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织金洞导游词400字范文

佛爷洞导游词600字

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江油市大康镇) 是神迷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

此处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连李白读书台;东临观雾、窦团山;西依莹华山、乾元山。

它是通往九寨沟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洞周山环水绕,古木缪翠,风光奇绝。

民国二十三年,人们在通天暗河内发现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来佛像, 故此洞名曰:佛爷洞。

在86版西游记中佛爷洞曾作为拍摄场景之一。

整个旅游区域以佛爷洞为主,其余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开发。

佛爷洞由三厅、两廊、一河构成,全长三千余米,洞内景点六十多个。

以大型溶洞、地河景观、清溪深峡、石山石海、草地森林为景观主调,并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洞中有洞、景中有景、洞中藏河、河中荡船等美景。

景区分为八大游览区:综合服务区、溶洞游览区、西方境游览区、兽目峡戏水区、石林游览区、佛文化游览区、滨河游览区、匡山宾舍接待区。

其中溶洞游览区及佛文化旅游区(雷音寺、中大明寺)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峨影厂《古堡恩仇记》、《张宝仔传奇》等影视单位多次前来取景拍摄。

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西方镜可拜佛、品茶、尝美食、戏水、唱山歌等度假休闲娱乐。

出了佛爷洞就是佛爷洞后景,出洞的那一瞬间会让你不禁感叹“这就是真实的世外桃源”,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可在清澈见底的河中划竹筏,就像是到了“江南水乡”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划动竹筏,看鱼群畅游。

玩过竹筏来到后山更是有拥抱大自然的冲动,景区有满山偏野的彼岸花,还有樱花林,红叶林,山腰有一片天然石林,有姻缘石,有很大一颗红心,传说到过这里的情侣都会生生世世在一起。

在山顶更令游客流连忘返,有很大的秋千,一般很难见到,就像“韩国妇女玩荡秋千“游戏的秋千,下山可坐马车,在马车上欣赏沿途的风景,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旅途心情。

织金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导游词

星期六,我和妈妈来到有着“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周庄游玩。

周庄的景色可真美啊!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小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一艘艘小船从河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艄公一边摇船一边唱着动听的民间歌谣,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眼前的景色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周庄桥多,最有名的要数“双桥“了,它因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的油画《周庄·双桥》而驰名中外,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立交桥”。

周庄不但景色美,而且美食也极具特色。

这里的特产——万三蹄髈特别受人欢迎。

街上万三蹄髈店比比皆是,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

一个万三蹄髈大概两三斤重,深红色的蹄髈厚重、油光发亮,看了使人忍不住想要尝一口。

咬一口,酥软,细嫩无比,甜津津的像巧克力一样柔软丝滑,特别是蹄髈皮,筋斗而富有弹性,回味无穷!周庄的美数不胜数,希望你有空也去感受一下吧!

【3】我出生在江南,对其“小桥流水人家”的一套是再熟悉也不过了。

但我所见之江南,她的小桥流水是掩藏在水泥丛林中,且是很颓败的了,丝毫没有可圈点之处。

于是我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印象,就停留在那些诗词歌赋中-----直至我来到周庄,又见江南。

那日的天气并不算好,雾蒙蒙的,又是冬日,人并不很多。

远远望去,周庄的轮廓悬浮在水雾中,仿佛在流动。

随着我们一步步靠近,水乡也逐渐分明了起来。

周庄的水,打从我们迈入水乡就尾随在我们身旁。

周庄的水,蜿蜒在每一条巷弄,每一户人家。

周庄的水是江南的精魂,如墨般把江南的青砖粉墙黛瓦濡浸在其中,再和着光影橹声一同揉碎在水的梦幻里。

周庄的水是流动的江南,映于远镜般江南云上的,是水乡的桥。

一座座古桥,雕栏玉

贵州著名的地方有什么导游词

给大家讲到的山,我们来到贵州所要事之一来到贵州你需要做的事是三看三了解:看山看溶洞,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我们的酒文化、了解红色文化。

  水在被说成是:百河、千江、万湖。

降水丰富,沟壑纵横,河网密度大,在贵州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984条,虽然没有像长江黄河那样大河大江,但是河湖却不计其数。

