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精辟搞笑歇后语,精选

【歇后语第1句】:电扇吹渔网——漏风

【歇后语第2句】:一个世纪才盘点——百年大计

【歇后语第3句】:【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见“抬头老婆低头汉”。

【歇后语第4句】:课堂上,陈老师听一个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说:“你呀,懂是懂,就是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广东·广州)

【歇后语第5句】:【想当然】“想当然”指做事没有根据,不加考证,只凭主观想象。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当然”源自《后汉书·孔融传》。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共争天下。有一次,曹操打了胜仗,长子曹丕私自将袁绍的儿媳甄氏纳为妾。孔融听说后写信给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纣王的妃子赐给弟弟周公旦。曹操没有领会到孔融是在讽刺自己,便问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随口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以今之事,想起当年。名人一句话,形成一个词。楷模“楷模”指榜样、模范。“楷模”一词源于两种树木,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五记载,东汉时期的太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天下楷模李元礼”这样的说法。北宋人陈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中说:“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歇后语第6句】:我玩到很晚才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埋怨开了:“像你这样,若能考上大学,我就巴掌煎干鱼。”(江西·吉安)

【歇后语第7句】:【雨天背蓑衣——越背越重】(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易浸水。本指蓑衣遭雨淋后会越来越重,转以形容负担越来越重。

【歇后语第8句】:【生米成了熟饭】(惯)比喻已成事实或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饭。 生米做成了熟饭。 生米焖熟了饭。

【歇后语第9句】:妈妈教育我:“现在社会风气不太好,但你要行得正,站得直,学做个品性端正的好人。同时要多个心眼,谨防上坏人的当。这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山西·长治)

【歇后语第10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释义:语出《尚书·武成》,原意是平定大乱之后,刀枪不再用了,过和平生活。现用以比喻不作戒备,解除武装。例句:周大钟说:“任务可大了,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形势逼人,你们可不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呀。”

【歇后语第11句】:老鸹站树梢——呱呱叫

【歇后语第12句】:【煮夹生饭】(惯)夹生饭:半生不熟的米饭。比喻做开头没做好、以后也很难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继续做先前没有做好的事情。

【歇后语第13句】:【端着金碗要饭吃】(惯)比喻不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而处于困境之中。

【歇后语第14句】:【 老和尚瞧嫁妆,下辈子见】指没有用,没有可能,没有希 望。老舍《赵子曰》:“照你现在这样无精打采的,半死不活 的,而想去谋事,那叫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吧!”

【歇后语第15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指青春期少女的一种心态,希望自 己永远年轻。类似的:年年小姐十八岁。王朔《编辑部的故 事》:“哪怕你真想照着那广告里说的‘今年三十明年十八’ 出来,哥心里也有个准谱。”

【歇后语第16句】:【打顺风旗】见“扯顺风旗”。

【歇后语第17句】: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

【歇后语第18句】:【扁担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时扁担平放在肩,转指双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歇后语第19句】:【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歇后语第20句】: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

【歇后语第21句】:【拿客气当福气】客气是礼貌,福气是指享福的命运。不 懂谦让,反觉得是应该的。王安忆《文革轶事》:“张思蕊命 好,从来都是把客气当福气,你夸海口,她照单全收,你怕连 个退路都没有了。”

【歇后语第22句】:【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歇后语第23句】:【鱼儿挂臭,猫儿叫瘦】(谚)鱼挂得时间长了,就要发臭;猫吃不到鱼,叫得时间长了,就会消瘦。指该舍的不舍,该得的不得,会落得两败俱伤。

【歇后语第24句】:【 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指疏忽难免,又指有机可乘,有弱 点可以利用。相关的:千年碰着虎瞌睡。邓友梅《烟壶》: “她时时留意着,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终于有一天老头出 门锁没有锁死,叫她拨开了。”

【歇后语第25句】:【羊群走路靠头羊】做事有领头人。李季《王贵与李香 香》:“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共产党。”

