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2022抖音火爆搞笑歇后语,让人忍不住收藏!

【谚语俗语第1句】:长青藤搭在墙头上一一难分难离

【谚语俗语第2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谚语俗语第3句】:一位学生作业没完成,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下班后,有人看到他的家长找来了,就对那位老师说:“你可要当心,那可是个不省事的货。”那位老师却说:“我既当泥鳅,就不怕钻眼子。”(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4句】:【吐口唾沫是个钉儿】(惯)比喻守信用,说话算数。也形容人霸道,说出话来别人必须照办。 也作吐口唾沫都是钉。 吐唾沫落地是钉。 一口唾沫一个钉。

【谚语俗语第5句】:【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谚)要名:博取美名。忠厚的人不会诽谤别人以求自利,仁慈的人不会危害别人以求美名。 指忠厚仁慈者绝不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也作“厚者不损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

【谚语俗语第6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见“黄山归来不看山”。

【谚语俗语第7句】:【 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计议,不要急于求成。李晓明等 《平原枪声》:“何必打草惊蛇呢,不如放长线,钓大鱼。”

【谚语俗语第8句】:【夜长梦多】(谚)夜眠的时间过长,往往做的梦就多。指问题不及早解决,时间拖长,事态容易发生不利的变化。 也作夜长梦多,日久生变。 夜长梦多,好事多磨。

【谚语俗语第9句】:售货员粗心,多给我一枝铅笔。姥姥知道了说:“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讲到老。为人可别贪小便宜啊!”我听了姥姥的话,便把铅笔退回去了。(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10句】:【请神请到鬼】(惯)比喻本想请人帮忙,结果请来了坏人。

【谚语俗语第11句】:【官不威风牙威风】释义:爪牙仗势欺人,更可恶。例句:七郎在京都,一向撒没有名,一旦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牙爪威,做都管,做大叔,走头站,打驿吏,欺行客,诈乡民,总是这一千人了。

【谚语俗语第12句】:【当面留人情,日后好相逢】(谚)人情要当面留给对方,以后才好见面。指待人接物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绝,把话说尽。

【谚语俗语第13句】:一条道儿走到黑——死心眼

【谚语俗语第14句】: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爬外

【谚语俗语第15句】:【一个媳妇,十个婆婆】(惯)一个媳妇被十个婆婆管着。形容上级领导太多。

【谚语俗语第16句】:【空口说白话】(惯)指光说不做或说了不兑现。 也作空口讲白话。 空口说空话。

【谚语俗语第17句】:【捉刀】“捉刀”,现在指代替别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容止》,而发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晋封魏王,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见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有些呵碜,“不足雄远国”,弄不好会损害国家形象。决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崔琰,崔琰也满口答应了。于是,曹操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使者,而他自己却“捉刀”扮成护卫站在崔琰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拿着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来这个使者真是慧眼识英雄,崔琰虽然帅气,但还是敌不过曹操的霸气。其实,曹操是多虑了,据《魏氏春秋》记载:“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曹操的“捉刀”演变成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的意思了。现在,“捉刀”的含义又有所发展,“枪手”是不是从“捉刀”变化来的呢?

【谚语俗语第18句】:【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谚语俗语第19句】:【 养熟的鸟也会飞走】指限制不了行动自由。汪曾祺《大淖 记事》:“这种事在大淖这个地方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养熟 的鸟还有飞走的时候呢,何况一个人!”

【谚语俗语第20句】:【有奶便是娘】只看对自己有利,不管真假好坏。孙犁《风 云初记》:“姓白的说,我们不管别人说长道短,不怕官家追 捕捉拿,有奶便是娘亲,给钱就是上司。”

【谚语俗语第21句】:【 披着人皮的畜牲】谓丧失人性。类似的:白披一张人皮。 成语:衣冠禽兽。清代《二度梅》:“只是可惜圣上把那高官 厚禄与那些误国的奸贼食了,又不能分君之忧患,立于庙堂 之上,白披一个人皮!”

【谚语俗语第22句】:见了骆驼不说牛——啥大说啥

【谚语俗语第23句】:—吊钱放在门槛上一—里外半吊子(外行)

【谚语俗语第24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言行自相矛盾,出丑。或表示悔恨。 相关的:自己打耳光。老舍《四世同堂》:“大家都说一样的 话,别你说东,他说西,打自己的嘴巴!”

