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火的搞笑歇后语,句句让人心碎!
【歇后语第1句】:【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歇)瘪:不饱满。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为肚子不饿。
【歇后语第2句】:【勤借勤还,再借不难】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歇后语第3句】:【参谋一群,当家一人】(谚)对问题出谋划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归纳意见、作出决断还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广益,但最后必须主事人拿定主意。
【歇后语第4句】:【善神相逢,恶神远去】(谚)善不容恶,恶也不容善;善神相聚到一处,恶神自然就远遁了。比喻好人受到重用,邪恶者自然被疏远。
【歇后语第5句】:【见不得沟,过不得梁】(惯)形容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挫折。
【歇后语第6句】:【有石头在,火种不会绝】石头能打出火来。借指不会绝 灭,仍然有希望。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实在,火种是不 会绝的。但我要重申九年前的主张:不要再请愿。”
【歇后语第7句】:【心病还从心上医】(谚)指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还得从心理上、精神上找出原因加以调理。 也作心病还须心上医。 心病终须心药治。 心病要用心药医。
【歇后语第8句】:【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自有用场】释义:比喻不论大小,各有各的用处、作用。例句:你看的不对,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自有用场。可别瞧不起小燕。
【歇后语第9句】:【和尚的脑袋——没发】(歇)发:头发,谐“法”。指没有办法。 也作“和尚的脑壳——没发”。
【歇后语第10句】:【小大姐儿裁稿子——闲时置下忙时用】(歇)小大姐儿:旧时称大姑娘。褯(jie)子:方言,尿布。指事先做好准备,以应以后急需。
【歇后语第11句】:开云见日——迎光明
【歇后语第12句】:【 两条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语:双管齐下。夏衍 文章:“我们一向主张两条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现 代戏,又要整理、加工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
【歇后语第13句】:【知错改错不算错】(谚)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就不算错误了。指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关键在于知错能改。 也作知错能改不为锘。 知错改锘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
【歇后语第14句】:【浑身是刀,没一把是快的】(惯)形容人掌握的东西虽多,却没有一样是精通的。
【歇后语第15句】:【天有阴睛,月有圆缺】释义:比喻人生之路,有时平坦幸运,有时坎坷倒霉。例句:我安慰他说:“‘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碰上这种东西。算咱们倒霉。”
【歇后语第16句】:医生摇头——没法治
【歇后语第17句】:我跟妈妈上山采药材,路上,我问妈妈每天都这么忙,心里难受不,妈妈打趣道:“忙碌的蜜蜂哪有悲伤的闲暇?”(河南·济源)
【歇后语第18句】:池中捞藕——拖泥带水
【歇后语第19句】:沙锅里煮驴头——脑袋瓜早软了,嘴巴骨还挺硬
【歇后语第20句】:【放冷枪】(惯)冷枪:乘人不备,暗地里射出的枪弹。比喻暗中伤人,或用冷言冷语伤人。
【歇后语第21句】:【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日】(歇)生活在深井里的蛤蟆,没见过天,不知天有多大。形容人眼界窄,没见过大世面。 也作井底的青蛙——只看见碟子大的天。 井里的青蛙——没见过簸箕大个天。
【歇后语第22句】:【败兵之将,不敢言勇】在失败的情况下,不应该再说大话。 清代《镜花缘》:“败兵之将,不敢言勇。虽承贤妹美意,何敢 生此妄想。”
【歇后语第23句】:【 打蛇先打头】打击为首的,击中要害。姚雪垠《李自成》: “目前咱们的战兵很少,只能将主要兵力放在南路,交你使 用,要在白羊店以南对郑崇俭亲自督战来犯的官军迎头痛 击。这是打蛇先打头之策。”
【歇后语第24句】: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歇后语第25句】:【打肿脸充胖子】(惯)比喻装门面,说大话,硬充好汉。
【歇后语第26句】:【 双拳难敌四手】两只手打不过四只手。成语:寡不敌众。 明代《西游记》:“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立难撑,正 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
【歇后语第27句】:我又向爸爸要橘子,爸爸拿出最后一个说:“砍了树子免得老鸦叫。”(四川·射洪)
