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搞笑歇后语,你肯定喜欢!
【谚语俗语第1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俗语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的为人处世的消极态度。此语出自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语诞生以来,流传甚广。要说对此语有独到见解的,还是非鲁迅莫属:这乃是“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对于压迫者来说,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义:“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截然不同,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人瓦上霜’了。”
【谚语俗语第2句】:【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谚语俗语第3句】:我家的鞋子东一只西一只,横七竖八放了一地。妈妈看见了说:“咱家的鞋子开会了。”(山东·菏泽)
【谚语俗语第4句】:【一窝狐狸不嫌骚】(谚)骚:同“臊”,臊臭气味。同窝的狐狸,谁也不嫌谁臊臭。比喻坏人与坏人臭味相投,互不嫌弃。
【谚语俗语第5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俗语形容为人大度,能容人。源自王安石。相传王安石中年丧妻,续取了一个妾叫姣娘。王安石身为宰相,公务自然十分繁忙,很少在姣娘身边。时间长了,年轻貌美的姣娘自然是寂寞难耐,便与家里的年轻仆人有了私情。不久,这件事被王安石知道了,就想了一计,亲自探个究竟。一日,王安石对姣娘谎称上朝办理公务,却悄悄藏在家中,果然在卧室外偷听到姣娘与仆人偷情。王安石火冒三丈,想冲进去捉奸,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当朝宰相,如此做法会很难堪,只好转身就走。刚走了几步,忽然看见了院中大树上的老鸹窝,他灵机一动,拿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屋里的仆人听到老鸹叫以为有人来了,便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一直装作若无其事。转眼到了中秋节,王安石和姣娘喝酒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还转西,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绵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一听,心里明白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她感到无地自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一想,自己年近半百,姣娘却正值豆蔻年华,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她,不如来个两全其美吧。于是,他就将姣娘许配给了那个仆人。这件事传出后,人们对王安石的大度非常敬佩,于是就用“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来形容他的宽宏大量。这当然是一则传说,但却是附会了王安石的一则真实故事。据朱熹《三朝明臣言行录》记载,王安石在作知制诰时,他的夫人吴氏为其买一妾。王安石见到此女后,得知她是押粮官之妇,因丈夫覆舟失粮,不得不以卖妻来偿还粮款。王安石即“呼其夫,令为夫妇初”,并赐钱九十万。这里王安石的确宽宏大量,不仅没向押粮官要买妾钱,还赠钱九十万,令其夫妻团聚,确实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朱熹不禁也赞叹:王荆公(安石)“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能得到朱熹的好评,褒贬自有公论。
【谚语俗语第6句】:【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姚雪垠《李自 成》:“你我是世家公子出身,又涉猎了几部经世致用的书, 平日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多么了不起。”
【谚语俗语第7句】:【干屎抹不到身上】(谚)干了的臭屎,无法抹到别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为端正,则任凭邪恶小人恶言中伤,栽赃陷害,都不能损坏其名誉。
【谚语俗语第8句】:猪圈门上贴对联——吃了睡,睡了吃
【谚语俗语第9句】:生命的幸福在身体,身体的强壮在健康。
【谚语俗语第10句】:【漏碗也能盛满水】谓虽有欠缺,也能够发展起来。底子 差也能好起来。高晓声《水车流》:“唉,能不反复就好。这 样的光景,只要太太平平过三年五年,漏碗也能盛满水。怎 不叫人动心啊!”
