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朋友圈搞笑歇后语,看了就想收藏!

【歇后语第1句】:【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被人欺侮,无处伸冤,只好自己忍受。 成语:忍气吞声。清代《醒世姻缘传》:“宠的那小荷香上头 铺脸,叫他像降贼的一般,打了牙往肚里咽。”

【歇后语第2句】:肚脐眼上挂钥匙——开胃(味)

【歇后语第3句】:我和妹妹经常吵架,都说对方不好。奶奶听见了说:“行了,行了,你们俩别吵了,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江苏·无锡)

【歇后语第4句】:【宁叫人打死,别叫人吓死】强调要有斗争精神,不能懦弱 自弃。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怎么把牙都咬碎了,不值 得。在我们民族的老俗话中,我喜爱这一句:宁叫人打死, 别叫人吓死!”

【歇后语第5句】:【坐堂医】在我国,中药店大多称“堂”,如“同仁堂”、“乐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药全国驰名。在药铺候诊的医生叫“坐堂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医”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等疫病流行,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医学,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坐在办公的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办公行医两不误,还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医”四字。后人写诗赞颂他“官随民愿守长沙,心涵胞于千万家。兴亡盛衰同祸福,坐堂行医惠无涯。”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歇后语第6句】:每当我帮爷爷倒完茶,捶完背,端来洗脚水,爷爷便笑着对我说:“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狼啃脖子没人管。”(甘肃·敦煌)

【歇后语第7句】:【说一句,是一句】(惯)指说出来的话实在、有分量、算数。 也作说一句,算一句。 说一句话,算一句话。

【歇后语第8句】:【有钱难买自主张】强调遇事要有主见。或说:千主张,万 主张,黄金难买自主张。清代《说岳全传》:“众位哥哥,自古 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 着什么忙?”

【歇后语第9句】:还清了房钱——且住

【歇后语第10句】:冬天风不知怎么那样尖,墙上有一点小洞风都会钻过来,屋里冷得很。奶奶说:“蚕豆大的洞也会钻过来簸箕大的风。”(江苏·江都)

【歇后语第11句】:鱼鹰逮鱼——全凭一张嘴

【歇后语第12句】: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歇后语第13句】:【打开天窗说亮话】(惯)天窗:开在房顶上用来采光的装置,似窗。 比喻有话明讲,不隐讳。 也作“推开天窗说亮话”。

【歇后语第14句】:【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释义:三国:指罗贯中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看《三国演义》掉下了同情的眼泪,在为古人担忧。比喻担忧是多余的,没有必要。例句: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了,该咋样做你自个瞧着办!我说这话也不过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反正你今后在外的一切行为都与本号无涉!

【歇后语第15句】:【是药能治病,当今无死人】(谚)如果说,只要是药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没有死人了。指服药不能包治百病。

【歇后语第16句】:【喝迷魂汤】(惯)1比喻被迫忘掉过去。2比喻被甜言蜜语所迷惑。 3指头脑不清醒。

【歇后语第17句】: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歇后语第18句】:狗鼻尖吊肥肉——闻得吃不得

【歇后语第19句】:【发洋财】(惯)洋财:跟外国人做生意得到的财物。指从外国人身上得到财物或非常稀罕的东西。 也指得到不义之财。

【歇后语第20句】:一天,爸爸约几位朋友来打麻将。我问爸爸:“你戒了,怎么还打牌啊?”没等爸爸回答,妈妈就接上了:“他啊,吃的葱胡子,戒的蒜苗子。”(甘肃·天水)

【歇后语第21句】:【春梦虽好一场空】(谚)春梦虽然美好,但总不是真实的。泛指一切脱离实际的美好希望与企盼,并不能实现,仍是空的。

【歇后语第22句】:【照葫芦画瓢】见“依样画葫芦”。

【歇后语第23句】:【板凳没坐热】坐的时间极短,或匆忙离去。类似的:屁股 没沾炕。成语:席不暇暖。沈从文《长河》:“我是来陪三哥 的,他不久又要下常德府去,板凳坐不热,就要赶路。”

【歇后语第24句】:属埔犁弯板的——老往一面翻土

【歇后语第25句】:背后藏茄子一有外心;生了外心

【歇后语第26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歇后语第27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谚)海是无限宽阔的,可以听凭鱼去腾跃;天是无限高远的,可以听凭鸟去翱翔。比喻社会给人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 也作“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歇后语第28句】:【连阴百日,也有天晴;冬长三月,早晚打春】释义:比喻好日子总会到来。例句:“你不能死,你得活着。连阴百日,也有天睛;冬长三月,早晚打春。我就不信这种闷死人的日子没有尽头!”