【歇后语第28句】:【滚水烫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歇)螃蟹:也叫毛蟹,生长在淡水里。横行:本指螃蟹横着爬行,转指倚仗恶势力做坏事。比喻某种恶势力横行霸道的日子不会长久。
【歇后语第29句】:一台无二戏,台上无闲人。
【歇后语第30句】:山上打钟——有鸣(名)声
【歇后语第31句】:【吃皇粮】(惯)皇粮:旧指朝廷发下的粮食。比喻吃公家的饭,靠工资生活。 也作“端公家饭碗子”。
【歇后语第32句】:地里的竹笋——有钻劲
【歇后语第33句】:半道上拔气门芯——有意为难
【歇后语第34句】:【现官不如现管】(谚)现官:现任的官员。现管: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指不怕现任官员职位多高,就怕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
【歇后语第35句】:大老爷下轿——步(不)行
【歇后语第36句】:【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谚)一句话经由众口传说,就会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说成磨盘一样大。指话越传越走样,以至于完全失实。
【歇后语第37句】:【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释义:比喻躲开了一场灾难或打击,又遇到了另一场灾难或打击。例句:他想:“真是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他们供销社又怎么听到我来流口的风声?为了甩开他们,我昨天在古人镇就放出要去串乡卖货的烟幕,可是他们还是跟踪来了。”
【歇后语第38句】:【高跟鞋】高跟鞋源出两支,中、西皆有。先说中国的高跟鞋。高跟鞋最早出现在中国,比西方的高跟鞋早一千年左右。在中国戏剧舞台上,西夏、辽、金、满等少数民族妇女多穿高跟鞋,不过,这种鞋的跟不在后跟,而在中间。妇女穿上这种高跟鞋,照样显得高挑挺拔,楚楚动人。如《大登殿》中的代战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皇后、嫔妃、格格,都穿高跟鞋。虽然是戏曲作品,必定有它的依据。故宫博物院里不仅有满族皇家妇女穿高跟鞋的画像,还有实物。再说西方。十五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为了方便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为“白马王子”专门做了高跟鞋。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起来更具自信更威严,命令鞋匠为他装上四寸高的鞋跟,并把鞋跟漆成红色以示他的尊贵身份。朝中显贵更是上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们把鞋跟加高,皇帝只好把鞋跟再加高。后来,英王詹姆士二世与他的朝臣受到法国王室的影响,也穿上了高高的红跟皮鞋。1680年皇帝还颁布了法令,依人的等级确定其鞋跟的高度,只有王室成员才能穿最高最漂亮的高跟鞋,严格地区别人的差异性。当时作为权力象征的高跟鞋,曾禁止女性穿着,是男性的专利品。但高跟鞋在十七世纪时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女人们发现,高跟鞋能让女性看起来更高,同时,它还迫使背部呈弧形,促使女性挺胸翘臀,突出女性的形体美,并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高跟鞋普遍受到欧洲女性的欢迎。到十九世纪时,高跟鞋有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几乎退出了男鞋的领域,不似刚出现时广受男士的喜爱,反而逐渐成为女性的专属鞋类。欧洲女性的高跟鞋,迅速传遍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至今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歇后语第39句】:【桃花运】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欢或情事顺畅谓之走“桃花运”。那么,为什么把男女情事与桃花连在一起?古人在赞美或祝贺某人婚姻时,常用“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天之诗”这样的句子,其出处是《诗经》,在《诗经·周南·桃天》中有这样的描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姑娘出嫁的情景,对她进行全面赞美,在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个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样艳丽,她能生儿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孙像桃树果实一样繁茂累累,她嫁给这个新郎,非常适合做他的妻子。诗中借用桃花的娇美和艳丽,形象而又贴切地赞美了这个美貌多情的女子。从此,桃花就和女人结下不解之缘,如唐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现在有时甚至把绯闻和“桃色”联系起来,叫“桃色”新闻。弄清挑花与女人的缘分,这“桃花运”又从何说起呢?