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很经典搞笑歇后语,读懂了少走很多弯路!

【歇后语第1句】:【光棍不吃眼前亏】(谚)光棍:识时务、头脑清醒的人。指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不使自己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吃亏受辱。 也作好汉不吃眼前亏。 明人不吃眼前亏。

【歇后语第2句】:隔山须动炮,临阵快出车。

【歇后语第3句】:世界地图吞肚里——胸怀全球

【歇后语第4句】:【年年有储存,荒年不慌人】(谚)指年年都储备粮食,纵然遇到灾荒年景,心也不慌。也指平时在钱财上有积存,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受制。

【歇后语第5句】:【拉硬屎】(惯)比喻不愿向人示弱或不肯主动接近人。

【歇后语第6句】:【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歇)贾:谐“假”。氏:谐“事”。 形容十分虚假。 也作“姓贾的姑娘配姓贾的小子——贾门贾氏”。

【歇后语第7句】:吃了抄手(馄饨)吃馄饨——码事

【歇后语第8句】:【东扯葫芦西扯瓢】借喻说话漫无边际,闲聊天。成语:东 拉西扯。马烽《刘胡兰传》:“二寡妇见胡兰不给她开收条,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着交鞋的妇女,东扯葫芦西扯瓢 地扯起闲话来了。”

【歇后语第9句】:晚上做完作业后,妈妈总爱催我练琴。一次我烦了,就告诉妈妈:“琴今晚有毛病了,音老调不准,怎么练啊?”妈妈说:“脚痒别往头上挠,累了就去睡觉吧!”(陕西·武功)

【歇后语第10句】:哥哥眼看到了订婚年龄,妈妈犯愁了。爸爸说:“咱的儿子长得标标致致的,能找不到对象?有这金镢头,不愁没有梨木把!孬的咱还不要哩!”(山东·单县)

【歇后语第11句】:【脚踏两只船】(惯)1形容和两边都有联系,哪一方都不得罪。2指同时做两种事情。 也作脚踩两边船。 脚踩两只船。

【歇后语第12句】:我在外公家画画的时候,把凳子搬到阳台上去了,可吃饭时,忘了搬回来。外公说:“你真是有前手,没有后手。”(四川·成都)

【歇后语第13句】:【身在曹营心在汉】释义:蜀将关羽被曹操拘禁,曹操为使关羽投降,给了关羽优厚的待遇,但是关羽照样想念刘备。比喻人在这一方,心却想念另一方。例句:有人在一个单位玩不转了,就托人找关系,一走了之。这就助长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骑着马找马的坏风气。

【歇后语第14句】: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逐流

【歇后语第15句】:【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相关 的:要钱不要命。成语:一钱如命。周立波《暴风骤雨》:“他 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不能养活枪。他胆儿 又小,瞅着明晃晃的刺刀,还哆嗦呢。”

【歇后语第16句】:一齐吃的饭,我们的碗都洗过了,可弟弟还在慢条斯理地吃着。妈妈生气地说:“男孩子吃饭一扒拉,女孩子吃饭才数颗颗哩!”(安徽·庐江)

【歇后语第17句】:【三个核桃两个枣】见“仨核桃俩枣”。

【歇后语第18句】:【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歇后语第19句】:【响鼓偏用重槌敲】(谚)响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发出更亮的响声。比喻对德才兼优的青年,更应加强教育,以造就成出类拔萃的人才。 也作响鼓还须重锤敲。 响鼓离不开重槌。

【歇后语第20句】:爸爸说要给我买个新书包,可我等了很久也没等到,就一个劲儿地问妈妈。妈妈不耐烦了,说:“唉,这真是许给人,想死神啊!”(河北·大城)

【歇后语第21句】:提着醋瓶要饭——穷酸

【歇后语第22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去换米,我俩都不想去。妈妈说:“真是龙多思翘,人多思靠。一个和尚水多,两个和尚水少,三个和尚无水啊!”(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23句】:【快马难追鲜鱼价,宰相管不了水产行】释义:比喻鲜鱼价钱变化快,谁也控制不了。例句:姓纪的,你以为做买卖像带兵似的,靠一纸命令就行了?错喽,俗话说:快马难追鲜鱼价,宰相管不了水产行。你发动群众盖房子,搞的挺气势,可汛期终不能发动群众经商吧? ……._一…….

【歇后语第24句】:【三月的芥菜——心里烂】(歇)心:菜心,转指人心、中心、核心。 指从内部变坏,失去了生机,面临彻底败亡。

【歇后语第25句】:【见兔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谚)牢:羊圈。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指发生了失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仍不失为明智之举。

【歇后语第26句】:【天下船载天下客】为顾客服务是义务,来者不拒。明代 《警世通言》:“天下船载天下客,不消说,自然从命。”

【歇后语第27句】:獾猪归洞——钻进去

【歇后语第28句】:【坐吃山空,立吃地陷】(谚)坐着站着不劳动,山也能吃空,地也能吃塌。指只消费不生产,只支出没收入,产业再大也会耗尽。

【歇后语第29句】:【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无孔。一窍不通,谓外行, 不懂。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要写文章,咱是擀面 杖吹火,一窍不通。”

【歇后语第30句】:【炒豆没吃上,还炸了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遭到损失。 浩然《艳阳天》:“这个人可不是好惹的,说不定又得闹个炒 豆没吃上,还炸了锅。”

【歇后语第31句】:【花又不损,蜜又得成】释义:花不受损伤,蜜又能酿成。比喻既要有所得,又不要又有所失。例句:人云:“花又不损,蜜又得成。”予谓花不损,何由成蜜?且京师危急,今欲存社稷耶?存百姓耶?