【谚语俗语第25句】:【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谚)指谈论别人是非的人,往往就是是非的制造者。也指提出问题的人,往往就是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也作来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谚语俗语第26句】:【当家三年狗也嫌】原指当家三年会变得吝啬。谓主持事 情时间长了,难免别人有意见。明代《金瓶梅》:“饶费了心, 哪个道个是也怎的!常言道,当家三年狗也嫌。”

【谚语俗语第27句】:脑壳上安风扇——出风头

【谚语俗语第28句】:小涛的爸爸从外地回来,发现小涛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就埋怨小涛妈妈对儿子抓得不紧。小涛妈妈说:“你也别乱怪人,又不能一天到晚把他拴在裤带上,有时候也怪他自己。”(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29句】:胡同里跑马——回头难

【谚语俗语第30句】:【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一俗语形容某些人爱耍小聪明,做事情弄巧成拙,被人耻笑。它源自汉朝的一个真实故事。 “画虎不成反类犬”是马援劝教两个侄子信中的一句话,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伏波将军,就是誓要“马革裹尸还”的大英雄。他的两个侄儿马严、马敦,性格好议论时政,又喜欢行侠仗义,马援在前线不放心他们俩,专门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是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成了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的是,每次新的太守到任就会为他头痛,百姓们的意见也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马援不仅是大英雄,还是循循善诱的长辈。

【谚语俗语第31句】:小弟弟成天到处乱跑,爬高上低的,谁说也不听。上了幼儿园却很守规矩,乐得奶奶打趣说:“男服学堂女服嫁,放牛娃服的是主人家。”(湖北·襄樊)

【谚语俗语第32句】:【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废】(谚)没有先例的,不可随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随便废止。原指旧时衙门办案,以有无先例为依据;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无例不兴,有例不废”。

【谚语俗语第33句】:我不用上树就摘到了树上的一个桃子,高兴地对妈妈说:“我又长高了。”妈妈风趣地说:“豆芽子就是长成树,也是吃货。”(河北·丰产)

【谚语俗语第34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僧道修炼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过正面力量,无法制伏。旧社会统治者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胜过反动势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谚语俗语第35句】:【硬来硬抗,软来软磨】(惯)指不向对方屈服,以对方采取的态度来对付对方。

【谚语俗语第36句】:【好鞋不踏臭粪】(谚)比喻善良的人要远离邪恶小人,以免招惹是非,玷污了自己清白的名声。 也作好鞋不踩臭狗屎。 新鞋不踩臭狗屎。

【谚语俗语第37句】:【 有文事,有武备】做事要有文武两种准备。姚雪垠《李自 成》:“古人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何况今日是前去平乱,并 非文事。以你闯王的声威,此去定能成功,但是也不可不防 万一。”

【谚语俗语第38句】:【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丑的没对儿】(歇)冷铺:生意冷落的铺子。没对儿:没有人相配对儿。 指人丑陋无比。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39句】: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谚语俗语第40句】:【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谚)飞禽:空中飞的鸟类。走兽:地上跑的兽类。宁可吃上一口飞禽肉,也不吃半斤走兽肉。指走兽的肉远不如飞禽的肉鲜嫩有营养。 也作“宁吃天上二两,不吃地上一斤”。天上:指天上飞的鸟类。 地上:指地上跑的兽类。

【谚语俗语第41句】:【什么虫啃什么木头】(谚)不同的木头,只有不同的虫子才能啃得动。比喻哪一行的人就吃哪一行的饭。也比喻什么样的人就专有什么样的人制伏他。 也作什么虫儿凿什么木头。 什么虫爱拱什么木头。

【谚语俗语第42句】:【到老方知妒妇贤】(谚)妒妇:嫉妒丈夫有外遇的妇女。指男子到年老时,没有因贪色而伤身,这才体会到有个妒忌心强的妻子是有益的。

【谚语俗语第43句】:【三头对六面】(惯)指三方当面对证。

【谚语俗语第44句】:【狗仗人势】释义:比喻依仗主子的势力欺负人。“人”又作“狼”。例句: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子,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

【谚语俗语第45句】:【里三层外三层】(惯)1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非常多。2形容层次多,一层包着一层。

【谚语俗语第46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释义: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学坏。例句:“要说也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那刘翠香整天跟秀真跑得那么近,还能对秀真说什么好话?”