原来,“桃花运”一词是传统的算命术语,源于中国传统命理学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数”,“桃花运”就是出于命理学中所谓的“运程”。人生的“运程”,又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命理中的“桃花运”是根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果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就是“行桃花运”。算命术认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运”。 “桃花运”带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为真。当然,得遇“窈窕淑女”,还是“君子好逑”,不要放过机会。
【歇后语第40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 做成。或说:铁打房梁磨绣针/铁杵磨成绣花针。台湾电视 剧《含羞草》:“没关系,我这人有耐力,有道是有志者事竟 成,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歇后语第41句】:【长衫有人穿,长话无人听】(谚)拖拖拉拉、没完没了的话,谁听了都厌烦。指讲话贵在干脆利索,言简意赅。
【歇后语第42句】:【货比三家不吃亏】(谚)买货物时,多跑几家作个比较,就能比出货物的优劣与价格的高低。指买货多问多比,自不会上当吃亏。 也作“货买三家不上当”。
【歇后语第43句】:【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佛寺。去佛寺自是有求,表示 有目的而来。沈从文《边城》:“无事不登三宝殿,坐了就一 定有话说!”
【歇后语第44句】:【各人头上一片瓦】释义:各人只管各人的事。例句:“他们乡里干都会你‘半二流子’,我就不服气,‘各人头上一片瓦’,过日子的事情也用得着他们管?”
【歇后语第45句】:【争气发家,斗气受穷】(谚)斗气:憋着一股气与人比排场比阔气。指争气能使人奋斗成才,振兴家业;斗气却会使人奢侈腐糜,钱财耗尽。
【歇后语第46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惯)形容过日子非常节俭。
【歇后语第47句】:【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国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家团聚,吃年夜饭,因而形成中国独有的景观——春运,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春节的主调是庆丰收,除邪气,求得来年吉祥如意。春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古时称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定公历1月旧为元旦,将旧历元旦改称春节。传统意义的春节时间较长,一般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俗称腊月)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民俗活动很多,如祭祖、拜年、走亲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各地还有多种娱乐活动,如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戏等,现在又增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了。
【歇后语第48句】:大伯和大婶吵架后,大婶委屈得在屋里直哭。妈妈劝她说:“大妹子,两口子家,哪有筷子不碰着碗的啊?想开一点儿吧!”(山东·临的)
【歇后语第49句】:【好马比君子】(谚)比:比得上。 指好的马性情温驯,通人性。
【歇后语第50句】: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田头。爸爸指着稻田对我和妈妈说:“秋天里多弯腰,来年有吃又有烧。今年哪,又是一个丰收年。”妈妈接过话茬儿:“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这是你早出晚归,辛勤耕作的成果啊!”(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51句】:【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歇)横批:与对联相配,贴在对联上面的横幅。旧时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指一个家庭当家做主的人。
【歇后语第52句】:骆驼撒欢——没个正经样儿
【歇后语第53句】:【躺在席子上吹死猪——长吁短叹】(歇)指长一声、短一声地叹气。 形容人因遭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灰心丧气的样子。
【歇后语第54句】:【把别人的棺材拾到家里哭】没事替别人操心,自找麻烦。 明代《西游记》:“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专把别人棺 材抬到自家家里哭!不要烦恼!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 何干!”