【谚语俗语第11句】:房脊上逮鸡——不好捉摸
【谚语俗语第12句】:【教人教心,浇花浇根】见“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谚语俗语第13句】:【摆阵势】(惯)指拉开架势,准备较量。
【谚语俗语第14句】:【挨闷棍】(惯)闷棍: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打出的一棍。比喻突然遭到沉重打击。 也作“挨闷棒”。
【谚语俗语第15句】:耍戏法的敲锣——耍变了
【谚语俗语第16句】:自来水坏了龙头——放任自流
【谚语俗语第17句】:看人上菜碟——势利眼
【谚语俗语第18句】:【打油的钱不买醋】(谚)原指钱款专用。比喻做事应该专一。
【谚语俗语第19句】:【赖泥下穿——烧不成个东西】(歇)赖泥:土质不好的泥。比喻素质差的人成不了人才或成不了气候。
【谚语俗语第20句】:干鱼给猫当枕头——过不了夜
【谚语俗语第21句】:【抖起来了】(惯)指因有了钱或有了地位而得意起来。
【谚语俗语第22句】: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谚语俗语第23句】:【侯门深似海】(谚)侯门:旧时王侯的府门。指王侯的府门像海一样深,平常人难得通报进去。也泛指达官富豪之家,不容普通人进出。
【谚语俗语第24句】:【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释义:处在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例句:马国彪只好打断她的哭声,嬉皮笑脸地说:“翠花,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
【谚语俗语第25句】:【仨鼻子眼儿——多出这口气】(歇)仨:三个。指多嘴或多管闲事。含责骂意。 也作仨鼻子眼儿——多出一口气。 仨鼻子眼儿——多出一股气。
【谚语俗语第26句】:我们家来了个客人,可我不认识。客人点着我的鼻尖说:“这小鬼,没见过我吧?我们两家可是扒拢筷子能吃饭的人呢!”(湖南·株洲)
【谚语俗语第27句】:前几天,我们这里的天气裉不正常,有时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有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昨天还出人意料地下了一场小雪,北风吹得冷飕飕的。我对妈妈说:“真奇怪,春暖花开了还下雪。”妈妈说:“老话说得好: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这都是看怪不怪的事。”(山东·招远)
【谚语俗语第28句】:吃了豹子胆——什么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29句】:【花为肠肚,雪作肌肤】(惯)形容女子美丽、娇嫩。
【谚语俗语第30句】:草里的斑鸠——不知春秋
【谚语俗语第31句】:湿身滚进石灰堆——难得脱身
【谚语俗语第32句】:大象的鼻子一能屈能伸
【谚语俗语第33句】:【人熟是一宝】(谚)要办事,人缘熟了就顺手,这是个法宝。指凡事人地生疏难行动,人熟地熟好办事。
【谚语俗语第34句】:背街卖箩筐——外行
【谚语俗语第35句】:【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见“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谚语俗语第36句】:【牛头不对马嘴】释义: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例句:苏雨道:“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谚语俗语第37句】:落在热灰里的蚯蚓——浑身抽搐
【谚语俗语第38句】:【做顺水人情】(惯)顺水人情:不费力的人情。指顺便给人好处。
【谚语俗语第39句】:【今天栽下树,明天要果子】谓要求太急,做不到。相关的: 早上娶媳妇,晚上想抱娃。浩然《艳阳天》:“就算眼下稍微 少收入点,你得往远看,你不能今天栽下树,明天早起就要 果子,不给果子就砍树。”
【谚语俗语第40句】:胡葱掐了头——装蒜
【谚语俗语第41句】:【江河不满漏卮】见“沧海不能实漏卮”。
【谚语俗语第42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转指对人很不热情。
【谚语俗语第43句】:小人手多,老人口多。
【谚语俗语第44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用刀拼杀。姚雪垠《李自成》: “造反就是互相杀戮,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事儿。” 搬石头砸天/背石头打天无法对抗上级。古华《姐姐 寨》:“中央有文件,有政策,你也不能背了石头打天。”
【谚语俗语第45句】:【一锹挖出个金娃娃】获利迅速而丰厚。金,也说:银。西 戎《麦收》:“能多打粮食?一镢头刨个金娃,我也不爱!” —碗倒不出一碗经过一道手续,会有损耗。碗,也说: 瓢。明代《金瓶梅》:“还要旧时原价,就是清水,这碗里倾倒 那碗里,也抛撒些儿。”
【谚语俗语第46句】:【看人下菜碟儿】释义:看人行事待人态度不一。例句:“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
【谚语俗语第47句】:天狗吃日头——吃了就吐;无从下口;
【谚语俗语第48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谚语俗语第49句】:【打鸭子上架】见“赶鸭子上架”。
【谚语俗语第50句】:【 老天爷不长眼】人世间存在不公、不幸,老天爷不看不 管。不长眼,也说:不睁眼、闭着眼、瞎了眼。清代《官场现 形记》:“老天爷不长眼睛,为什么只管同我们几个人做对 头。”
【谚语俗语第51句】:【老虎屁股上搔痒痒】释义:比喻触犯强者,干危险的事。例句:咳,你这里“老虎屁股上搔痒痒”,大事办不成,光赚些祸害来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还能治人怎么的?