【歇后语第29句】:【七十二行,庄稼为王】(谚)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在各行各业中,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一行。指农业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农为本。 千行万行,庄稼是头一行。

【歇后语第30句】:天阴得很重,好像很快就要下雨了。小叶在不紧不慢地拾掇着摊在箔上的棉花,她妈妈催促道:“小叶,快点啊,不要绣花绣朵的。”(山东·金乡)

【歇后语第31句】:【三九四九冻死狗】(谚)三九四九:从冬至节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个九天,四九是冬至后第四个九天。指三【第9句】: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 也作三九四九,冻破石头。 三九四九,冻死忙牛。 三九四九,隔门叫狗。

【歇后语第32句】:群众在哪里,胜利就在哪里。

【歇后语第33句】:狗皮膏药补渔网——干孔百疮

【歇后语第34句】:【水火无情,刀枪无义】释义:水火不讲情面,会害人;刀枪不懂情义,会伤人。指水火刀枪都能伤人。例句:我们学生、文人,是民族的精华,他们能饶了我们?而且水火无情,刀枪无义,打起仗来,谁能保住不死?

【歇后语第35句】:鸭子呱呱狗吃屎——本性难移

【歇后语第36句】:【沙龙】“沙龙”泛指文学、艺术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会。近几年,“沙龙”一词风靡全国。那么,它来自哪里呢?它是一个外来语,是法语的音译。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巴黎的文人和艺术家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谈论文学艺术,互相诱发灵感,无拘无束,生动活泼,促进创作质量。 “沙龙”遂成为社会交往中的高雅的活动场所的称呼。西风东渐,前几年传人中国,风靡一时,如“艺术沙龙”、“青春诗派沙龙”等。后来向其他领域扩展,如“企业家沙龙”、“摄影沙龙”、“美术书法沙龙”。大学生里的“英语角”为了赶时髦,改称“英语沙龙”,公园里的“戏曲沙龙”等,不一而足。

【歇后语第37句】:【林冲打洪教头——后发制人】(歇)林冲:《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武艺高强,他在柴进庄上作客时,因洪教头再三挑战,被迫与之比武,他让洪教头先动手,然后利用对方破绽将其打倒在地。 指让对方先动手,然后加以反击,制服对方。

【歇后语第38句】:妈妈死后,爸爸又给我找了个新妈妈。新妈妈又带来个新哥哥,两年后妈妈又给我生个新弟弟。爸爸说话幽默风趣,妈妈却有些小肚鸡肠。这不,一天下午妈妈又躺在床上不说话了。爸爸又在施展他的战术:“又咋了,是俺娃气你了,还是你娃气你了,再不就是咱们娃气你了?来,拉出来,各打三十大板。”妈妈一听,“扑哧”一下笑了。(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39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谚)好药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诚的劝告听起来刺耳,但有利于行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苦药利病,苦口利用。

【歇后语第40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对事情没有否定的根据,也没有肯 定的根据。信,也说:听。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风水先 生的话我本来也不怎么认真,可是,虽不可全信,亦不可不 信。”

【歇后语第41句】:【大海哭孩脸,一天变三变】(谚)哭孩脸:动不动就哭的小孩的脸。 指大海的水面变化莫测,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风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儿面,一朝变三变”。

【歇后语第42句】:捧着鲜花坐飞机——美上天了

【歇后语第43句】:花木兰从军——冒名顶替

【歇后语第44句】:【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歇)形容态度、脸色等变化无常,想变就变。

【歇后语第45句】:一天放学,我在家里写作业时,听见外面有人吵架。我和奶奶出去一看,李阿姨家没水了,去王阿姨家担水,王阿姨不让担,她们就吵起来。奶奶就唠叨起来了:“磨是千家问,用水不用问。这事不值得吵。”(河南·沁阳)

【歇后语第46句】:本来挺暖和的,可这几天又冷了起来,电视上说这叫“倒春寒”现象。爸爸说:“这就叫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山东·汶上)

【歇后语第47句】:【玩火者必自焚】谓做冒险的事情,必然会危及自身。成 语:玩火自焚。传记图书:“然而,事与愿违,玩火者必自 焚。”

【歇后语第48句】:叔叔要进城去做生意,爷爷不放心,再三叮咛叔叔:“多做生意少占本儿,一年多打几个滚儿;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49句】:【死板】“死板”指一个人做事不灵活,不知变通。它源于古代铸钱技术。钱粮台是古代官府铸造钱币的地方,那时的钱都是铜水、银水倒进一个一个的模子铸造出来的。而这种造钱的模子,每板都是六十四枚。这种铸钱技术始于宋代,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里面讲到宋代规定铸钱的时候,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这说明定制“板板六十四”的模子始于宋代。为防止盗版贪污钱,规定“板板六卜四”不得变更。而最早解释这一俗语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这是“死板”一词的直接来源。