有句话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贵州的西部的雷公河的水呢却流向了我们的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所以这句话在贵州叫做一江春水两头走。

天时造就了地利,水资源丰富造就了贵州各式各样的水态水景,比如我们的亚洲第一的黄果树大瀑布、位于世界遗产地赤水的十丈洞瀑、地球上最美丽的疤痕马岭河大峡谷,南江大峡谷、乌江三峡、息烽温泉、剑河温泉等等,优质的水源酿造了众多美酒,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就产在贵州,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习酒、董酒、珍酒等等。

我们有好山和好水之外呢,还有好酒。

所以来到贵州醉于美丽风景的同时怎么能不醉于美酒呢

  在贵州的洞穴中岩溶洞穴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景观最奇特,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全省具有旅游价值的溶洞就有1000余个,全国已知的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大洞仅有10个,而贵州就占了8个。

在贵州所有的洞穴景观中,织金洞最以其气势恢宏,景观奇特和具有极高的审美、观赏和科研价值而闻名,前国际洞穴协会主席评价织金洞为“世界一流名洞”,有句话说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用在织金洞就是织金洞归来不看天下溶洞。

当然贵州两个5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龙宫虽不及织金洞之气势博大,却是另一种幻恍诡异,神话世界般的岩溶风光体验。

这些名洞绝景是游客漫游在“地下世界”中增长知识,所有要想高品位的美学享受,贵州无疑是最理想的首选之地了。

  与自然环境相映衬,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多层面的呈现出原始文化色彩斑的神秘基因。

云南是七彩云南,而贵州省的一个省委领导却说我们是多彩贵州啊

的确,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390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就占了1\\\/3,而贵州世居的包括我们的苗、侗、布衣、土家、仡佬、瑶、彝等少数民族就有17多种,这些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等方面无不发出异彩分层的人文文化光芒。

对于少数民族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是天天有”。

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舞也独具各自的特色,  民族原生态歌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侗族大歌、木鼓舞、锦鸡舞、八音坐唱等等,侗族有句话说“饭养身,歌养心”,足以体现歌在侗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侗族大歌就是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唱进了法国巴黎,唱进了维也纳音乐厅,侗族大歌还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场表演,侗族大歌可以说是一个种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八音坐唱是八人持各种布依族乐器围圈伦递坐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贵州兴义市布衣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是“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由于少数民族大都分散在贵州的不同地方,游客们很少有机会同时欣赏那么多少数民族艺术活宝,所以贵州省博物馆从贵州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把这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挪到到了省博物馆,向来自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宣传我们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让大家能够体验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原生态歌舞

安顺为什么有那么多溶洞,附一些图

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

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4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关键词: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类型 我国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大约130×l04km2,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湿热气候和长期地壳间断性上升作用等有利条件下,喀斯特洞穴十分发育。

8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发大量洞穴发展旅游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开放的旅游洞穴总数达200个左右,其中大部分属喀斯特洞穴。

对洞穴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1-4]。

已有的工作表明,洞穴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成因、演化等自然方面,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必须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洞穴的发展规律,促使旅游洞穴的持续发展。

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第1句】: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总体评价

【第1句】:1遍在性旅游资源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全世界凡是有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大多有喀斯特洞穴发育。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浙江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仅云南省经调查有开放价值的喀斯特洞穴就达400多个,80年代初贵州喀斯特洞穴普查,上报给省有关部门的就有3 000个。

除了南方省分外,北方的北京、河北、辽宁等省市都发现并开发了喀斯特洞穴。

【第1句】:2共性大、独特性小,互游率低 从地貌学的角度,喀斯特洞穴有多种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

但作为一种旅游景观,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洞穴内不外乎都是由共性大、个性小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慢等构成似人似兽似物的景观,甚至不同旅游洞穴所配的神化导游词都差不多。

所以总体而言,喀斯特洞穴是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旅游资源。

个别的洞穴,或由于洞穴保存着古代文化和艺术,如广东曲江的狮子岩洞是“马坝人”出土地和“石峡文化遗址”;或由于洞穴中有观赏动物形成的特殊景观,如云南建水燕子洞,春夏秋季可见成千上万只燕子早出晚归的壮观景象,可观看农民徒手攀岩采燕窝的惊险场面;或由于历史上道、佛教利用洞穴修建庙宇,开展宗教活动,如贵州镇远的清龙洞、昆明的观音洞等,使这些洞在共性之中具有独特性。

