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搞笑歇后语,很经典很走心!
【谚语俗语第1句】:【狡兔有三窟】释义:窟:洞穴,窝。比喻出路和藏身的地方要多,便于逃避灾祸。例句:我的意见是,从王强夫妻的例子说明,“海豹”是个狡诈的敌人。狡兔有三窟,他既然可以栽赃徐静芳,可不可以同时栽赃严汉?甚至栽赃更多的人呢?
【谚语俗语第2句】:【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释义:比喻故意说某些话给别人听。例句:二婶心里说:“老东西,你这是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
【谚语俗语第3句】:灯草撑屋梁——做不了主(柱)
【谚语俗语第4句】:【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谚)离家出远门,宁可身边少带盘费,也不可少了防身的武功。旧指出门在外,总得有护身拳术,以防吃亏受欺。
【谚语俗语第5句】:坦克车放手榴弹——不对口径
【谚语俗语第6句】:【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谚语俗语第7句】:【脸皮比城墙厚】不知羞耻。成语:厚颜无耻。杜鹏程《年 轻的朋友》:“你是谁的女婿呀?脸比城墙还厚哩。”
【谚语俗语第8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惯)程咬金:唐初大将,一些白话小说常常把他描写成鲁莽憨直的人,武艺虽不甚高强,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给对方造成威胁。比喻事情在进展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扰。 也作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
【谚语俗语第9句】:【一字长蛇阵】原为一种队列,借指排长队,或称长龙。李 准《老兵新传》:“在往农场的路上,几辆旧汽车上边装着粮 食、豆子、麸皮、柴油桶等,排成一行在前走着;接着是一排 拖拉机一字儿排开跟着;再后边是牛群、骡子群、大马车,逶 逶迤迤在路上布成了一条一字长蛇阵。”
【谚语俗语第10句】:考试不用笔——口述
【谚语俗语第11句】:妈妈叫我去商店买味精,我说:“你怎么不叫姐姐去?我不去!”姐姐说:“明明是叫你去的,你攀我干啥?”妈妈无可奈何地说:“真是一个烧香,一个拜佛啊!”(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12句】:肚饿不论芥和麦——饥不择食
【谚语俗语第13句】:班主任老师在班内讲一位同学丢失东西一事时说:“没做贼,心不惊;没吃鱼,口不腥。拿了别人东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稳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阳)
【谚语俗语第14句】:【外甥多似舅】(谚)指外甥在长相、性格和志趣方面往往和娘舅相似,总脱不开娘舅家的家风。 也作外甥似娘舅。 外甥不脱舅家相。
【谚语俗语第15句】:表叔是个慢性子,干啥都不见他着急。年初,他不小心把一张四百元的存折丢了,急得满头大汗,赶紧骑车去银行挂失。表婶见状笑着说:“这就叫水不紧,鱼不跳。”(陕西·旬阳)
【谚语俗语第16句】:下棋丢了帅——输完了
【谚语俗语第17句】:鲤鱼吞钓钩——死在嘴上:吞不下,吐不掉
【谚语俗语第18句】: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谚语俗语第19句】:阎王爷不戴帽子——鬼头鬼脑
【谚语俗语第20句】: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谚语俗语第21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备菜。相传,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年间。有一年朝廷开科考试,各地学子纷纷涌进京城,其中就有张九龄。发榜当日,衣着寒酸的张九龄居然中得头榜,人们深感意外。皇帝因赏识其才智,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正值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杳无音讯。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高兴之余,便叫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菜端上来一看,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问其寓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订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后开怀大笑,连连称许,说道:“‘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这“四喜丸子”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谚语俗语第22句】:【 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经过斗争而后认识,和好。钱 钟书《围城》:“咱们不打不相识,以后相处的日子正长,要好 好交个朋友。”
【谚语俗语第23句】:【吃枪药】(惯)比喻人火气大,无端地冲人发脾气。
【谚语俗语第24句】:【 时间就是金钱】指时间宝贵,也指忙于经营,生财致富。 张贤亮《青春期》:“‘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两行红 字赫然在目。”
【谚语俗语第25句】:邻居家靠摆摊卖菜发了起来,爸爸说:“真是挑担不如背菜篮,卖猪不如杀猪,看来要想赚钱,靠笨做还不行。”(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26句】:等公鸡下蛋——没指望
