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搞笑歇后语,句句入心坎!

【歇后语第1句】:【寡妇回娘家——苦衷难吐】(歇)指有苦说不出。

【歇后语第2句】:【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惯)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歇后语第3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谚)好药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诚的劝告听起来刺耳,但有利于行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苦药利病,苦口利用。

【歇后语第4句】:牛头不对马嘴——胡拉乱扯

【歇后语第5句】:【踩在一个鼓点儿上】(惯)比喻想法一样,步调一致。

【歇后语第6句】:【肚子里撑船】(惯)形容人心胸宽广。

【歇后语第7句】:【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银的一般重五十两,金的重五两或十两。指爱财胜过爱性命。讥讽人极其吝啬。 也作“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歇后语第8句】:掉进面缸里的老鼠——翻白眼

【歇后语第9句】:【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捻捻转,儿童玩具,用手捻中轴,使迅 速旋转。借指人不会永远走运。李准《黄河东流去》:“天下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总有一天,要叫老蒋知道知道老百姓是 不能得罪的!”

【歇后语第10句】:【有钱难买子孙贤】(谚)指子孙的贤良,是一个家庭最难得的财富,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歇后语第11句】:【东海鳌鱼脱钓钩——再不回头】(歇)鳌鱼:传说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本指鳌鱼脱钩后再也不返回,转指人一去再也不回来。

【歇后语第12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释义:比喻说大话、吹牛皮没有用。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不能光凭嘴皮硬,真要动手,看你敢不敢!

【歇后语第13句】:【狗不咬上门客】(谚)比喻对客人应以礼相待,不可粗暴无礼。

【歇后语第14句】:表弟做数学作业时“偷工减料”,叔叔严肃地批评他:“人常说‘丰收没有巧,多锄几遍草’,学知识更来不得半点虚假。”(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5句】:【只见和尚吃馒头,不见和尚受戒】只看到好处,看不到困 难。台湾梁实秋《雅舍散文二集》:“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 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 只有苦没有乐。”

【歇后语第16句】:【打着红旗反红旗】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反革命活动。王蒙 《相见时难》:“蓝佩玉可能不可能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特 务?”

【歇后语第17句】:【身弱鬼来缠】(谚)指身体衰弱的人,常会招来邪魔缠身。也借指主事人软弱无能,就会有坏人乘虚而入,滋事破坏。

【歇后语第18句】:【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寿比南山”源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诗经,民间诗歌居多,一般没有作者姓名,又是属于文学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无可考据。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指西安南边的终南山;一说是指山东益都县的云门山。《现代汉语词典》上说是指终南山。然而,云门山的遗迹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称南山。在山东云门山北崖上,镌刻着一个巨大的“寿”字,字高【第7句】:5米,宽【第3句】:7米,气势磅礴,苍秀峥嵘,远远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门山山体融为一体,雄浑奇伟,横绝寰宇。据史料称,此“寿”字出自明嘉靖年间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笔。 1981年,益都县文物局首次拓下这个书法与雕刻技术双绝的“寿”字。拓字时,以60米白布代纸,15公斤鸡蛋清调【第3句】:5公斤朱砂为墨,分段拓下了这个“寿”字。在益都县县城里,自古有“寿比南山”的说法。人们提到老人长寿时,总是说“寿比云门山”。

【歇后语第19句】:【解铃还得系铃人】据《指月录》记载,法眼和尚提出一个 问题:虎颈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有个泰钦和尚说,挂铃的 人能解下来。借指出了事情,应由当事人自己去解决。成 语:解铃系铃。钱钟书《围城》:“这都是汪太太生出来的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明天去找他。”

【歇后语第20句】:【恶龙不斗地头蛇】(谚)地头蛇:盘踞在地方上的恶势力。比喻外来的势力再凶恶,也惹不起当地成气候的恶势力。 也作恶龙不斗当方蛇。当方蛇:当地蛇。 恶龙不敌地头蛇。

【歇后语第21句】:【毒蛇黄鳝分不清】(惯)黄鳝:鱼,像蛇而全身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比喻分不清好人坏人。

【歇后语第22句】: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

【歇后语第23句】:【走一步,看一步】(惯)指做事情心中无数,边干边作打算。

【歇后语第24句】: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野种

【歇后语第25句】:【好猫不作声】(谚)指善于捕捉老鼠的猫不出声。常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张扬、不轻浮。

【歇后语第26句】:【根子不正苗子歪】释义:长辈不好,教育不出好后代。例句:“我什么话也说到了,心也使碎了,可是他‘根子不正苗子歪’,跟咱们走不到一条道儿上,我要求和他离婚!”