【第1句】:3空间竞争替代性强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

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出现此长彼缩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喀斯特洞穴作为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旅游资源,当多个洞穴在同一地域出现时,他们之间往往产生替代性强的空间竞争,其结果是区位好、资源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洞穴替代区位差、资源价值低、知名度小的洞穴。

如贵州安顺郑家洞,在80年代初中期,游客很多,但由于附近龙宫洞的开发,龙宫洞资源条件比郑家洞优越,大量游客流向龙宫洞,从而使郑家洞游客大减,以至难以维持,时开时闭[1]。

又如云南弥勒白龙洞,与沪西阿庐古洞区位条件相似,两洞相距87km,距著名风景区石林分别为104km和98km,如图1所示。

从资源条件看,阿庐古洞既有旱洞又有水洞,稍优,白龙洞仅为一旱洞;从知名度考察,阿庐古洞比白龙洞名声大很多。

阿庐古洞1988年开放,白龙洞于次年1989年开放,两个洞都想分流石林的既有客源,但结果差异很大(参见图

【第2句】:图3)。

阿庐古洞1988-1993年共接待3

【第32句】: 61万游客,平均每年

【第55句】: 44万游客,旅游直接收入1 5

【第50句】: 32万元人民币,历年总投资1 000万元;白龙洞1989-1993年共接待

【第56句】: 3万游客,平均每年

【第11句】: 26万游客,旅游直接收入303万元,历年总投资3

【第16句】: 29万元,并且游客下降幅度很大,1993年仅5万游客,只有同期阿庐古洞的12%。

因此,在这种空间竞争替代性强的作用下,在同一地域上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开发。

【第1句】:4总体评价—区域性旅游资源 喀斯特洞穴风景区,虽然有的已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贵州的龙宫洞、织金洞,云南的燕子洞、九乡溶洞。

但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不论洞穴的规模多大,或景观多好,它们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都是区域性的,全国至今还没有哪一个已开发的洞穴具有象黄山、九寨沟、石林、张家界等那样的全国范围的吸引力。

以织金洞为例,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金关寨,距县城27km,到省会贵阳170km,织金洞长

【第12句】: lkm,现开放段长3km,游览面积约30 X 100mZ。

织金洞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洞内景观来看,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是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喀斯特洞穴之最[1]。

织金洞1985年开始接待游客,1985-1993年,织金洞共接待游客

【第46句】: 23万人次,每年平均仅

【第5句】: 41万人次,最高年分开业后的第三年(1988年)为

【第9句】: 22万人次,最低年分1989年仅

【第3句】: 36万人次,虽然1989年属特殊情况,但1993年也仅

【第3句】: 58万人次。

1985-1987年经济收入不详,这3年因门票价低,以1988年人均消费

【第4句】: 36元计算,这3年估计收入为

【第86句】: 76万元,1988-1993年经济收入为2

【第98句】: 19万元,加上1985-1987的估算数为3

【第84句】: 95万元,而同期总投入为1 0

【第91句】: 02万元(资料据织金洞风景区管理处)。

织金洞仅仅能低水平维持,不可能还本付息,更谈不上赢利。

因此,织金洞从景观方面评价虽然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但从吸引力、吸引范围和游客规模方面看,它仅仅是区域性的旅游资源。

【第2句】: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特点 加拿大学者RW Bulter (1980)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进化的过程,经过6个阶段,即: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第5句】:6]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

孤立的洞穴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

有些洞穴游客太少,不能维持正常的营运费用,就只有关闭洞穴。

如果洞穴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则其巩固、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落。

作为地下空间的喀斯特洞穴,在没有开发之前,由于黑暗和危险往往没有自发前往的游客,所以很少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或者有一个很短的发现洞穴后的本地居民的好奇探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由地方政府很快采取保护措施后而结束。

而一旦开发,由于轰动效应会吸引大部分本地游客及部分外地游客前往游览,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开放的第一年游客量达到最大,轰动效应一过,本地游客锐减,由于其吸引范围一般较小,所以很快进入衰落阶段。