【歇后语第32句】:【剪不断,理还乱】原为李煜词中的语句,指一种说不清 楚、摆脱不了的情绪。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是个十足 女性的母亲,浑身上下充满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歇后语第33句】:天上的银河——不解近渴

【歇后语第34句】:奶奶看电视,新闻报道说罪犯逃跑了,她便自言自语地说:“蛤蟆再跳,跳不出水塘;坏人再逃,逃不过法网。”(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35句】:我们班有些同学常常是玩够了再写作业,总要忙到半夜三更。老师半是生气半是心疼地说:“你们啊,早不忙,夜心慌,半夜还要爬起来补裤裆。日子长了,学习搞不好,身体也要垮呀!”(四川·德阳)

【歇后语第36句】:【把新鞋往泥里踏】(惯)踏:(在雨雪、泥水中)踩。比喻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37句】:发犟劲的驴子一人拉也不往前

【歇后语第38句】:【打蛇随棍上】释义:用棍子打蛇,蛇倒顺着棍子爬上来了。比喻因势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练,打蛇随棍上,一步步追入。

【歇后语第39句】:【粪堆上开花儿——臭美】(歇)讥讽人显示自己漂亮或能干。

【歇后语第40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歇后语第41句】: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歇后语第42句】:【天下乌鸦一般黑】黑,表示丑恶。比喻坏人坏事到处都 一样。丁玲《水》:“老子走过好几省,年轻时候,抬过轿,吃 过粮,看得多了,处处的老鸹一般黑,哪里种田的人有好日 子过?”

【歇后语第43句】:【不吃鱼,口不腥】见“没吃鲜鱼口不腥,没做坏事心不惊”。

【歇后语第44句】:【耳朵是棉花做的】耳根软,无主见,易为别人的话所影 响。明代《醒世恒言》:“刘公耳朵原是棉花做的,就依着老 婆,忙去叮嘱张六嫂不要泄露。”

【歇后语第45句】:鸭子过河——随大流

【歇后语第46句】:【打黑枪】(惯)指在暗处向人开枪射击。 也作“打冷枪”。

【歇后语第47句】:【老鼠舐猫鼻梁子】(惯)比喻做十分冒险的事情。 也作“老鼠啃猫鼻子”。

【歇后语第48句】:【情真不言谢】(谚)真情实意的人之间,不说感谢的套话。指彼此感情真挚,就用不着说客套话。

【歇后语第49句】: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学校的展览室,同学们正为此事而发愁。班长站了起来,充满信心地说:“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咱们大家在一起合计合计,一定会做出好作品来。”(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50句】:【蛤蟆吞西瓜——开口不怕大】(歇)指人张口要价太高,使对方无法还价。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51句】:【 小鬼见阎王】谓大有逊色,比不上。也形容害怕。成语: 相形见绌。鲁迅《阿Q正传》:“即如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 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 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 几岁的小乌龟子手里,也就立刻小鬼见阎王。”

【歇后语第52句】:【伤筋动骨一百天】(谚)指凡是筋骨折损的病痛,治养没有一百天,就无法康复。 也作伤筋断骨一百天。 伤筋害骨一百天。

【歇后语第53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的口】(谚)簸箕:用竹篾或竹条编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难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让说话。指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不让人品评议论。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让人们传播。

【歇后语第54句】:重锤打在钢板上——落地有声

【歇后语第55句】:老虎吃天蛇吞象——光想弄大的

【歇后语第56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歇后语第57句】:十字路口迷路——不分东西

【歇后语第58句】:一马不行百马忧。

【歇后语第59句】:【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见“虱子多了不怕咬”。

【歇后语第60句】:【画虎不成反类狗】(惯)老虎没画成,却画得像只狗。比喻本想办好事情,没想到却搞得更糟。 也作画虎不成,反倒类犬。 画虎不成,反类其狗。

【歇后语第61句】:【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千变万化,本质上一样。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吴为才一时劝解,一时威胁。软一套, 硬一套,万变不离其宗。”

【歇后语第62句】:小兵对他外婆没有礼貌,他爸爸训斥他说:“蒸笼要分上下格,豆芽长到天高也是棵小菜儿。在老人面前,别没大没小的!”(四川·富顺)