【歇后语第27句】:【大眼看小眼】(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恐或无奈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也作大眼望小眼。 大眼瞪小眼。 大眼对小眼。

【歇后语第28句】:【一辈子不出马,总是个小驹】(谚)马不出阵打仗,到老也只能算个驹子,成不了战马。比喻年轻人不出家门,不经见世面,永远也不会有大出息。

【歇后语第29句】:【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释义:比喻躲开了一场灾难或打击,又遇到了另一场灾难或打击。例句:他想:“真是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他们供销社又怎么听到我来流口的风声?为了甩开他们,我昨天在古人镇就放出要去串乡卖货的烟幕,可是他们还是跟踪来了。”

【歇后语第30句】:【话不说不透,灯不拨不明】有话应该说清楚。类似的:话 不说不明,锣不敲不响/钟不敲不响,灯不点不亮/钟不敲不 响,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理越辩越明。西戎《行医事 件》:“黄先生,话不说不透;灯不拨不明,你听我细细告诉 你!”,

【歇后语第31句】:【吃了冬至饭,巧女儿多做一条线】(谚)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从这天起,白昼渐长。指从冬至起,白天可以多做点活了。

【歇后语第32句】:手榴弹的脾气——拉就火

【歇后语第33句】:【打油的钱不买醋】(谚)原指钱款专用。比喻做事应该专一。

【歇后语第34句】:【肠里出来肠里热】(谚)从亲娘肚里生出的,亲娘自然非常关切疼爱。指母亲总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格外关心。

【歇后语第35句】:我看书时,一会儿去拿饼干吃,一会儿又去吃苹果。爸爸说:“你尖尖坛子站不稳,屁股尖尖坐不住。”我听了赶紧认真看书,不再跑东跑西了。(江苏·如东)

【歇后语第36句】:【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普遍如此,实用于一切情况。海外 刘宜良《江南小语》:“竞争是现代企业最大的特色,达尔文 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歇后语第37句】:【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谚)对别人有一寸的礼让,就会得到别人十倍的回报。指待人处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会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歇后语第38句】:【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谚)家雀:麻雀。比喻生活能力再差的人,也总会设法活下去。 也作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 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

【歇后语第39句】:【既然当泥鳅,就不能怕泥糊眼睛】释义:既然干了某事就要干到底,不要有什么顾忌。例句:咱们现在就正走在滑路上,慢了要摔跤,要快跟快跑。既然当了泥鳅,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歇后语第40句】:【老老实实,终须乞食人】太老实,不能竞争,无法生存。香 港阮朗《十年一觉香港梦》:“别太老实,老老实实,终须乞 食!”

【歇后语第41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释义:没有某种能力或力量,就不要招揽某种事情。例句:徐秋斋说:“长官,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你这瓷器活。你放心吧!”

【歇后语第42句】:【先喝为敬】“先喝为敬”是中国人请人吃酒的礼仪和规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时的“应酬”。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杯畅饮,是为“应酬”,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的“先喝为敬”。

【歇后语第43句】:盖房子请到箍桶匠——找错了人

【歇后语第44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释义:更: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小时。欢乐时就觉得时间过得快,嫌短;寂寞时就觉得时间过得慢,嫌长。“寂寞”又作“愁苦”。例句:从来说“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只这等文案笑笑,不觉三鼓。

【歇后语第45句】:树头上的八哥——有嘴说别人

【歇后语第46句】:对着镜子谈心——左右无人

【歇后语第47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歇后语第48句】:【不管三七二十一】(惯)1指不顾一切。2指不问是非曲直。 也作不问三七二十一。 不分三七二十一。 管他三七二十一。

【歇后语第49句】:二分钱买了一篮子——不是好货

【歇后语第50句】:【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歇后语第51句】:头马不惊,马群不乱。

【歇后语第52句】:【推磨绕圈子】指不直截了当。成语:转弯抹角。柳青《种 谷记》:“他们顶你,驴推磨似地和你绕圈子,拉谈半天还停 留在原处。”