【谚语俗语第52句】:割驴蛋敬神——驴也痛,神也恼
【谚语俗语第53句】:【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牛疲累无力时就胡乱拽耙,人到理屈词穷时就蛮不讲理。指人说话蛮横是因为他不占理。
【谚语俗语第54句】:【不施万丈深潭计,怎得鳌鱼上钓钩】(谚)鳌:海里的大龟。指不施展奇特的计谋,就不能钓来大海底层的鳌鱼。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谚语俗语第55句】:【 面和心不和】脸上装和气,内心里勾心斗角。海外张爱 玲《封锁》:“他告诉她许多话,关于他们银行里,谁跟他最 好,谁跟他面和心不和。”
【谚语俗语第56句】:【神归庙,鬼归坟】(惯)比喻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谚语俗语第57句】:【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谚)虎的心,隔着皮毛看不见;人的心,隔着肚皮也看不见。指人心的善恶好坏难以猜测。
【谚语俗语第58句】:【拉下脸来】(惯)指很生气或不顾及情面。 也作“拉下脸皮”。
【谚语俗语第59句】:【官高必险】(谚)官位高了,必定有风险。旧指权力倾轧,无过官场,官位越高,越成为倾轧的焦点。 也作官高必险,势大必倾。 官大有险,树大招风。
【谚语俗语第60句】:【虎大伤人】释义:比喻坏人势力大了要伤害别人。例句:这会儿这么由着大叔,将来“虎大伤人”,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谚语俗语第61句】:【大锅饭,小锅菜】(谚)指做饭要用大锅,饭不会夹生;炒菜或焖菜要用小锅,菜出炉快,又能保持鲜嫩不走味。
【谚语俗语第62句】:【机不密,祸先招】保密不慎,容易招祸。明代《醒世恒 言》:“常言道:机不密,祸先招。这样事体,只宜悄然商议。”
【谚语俗语第63句】:背人偷酒喝——冷暖自己知
【谚语俗语第64句】:【螳臂当车——不知自量】(歇)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抵挡。指过高地估计自己,妄图抗拒强大的力量或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也作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谚语俗语第65句】:三伏天刮西北风——反常
【谚语俗语第66句】:鱼靠水,人靠集体。
【谚语俗语第67句】:【砍柴上山,捉鸟上树】(谚)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鸟,你就得上树。指有了确定的目标,还必须找对门路,盲目乱干不会有结果。
【谚语俗语第68句】:大伯因为又一次在工作时间“垒长城”,被单位通报批评了。回家后大妈生气地说:“刀就怕口厚,人就怕脸厚。你这老脸今后还往哪儿搁呀!”(江苏·泰县)
【谚语俗语第69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
【谚语俗语第70句】:锻炼是健康的基础,卫生是健康的保证。
【谚语俗语第71句】:【识人识面不识心】(谚)认识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人的内心却很难。 指人心难测。
【谚语俗语第72句】:滚水泼蚂蚁—— 一窝死
【谚语俗语第73句】: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谚语俗语第74句】:【睁眼一抹黑】见“两眼一抹黑”。 玩笑。
【谚语俗语第75句】:【疤瘌眼儿照镜子——自找难看】(歇)疤瘌眼儿:指眼皮上有疤的人。指人自找难堪,或自讨没趣。
【谚语俗语第76句】:【水里捞月亮】见“井底捞明月”。
【谚语俗语第77句】:【麦收八十三场雨】(谚)八十三:农历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八月有场好雨,保证种好;十月有场好雨,麦根扎牢;三月有场好雨,颗粒饱满。指农历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场好雨,就能保证麦子丰收。
【谚语俗语第78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谚语俗语第79句】:叔叔对爸爸说他打算贩卖鸡蛋。爷爷说:“你卖鸡蛋不打了才怪呢,我看是豆腐渣捏圈儿,崩箍都没响。”(内蒙古·赤峰)
【谚语俗语第80句】:出土的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谚语俗语第81句】:【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指做事不能心急,应该沉得住气,坚 持到底。类似的:走一处不如守一处。明代《西游记》:“古 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贫僧在此等一等罢。”
