为何却改变了徐帆的一生?

1987年,杨立新的一封新年贺卡,为何却改变了徐帆的一生?

很多人说娱乐圈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花坛,但是也有很多令人艳羡的情谊。

不仅是爱情还有友情。

即便是没有利益的纠葛,只是因为善良和同情心,这种不掺杂杂质的情谊走的更长久。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杨立新和徐帆这份难得的情谊。

从两个人到两个家庭的关联,超出了普通的友谊,多了一份亲情的浓厚。

用徐帆的话来说就是杨立新一家都是她的亲人。

那么他们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徐帆发出如此的感叹?

一封新年贺卡改变了命运

一个是武汉人,一个是北京人,明明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却因戏相识。

徐帆出生在艺术世家,自小对演戏充满了热爱。

1987年,在人艺工作的杨立新因为工作需要来到了武汉,正好认识了在话剧团工作的徐帆。

两人同在一个剧组,一来二往就熟悉起来了。

或许是脱口而出的肺腑之言,也或许是感慨人生的真情流露。

徐帆告诉杨立新说,自己也想继续深造,可惜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没想到徐帆的这句话,杨立新放在了心上,或许连徐帆都不记得自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了。

他们各自回归到原来的生活轨道,直到过春节的时候,徐帆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新年贺卡。

杨立新告诉徐帆,人艺和中戏联合办班,问她要不要来。

收到这封信的徐帆,高兴的跳了起来。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张普通的祝福贺卡,没想到它承载的信息太重了。

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更是梦寐以求的梦想。

于是徐帆千里迢迢的乘了一天的火车,一路北上来到了北京,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养”之恩

杨立新对于徐帆非常照顾,不仅亲自来车站接她,还安排她住在自己家里。

不仅如此,他的太太对徐帆也是照顾有加。

他们就把徐帆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对待,从饮食起居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而且在徐帆考上后,每个星期都会到杨立新的家里蹭饭。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杨立新家里的情况很紧张,省吃俭用给儿子凑钱买钢琴。

可是徐帆一来,他们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她,觉得在学校肯定也吃不好,来家里就得好好补补。

等到后来徐帆知道这一切的时候,留下了感动又悔恨的泪水。

她觉得杨立新不但对她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他自己也不可能走上演员这条道路。

还有一路走来对她的关心和照顾,让她在北京有了家的感觉。

所以她视杨立新为自己亲哥,把他们一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知恩图报

徐帆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回报杨立新一家的恩情。

更是对视如己出,让冯小刚尽力提携他,帮助他成长。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能够成为《唐山大地震》的副导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

面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杨立新觉得并没有什么,举手之劳而已。

他的热心和善良改变、帮助了徐帆的一生,如果没有杨立新未必会有现在的徐帆。

那她更不可能跟大导演冯小刚走到了一起。

这些事情,每当提及的时候,徐帆总会眼睛泛泪花。

一个宅心仁厚,一个懂得感恩,双向的付出才让这份情谊一直延续下去。

他们的友谊就像一股清流一样,不为任何外在的事物而熏染。

更没有建立在任何利益基础之上,所以这份感情难能可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ilian/jingdianduilian/show-3141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