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搞笑歇后语,深入人心
【歇后语第1句】:【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山】(谚)多交一个朋友,就等于给自己多修了一条方便的路;多结一个仇人,就等于给自己多设了一重阻碍前行的山。指朋友要多交,怨仇要少结。
【歇后语第2句】:【水牛掉在井里,有力使不出】无法发挥作用。类似的:黄 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姚雪垠《李自成》:“既然朝廷无道, 卢象升纵然做了宣、大、山西总督,也如同水牛掉在井里,有 力使不出。”
【歇后语第3句】:【 眼大漏神,刷锅漏盆】粗心大意。成语:心不在焉。冯德 英《苦菜花》:“你呀,唉!可惜你的眼这么大,真是眼大漏 神,刷锅漏盆。你猜那团长是谁?”
【歇后语第4句】:【射冷箭】见“放冷箭”。
【歇后语第5句】:【苍蝇碰巴掌】(惯)比喻自找倒霉。
【歇后语第6句】:【墙上挂竹帘——没门儿】(歇)门:本指门户.转指门路、办法。指事情根本办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墙上挂帘——没门”。
【歇后语第7句】:【儿孙、自有儿孙福】释义:儿孙们的前程,由他们自己决定,长辈不必过分操心。例句:那火龙自知兰公法大,难以抵挡,叹日:“‘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后来子孙,福来由他去享,祸来由他去挡,我管他则甚?”
【歇后语第8句】:燎腚的猴子——坐立不安
【歇后语第9句】:【弓上弦,刀出鞘】(惯)鞘:装刀剑的套子。箭搭上弦,刀拔出鞘。 指拉开架式,准备厮杀。
【歇后语第10句】:【老鸦嫌猪黑】(惯)比喻嫌弃与自己有同样毛病的人。 也作“老鸹骂猪黑”。
【歇后语第11句】:黄蜂找窝——乱嗡嗡
【歇后语第12句】:【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歇后语第13句】:二叔是个讲义气的人,他的兄弟们有了难,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锅,他都会竭尽全力帮忙。爷爷不放心地劝他说:“理是理,情是情,黑白是非要分明。犯法的事再小也不能干!”(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4句】:【只点火,别加柴】只是引导或煽动,自己不参与。浩然 《艳阳天》:“马之悦追着女人,又小声地嘱咐几句,让女人只 点火,别加柴,适可而止。”。
【歇后语第15句】: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歇后语第16句】:数学测验,我得了100分,乐得不得了。爸爸见了,说:“雷声大,雨点小;人骄傲,成绩少。你可千万翘不得尾巴啊!人说‘走不尽的路,读不尽的书,知不尽的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还得努力啊!”(安徽·寿县)
【歇后语第17句】:【开后门】(惯)比喻利用职权给人以不应有的方便和好处。
【歇后语第18句】:【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歇)卒子:象棋棋子之一,过河后,按规则能向前或横着走一步,但不能退。指某事只能继续做下去,不能退缩走回头路。 也作过河的卒子——只能进,无法退。 过河的卒子——没法退。
【歇后语第19句】:【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谚)壮士:行侠仗义的豪杰。当床头金钱罄尽时,任你是怎样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头丧气,脸面无光。指钱财耗尽,连壮士都无可奈何。
【歇后语第20句】:一串铜钱九百九——不成吊(调)
【歇后语第21句】:【压轴戏】“压轴戏”是京剧用语。现在“压轴戏”用来比喻引入注目、有影响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因为他们(外国记者)都没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换代’的压轴戏了。”因此,许多人误认为“压轴戏”就是最后一出好戏,其实并非如此。 …时,戏园演白天戏,中午卜二点多开锣,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期待的最受欢迎的戏。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这是清末民初北京几家戏园子演戏的规程。所以说“轴子”就是最末演出的剧目,倒数第二出便成了“压轴”。为什么说最好的演员所演的剧目叫“压轴”呢?这和北京老戏班的传统有关。派戏人总是把唱工最好的戏,也就是这戏班的台柱子演员的戏,排在倒数第二出。而最末一出戏,则是全武打行的武戏(本戏班全体武行演员参加演出)。这类戏占用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所谓“一打散”(角色上来简单地交代一下情由,就双方开打,打几个回合胜负一定,戏就结束了)。多数听戏行家、达官贵人之属,看大轴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园。有这样的一句话:“轴子一上就套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那时没有小汽车,达官贵人看戏都是坐骡车来的。所以那年代的大轴子,又叫“送客戏”。真正的好戏乃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戏。
【歇后语第22句】:向着太阳的葵花——爱晴(情)
【歇后语第23句】:【 背后骂皇帝/背地里骂朝廷】背后连皇帝都可骂,则背后 被人议论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骂,骂也没有用。 类似的:二十五里骂知县。申跃中《挂红灯》:“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钱一厅?只要你大权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骂朝廷,当面你还是大爷。”