【谚语俗语第82句】:【不倒翁】现有玩具叫“不倒翁”。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贬义,可引起处世圆滑、官运亨通等联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时期。史载,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荆山中获得一块璞玉。此物外表平凡,与一般石头无异,然而却是一块真正的美玉,卞和两次将此宝献给楚王,但楚王总把它看成顽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断卞和的双足。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璞玉,在荆山脚下号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随后哭出血来。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问他缘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断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宝玉当成石头,把正直的人当成欺君的骗子,这是我悲哀的缘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将石剖开,果然获得一块宝玉,文王乐不自胜,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战国时“完璧归赵”就是此璧,价值十五城)。卞和这种不惜受刑,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于是称赞卞和说:“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据此有“不倒翁”一词,但由褒义演化为贬义。另有一说,“不倒翁原为玩具名。形状像老人,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竖起来,也叫‘扳不倒”’。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谚语俗语第83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释义:比喻身强力壮,勇猛无敌。例句:罗英道:“这就怪了。我好端端的,无灾无病,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你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谚语俗语第84句】:【溜须】“溜须”用以讽刺那些阿谀奉承之辈的卑劣行为,源自宋朝。宋真宗时,寇准为丞相,丁谓为参知政事。一次朝中宴会,寇准喝汤的时候,没注意汤汁沾在了胡须上。丁谓正巧看见,赶紧过来替寇准擦拭,寇准毫不领情地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说,你身为国家大臣,不是来替我擦胡须的。当场把丁谓羞得满脸通红。“溜须”一词由此而来。所谓受辱后怀恨在心,决心找机会报复寇准。后来宋真宗患病不能上朝,丁谓就串通内侍诬告寇准阴谋拥立太子,把寇准贬出京城。当时,老百姓曾编成顺口溜:“欲得天下宁,须拔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谚语俗语第85句】:【六耳不通谋】(谚)六耳:三个人六只耳。指商量机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参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谋,三人口一尺。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谚语俗语第86句】:运动劲出来.歇着病出来。
【谚语俗语第87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指青春期少女的一种心态,希望自 己永远年轻。类似的:年年小姐十八岁。王朔《编辑部的故 事》:“哪怕你真想照着那广告里说的‘今年三十明年十八’ 出来,哥心里也有个准谱。”
【谚语俗语第88句】:宋瓷花瓶——古瓷(词)
【谚语俗语第89句】:【河水不犯井水】释义:犯:侵犯,干扰。比喻互不相干。例句:我从中作保,今天你俩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扰,各奔东西不行?
【谚语俗语第90句】:【牛蹄子,两瓣儿】指分开,合不到一起去。浩然《艳阳 天》:“别人家都是和和美美的,为什么你们爷俩总是牛蹄子 两半儿?”
【谚语俗语第91句】:臭虫钻进花生壳——硬充好仁(人)
【谚语俗语第92句】:【尖担担柴——两头脱】(歇)尖担:两头尖的扁担。尖担两头没有钩槽,挂在两头的东西容易脱落。 指两头都落空。
【谚语俗语第93句】:【假马卖了个真马的价儿】(惯)比喻把差的当好的来用。
【谚语俗语第94句】:【出工不出力】虽然出勤,但不认真工作。叶辛《蹉跎岁 月》:“坚决改变按人头评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笨办法,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谚语俗语第95句】: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计议
【谚语俗语第96句】:阎王殿里开染房——色鬼
【谚语俗语第97句】:【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谚语俗语第98句】:【打破沙锅——璺到底】(歇)璺:沙锅等陶器上的裂纹,谐“问”。本指沙锅性脆,一打破就从上裂到底,转指对事情追问到底。 也作打破沙锅——问到底。 打破沙罐——问到底。 打烂沙锅——璺到底。
【谚语俗语第99句】:【放着河水不洗船】有条件不加利用,或不去做省心的事。 张孟良《儿女风尘记》:“我为什么放着河水不洗船?把书状 送给刘推事,叫他先做个准备,对我倒有好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21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