【歇后语第26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一词语一般是指夫妻从小一起长大,恩爱有加。典出李白《长干行》。大诗人李白喜游览,唐开宝十四年,28岁的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天,他同朋友在长干桥一带游览,突然听到一曲委婉幽怨的西曲歌,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代诗仙,幽情迸发,挥笔而就《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是乐府诗,写的是一个居住在南京长干里的年轻女子,思念在远方做生意的丈夫的离愁别绪,情感真切,表达细腻。特别是诗的前六句描写的意境非常好,清纯无瑕的童年记忆,亲密无间的戏耍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回味悠长,妙不可言。青梅、竹马既是儿时的玩物,又是纯真童趣升华的媒介,为未来的爱情做好铺垫。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典出诗仙之手,既浪漫,又真切。

【歇后语第27句】:六月天下暴雨——猛一阵子

【歇后语第28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谐音,谓彻底说出,没有保留。成语: 和盘托出。刘绍棠《两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饭, 四十人在对面炕上盘膝而坐,面面相觑,目光呆滞,表情死 板,一个个向管教人员交心,必须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净不 散会。”

【歇后语第29句】: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歇后语第30句】:【不怕明处枪和棍,只怕阴阳两面刀】(谚)指面对面的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处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阴一套阳一套,搞阴谋诡计,使人难以防范。

【歇后语第31句】:【不受磨难不成佛】不经过磨练,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 类似的:不受烟熏不成佛。冯志《敌后武工队》:“不受磨练 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刘队长的那次教训,这些日子还不知得 闯了多少祸!”

【歇后语第32句】:【既生瑜,何生亮】释义:瑜:周瑜。三国时东吴大将,气量小,忌妒诸葛亮的才干。亮: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诸葛亮!比喻把某人视为仇敌。语出《三国演义》。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日:“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歇后语第33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谚)上人:上层人物。好:喜爱,爱好。上层人物要是不表示爱好的,手下人就不会积极张罗。指下属对上级,往往是投其所好。

【歇后语第34句】:【白龙瞟娘,必主雷雨】释义:白龙:“传说中白色的神龙。(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此处借指西方上空出现的白云。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此日西方出现白云,必有雷雨。例句: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白龙瞟娘,必主雷雨。”

【歇后语第35句】:一天,村里来个卖葡萄的,要价一元钱一斤,大家嫌贵,可他却说:“一元钱,不算多,买不着汽车和摩托;两元钱,不算贵,拉不回冰箱和冰柜。”(河北·黄骅)

【歇后语第36句】:隔壁的婆媳俩经常争吵,奶奶劝她们:“一争两丑,一让两有。什么事不能好说好商量的,为啥非要撕破脸皮不可呢?”(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37句】:【开大口,说大话】(惯)指夸口,言过其实。 也作“开大口,讲大话”。

【歇后语第38句】:骆驼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歇后语第39句】:【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谚)胆小的人怕的是胆大的人,胆大的人怕的是拼命的人。指人到了连命都不要的程度,那是没人敢惹的。

【歇后语第40句】:【猪朝前用嘴拱食,鸡往后用脚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猪和鸡觅食的方法不同,转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门路。 也作猪往前拱,鸡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歇后语第41句】:【打狗不看主人面子】释义:比喻惩处某人,不顾情面,不怕得罪他的主人或上司。例句:咱们同敬轩之间本来就犯了生涩,不必为这件事儿使敬轩骂咱们打狗不看主人面子。

【歇后语第42句】:【可遇而不可求】意为只能碰运气,碰机会。张洁《无字》: “一切都是机遇,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歇后语第43句】:王叔叔最近做生意发了财,他渐渐厌倦了与他共同创业的李阿姨。邻居张婶劝他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再思量思量吧!”(福建·邵武)

【歇后语第44句】:【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释义:比喻为人作风正派。例句:“老娘人便看不像,却替老公争气。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过,不像你那狗淫妇,人硬货不硬,表壮里不壮,作成老公戴了绿帽儿,羞也不羞!”

【歇后语第45句】:【结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观大方,且显示富贵。然而,戴戒指是有讲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随意戴上,很可能会闹出笑话。戒指自古以来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因此它的戴法颇有讲究。一般而言,从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顺序,戴戒指的意义分别是:生、死、定、嫁、离。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若是未婚姑娘应戴在右手的中指或无名指,否则,就会令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了;离异单身女人会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什么结婚戒指必须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呢?相传无名指与心脏相连,最适合发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爱的人的无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无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适度按压肌肉,有安定情绪之效。按西方的传统习惯来说,左手上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它是与心相连的,因此,将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义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为一般较少的劳作,不会碰坏戒指。

【歇后语第46句】:碱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

【歇后语第47句】:【饱汉不知饿汉饥】释义:比喻得到安乐、满足的人不知道别人的困难,不关心别人的疾苦。例句:萧大爷亦劝他慢些,“我同钱太爷还有句话说”。小爷们等不及,只是跺脚,说:“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汉不知饿汉饥,我劝你快走罢!”