【歇后语第50句】:【 打开一个缺口】突破一处。古华《浮屠岭》:“这一来,浮 屠岭生产队就露出了马脚,就可能被打开一个缺口,一个再 也弥合不了的可怕缺口。”

【歇后语第51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难免有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 语序亦可换置。类似的: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周克芹《许 茂和他的女儿们》:“只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瓜无个个 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 处世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

【歇后语第52句】:【 快刀打豆腐,两面光】指两面讨好,或使双方满意。或说: 刀切豆腐两面光。清代《活地狱》:“黄大老爷这样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瞒过了。”

【歇后语第53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释义:原指下棋。比喻当事人有切身利益,容易执著一端:旁观者置身事外,能比较全面、清醒地观察问题,判断是非。例句:“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歇后语第54句】:【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想得怪美。】成语:胡思乱想、想 人非非。浩然《艳阳天》:“真是做梦娶媳妇,光想好事儿;他 越想越美,腰也挺起来了,头也仰起来了。”

【歇后语第55句】:【 打老鼠伤了玉瓶儿】老鼠在器皿之间活动,打老鼠可能砸 碎器皿。谓有顾虑,怕误伤好人。成语:投鼠忌器。清代 《红楼梦》:“如今就打赵姨娘屋里起了赃来也容易,我只怕 又伤着一个好人的体面。别人都不必管,只这一人,岂不又 生气?我可怜的是他,不肯为打老鼠伤了玉瓶儿。”

【歇后语第56句】:【人家偷驴他拔橛儿】(惯)橛儿:拴驴的桩子。别人偷走了驴,他去拔桩,结果被抓住。比喻别人得了好处,他去代人受过或承担责任。 也作人家偷牛,叫他拔桩。 人家偷牛,你拔橛子。 人家偷驴,你拔橛儿。

【歇后语第57句】:平时我在家里不爱劳动,有一次,我帮邻居家的刘奶奶提了一小桶水,妈妈见了笑着说:“你呀,真是内懒外勤,喜坏外人。”(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8句】:【敲锣卖糖,各执一行】释义:比喻各干各的,互不干连。例句:他们见我对他们望,有一个猴子脸的人,口中自言自语道:“朋友敲锣卖糖,各执一行。”

【歇后语第59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谚)哪怕只是一文钱,关键时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会被难住。指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应珍惜,莫浪费。 也作一文钱急死英雄汉。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歇后语第60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惯)程咬金:唐初大将,一些白话小说常常把他描写成鲁莽憨直的人,武艺虽不甚高强,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给对方造成威胁。比喻事情在进展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扰。 也作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

【歇后语第61句】:【抓不住头发揪耳朵】(惯)比喻胡乱抓人顶罪。

【歇后语第62句】:【人错一次,不能错百次】人应该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正 错误。刘澍德《桥》:“告诉你们,人错一次,不能错百次,对 我来搞怪名堂,有个啥意思啊!”

【歇后语第63句】:【溜须】“溜须”用以讽刺那些阿谀奉承之辈的卑劣行为,源自宋朝。宋真宗时,寇准为丞相,丁谓为参知政事。一次朝中宴会,寇准喝汤的时候,没注意汤汁沾在了胡须上。丁谓正巧看见,赶紧过来替寇准擦拭,寇准毫不领情地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说,你身为国家大臣,不是来替我擦胡须的。当场把丁谓羞得满脸通红。“溜须”一词由此而来。所谓受辱后怀恨在心,决心找机会报复寇准。后来宋真宗患病不能上朝,丁谓就串通内侍诬告寇准阴谋拥立太子,把寇准贬出京城。当时,老百姓曾编成顺口溜:“欲得天下宁,须拔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歇后语第64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谚)清正廉明的官员,也难把家务事断清楚。指家庭内部的事务琐碎繁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任何外人都无法理顺,更不用说作出公正的裁决了。 也作清官难断家事。 清官难断家常事。 清官难审家庭案。

【歇后语第65句】:老鼠出门撞着豹——恶心人碰着恶心人

【歇后语第66句】:【往火坑里推】沦入灾难的境地,多指妇女被逼沦落为娼。 推,也说:跳。浩然《山水情》:“亲闺女?你为啥偏要把亲闺 女往火坑里推呢?”