【谚语俗语第47句】:爸爸去集市上卖红薯苗,为了使红薯苗看起来更精神些,爸爸就在水里泡了泡。谁知只卖出一小部分,剩下的第二天都死了。妈妈埋怨说:“不走小路不硌腿,不贪便宜不吃亏。你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河南·修武)

【谚语俗语第48句】:老牛掉进深泥潭——不能自拔

【谚语俗语第49句】:小明想出风头,到朋友家借了辆摩托,刚骑到马路上就摔倒了,结果伤了腿。邻居大妈说:“看来风头、霉头两隔壁啊!”(浙江·温州)

【谚语俗语第50句】:【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歇)本指个子矮小的武大郎只配玩腿短的鸭子,转喻什么样的人自会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或什么样的人配用什么样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51句】:【吃迷魂汤】(惯)迷魂汤:迷信指地府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1比喻被假象或甜言蜜语所迷惑,头脑不清醒。2泛指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吃迷魂药。 吃迷药。

【谚语俗语第52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释义:不是情趣相投的人,不会聚合成一家。例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谚语俗语第53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谚)从善:顺从善道。从恶:顺从恶道。 指做善事就像登山一样艰难,作恶就像崩塌一样迅速。指学好难,走邪路易。

【谚语俗语第54句】:【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谚)红叶:唐朝卢渥在御水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有绝句:“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发放宫女,卢渥与题红叶诗的宫女结为夫妻。月老:月下老人,传说月下老人用红绳系住男女足,二人即成夫妻。旧指男女婚配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并由专人主持。

【谚语俗语第55句】:【死马做活马医】(惯)马即便已死,也把它当作活马来医治。比喻明知事情没有希望,仍作最后的努力。 也作死马当着活马医。 死马当成活马救。

【谚语俗语第56句】:【砖儿何厚,瓦儿何薄】对人态度不一样,有厚有薄。类似 的:金砖何厚,玉瓦何薄。清代《歧路灯》:“金砖何厚,玉瓦 何薄,一般都是兄弟如何两样看承?”

【谚语俗语第57句】:【弹不到一根弦上】(惯)弹:谐“谈”。弦:琴弦。指意见不一致,说不到一块儿。

【谚语俗语第58句】:石灰浆写文章——尽是白字

【谚语俗语第59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此心愿,只是力量有限,办不到。成 语:力不从心。海外陈若曦《向着太平洋彼岸》:“教授死的 死,病的病,剩下的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谚语俗语第60句】:乌龟驮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谚语俗语第61句】:柏油马路赛摩托——你追我赶

【谚语俗语第62句】:【久走冰滩,哪有个滑不倒的】(谚)指人常在结冰的滩上走,总不免要滑倒。比喻长时间地干冒险的事,总难免要出意外。

【谚语俗语第63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释义:比喻说大话、吹牛皮没有用。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车不靠推。不能光凭嘴皮硬,真要动手,看你敢不敢!

【谚语俗语第64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大的胡作非为,吃多了以致 撑死;胆小的不敢越轨,没吃的以致饿死。指一种无法纪状 态,坏人得志,老实人吃亏。《北京日报》(1988,2,9):“过去 由于监督不力,确实存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情况, 滥发被查到的倒霉,没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单位存在侥 幸心理。”

【谚语俗语第65句】:【先吃肉后啃骨头】先处理容易的,再处理麻烦的。张涛 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从天津的地形出发,攻击天津 的战役部署应该是东西并进,拦腰切断,再分割围歼,先吃 肉后啃骨头。”

【谚语俗语第66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谚)人不能担保谁的心都是好的,树也不能担保它寸寸都是好木材。指人心隔肚皮,最难猜测。

【谚语俗语第67句】:【落得河水不洗船】谓省事,不添麻烦,相安无事。落、乐 谐音。明代《金瓶梅》:“奴巴不的腾两间房与他住,只怕别 人。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碍船,看大姐姐怎 么说。”

【谚语俗语第68句】:妈妈看了我写的作文后说:“东一斧子西一镰的,狼腿扯到狗腿上,这也叫作文?”(河南·伊川)

【谚语俗语第69句】:【捡得一根针,带掉一斤铁】(惯)指因贪图小便宜而失去更多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70句】:鱼靠水,人靠集体。