【歇后语第48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歇后语第49句】:【心病还从心上医】(谚)指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还得从心理上、精神上找出原因加以调理。 也作心病还须心上医。 心病终须心药治。 心病要用心药医。

【歇后语第50句】:【穷家富路】见“贫家富路”。

【歇后语第51句】:【老婆们斗牌——一张一张地来】(歇)斗牌:玩纸牌。指做事不急于求成,逐步进行。

【歇后语第52句】:【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谚)指求助于别人,必须求那以济人为乐、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济别人,必须是在他处境窘困、急需救助的关键时刻。 也作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歇后语第53句】:【又想吃大饼,又不愿累牙】(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不愿出力。

【歇后语第54句】:【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歇后语第55句】:【艺高人胆大】(谚)艺:武艺。指武艺高强的人往往胆量就大。 也作艺高胆大,气壮心明。 艺高人胆大,英雄出少年。

【歇后语第56句】:【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释义:比喻躲开了一场灾难或打击,又遇到了另一场灾难或打击。例句:他想:“真是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他们供销社又怎么听到我来流口的风声?为了甩开他们,我昨天在古人镇就放出要去串乡卖货的烟幕,可是他们还是跟踪来了。”

【歇后语第57句】:【挠头不知痒处】(惯)形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歇后语第58句】:【秤砣虽小压千斤】释义:比喻人物虽小,作用很大。例句:“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咱老孙小自小,斤节。”

【歇后语第59句】:【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谚)在每天早上安排一天大事时,首先考虑的是吃饭问题。指吃饭问题是民生压倒一切的重大问题,每一天都必须认真对待。

【歇后语第60句】:【眼皮子浅】(惯)形容人见识浅薄或目光短浅。 也作“眼窝子浅”。

【歇后语第61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释义:比喻既然怕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汉。例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别活着。

【歇后语第62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释义: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讳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称“灯”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灯”,官榜写作“放火”。百姓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用以比喻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许别人正当行动。“不许”又“不准”、“勿许”等。例句:尤耿不禁开怀地暗暗笑道:“好,击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歇后语第63句】:暗处走路——没影子

【歇后语第64句】:九月的菊花逢细雨——点点人心

【歇后语第65句】:【拳来拳打,刀来刀当】(惯)当:抵挡,阻挡。比喻以对方的手段来对付对方。

【歇后语第66句】:【官禁私不禁】(谚)官方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照样通行。旧指官方的律条只是表面文章,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歇后语第67句】:【一点水一个泡】(惯)形容人说话不夸大也不缩小,诚实可靠。

【歇后语第68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边再脱鞋】(谚)指到了该拿出行动的时候再行动也不迟,得看准时机,不可贸然行事。

【歇后语第69句】:【不吃凉粉腾板凳】释义:比喻不干工作就别占职位。例句:“你这是什么话!不想当干部,就早吭声,不吃凉粉腾板凳,离了你这块云,天也照样下雨。”

【歇后语第70句】:【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释义:在浑浊的水中辨不清是鲢鱼还是鲤鱼,水清才看得出两种鱼。比喻混乱中难辨真伪善恶。例句:娘亲,孩儿此时也难以分辩,有口也难以分诉。这叫浑浊不分鲢共鲤,水清才见两般鱼。

【歇后语第71句】:羊群走路靠头羊。

【歇后语第72句】:【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谚)指听话要善于聆听话的弦外之音。 也作锣鼓听声,听话辨音。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歇后语第73句】:【临死拉个垫背的】谓连累别人,或不能饶恕仇人。或说: 自己该死,别拉着别人垫背。梁斌《红旗谱》:“咱满有理的 事,这辈子翻不过案来,死的时候也得拉他垫背,我就是这 个脾气!”