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借助于已形成的旅游市场分流游客,使其巩固和停滞阶段较长。

图2是广东英德宝晶宫、乐昌古佛岩洞、曲江狮子岩和云南弥勒白龙洞的游客量年增长曲线,属第一种情况;图3是贵州安顺龙宫洞和云南路西阿庐古洞的游客量增长曲线,属第二种情况。

【第3句】:喀斯特洞穴的开发类型

【第3句】: 1孤立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孤立的喀斯特洞穴指附近基本上没有与之吸引力相仿的其它类型旅游资源的洞穴,这类喀斯特洞穴的开发除了洞穴本身的质量要高以外,取决于交通条件以及是否靠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如果交通条件好,又靠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么洞穴旅游开发容易成功,反之则容易失败。

以广东英德宝晶宫、贵州织金洞为例。

宝晶宫位于广东英德市,距市中心7km,英德与广州由京广铁路相连,相距137km,相对于织金洞,宝晶宫交通条件要好得多,区域经济也比织金洞要优越。

宝晶宫1984年开放后,除了第一年游客最高达

【第32句】:24万,1990年最少为

【第9句】:27万以外,其它年份稳定在14万左右,1984-1993年10年平均每年

【第16句】:33万游客;织金洞开业3年平均每年

【第5句】:41万游客(资料据宝晶宫、织金洞风景区管理处)。

再如浙江桐庐瑶琳洞(瑶琳仙境),距县城28km,到杭州84km,背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优越。

瑶琳洞1979年考察,1980年开放,1980-1992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 184万人次,境外游客

【第10句】: 6万人次,1985年以来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左右。

1979-1990年的11年中,用于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为457万元,同期,瑶琳的旅游收入(不含瑶琳景区各社会单位的经营收入)达4 755万元,净创利1 244万元,仅税利一项,相当于瑶林洞累计投资总额的近3倍[4]。

【第3句】: 2组合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同一地区出现有助于延长游客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强,这就是正的近邻效应[7]。

如果能借助其它风景区已经形成的旅游市场,组合的喀斯特洞穴开发,易于成功。

但要注意,一是所借助的风景区的吸引力要大,已经形成的市场也较大;二是洞穴本身的质量要高,二者缺一不可。

这种正近邻效应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3句】:

【第2句】:1借助的风景区著名,洞穴质量高 最成功的案例是贵州龙宫洞借助黄果树瀑布的开发和云南阿庐古洞借助石林的开发。

龙宫洞位于贵州安顺市,距黄果树瀑布39km,从贵(阳)黄(果树)公路叉路口到龙宫洞仅13km,龙宫洞与黄果树瀑布处于同一旅游路线上,龙宫洞主要为一水洞,有洞内瀑布,景观价值较高,由于开发早(1982年开放),在国内知名度高。

大部分去黄果树瀑布的游客都会顺道参观龙宫洞,反过来,龙宫洞的开发也对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有促进作用。

1984-1993年,龙宫洞共接待3

【第74句】: 67万游客,黄果树瀑布40

【第5句】:03万,龙宫接待的游客量相当于黄果树瀑布的

【第92句】:5%(资料据贵州省旅游局)。

阿庐古洞位于云南省沪西县,距著名风景区石林98km,离昆明188km,处于昆明-石林旅游热线的延长线上(图1)。

阿庐古洞1988年开放,开放之前,石林1987年的游客已达

【第95句】:30万。

开业之后,充分借助了昆明一石林旅游热线的延伸,1988-1993年6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游客量。

这6年阿庐古洞共接待游客3

【第32句】:61万,石林为6

【第24句】:13万,相当于石林的53%(资料据石林、阿庐古洞风景区管理处)。

【第3句】:

【第2句】:2借助的风景区著名,洞穴质量不高 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长程旅游者,他们只游览目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和时间尚允许时,他们一般也不停在原地游览该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5]。

因此,如果洞穴的质量不高,即使附近有著名的风景区可以借助,其开发也不能成功。

以广东曲江狮子岩洞为例。

狮子岩洞位于曲江县城西南

【第1句】: 5km,狮子岩洞以出土“马坝人”头盖骨和“石峡文化遗址”而闻名,但洞内景观质量不高。

在县城东南距狮子岩洞

【第7句】:5km处有著名的南华禅寺,该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宗教地位很高,每年游客达50万左右。