【歇后语第24句】:【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家。“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赴秦,私下会见了秦穆公,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游说秦穆公:“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必亡,但郑国亡了,似乎对贵国也没有什么好处。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的土地,恐怕也难以做到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等于秦国的实力削弱一分啊!”秦穆公听后,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进一步分析说:“如果你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财物,这对您有什么不好呢?”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不但跟郑国签了和约,还派了部分秦军留守郑国。晋国无奈只得退兵了。郑国的一场危机得到了化解。因为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自称“东道主”,从此,“东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称。
【歇后语第25句】:我的弟弟活泼,好动。白天由奶奶看着,可奶奶一不留神,他就跑得不知去向,这时,奶奶便会说:“这孩子,真是个小地仙,一会儿不见走一千。”(河南·沁阳)
【歇后语第26句】:【扶贫要扶本】(谚)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状态,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贫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难,更要从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歇后语第27句】:【八字没一撒】“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还差得远哩!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它源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南宋大儒朱熹,一生著述很多,是理学之集大成者,后人辑有《朱子大全》一书。在他写的《与刘子澄书》一文中说:“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话的意思是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打开了,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朝外走。 “八字”形似两扇门,朱熹在这里以“八”喻门,无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没一撇,即没有门。现在我们常说的“没门儿”(意思是不可能),若追根考源,大概也源于此。“八字没一撇”原指没门儿,现在演变成没办法、没眉目、没头绪、不沾边的同义语了。
【歇后语第28句】:刚买来的马儿——不合群
【歇后语第29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一处待不下去,可以到别处去, 不在乎。人,也说:爷。台湾琼瑶《窗外》:“走就走吧,此地 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又何必一定待在这个学校!”
【歇后语第30句】:人死了才抓药——晚了:迟了
【歇后语第31句】:【百岁光阴如过客】释义:人的一生极其短暂。例句:世界上,倾城倾国人须有,还怕甚,干两黄金买不来?古人云,百岁光阴如过客,不开口笑是痴呆。
【歇后语第32句】:【斗大的字认不上两石】(惯)斗、石:都是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识字很少或不识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升: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认不得几石。
【歇后语第33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划得来
【歇后语第34句】:【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不好办的事说。赵树理《三里 湾》:“你小子真是茶馆里不要了的伙计一一哪一壶不开你 偏要提哪一壶!我费尽一切心机来对付你,都为的是怕你 要分家,你怎么就偏提出这个来?”
【歇后语第35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歇后语第36句】:【大姑小姑,气破肚肚】(谚)大姑小姑:丈夫的姐姐和妹妹。媳妇和大姑、小姑相处,常常受气。指姑嫂之间的关系很不容易和谐。
【歇后语第37句】:【松柏冬夏常青】松柏为常青植物。谓不论何时,始终如 一。青、亲谐音,又指永远亲近。明代《金瓶梅》:“我怎么不 想,只要你松柏儿冬夏长青便好。”
【歇后语第38句】:【少吃咸鱼少口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麻烦。周立 波《山乡巨变》:“我劝你少吃咸鱼少口干,不要探这些匡壳 子事了,伢子也大了,再过几年,他接得脚了,我们怕什么?”