【歇后语第74句】: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歇后语第75句】:便桶底渗出水来——下流

【歇后语第76句】:【一锹挖出个金娃娃】获利迅速而丰厚。金,也说:银。西 戎《麦收》:“能多打粮食?一镢头刨个金娃,我也不爱!” —碗倒不出一碗经过一道手续,会有损耗。碗,也说: 瓢。明代《金瓶梅》:“还要旧时原价,就是清水,这碗里倾倒 那碗里,也抛撒些儿。”

【歇后语第77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歇后语第78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凤凰鸟】做事不能怕花费。类似的: 舍不得芝麻,捉不住雁/舍不得种子,打不着粮食。李英儒 《女游击队长》:“怕这怕那,什么也干不成。舍不得金弹子, 打不住银凤凰。”

【歇后语第79句】:【老不以筋骨为能】释义:人老了,不能靠身体发挥本领。例句:他已经七十五岁了,“老不以筋骨为能”,他必须往下压制自己的愤怒。

【歇后语第80句】:【上进。不为别的,只为争一口气。 指不服输或不甘落后。 也作“不蒸馒头争口气”。

【歇后语第81句】:【你有毒药,我有解方】(惯)解方:解毒的药方。比喻比对方技高一筹或总有对付对方的办法。

【歇后语第82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歇)汤里来: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浆后,再加入石膏或盐卤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处来,还回到何处去。也形容四处劳苦奔波。

【歇后语第83句】:【老先生】“老先生”这一称呼,感情比较复杂,一般是对年事已高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特别民间把有经验的老中医尊称为“老先生”。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到了明朝,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官员也统称为老先生。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多种含义。它不只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如有人在会上发言冗长且不着调,旁人劝他说:“老先生,你少说两句吧!”

【歇后语第84句】:人死大夫到——无济于事;不济事

【歇后语第85句】:强扭的瓜儿——不甜

【歇后语第86句】:妈妈买回几个月饼,要等爸爸回来一块儿吃,我却想快点儿吃。妈妈说:“看把你急的,有羊还愁赶不进山?”(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87句】:【 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身体验。百,也说:千。海外於梨 华《三人行》:“不过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闻不如一 见,这也是我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歇后语第88句】:【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现象,内 行人能够看出规律、技巧。张贤亮《绿化树》:“俗话说,外行 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他干端坯递泥这样的简单劳动, 我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歇后语第89句】:【树高招风】释义:比喻目标大了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反对。例句:问日:“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日:“潭深鱼聚。”悟日:“见后如何?”师日:“树高招风。”

【歇后语第90句】:【拿银子当铜钱花】(惯)铜钱: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钱没有节制,任意挥霍。

【歇后语第91句】:【钱可通神】(谚)钱财可以买通鬼神,极言金钱作用大。 也作钱神有灵。 钱可通神,财能役鬼。

【歇后语第92句】:戏园子失火——彻底垮台

【歇后语第93句】:【千不如人,万不如人】(惯)指处处比不上别人。

【歇后语第94句】:【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谓有些见识,略知一二。后句 或说:也听过猪叫。类似的:没吃过鸡蛋,也听过鸡打鸣。 清代《红楼梦》:“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 猪肉,也见过猪跑。”

【歇后语第95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欢娱觉得时间短,寂寞觉得时 间长。清代《儿女英雄传》:“从来说,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 长。只这等文案笑笑,不觉三鼓。”

【歇后语第96句】:【大虫恶杀不吃儿】(谚)恶杀:特别凶恶。指老虎纵然十分凶恶,也绝不肯吃自己生的崽子。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出于天性。 也作“虎毒不食子”。

【歇后语第97句】:【乱点鸳鸯谱】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乔太守自作主张,强使青年们婚配。借指胡乱安 排。刘绍棠《鹧鸪天》:“你真是乱点鸳鸯谱!你资格老,威 信高,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好端端的为什么想打退堂鼓?”

【歇后语第98句】:快马左兜右旋——抖威风

【歇后语第99句】:【剪彩】现在,剪彩之风大时兴,小到店铺开张,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铺老板,上到国家领导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剪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美国商人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新店开张前,清晨打开店门并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条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1912年有个叫威尔新的商人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开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十岁的小女孩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人,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后来,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21272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