狮子岩洞从1985年开放,当年游客达到

【第12句】:38万,以后几乎年年递减,到1992年只有

【第6句】:58万,而同年南华禅寺的游客却达

【第51句】:6万,狮子岩洞游客只有南华禅寺的

【第12句】:75%。

狮子岩洞的游客还在下降,1993年比1992年又减了1万左右,只有

【第5句】:66万(资料据南华寺、狮子岩洞风景区管理处),南华禅寺巨大的游客量对狮子岩洞影响很小。

【第3句】:

【第2句】:3借助的风景区旅游容量小、洞穴质量高 这种类型也不易成功,即使洞穴质量高,它本身的吸引力也不会太高。

借助的风景区的旅游容量小,其市场规模不大,对洞穴的互补作用不强,难以推动洞穴的旅游发展。

以广东乐昌古佛岩洞为例,古佛岩洞位于乐昌市区西部5km处,是一个大型喀斯特洞穴,洞内景观较好。

1985年开放后,除第一年因轰动效应游客达23万以外,随后逐年递减,到1993年只有

【第5句】: 1万人次,从1984年开发至1993年累欠债务460万元。

1988年,在乐昌市坪石镇至市区之间的60km长的武江河段上开发了“九龙十八滩”漂流项目,这个旅游项目很快在广东和港澳出名,但由于漂流项目季节性强,旅游容量较小,所以虽然游客量每年都递增近1万,但绝对量小,到1993年才

【第5句】: 35万人次,它对古佛岩洞的促进作用不大(资料据乐昌市旅游局)。

【第3句】:3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如果洞穴的质量很高,往往能与风景区形成群体优势,成为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风景区的客源也就是洞穴的客源,但如果洞穴质量不高只会有少量游客分流到洞穴。

前者最典型的案例是桂林芦笛岩洞,芦笛岩洞景观质量高,以芦笛岩洞为中心建成了芦笛公园。

它与漓江、七星岩公园、滨江公园等共同组成了桂林山水,旅游者到桂林,一般都要去芦笛岩洞一游,1992年芦笛公园共接待游客1

【第66句】:86万人次,漓江接待1

【第73句】:00万人次,两者相差无几[8]。

后者如云南石林风景区内的芝云洞,由于洞内景观单调,虽然镶嵌在石林风景区内,但游客不多,1993年石林总游客量为1

【第33句】:82万人次,芝云洞仅10万多人次,只有石林的10%左右。

【第3句】:4利用介人机会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介入机会是指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由于去乙旅游地,在时间和费用的消耗上,比去甲旅游地更为节省而总体旅游效果近似,旅游者选择乙而不选择甲这样一种现象[9]。

当在客源地(或旅游中心城市)与已成功开发的喀斯特洞穴之间或距客源地较近的地方发现了新的喀斯特洞穴,而新的喀斯特洞穴景观价值又高,可以利用介入机会进行旅游开发。

实际上,这就是喀斯特洞穴空间竞争的结果,前述的龙宫洞的开发就是利用了介入机会。

以云南宜良九乡溶洞为例,如图1所示,九乡溶洞处于昆明与阿庐古洞之间,距昆明100km,距著名风景区石林68km,九乡溶洞景观质量很高,它有条件利用介入机会开发。

九乡溶洞1989年10月开放(比阿庐古洞晚1年零9个月),九乡溶洞开业后游客量相对较为稳定,每年维持在20万人次左右,1990-1993年每年的游客差不多相当于阿庐古洞同期的游客的1\\\/2, 4年多来共接待游客

【第99句】:44万人次,门票收入617万元(资料据九乡溶洞管理处,游客量由门票收入计算)。

九乡溶洞是利用介入机会开发取得的初步成效,但由于它在知名度、管理和宣传推广方面与阿庐古洞有较大差距,因此目前效果尚不理想,但可预计,只要九乡溶洞在上述几方面有所改善,它与阿庐古洞游客量之比值会逐年增大。

综上所述,喀斯特洞穴分布广泛,其景观共性大,独特性小,游客重游率低,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

喀斯特洞穴的开发除了洞穴景观质量高以外,还必须交通条件好,靠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处于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或利用介入机会,不然很难成功。