【歇后语第39句】:【两军相遇勇者胜】(谚)两军交战,到了狭路相逢的时候,只有勇猛无畏者才能取得胜利。指常规战斗凭智谋,狭路相逢靠勇猛。 也作两强相遇,勇者为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
【歇后语第40句】:两根藤上结的瓜——扭不到一块
【歇后语第41句】:【 一座山头一只虎】一个地方,难以存在两种对立的势力。 或说:一山难容二虎。类似的:一个艄公一道河/一个乌鸦 占一枝/一个爷爷一炷香。成语:势不两立。传记图书:“正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张学良此时真切体悟到‘卧榻之旁,岂 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歇后语第42句】:【一肥遮百丑】(谚)指人的身体肥实就能遮掩生理上的其他缺点。 也借指有财有势的人,凭着财势就可掩盖自身行为的种种劣迹。
【歇后语第43句】:【他弓莫挽,他马莫骑】(谚)挽:拉动。别人的弓不要拉,别人的马不要骑。指为人要守本分,不属于自己所有,不可贪爱贪占。
【歇后语第44句】:【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谚)奸宄(guv):犯法作恶的人。指执法严明,犯法作恶的现象自然就少;政令威严,偷盗抢劫的事情就不易发生。指要使社会稳定,必须严法清政。
【歇后语第45句】:吃饭的时候,我掉了好多饭在地上,老祖母看见了说:“你看,饭把你的脚面都砸肿了。”(四川·西昌)
【歇后语第46句】:【严霜偏打洼处草】释义:本来已经处在困境当中,却偏偏又遇上了不幸。例句:俗话说,“严霜偏打洼处草。”这一年春天,大榆树上已经长满了黄绿色的树叶子了。刘春田的老娘得了重病,两口子又急又疼,取借无门。
【歇后语第47句】:【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谚)关住门养老虎,养大的老虎会吃了主人。比喻庇护纵容邪恶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歇后语第48句】:【 七十二行,庄稼为强】农业是根本。欧阳山《高干大》:“可 是七十二行,还是庄稼为王!土里长出来的东西,比什么都 值钱!”
【歇后语第49句】:【好狗不挡道】释义:骂人不要挡住道路。妨碍通行。“不挡道”又作“不挡路”。例句: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歇后语第50句】:【宁扶旗杆,不扶井绳】(谚)旗杆是直的,可以扶起;井绳是软的,不能扶直。比喻帮人要帮有自强意识的人,不帮那些不能自立的人。
【歇后语第51句】:【人有失错,马有失蹄】见“马有失蹄,人有失足”。
【歇后语第52句】:【人串门子惹是非,狗串门子挨棒棰】(谚)串门子:到别人家走动游串。人爱串门,总不免要招惹是非;狗爱串门,总不免要受棍棒苦。 指串门闲游没有好处。
【歇后语第53句】:【保住乌纱帽】乌纱帽,为封建时代官员所戴表示身份的 官帽。借指保住个人地位权势。反义说:丢了乌纱帽。姚 雪垠《李自成》:“请你想想,如果这次进剿又无结果,丁抚台 的乌纱帽能保得住么?倘若皇上震怒,不惟会丢了乌纱帽, 恐怕还有不测之祸!”
【歇后语第54句】:【厨师的高帽】厨师戴白色的高帽是世界通行的习俗,显得清洁卫生、别致。它源自希腊。最初,它只是一种作为区别他人的一种标志,没有行业色彩。中世纪的希腊,战乱频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避难。据说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进修道院,他们换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样。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该把自己与修道士区别开来,于是将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从此,厨师们戴的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歇后语第55句】:【烧香的走错了庙门儿】(惯)比喻求人帮忙找错了对象或看错了人。也比喻办事马虎。 也作烧香投错庙门儿。 烧香投差庙门,杀人认错冤家。
【歇后语第56句】:【蛇入竹简——曲性犹在】(歇)曲性:弯曲的本性。本指蛇爬行时总是身体弯曲前进,转指人的坏本性还在,改变不了。
【歇后语第57句】:【贵人多忘事】身份高贵的人记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维或 讽刺,现多用于开玩笑。清代《红楼梦》:“你老是贵人多忘 事了,哪里还记得我们?”