【歇后语第67句】:【拉到老虎当马骑】(惯)比喻把危险的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

【歇后语第68句】:【唱戏的腿,说书的嘴】(谚)指舞台演员凭的是腿功,说书艺人凭的是嘴功。泛指各个行业的把式,都以本行业的特技见长。

【歇后语第69句】:【一支笔难写两件事】释义:一支笔不能同时记述两件事,得分头写。例句:书中交代,一支笔难写两件事。怎么柴、杜二位班头会被人锁上呢?这其中有一段隐情。

【歇后语第70句】:我喜欢穿着打扮,认为这样一来别人就会注意我,夸我漂亮。可妈妈却说:“看树不看外皮,看人不看穿戴。”(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71句】:在班上举行的“小巧手”自助餐比赛中,小明打的烧饼以色香味俱全获一等奖。他自豪地介绍经验:“近山识鸟意,近水识鱼性,因为我爸妈是打烧饼的。”(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72句】:【吃子孙饭】(惯)民间认为,做坏事的人会连累子孙后代,折他们的福分,好像把子孙的饭都吃绝了。 指做坏事,赚不正当的钱。

【歇后语第73句】:麻雀回家——唧唧喳喳

【歇后语第74句】:【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谚)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宁,身体各部分机能就会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从容镇定,属下便不会慌乱。

【歇后语第75句】:【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权有势,就能发号施令。清 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天成殓之后,龙光就自己当 家,正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陆续把些姨娘打发出去, 有给她一百的,有给她八十的,任她自去择人而事。”

【歇后语第76句】:【不施万丈深潭计,怎得鳌鱼上钓钩】(谚)鳌:海里的大龟。指不施展奇特的计谋,就不能钓来大海底层的鳌鱼。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歇后语第77句】:船底下放鞭炮——闷声闷气;闷声不响

【歇后语第78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歇后语第79句】:【刀尖上过日子】(惯)形容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过日月”。

【歇后语第80句】: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歇后语第81句】:巧八哥儿拉家常——光耍嘴

【歇后语第82句】:【当着和尚骂秃子】(惯)比喻表面上骂那个人,实际上是骂眼前这个人。 也作“当着和尚骂贼秃”。

【歇后语第83句】:【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总有办法解决。 也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歇后语第84句】:【朝喂猫,夜喂狗】见“日饲猫,夜饲狗”。

【歇后语第85句】:【老渔翁钓鱼——坐等】(歇)指人消极等待。

【歇后语第86句】:【无事不登三宝殿】(谚)三宝殿:佛殿,借指前往拜访的人家。指专程来访,总有紧要的事情。

【歇后语第87句】:快十点了,我还在玩。妈妈一边催我早点睡,一边说:“一顿吃头猪,不如一觉呼。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学习。”(安徽·舒城)

【歇后语第88句】:【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指不自觉,没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动 做事。张贤亮《河的子孙》:“这样,庄户人干起活来就跟算 盘珠儿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的连地也不会种了。”

【歇后语第89句】:【郑板桥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指郑板桥画的竹子可以乱真。

【歇后语第90句】:野鸽子起飞——下落不明

【歇后语第91句】:【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谚)蔫(nian)牛:慢慢腾腾不起性的牛。同样拉磨,蔫牛拉得慢,下不了套;快牛早早拉完,卧在门前歇息。比喻干活利落的人,总显得轻松;干活不起性的人,什么时候都显得忙碌。 也作“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

【歇后语第92句】:【牵着鼻子走】(惯)比喻控制别人,强迫其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歇后语第93句】:羊伴虎睡一靠不住;送上门的肉

【歇后语第94句】:【叫化子比神仙】(惯)指二者相差太大。

【歇后语第95句】:【丈夫人前走,带着老婆的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歇后语第96句】:【一家有事,众邻分忧】邻里街坊,会互相帮助。张孟良《儿 女风尘记》:“一家有事,众邻分忧,单指望着遭难的人家是 不行的。如今只有大家一齐出力,才能把钱凑出来!”

【歇后语第97句】:【鼓不敲是不响的】释义:比喻人总要有人提醒、帮助。例句:我哪里算得上响鼓。俗话说,鼓不敲是不响的,即使是响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响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涛捶了我几下,我也会捅出许多乱子来的!

【歇后语第98句】:【舌头嚼烂了不能当肉吃】斥责人胡说八道,损人不利己。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挡得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 口,谁爱说啥就任他说去。我就不信,舌头嚼烂了能当肉 吃!”

【歇后语第99句】:【强迫不成买卖,强求不成夫妻】(谚)买卖要愿买愿卖,不能强迫;婚姻要两相情愿,不能强求。指使用强迫手段,任何事情都难以办成。 也作“强迫不成买卖,捆绑不成夫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20765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