【谚语俗语第27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赞扬人的气量大,风格高。成语:宽宏 大量。姚雪垠《李自成》:“常言道:将军额上跑下马,宰相肚 里行舟船。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能独当一面,肩挑五岳 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谚语俗语第28句】:【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谚)捐生:献出生命。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为正义献出生命容易,在长时间考验下仍从容自若地面对死亡而不改节就比较难。指“从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坚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 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
【谚语俗语第29句】:火车出山洞——豁然亮堂
【谚语俗语第30句】:【靠着米囤挨饿】谓不会开发利用。类似的:守着烙饼挨 饿。明代《醒世恒言》:“常言道:有千年产,没千年主,不如 将来变卖,且作用度,省得靠着米囤却饿死了。”
【谚语俗语第31句】:【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释义:借指有办法对付对方。例句:“俗语说:‘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红军要来,总有他们的办法。”
【谚语俗语第32句】:鸟枪换大炮——越变越好;越来越神气
【谚语俗语第33句】:【牙齿上刮下来的】(惯)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来的。
【谚语俗语第34句】:【足球】“足球”,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功项目中观众最多、影响最大,足球球星的荣誉和知名度最高。可惜,中国足球的水平却让国人失望。然而,足球原来起源于中国。 1958年7月,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雏形。当时蹴鞠活功水平世界领先,高俅就是当时的“国脚”,在与高句丽的比赛中,一人连进三球,转败为胜,受到宋徽宗的称赞,高俅因此“踢而优则仕”,可惜是个奸臣。那么,现代足球何时诞生的呢?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现代足球传人我国,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最初是由英国人带人香港,190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个组织——南华足球队。1910~1948年,旧中国举行的七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均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01913~1934年间,我国共参加过十届远东运动会,获得八次足球比赛的冠军。看来,不是中国人的素质问题,而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因素,思想问题不解决,足球水平不可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过,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赶超世界水平是大有可能的。
【谚语俗语第35句】:爸爸收完橘子,发现树梢上还有一个,就又爬在人字梯上勉强地把枝头扳倒过来去摘。橘子到手了,可树枝也被折断了。妈妈说:“这是用金弹子打麻雀——得不偿失。”(湖南·芷江)
【谚语俗语第36句】:【上吊也得找棵大树】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选择。沙汀《淘 金记》:“那就行!不过说一句老实话,就要上吊,也找大树 子吧!”
【谚语俗语第37句】:【瓜从瓤里烂】释义:比喻从内部开始瓦解。例句:沉住气!老子什么关口没闯过?管你文来武打,有这口气,老子就要招兵买马,教你瓜从瓤里烂!
【谚语俗语第38句】:【远女近地家中宝】(谚)远女:远嫁的女儿。近地:离家近的地。家中宝:指丑妻。旧指远女少生闲气,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种收方便,是农家过平安日子的基本条件。
【谚语俗语第39句】:【酒斟满,茶倒浅】(谚)酒席上,给客人斟酒要满杯,以示敬重;给客人倒茶不要满,以示文雅。指酒满杯、茶浅盏,是酒席茶桌上的规矩,也是礼数。
【谚语俗语第40句】:【铁打衙门流水官】(谚)衙门: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指衙门像铁铸的一样原处不动,官员却像流水一样,一任去了一任来。 也作“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谚语俗语第41句】:【既来之,则安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在某种不太情愿的情况下,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或者安顿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我们.我们就要倡导文教德化来吸引他们,他们已经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就要好好安排他们,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对内说的,劝自己的人。而现在的意思是劝外来的人。这个词语的原意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经相去甚远了。
【谚语俗语第42句】:摇着脑袋吃梅子———副酸相
【谚语俗语第43句】: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
【谚语俗语第44句】:【风后暖,雪后寒】(谚)指大风过后,气温回升,人会有暖和的感觉;雪融化时,需吸收热量,因此天气会更加寒冷。
【谚语俗语第45句】:【有智不在年高】年纪小的,也可能有智慧,不一定不如年 高者。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有智不在年高。我们女棋师 又是有年纪的么?”