【歇后语第53句】:【希望】“希望”是指人们期望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盼望某种情况的出现,是实现某种目标的欲期。毛泽东曾对青年人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其实,“希望”这个词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满月圆,并无它义。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满月圆呢?这还得从“望”字说起。“望”字的产生与月亮有关。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造成圆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月光,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亮绕着地球转,农历每月月初之时,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因为照不到太阳,使得我们无法看到它,这就是新月,古人将其称为“朔”。随着月亮的转动,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阳光时,就成了满月,古人称之为“望”。《说文》解释:“望,月满也。”“望”在农历的十五六,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满月之后,月亮又逐渐变“瘦”,至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因此,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再从“望”到“朔”的时间。月圆月缺一个周期.恰好一个月。正因为“望”是月满月圆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圆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写道:“天意将月圆,人心等满时。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表达了人心等满,愿月满无缺,花好月圆。圆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词逐步引申演化为期望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目标,而达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歇后语第54句】:我们家来了个客人,可我不认识。客人点着我的鼻尖说:“这小鬼,没见过我吧?我们两家可是扒拢筷子能吃饭的人呢!”(湖南·株洲)

【歇后语第55句】:【描不成,画不就】(惯)形容容貌美丽非凡,难以描绘。

【歇后语第56句】:老鼠尾巴——大不了

【歇后语第57句】:【公不离婆,秤不离砣】见“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歇后语第58句】:【强将下,无弱兵】(谚)指有本领高强、作风过硬的将领,就不会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泛指在一个群体之中,领头人强,下属就不会懦弱。 也作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帅才身边无草包。

【歇后语第59句】:老太婆喂公鸡——不捡蛋(不简单)

【歇后语第60句】:【遗子黄金,不如一经】(谚)遗:留给。经:经书。给子孙后代遗留黄金,不如教他们学好一部经书。 指留给子孙的,金钱不如知识。

【歇后语第61句】:【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释义:栽种蔬菜,水起重要作用,不能缺水。例句:栽树种菜,倒是满好的,可常青道: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这都得靠个水。

【歇后语第62句】:妈妈出差回家,看到了杂乱的厨房,埋怨我们说:“卫生好,病人少;锅灶净,少生病。这几天我不在家,你们怎么也不收拾收拾厨房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3句】:桂花树旁修厕所一一一阵香来一阵臭

【歇后语第64句】:【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指平时不做准备,临时仓促应 付。后一句亦可单用。或说:闲时不烧香,忙时满炉装。成 语:临渴掘井。明代《古今小说》:“这伙三党之亲,自从倪太 守亡后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岁时也不曾杯酒相及,今日 大块银子送来,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歇后语第65句】:孕妇骑马——身负二人(任)

【歇后语第66句】: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

【歇后语第67句】:扁担挑下水[食用的牲畜内脏)——两头担心

【歇后语第68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释义:讥讽人说大话吹牛皮,狂妄不自量。“哈欠”又作“呵欠”。例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啊!这不是大手大脚是什么?”朱师傅严肃地说,“那垫铁,每块像饭盒子那么大,从别处动动脑子,也保准能凑齐。”

【歇后语第69句】:【 久病成大夫】指善于吸取经验教训,成为内行。类似的: 撮药三年会行医/三折肱成良医。茅盾《子夜》:“三折肱成 良医!从什么地方吃的亏,还是到什么地方翻本呀!”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赞扬人有经验,有办法。梁斌《翻身 记事》:“那个不要紧,有你老冯留下,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歇后语第70句】:黄连甘草挑一担一一一头苦来一头甜

【歇后语第71句】:【小品】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知识小品”、“科技小品”等栏目,打开电视可以看到相声、小品等曲艺类节目。小品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们很早就成为文学家族的一员。因为小品有隽永而精辟的特点,文章短小,写来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发展。鲁迅先生的小品文达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经典。因为在佛经中,有全本和节本之分,全本称为“大品”,节本称之为“小品”。如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摩呵般若波罗蜜经》,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两种。二十七卷本称为《大品般若经》,十卷本称为《小品般若经》。文学中的“小品”便由此而来。小品又向文艺领域发展,并且异军突起,一枝独秀,是当前民众离不开的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小品节目,更是受到亿万观众的青睐。