80年代之后,我国开发了数以百计的洞穴发展旅游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其旅游发展规律、布局原理,有助于洞穴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500多字的游记

都说“”,可我要说的是,芦笛岩的岩洞更是令人神往。

去年国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桂林。

那里的美景数不胜数,可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大自然艺术之宫”——芦笛岩。

芦笛岩布满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上万年的沉淀结晶堆积而成。

走进岩洞里,一座座巨大的钟乳石形成了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石琴、石鼓、石柱,再配上五彩斑斓的灯光,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观。

琳琅满目、形态万千,使我应接不暇,让我感叹不已。

你看那“狮岭朝霞”上站着一只气宇轩昂的狮子,它正对着我们行注目礼,好像在欢迎我们来参观它的王国。

不远处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那里成片石柱和石笋形成了态各异各异的奇珍异兽。

我仿佛看见了可爱的小兔子在采蘑菇,小鸟在林间欢快地跳跃,野猪在打瞌睡。

洞顶还不时有滴水落下,发出滴答之声,犹如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乐曲。

我不是在做梦吧,这洞中竟有如此神秘的景观和动听的音乐。

我们沿着时高时低的石阶来到了“水晶宫”。

“水晶宫”是一个辉煌的大厅。

高高悬挂的钟乳石如盏盏宫灯,错落有致。

“水晶宫”里有一池清澈冰凉的水,水中倒映着一座座雪山。

我又抬头往上看,只见一条石笋形成的鲤鱼一头扎进水中,尾巴还竖在外头呢

这些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天然雕塑,真是使人不得不惊叹。

芦笛岩高阔的洞天,雄伟的气势,密集的景物和绚丽的色彩,像一幅幅神奇绝伦的图画。

真不愧是一个使人拥有无限美好遐想和令人神往的地方。

2 大清早登船上岸,天色黯淡,导游说今日有雨,同行者唉声连连,我心窃喜。

江南本是水做的,江南的雨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水乡,道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到得周庄牌坊前才上午8:00,游人甚少,我们跟着导游,过双桥、穿张厅、沈厅,登迷楼,览小桥流水人家之秀景,走着一般游客所走的路,听着一般游客所听的导游词,做的有滋有味。

导游的旗帜在那,我就在它半米之内。

聆听着导游公式化的介绍,回答着导游冷不丁的提问,承受着导游赞许的目光。

在淅沥的春雨中,想象着自己是笔下雨中撑一纸伞翩然而至的女子,踏在明清时代青石板上的双脚顿时轻灵起来。

古镇夜景。

春意周庄。

此时雨已停,河中泛舟者不乏其人。

我看着的游人,心甚羡慕。

可惜团体活动时不予我。

我只好倚在桥头注视着典型的江南水乡丽景。

河岸旁已吐绿蕊的柳树枝被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似涉水而立的婀娜多姿;河道两岸的明清古建筑象一群安详的老人,在暖阳下享受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光;而那河中的小舟,似蝴蝶般穿梭在粼粼清波中。

这是每个江南男子心中的理想生活一景。

就一壶茶,握一把纸扇,和撑一把油纸伞的红颜知己吟诗抚琴。

正神思恍惚间,忽有一把原始的未开化的“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的声音传入耳内,我皱了皱眉。

定睛一看,原是船头充梢公角色的农妇一边摇橹一边放声,真是大煞风景。

这时桥下等候的朋友已不耐烦,催声连连,我只好下桥。

正行走间,忽听前有锣鼓声。

忙循声进去,原是一古戏台,正上演着昆剧。

听说京剧乃昆剧演变而来,爱好京剧的我忙找一张长椅坐下。

台上正演一出不知名的戏,我一个外行人却只是想听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

张爱玲曾说:中国的戏剧有一种热闹美。

锣鼓声声中,是天老地荒的景致。

周庄,是天堂。

周庄,是梦境。

周庄,是…我理想者,追求者,渴望者的家…… 五一,在烟雨中的周庄逝去,但这个五一留给我的是周庄那无尽的思亿与梦幻…… 九洞天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跟我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几乎同时,但2004年才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区,开发比织金洞晚了许多。