【歇后语第63句】: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正中间。

【歇后语第64句】:草尖上的露水——不长久;留不住

【歇后语第65句】:【揭不开锅】(惯)形容家里非常穷,经常挨饿。

【歇后语第66句】:【握手】“握手”是一种礼节,表示亲近或友好。这种礼节已流行全世界,这么普及的礼节,是怎样形成的呢?握手的产生可追溯到人类还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见陌生人,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出手掌,让对方抚摸手心,表示没有藏着什么武器。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并演变成在分别、会晤或有所嘱托时以表示亲近。看来,握手与碰杯一样,都是从释疑到友好。

【歇后语第67句】:【有天没日头】(惯)天空没有太阳。1形容社会黑暗,没有公理。 2形容人无知、说话放肆或无中生有。3指天色已晚。 也作有天无日头。 有天没日。

【歇后语第68句】:【慷他人之慨】(惯)指拿别人的东西或钱财作人情或挥霍。

【歇后语第69句】:【 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过分,反而害了自己。成语:弄巧 成拙。王蒙《失态的季节》:“我们当时就议论,钱文前途是 远大的,只是方向的问题,方向对了,当然愈聪明愈好了,方 向不对,那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歇后语第70句】:【好马不用鞭催】(谚)好马上路,会自觉奔驰,不需主人用鞭催赶。 比喻有高度自觉性的人,做事认真负责,用不着别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槌。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歇后语第71句】:老鼠爬灯台——好上难下

【歇后语第72句】:坟地里冒青烟——阴阳怪气

【歇后语第73句】:在吃饭的时候,我一只手拿着筷子吃饭,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不扶饭碗。妈妈很看不惯地说:“手被猪踢了?”(江西·景德镇)

【歇后语第74句】:【一心不二用】(谚)一个人的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无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歇后语第75句】:六月里的蛤蜊——死不开口

【歇后语第76句】:芸芸家的远房亲戚夸说和芸芸家的关系可近了,可芸芸却说:“哪有像他说的那么近乎,其实两家的关系是八竿子打不着边——远着呢!”(河南·温县)

【歇后语第77句】:桌子光剩四条腿——失面子

【歇后语第78句】:【 不是撑船手,莫要弄篙竿】外行不必逞能。类似的:不会 拿钻,别当石匠/不会绱鞋,休当皮匠/不会念经,别当和尚。 清代《官场现形记》:“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兄弟实实在 在有点来不得了。”

【歇后语第79句】:【放野马】(惯)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动。

【歇后语第80句】:树梢上吹喇叭——趾(枝)高气扬

【歇后语第81句】:独脚独手独根草,风霜雨雪挡不了。

【歇后语第82句】:村里跑运输的人,一天能挣几十元,而种庄稼的农民干一年也收不了多少钱。婶子说:“这就叫龙行一步,鳖爬半年哪!”(山东·莱阳)

【歇后语第83句】: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歇后语第84句】:每逢妈妈让我写作业时,我就说:“明天写吧,明天写吧!”一天,妈妈又听我这样说时便说:“不惜寸阴在今日,必留遗憾在明天啊!一定要珍惜时间啊!”(河南·内黄)

【歇后语第85句】:妈妈让我去河边提水,我说:“以后我要换上自来水,免得天天朝河边跑。”妈妈听了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一个人能架得起管子?”(湖南·新宁)

【歇后语第86句】:【不走的路走三遭】(谚)三:多的约数。以为今后不会去走的路,说不定以后会多次去走。比喻人的前途很难预料,必须有适应变化的思想准备。 也作“不走的路还要闯三遭”。

【歇后语第87句】:【脑袋破了用扇子扇】见“打破脑袋用扇子扇”。

【歇后语第88句】:【插翅也飞不出去】(惯)形容封锁极其严密,无法逃脱困境。 也作“插翅也难飞”。

【歇后语第89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歇后语第90句】:【常病无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歇后语第91句】:星期一老师去开会时,我们班有几位男同学大声吵闹。老师回来说:“猫子不在家,老鼠上篱笆。”(山东·文登)

【歇后语第92句】:【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谚)渔父:也称渔夫,以打鱼为职业的人。指没有渔夫的指引,怎能见识大海中的波涛。比喻从事某种活动,离不开知情人的指引。

【歇后语第93句】:【抢棺材奔命】(惯)骂快跑的人是抢着去死。

【歇后语第94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能够生活在一起的人,人品也 差不多。浩然《艳阳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 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歇后语第95句】:【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惯)比喻说话不算数,答应的事情又反悔了。

【歇后语第96句】:【趁热打铁,趁早治病】见“打铁要趁热,治病要趁早”。

【歇后语第97句】:【争一日之短长】(惯)短长:指胜败、对错、高低等。比喻决出一时的胜败、对错。

【歇后语第98句】:【物极则反,人急计生】紧急之际,人被逼想办法应付。成 语:急中生智。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物极则反,人急 计生。赵寿忽地转起一念,便道:爹莫慌,我自有对付他的 计较在此。”

【歇后语第99句】:【天王老子也不行】意即不论是谁,一律拒绝。姚雪垠《李 自成》:“没有令箭就是不开门,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铁板上钉钉子钉、定谐音。指确定无疑,说话算数。古 华《芙蓉镇》:“不是吓你,我讲的是真话,铁板上钉钉子,一 点都不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2138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