【谚语俗语第71句】:我和邻居小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这几天,因为一点儿小事,我俩吵翻了,谁也不理谁。妈妈说:“友情是花,愈开愈美;友情是酒,愈陈愈香。你呀,要珍惜这段友情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72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惯)比喻人甘心落后,无论用软的还是硬的办法都不能使其上进。

【谚语俗语第73句】:船底下放鞭炮——闷声闷气;闷声不响

【谚语俗语第74句】:【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谚)莫若:不如。要想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要想人听不到,最好自己不去说。指人的言行是瞒不住人的,只要自己说过做过,人们就不会不知不闻。 也作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不言。

【谚语俗语第75句】:【踩在一个鼓点儿上】(惯)比喻想法一样,步调一致。

【谚语俗语第76句】:【不知天高地厚】释义:不了解客现实际情况,对自己估计过高。例句:他绝对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太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李拐子用拐杖拄得地咚咚响,那气愤的样子,几乎要把地球捅个大窟窿。

【谚语俗语第77句】: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我就爱去问老师和同学,妈妈说:“米靠碾,面靠磨,遇到问题靠琢磨。不勤思,哪来的长进?”(湖北·荆门)

【谚语俗语第78句】:鸭子吃鳝鱼——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79句】:岸上的螺蛳——有嘴难开

【谚语俗语第80句】:金盆打水银盆装——圆亮(原谅)

【谚语俗语第81句】:【塘怕渗漏,人怕引诱】(谚)池塘要是渗水漏水,就会干涸;人要是被引向邪路,就会毁了一生前程。 指年轻人最怕受到邪恶的诱惑。

【谚语俗语第82句】:【近视眼看匾】(惯)近视眼看不清匾上的字。比喻看不清、抓不准问题的实质。

【谚语俗语第83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此语比喻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语出宋代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也没有白璧无瑕的美玉。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和错误。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没有十足之赤的金子。这是符合辩证法的普遍规律。

【谚语俗语第84句】:我问爸爸妈妈我长得怎么没有别人好看,爸爸说:“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河南·信阳)

【谚语俗语第85句】:浑水池子——看不透

【谚语俗语第86句】:【三心二意,永不成器】(谚)三心二意:主意不定,意念不专。指人做事拿不定主意,永远难有成就。

【谚语俗语第87句】:【猫咬尿泡空喜欢】释义:好事并不存在,白高兴。例句: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软筋麻。只是没福,不得沾身。可怜!真“猫咬尿泡空喜欢!”

【谚语俗语第88句】:【借给他点儿胆子断定他不敢。】浩然《艳阳天》:“那倒 是,借给他个胆子让他反,他也不敢了。”

【谚语俗语第89句】:【好物不贱,贱物不好】(谚)好货物价钱就不会便宜,价钱便宜的货物必定不好。指货物的质量和价格成正比,要买好货就不要图便宜。 也作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谚语俗语第90句】:【赔了夫人又折兵】(惯)《三国演义》描写,东吴为了要回荆州,设下一计,假借提亲,把刘备骗到东吴逼他归还荆州;刘备按诸葛亮计谋,成婚后带着孙夫人逃走,周瑜带兵追赶又遭埋伏,结果大败而归。比喻本想暗算别人,结果自己反受打击,损失惨重。

【谚语俗语第91句】:扁担砸杠子——直打直

【谚语俗语第92句】:【先到长安为君,后到长安为臣】(谚)长安:汉.唐帝王古都。在政权争夺的年代,谁先占领都城的就是君,后到的就称臣。指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后到者要让先来者。

【谚语俗语第93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谚语俗语第94句】:【破天荒头一回】古有开天辟地的传说,谓自古以来第一 次,空前的。相关的:开天辟地头一遭。古华《芙蓉镇》:“也 有细心人冷眼旁观看出来,吊脚楼主王秋赦,破天荒头一回 没有加入这种场合,来跑堂帮忙,一享口福。”

【谚语俗语第95句】:希特勒上台——不可一世

【谚语俗语第96句】:笋子变竹——节节空

【谚语俗语第97句】:凳子比桌子还高——没大没小

【谚语俗语第98句】:【好过的年,难过的春】(谚)农历大年是容易过的,但整个春天是难熬的。指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穷人没粮又没钱,难以度日。

【谚语俗语第99句】:【浇冷水】见“泼冷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0737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