【歇后语第58句】:【人多出圣人】(谚)圣人:品德极高、智慧极广的人,此处偏指智谋深远的人。指人多出智慧。也指群众中蕴藏着大智大慧。 也作人多是圣人。 人多出智慧。
【歇后语第59句】:【大树底下无丰草】草长赶不上树长。谓环境不利,无法 竞争。类似的:茂林之下无丰草。政论图书:“不是不进则 退,而是慢进则退。人家长得比你快得多,大树底下无丰 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歇后语第60句】:【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有方,指挥得当,能够充分发挥手 下人的聪明才智。台湾朱秀娟《女强人》:“强将手下无弱 兵,余菱到你那里去上班,简直变了一个人。”
【歇后语第61句】:晚上,特别闷热,我们一家人到院子的葡萄架下乘凉。突然,从南边天空闪出一道电光,并传来隆隆的雷声。妈妈说:“东闪太阳西闪雨,南北闪来挡不住。看来要大雨倾盆了。”(广西·宾阳)
【歇后语第62句】:【一场混水一群鱼】混乱之中,会出现一批兴风作浪的人。 成语:应运而生。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俗话说:一 场混水一群鱼。史无前例的运动,总有一些人应运而生。”
【歇后语第63句】:【戴有色眼镜】(惯)比喻带着偏见或成见看待人或事。
【歇后语第64句】:【外公死儿——没有舅了】(歇)舅:谐“救”。指不可挽救或无可救药。
【歇后语第65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歇后语第66句】:【百闻不如一见】释义:听到不如看到可靠。强调亲眼看见很重要。例句:孙主任立刻笑了:“哦,你就是李秋兰同志?哈哈,百闻不如一见哪!”
【歇后语第67句】:【七岁八岁讨狗嫌】(谚)男孩子在七八岁时特别顽皮淘气,连狗都讨厌他。指男孩儿在七八岁时最难管教。 也作七岁八岁,鸡狗都嫌。 【第7句】:【第8句】:九,厌死狗。 七岁八岁,没人刮得。没人刮得:没有谁愿意理睬他。
【歇后语第68句】:新人学的小弟弟贪玩,姥姥见了说:“禾苗幼时不施肥,长大结出空稻穗;人在少壮不学习,成人以后没出息啊!像你这样,一学习起来就像气球扎个洞——瘪了,可怎么行?”(安徽·寿县)
【歇后语第69句】:【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惯)比喻冒险做事或与强悍的人争夺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夺肉吃”。
【歇后语第70句】:【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谚)人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必怕,怕的是心态的变老,丧失信心与意志。
【歇后语第71句】:【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歇后语第72句】:【螳臂当车——不知自量】(歇)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抵挡。指过高地估计自己,妄图抗拒强大的力量或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也作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歇后语第73句】:【杀不得贫家,做不得富家】(谚)对穷人的盘剥如果心不毒手不狠,就成不了富户。指旧时富人的财富,无不是从穷人身上残酷地榨取来的。 也作杀不得穷汉,做不得财主。 杀得穷汉,做得富户。
【歇后语第74句】:【拿着金碗要饭吃】释义:比喻有好的条件不利用,却受穷或求助于人。例句:我说:“盘山哪!你们真是拿着金碗要饭吃,这几座山场,能放多少牛羊啊!”
【歇后语第75句】:【 三年等个闰腊月】意即等待机会。相关的:十年难逢闰 腊月。西戎《两涧之间》:“咱们三年等他个闰腊月,不信他 们就没有用咱的时候。”
【歇后语第76句】:【打狗欺主】释义:比喻惩处某人,是针对他的主人或上司的。例句:有些领导触犯不得,哪怕他的一条狗—打狗欺主哇!
