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若论这段时期的宜昌对联或湖北对联,宜昌作者姜晴舫及其对联作品不容忽视。作家自然要靠作品说话。一方面,姜晴舫留下来的对联,数量上较为可观;另一方面,他的对联整体质量较高,其中不少作品堪称佳作。
先说数量。2000年左右,长阳杨发兴先生曾编著《姜晴舫诗联注》。由于该书印刷数量有限,笔者至今无缘见到该书,不知该书收录了姜晴舫对联多少副。2023年春夏,长阳林大谟先生主编《楹联长阳》,仅该书选入的姜晴舫对联就达116副,其中哀挽联61副,墓碑联14副,婚喜联13副,寿庆联11副,题署联9副,春联5副,行业联3副。
再说质量。综观姜晴舫对联作品,大多数为应事或受邀撰写的应制之作。虽为应制,却并不随意,每一副皆见用心。其大多数作品立意不俗,对仗工整,联律和谐,典事贴恰。
遗憾的是,关于姜晴舫的生平经历介绍,难以见到,网上几乎查不到关于他的资料。下面是笔者目前关于姜晴舫仅有的信息——姜晴舫(1872--1950),名德暄,号伴梅居士,宜昌长阳都镇湾佷山村人,科场失利,教书为生。书稿多失散,上至光绪三十三年,下至1940年代。
虽然关于姜晴舫个人的资料很有限,但是姜晴舫留下来的对联作品不应该被遗忘,对当代的对联创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下面为读者介绍姜晴舫撰写的几副寿联,并尝试作一些粗浅的赏析。
祝太岳母李安人八十节寿
太君乃巾帼完人,忆当年隔幔传经,居楼授史,苦节近六旬,诰锡九重光梓里;
晚生本哲嗣半子,羡此日西池桃熟,北堂萱荣,上寿届八秩,筵开五豆庆龙门。
联注:“代王子吉(名元龄,系孙婿)作。”第一分句中“太君”、“晚生”皆肖孙婿口吻。
“隔幔传经”即“绛幔传经”或“韦幔传经”的化用。典故出自《晋书·列女传·韦逞母宋氏传》,后用以称誉妇女有才学,可为人师表。此典不仅称誉李安人有才学,而且因典源有句“窃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暗切“八十节寿”,用得非常贴恰和巧妙。
对仗方面,此联多处应用工对。一是“六旬”“八秩”“九重”“五豆”四个数量词的对仗。二是第二、三分句除领字外,构成自对,在自对部分,“幔”与“楼”、“经”与“史”、“西”与“北”、“桃”与“萱”等多处工对。三是“完人”与“半子”、“当年”与“此日”的对仗,也颇为讲究。
祝宜都何寿清七十寿
卌余载契洽金兰,曾记梅窗共砚,荆渚连床,交谊无虚情,酒饮黄花敦旧友;
七十年性甘泉石,堪羡教子春耕,课孙夜读,天伦多乐事,眉齐白发庆稀龄。
联中涉及两个时间。一是“卌余载”,指被代者朱季书与被贺者何寿清已经相识和交往了四十多年,且情投意合,相处融洽;二是“七十年”“稀龄”,二词同义,双切寿星“七十寿”。“稀龄”出自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刘进士晚达》:“刘始登第,则年已及稀龄,张太翁,受一品封久矣。”
联有注:“辛亥九月,代朱季书作。”由注可知,此联作于1911年9月。被贺者何寿清、被代者朱季书,其生平皆不详。
对仗方面,此联“梅”与“荆”的植物对(“荆”字借对)、“子”与“孙”的人称对、“无”与“多”的数词对、“黄”与“白”的颜色对等,读来印象深刻。
在句式安排上,此联起结用了两个七字句,中间部分一个六字句、一个五字句、一个四字句,于端庄稳健中富于参差变化。
祝姜母余宜人六十寿
阃德播清江,本郝法钟仪,鸠杖欢扶光宪里;
福祺隆渭水,羡兰芬桂馥,兕觥允酌庆花龄。
对联中的三个词语,先作一下介绍。
“郝法钟仪”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王司徒妇,锺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锺、郝为娣姒,雅相亲重:锺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锺。东海家内,则郝夫人法,京陵家内,范锺夫人之礼。” 后世因以“郝钟”并称,用为妇德贤淑之典。
鸠杖是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材质有青铜、玉质、木质等。相传鸠不会被食物噎到,故以鸠杖赐年高之人以扶老。《新唐书·玄宗纪》:“丁酉,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鸠杖。”
兕觥是中国古代盛酒或饮酒器具,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兕为上古瑞兽,属犀牛一类,一说为雌性犀牛,逢天下将盛始现世。觥为椭圆形腹,圈足,有流有鋬,带盖,盖为带角的兕头形。《诗·豳风·七月》有句:“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鸠杖”对“兕觥”,以动物相对,为本联动仗中一大亮点。除此之外,“郝”对“钟”,以姓氏对姓氏;“兰”对“桂”,以植物对植物;“清江”对“渭水”,以河流对河流,皆很工整。
联中为何提到“渭水”,笔者不解,寿星姜母籍贯或为陕西人?待考。
祝陈君安七十双寿
举世推贤豪,能种德引年,鸿案齐眉臻五福;
治家本孝友,看兰芬桂馥,象贤绕膝祝千秋。
“引年”出《礼记·王制》:“凡三五养老,皆引年。”种德引年,意即多布德可延寿之意。
“象贤”指能效法先人的贤德。《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刘禹锡《蜀先主庙》:“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此联中,“鸿”与“象”使用了借对。“鸿”本是人名,指西汉人梁鸿;在“象贤”中,“象”是效法之义,本为动词。联中分别借“鸿”字与“象”字的另一义项——表动物之义相对,构成工整而出彩的对仗。另外,“眉”与“膝”皆为形体词,对来也极工整。
家君七十寿
廿六年沪海归来,采芝济世,种竹当窗,今幸杖履优旅,更登上寿;
七十载性天弥厚,爱画如金,披书把酒,最羡孙枝繁衍,共祝长生。
由注文“民国十一年冬月代文泉作”可知,此联作于1922年农历冬月,是代文泉贺其父亲七十寿诞而作。这副寿联无典故,无僻语,清新可读。
对联为读者传递出寿星的以下信息:一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从上海回到家乡;二是懂医术,曾行医,爱好读书作画,性情淡泊;三是如今过得闲适自在;四是子孙兴旺。
有一处质疑:上联第四分句“优旅”似有误,综合下联对应位置以及上联当句的平仄来看,“旅”字处应为平声字,而且将“优旅”二字连用,似乎没有这种用法。结合联律和联意,笔者推测,原联此处很有可能为“优游”,或许是在流传或抄录过程中出现讹误。待考。
关于姜晴舫的寿联赏析,暂且到此为止,敬请方家和联友们不吝赐教。今后,笔者打算对姜晴舫的挽联和其它联作,也尝试作一些赏析。希望通过对姜晴舫作品的介绍,让更多的联友们认识姜晴舫,走近姜晴舫;更希望通过对姜晴舫等前人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作品资源,进行整理和研究,让它能够更好地被当代联人继承和借鉴,从而推动当代对联创作,提升对联创作质量。
(2023年7月于长阳龙舟坪)
本文由对联大全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ilian/zhushouduilian/show-213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