【谚语俗语第46句】:哥哥眼看到了订婚年龄,妈妈犯愁了。爸爸说:“咱的儿子长得标标致致的,能找不到对象?有这金镢头,不愁没有梨木把!孬的咱还不要哩!”(山东·单县)
【谚语俗语第47句】:【凤凰飞在梧桐树——自有旁人话短长】(歇)指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自会有人议论,说短道长。
【谚语俗语第48句】:厕所里吃甘蔗——臭嚼
【谚语俗语第49句】: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谚语俗语第50句】:【有再生的儿女,没有再生的爹娘】(谚)儿女没了,还可再生养;父母没了,就无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宁可舍后代,不可无父母。
【谚语俗语第51句】:班上新转来一位很胖的同学,我们在背后常指指点点地笑话他,可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却名列前茅。老师说我们:“人不到八十八,不能笑话人家秃和瞎。”(河北·衡水)
【谚语俗语第52句】:燕子尾巴——叉劈了(事情出现分歧或偏差);两股叉
【谚语俗语第53句】:【调书担】见“掉书袋”。
【谚语俗语第54句】:东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报
【谚语俗语第55句】:妈妈和爸爸在谈论姐姐报考戏剧学院的事。本来姐姐学习很好,家里人都希望她报考名牌大学,可姐姐执意要考戏剧学院。这不,妈妈又在抱怨孩子大了不听话,可爸爸却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内蒙古·四子王)
【谚语俗语第56句】:毛驴下骡子——变了种
【谚语俗语第57句】:【小姐】“小姐”现在一般指未婚女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对未婚女子的一种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然而“小姐”这个称呼原非美称,更没有尊敬的意思。据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称: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又据钱惟演《玉堂逢辰录》中说:小姐之称起于茶酒宫人韩小姐,是宫婢人名也。而苏东坡则有《成伯席上赠妓人小姐》诗,可见,宋代妓女也称“小姐”。小姐作为尊称,始于明代,当时朱有敦《元宫词》中有“帘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来”的诗句。从此便把“小姐”作为深闺女子的代称了。不过,当今黄、赌、毒又沉渣泛起,人们又习称“三陪女”为小姐了,弄得正经的“小姐”一词名声扫地,良家闺秀避之不及,历史兜了个圈又回到原地。
【谚语俗语第58句】:大狸猫伸懒腰——唬(虎)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59句】:【苍蝇见了血】(惯)比喻坏人见到了想要的东西而眼红。
【谚语俗语第60句】:【碰钉子】(惯)比喻遭人拒绝、斥责或遭受失败、挫折。
【谚语俗语第61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谚语俗语第62句】:【爹娘亲,娘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谚)娘舅:母亲的兄或弟,即舅父。指子女跟父母和娘舅的亲情,任何外力都不能隔断。 也作“娘舅亲,骨肉亲,打折骨头连着筋”。
【谚语俗语第63句】:邻居婆媳两人为点小事又在吵嘴,奶奶忙赶过去劝解道:“你俩都想开点,天天生活在一起,勺子和碗还磕碰呢。该伸的伸点,该蜷的蜷点,不就好了?”(山西·应县)
【谚语俗语第64句】:【吝啬】“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啬”一词,最迟见于汉朝。《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云:“初,洪家富而吝啬。”史书记载,当属正源。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趣闻: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先生,一个名叫吝先生,一个名叫啬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办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结为朋友。分手时,他们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子虚、乌有是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饮酒赏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很小气,不肯轻易花一分钱。中秋节到了,两人如约来到乌有山上的子虚亭,但彼此都是一双空手而来,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只见他一只手弯曲着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响,连声称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连声称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无与伦比!”过往的行人看到两个人如痴如呆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过客认识吝啬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词便传扬开来。
【谚语俗语第65句】:三色圆珠笔——多芯(心)