【歇后语第72句】:【七钱银子二分铜的银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银元:也作银圆,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一个银元掺进了二分铜,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歇后语第73句】:【家有黄金,外有斗秤】(谚)家里有多少金银,四邻八舍有斗有秤给你称量得一点儿不差。指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瞒不过邻里乡亲。 也作“家有黄金外有秤”。

【歇后语第74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谚)山羊性爱吃柳树枝叶。比喻行为不检点的男子,总爱和女人在一起厮混。

【歇后语第75句】:割驴蛋敬神——驴也痛,神也恼

【歇后语第76句】:【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事情逐步进行,不可急躁。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老人家别着急,咱们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锄头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枪就会打仗 啊?这可是瘸子担水,得一步一步来么!”

【歇后语第77句】:【家无二主】(谚)指家庭不论大小,只能由一人主持家事。也泛指一个群体只能由一人做首领,不能乱当家。 也作“家无二主,国无二王”。

【歇后语第78句】:檀树火筒——死也勿通

【歇后语第79句】:【把猫说成虎】释义:比喻夸大事实,把小的说成大的。例句: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这么点上不了大秤的小货头,不值得抬着扁担称斤两,别把猫说成虎,自己吓自己,你严厉批评他,如果不听,扣发他的奖金。

【歇后语第80句】:星期天,我村来了个算卦的,我跟着看热闹。凡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让他看,他都这样说:“推着小车上高山,叽里咕噜向下翻,你过去酸、辣、苦、甜都过过,今后财广福又多。”(河南·鄢陵)

【歇后语第81句】:鸡蛋教训母鸡——岂有此理

【歇后语第82句】:【好花自有人采采】睬谐音,指好人自有人理睬,自然会 受到欢迎。《小说月报》(1982,2):“是稀泥抹不上墙,是好 花自有人采。五年以后再看吧,看俺留在大李庄不?”

【歇后语第83句】:【拾进篮子里就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

【歇后语第84句】:【狗尾巴熬西葫芦——越吧嗒越不是滋味】(歇)吧嗒:本指品味“狗尾巴熬西葫芦”时发出的声音,转指人自言自语时发出的声音。 滋味:本指味道,转喻某种感受。 指人越琢磨心里越感到不好受,不愉快。

【歇后语第85句】:【开口子】(惯)l指江河决口。 2比喻从某一方面能获取好处。 3比喻从某一方面突破、进展。

【歇后语第86句】:锅底笑话缸底黑——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

【歇后语第87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歇后语第88句】:【打拦头雷】(惯)比喻竭力阻止。

【歇后语第89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释义:形容别人说话,无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讷,从不和人吵架,人家谈论个什么现今政策呀,张某长、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这样也就没人烦气我。

【歇后语第90句】:【好男儿志在四方】释义:有志气的男儿不可守在家中。例句:现在的形势,只有投靠共产党才能实现这一愿望。谢成德从枕头底下摸出三块银圆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不要挂念我。……”

【歇后语第91句】:落榜听见喜鹊叫——不忍闻

【歇后语第92句】:【割鸡焉用牛刀】(谚)宰割一只鸡,哪里用得着屠牛刀。比喻小题不必大做。 也作割鸡焉用牛刀手。牛刀手:宰杀牛的把式。 杀鸡不用牛刀。

【歇后语第93句】:【又想吃,又怕烫嘴】(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怕付出代价。 也作“又想吃又怕烫”。

【歇后语第94句】:【天塌下来有地接着】(谚)比喻事情再大,自有人承担责任。 也作天塌下来有地顶。 天塌了,自有地接。

【歇后语第95句】:【如入无人之境】(惯)形容就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毫无阻挡。 也作如践无人之境。 如入无人之地。

【歇后语第96句】:【独拳难打虎】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小,办不成大事。例句:虽然闻长山住院之后,徐庆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觉得“独拳难打虎”。但他毫不犹疑地保证道:“没问题,亲自负责就亲自负责。”

【歇后语第97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歇后语第98句】:【卖惯了私盐走惯了硝】(惯)比喻做惯了违法的事。

【歇后语第99句】:张三家的孩子结婚,一份人情都没收到,张三感到很奇怪。李四说:“刮了秋风才下秋雨呢,你一向不和人家往来,还想收人情钱,那怎么可能呢?”(山东·东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20389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