【歇后语第77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谚)莲生,必定是因为有根的缘故喻事情的发生必有其根源。
【歇后语第78句】:【漱上水】(惯)、洑(fu):游泳。向上游。比喻巴结讨好有权势、地位,或有钱财的人。
【歇后语第79句】:【嘴软的小牛有奶吃】(谚)吃奶时不顶撞母牛乳部的小牛,奶就吃得饱。比喻说话谦和温顺的人办事就顺利,成功的几率就高。
【歇后语第80句】:【脑子里缺根弦】(惯)比喻头脑简单,心眼儿少。
【歇后语第81句】:逼出来的口供——信不得
【歇后语第82句】:【寒从脚底来】(谚)脚底有涌泉穴与心相通,人周身的寒气是通过脚底传入的。指要防寒必须从脚部的保暖做起。
【歇后语第83句】:【混账】“混账“是句训人或骂人的话,是对无理、无耻一类言行的指责或训斥。说起这个词的来历,既可笑又有意思。以前,我国北方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蒙古包群落就像游动着的小村庄,经常搬迁。为了寻找有水草的地方放牧,牧民们不得四处游荡。一旦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把蒙古包支起来暂时定居。白天,男人们外出放牧,留下老人和妇女儿童看守帐篷。于是,一些年轻小伙子趁此机会,为了找姑娘们谈情说爱,就混进姑娘家的帐篷里去。一些老年人看不惯,便会严厉地训斥道:“你又来混账了”;“你这混账东西又来了。”小伙子碰了钉子,自知没趣,就急忙退出帐篷。爱情的力量使他下次混账更隐蔽了,或许能够收获爱情。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混账”变成了训斥或骂人的词了。
【歇后语第84句】:【饿鸡不怕打】被逼反抗。台湾《吴浊流小说选》:“这就是 弱者的抵抗方法,所谓饿鸡不怕打。饿鸡任凭怎样去打它, 还是要偷东西吃的;饥饿的人也一样,他们对任何人都无所 畏惧。”
【歇后语第85句】:【大眼看小眼】(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恐或无奈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也作大眼望小眼。 大眼瞪小眼。 大眼对小眼。
【歇后语第86句】:【儿女是娘身上的肉】见“孩子是娘的连心肉”。
【歇后语第87句】:【麻布绣花,底子太差】谓基础不好,无法加工提高。或说: 麻袋上绣不出绢花。海外老六《、f头你嫩嫩地嫁了吧》:“麻 袋片再好也绣不出绢花来。咱们人长得就好看,落落大方, 不用打扮,自来就比他们洋气。”
【歇后语第88句】:【人多心不齐】众人意见不一,或没有组织起来。西戎《一 个年轻人》:“可是咱社里人多心不齐,在哪块地上试验,总 得看看人家主家愿意不愿意。”
【歇后语第89句】:野山雀头包饺子一尽耍嘴皮子
【歇后语第90句】:高山上的松柏——四季常青
【歇后语第91句】:半天云里挂口袋——装风
【歇后语第92句】:发犟劲的驴子一人拉也不往前
【歇后语第93句】:我家劳力少,年年农忙时都落后。又要收麦了,妈妈很着急。爸爸安慰她说:“八十岁的老太太也不能给狼追上啊,人家过年,咱也不会停在年前头。”(江苏·赣榆)
【歇后语第94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谚)少吃点,有滋有味;过饱了,会伤肠胃。指饮食要有节制。
【歇后语第95句】:邻村有一家人,儿子把父亲打成了重伤。我爸爸评价说:“这叫宠子不孝,肥田瘪稻。”(安徽·合肥)
【歇后语第96句】:【秋蝉落地——哑了】见“落地的秋蝉——哑了”。
【歇后语第97句】:【身正影不斜】(谚)身子端正,身影就不会歪斜。指人的行为正大光明,就不怕别人飞短流长,说三道四。 也作身正不怕影子斜。 身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
【歇后语第98句】:贾宝玉看林妹妹——见如故
【歇后语第99句】:灵堂上唱大戏——有哭有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