【歇后语第55句】:【君子不见小人过】释义:君子不计较小人的过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见小人过,……咱们就把他放了罢。”
【歇后语第56句】:【一打三分低】打架粗野,互相都降低了人品。明代《西游 记》:“不用打!不用打!常言道:一打三分低。你们都跟我 来。”
【歇后语第57句】:【无置锥之地】(惯)置锥之地:插锥子的地方,比喻极小的地方。形容穷困得无处安身。 也作“无立锥之地”。
【歇后语第58句】:【赞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谚)同是一张口,能赞扬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应该多做扶助人和赞扬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损伤人的事。
【歇后语第59句】:【有再生的儿女,没有再生的爹娘】(谚)儿女没了,还可再生养;父母没了,就无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宁可舍后代,不可无父母。
【歇后语第60句】:【地无一垅,房无一间】见“房无一间,地无一垅”。
【歇后语第61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镜,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的装置,内装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动的西洋画,观众从透镜中观赏。指白费时间、精力。
【歇后语第62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谓渴望得到满足。明代《金瓶 梅》:“西门庆就在月娘房中歇了。两个是久旱逢甘雨,他乡 遇故知。欢爱之情,多不必说。”
【歇后语第63句】:刘伯温的八卦——神机妙算
【歇后语第64句】:【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释义:比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例句:这里还有一种人叫“律师”,专门“编筐捏篓”,颠倒黑白,只要你有钱,他能把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一张传票下来就得要几块钱酒钱。
【歇后语第65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释义:滚三滚:煮开锅三次。形容狗肉香,好吃。也比喻经不起物质诱惑。例句:只要是南国狗肉馆子开张的时候,……就禁不住招朋引友,进去大吃一场。有道是:“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典棉被,吃狗肉。”这班穷哥儿总有这个豪兴。
【歇后语第66句】:吃过午饭,我和爸爸妈妈出来散步。妈妈说爸爸:“从远处看,觉得你的脸很光滑.近看麻麻点点的。”爸爸笑着说:“这就叫远看一朵花,近看牛屎巴。”(贵州·贵阳)
【歇后语第67句】:啥也捞不着;想得狂;一场空
【歇后语第68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用来嘲讽、抨击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当言行,自己却胡作非为的当权者。它出自宋代。北宋时,有个官员名叫田登,他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登”字,所以,每到一处任官,他便命令身边的人避其名讳,在谈话时凡说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须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灯心草要叫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触犯田登这一忌讳的人,会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宋仁宗时,田登担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即元宵节),按照惯例,元宵节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官府衙门贴出告示,晓谕百姓,自由赏灯。可是这次,负责写告示的小官犯了难,用“灯”字便触犯官讳,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于是便呈请田登决断。由登大笔一挥,把“灯”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这样一则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看完告示的百姓不明就里,惊吵喧闹起来;一些外地客商,以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纷纷收拾行李,迅速离开。田登的这一布告,把事情闹大了,谏官们纷纷上奏弹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罢职。百姓们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讥讽田登是个“放火州官”。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的来历。
【歇后语第69句】:玩具店里的娃娃——有口无心
【歇后语第70句】:【吹牛皮】释义:牛皮:指牛皮筏子,黄河中上游的一种渡河工具,使用时需把牛皮吹起来。比喻说大话,言过其实。例句:“并不是我替他吹牛皮,还是个堂堂的前任江南盐巡道呢,而且做过制造局督办。”
【歇后语第71句】:人到古稀穿花衣——老来俏