到九洞天下车一看,还没有宾馆,只有一个招待所,设施不配套,内有6个带卫生间的标准间,其余大多是三人间,公共洗澡间有点不伦不类,则设在招待所楼房外侧。

在招待所进门登记和休息的地方,墙壁上有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老总写作后张贴的两句颇带哲理味的话。

一句是:自己把自己看成是最聪明的人,其实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

另一句是:人在斗争中生活,事物在斗争中发展。

除招待所外,坎下边有一个几乎全装玻璃但盖茅草的有点特色的餐厅,前是一个大厅,后有几个包间,可容纳近百人就餐。

“茅草”餐厅外,是一个简易的停车场,用沙子铺就。

除了上述建筑之外,就是卖票的门厅以及卖洋芋豆腐烙烤和饮料、茶叶、酒之类的“红色帐篷”了,其余再没有什么建筑。

两边是大山,树木倒还不少。

在我们看起来,还达不到20年前织金洞的水平,因为那时织金洞已有宾馆了。

虽然起步晚了些,九洞天还是有她的特色。

她是大家闺秀,只不过受交通和宣传制约,还有开发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藏在深山众人未识。

当前,规划还没有出来,而且仅靠当地一位实力不强的积极开发者创办的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不可能让她迅速火爆起来。

不过,从毕节连接景区的好公路正在筹建,要不了几年,相信这里会迎来大批的观光客。

据介绍,目前每天平均有50人左右到此游玩。

我们去的这天,还碰上了福建等省的游客呢。

门票50元(含伏流的船票30元),很低。

一到洞口边,就有点别具一格。

半边岩壁的下方,流水潺潺,洞口往下,用水泥平整出几级场地,可以作天然讲堂,还是办晚会的好地方。

据说这洞口边经常举办晚会,除了组团游客的专场晚会外,还有当地人办的晚会,演出小品、山歌等节目。

附近村庄的男女老少,也因此时常光临观看或参加表演(路程稍微远点的,就骑坐摩托车来),这无疑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试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风景区,许多老百姓是见识不到这些别开生面的演出节目的。

这次我们自办的晚会,约有七、八十人参与,十分热闹。

金沙县的老彭还演奏了在当兵时学到的葫芦丝,回声好,挺不错,赢得阵阵掌声。

说起这九洞天,那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北源流经大方县和纳雍县交界处的瓜仲河一段的卡斯特伏流景观。

在长约6公里的河段上,一洞一水一天窗,共有风格迥异的九个洞天。

一洞天:月宫天,有“金蟾望月”、“倒骑毛驴”、“ 亚洲最大的溶洞电站”等景致。

二洞天:雷霆天,有“巨蟒出洞”、“老龟拜佛手”等景致。

三洞天:金光天,有“亦梦亦幻”等景致。

四洞天:玉宇天,有“玉竹林”等景致。

五洞天:葫芦天,有“福禄双至”等景致。

六洞天:象王天,有“观音坐莲”、“百兽听经”等景致。

七洞天:云霄天,有“战时熬硝洞”等景致。

八洞天:宝藏天,有“卷曲石”、“明代宣尉使安氏藏金洞”等景致。

九洞天:大观天,有“洞天石海”、“月亮湖”、“亚洲第一大天生桥”等景致。

给我们作介绍的导游小姐,穿着彝族服装,是晴隆县的人,姓杨,挺漂亮,讲解得不错,估计是旅游学校毕业的。

顺便说一下,据说这里的导游才10多个人。

我们看见卖票的地方还有好几个女生正在接受普通话培训。

这导游小杨挺风趣。

比如,她给我们一位游客捉掉在背上的虫子,说:“不介意吧

”又说这位游客的肉香,蚊虫都爱吃,引得其他游客开她的玩笑,说“你怎么知道他的肉香呢

”,不过,她能从容应对。

游览九洞天,是走那自然形成加人工开凿的栈道过去,然后坐船从伏流返回的。

走栈道和坐船看的风景,有些不一样,有些因观察角度不同而不同。

走栈道时我们还听到伏流上船工悠扬的山歌,再加上老彭演奏的葫芦丝,别有一番风味。

我想,若干年后,这一幕幕还会回响耳际的。

麻烦采纳,谢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fanwen/show-25927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