【谚语俗语第66句】:我对参加数学竞赛信心百倍,认为自己一定稳操胜券。爸爸提醒我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你还要多下工夫。”(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67句】:【装门面】(惯)比喻为使外表好看而进行粉饰或点缀。
【谚语俗语第68句】:一家盖不起夫子庙,一个人修不起洛阳桥。
【谚语俗语第69句】:下棋不语,落子不悔。
【谚语俗语第70句】:【吐苦水】(惯)比喻倾诉心中的痛苦。
【谚语俗语第71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打架不记仇】(谚)指年轻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会忘记,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俩口子吵架不记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
【谚语俗语第72句】: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谚语俗语第73句】:大褂儿没底襟——怎么做的
【谚语俗语第74句】:【走后门】(惯)比喻利用私人关系或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
【谚语俗语第75句】:借他的缰绳拴他的驴——将计就计
【谚语俗语第76句】:六月的暴雨——阵儿
【谚语俗语第77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惯)小人:品行不好的人。度:推测。 君子:品行高尚的人。指以自己卑劣的心理去揣测道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也作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谚语俗语第78句】:【躲一棒棰,挨一榔头】(惯)比喻躲过了一场打击,又遭受另一场打击。
【谚语俗语第79句】:【淮阴将兵——多多益善】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谚语俗语第80句】:晚上没有电,妈妈点着蜡烛,放在酒瓶上。我问妈妈为什么放那么高,妈妈说:“这叫高照低明。放得高了,照的地方大。”(河南·获嘉)
【谚语俗语第81句】:【锯开大口儿】敞开口,不加限制。浩然《艳阳天》:“我是 不见兔子不撒鹰;没个底码儿在手里,我就是找着李乡长, 也不能锯开大口儿呀!”
【谚语俗语第82句】:【夹裤改单裤——没里儿】(歇)里:谐“理”。指理亏。
【谚语俗语第83句】:【一棍子打死】武断地全盘否定。成语:置于死地。《短暂 的春秋》:“他们那‘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把几 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
【谚语俗语第84句】: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
【谚语俗语第85句】:捧着鲜花坐飞机——美上天了
【谚语俗语第86句】:【上烂药】(惯)指说人坏话,给人使坏。
【谚语俗语第87句】:节节草——虚心
【谚语俗语第88句】:【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多少也算一分 力量。成语:多多益善。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当 然,我去说,这事儿也不一定就成,但有我总比没有我强。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分光。香草,你说呢?”
【谚语俗语第89句】:【天下老鸹一般黑】(谚)老鸹(gua):乌鸦。多比喻恶类本性相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样作恶。 也作天下老鸦一样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
【谚语俗语第90句】:【撒谎瞒不过当乡人】见“说谎不瞒当乡人”。
【谚语俗语第91句】:斜棱眼看手表——观点不正
【谚语俗语第92句】:我做了错事,爸爸批评我,我还笑。妈妈生气地说:“你这大萝卜脸,不红不白的,可真够呛!”(辽宁·锦州)
【谚语俗语第93句】:师范毕业后刘畅和吴宝分到了同一单位。吴宝在单位安心工作,刘畅要辞职下海。刘畅妈心急如焚,百般阻挠。吴宝妈劝道:“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同,你由他去吧!”(湖北·荆沙)
【谚语俗语第94句】:【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以饮酒消除一切烦恼。老舍 《茶馆》:“二哥,走!找个地方喝两盅去!一醉解千愁!”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平庸的人常常无事烦恼,惊扰 不安。成语:无事生非、庸人自扰。台湾琼瑶《菟丝花》:“以 前的所有不快和误会,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 后,我们应该变得聪明一点,再别作庸人!”
【谚语俗语第95句】:爱好跳伞——喜从天降
【谚语俗语第96句】:【 带着花岗岩的头脑去见上帝】指思想顽固不化,至死不 变。《短暂的春秋》:“她是绝不会低头认罪的,很有可能她 要戴着她那花岗岩般的脑袋去见上帝。”
【谚语俗语第97句】:【劝将不如激将】见“请将不如激将”。
【谚语俗语第98句】:【脑门上长瘤子——额外负担】(歇)额外:本指额头外面,转指超出规定的数量或范围。指规定数额以外的负担。
【谚语俗语第99句】:【一虎难敌群狼】见“独虎架不住群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21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