【歇后语第72句】:【长嫂为母】(谚)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亲一般。指尊敬长嫂,要和尊敬母亲相同。
【歇后语第73句】:【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形容人恼怒或仇恨。成语:怒 火中烧、明代《古今小说》:“陈巡检在屏风后听得说,正是: 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陈巡检大怒,拔出所佩宝剑,劈 头就砍。”
【歇后语第74句】:期中考试结束,我回家后才想起做一道数学题时点错了小数点。妈妈说:“这真是吃完了饭,想起盐;打完了仗,记起来拳。”(甘肃·永登)
【歇后语第75句】:【 天上有,地下无】仙境中所有,人间所无,极言美妙。清 代《玉娇梨》:“只说他这位小姐,名唤玉娇,今年才十七岁,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无,就画也画不出的标致。”
【歇后语第76句】:【打破铁饭碗】改变职业的终身制。相关的:吃大锅饭。 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店主和店员之间,要签订工作合 同,半年一订,实行招聘制,打破铁饭碗。”
【歇后语第77句】:【池深一丈,城高一丈;池深及泉,城高触天】释义:池:指城壕。泉:地下水。城壕一丈深,城墙就有一丈高;城壕挖得见泉水,城墙就显得碰着天。例句:务令数年之间,池深及泉,凡遇阴雨,城内之水尽令人海濠中,虽旱不干,方为长计。古谚云:“池深一丈,城高一丈;池深及泉,城高触天。”
【歇后语第78句】:歪嘴烂舌头——说不出好话来
【歇后语第79句】:【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论采取何种态度表达,都很有条 理,中肯深刻。鲁迅《南腔北调集》:“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 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 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 作者的本领。”
【歇后语第80句】:【到手的泥鳅又溜了】释义:比喻捉到又逃走了。例句:“快,大家都快跟上,莫让到手的泥鳅又溜了。”廖守道这时也来了劲,他从一个解放军战士手里,夺过了一支火把,带头走向开阔地。
【歇后语第81句】:盘山公路——净兜圈子;净绕弯子
【歇后语第82句】:永明哥是个杂货贩子,每次点账差不多都亏本。大婶说:“你真是二百吊钱买的棉花,一百八十吊卖了线——只赚了买卖人的名。”(山东·文登)
【歇后语第83句】:【花又不损,蜜又得成】释义:花不受损伤,蜜又能酿成。比喻既要有所得,又不要又有所失。例句:人云:“花又不损,蜜又得成。”予谓花不损,何由成蜜?且京师危急,今欲存社稷耶?存百姓耶?
【歇后语第84句】:黄毛娃娃坐上席——人小辈分大
【歇后语第85句】:【二姑娘倒贴】在爱情婚姻关系中,一般是男方花钱多,女 方倒贴是不正常的。谓本应该得到好处,反而赔钱,不上 算。陈登科《风雷》:“我们呢?一个铜扣子未见,还来个二 姑娘倒贴,欠你两壶酒钱。”
【歇后语第86句】:【敲边鼓】(惯)1比喻从旁帮腔助势。2比喻有话不直说,拐弯抹角。 也作“打边鼓”。
【歇后语第87句】:【 死马当成活马医】明知道无效,也尽力挽救。曹禺《北京 人》:“也好吧,死马当做活马医,就照他的意思办吧。”
【歇后语第88句】:韩信墓前一声叹——埋没了英才
【歇后语第89句】:【一个馍馍也得上笼蒸】事情小,或数量少,也得认真对待, 不能图省事。或说: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龚昌盛《沉浮》: “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总不能让他一辈子没出息。”
【歇后语第90句】:伯父下岗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爸爸整天为他担忧。爷爷说:“只要肯做牛,就不怕没田耕。”(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91句】:【破茧出俊蛾】(谚)不起眼的茧壳里能生出惹人喜爱的蛾。比喻穷苦人家或丑陋的妇女,往往能生养出俊秀的子女。
【歇后语第92句】:【两面光】(惯)比喻做事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歇后语第93句】:【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歇后语第94句】:【傻公子,好奉承】(谚)愚蠢的公子少爷,最爱听向他吹捧讨好的话。指凡是爱好人们奉承的人,实质上都属傻公子之流。
【歇后语第95句】:啄木鸟治树——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歇后语第96句】: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歇后语第97句】:【水仙不开花——装蒜】(歇)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似蒜头,叶子形状与颜色像蒜叶。本指装成蒜的样子,转指人故意装糊涂或装模作样。含讥讽或责骂意味。
【歇后语第98句】:【堂上一呼,阶下百诺】(惯)诺:答应。厅堂之上主人一声喊,台阶下众多的侍从一齐答应。形容权势极盛,从者甚多。 也作“厅上一呼,阶下百诺”。
【歇后语第99句】:【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技艺要经常练习。不坚持练习,感 到手生,容易荒废。类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红楼梦》:“我在扬州,也听得讲究过,也曾学过,只是 不弄了,就没有了,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2059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