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新搞笑歇后语,致自己
【谚语俗语第1句】:【踏着鼻子上脸】见“登鼻子上脸”。
【谚语俗语第2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谚语俗语第3句】:【穷家值万贯】见“破家值万贯”。
【谚语俗语第4句】:自习课上,几个男生嘴唇上染了红墨水。老师让他们站起来,大家看后都哄堂大笑。可几个平时和他们挺要好的同学却说没什么。老师说道:“真是秃儿护秃儿,瞎儿护瞎儿,蛤蚧保护疥蛤蟆呀!”(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5句】:【 砍的不如镟的圆】指不会取巧省事。清代《歧路灯》:“砍 的不如旋的圆,放着现成不吃,却去等着另做饭?”
【谚语俗语第6句】:【闲磨牙】(惯)比喻毫无意义地争辩或多费口舌。
【谚语俗语第7句】:【来了龙叫它先抓我】谓出事由我负责。《小说月报》 (1980,2):“要没有啥大变动,天明就开火。天塌下来我顶 着。来了龙叫他先抓我。咱生就的拿鞭子打牛屁股的手, 谁还能夺下咱的鞭子?”
【谚语俗语第8句】:【穿衣戴帽,各有一好】(谚)好:爱好,喜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帽,各有各的爱好。指在穿戴方面各人的爱好不同,也泛指在生活中各有自己的喜爱与追求。 也作“穿衣戴帽,各好一套”。
【谚语俗语第9句】:火车轮子上轨道——切实可行
【谚语俗语第10句】:一天我起得很早,到学校时却迟到了。妈妈说我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山东·东平)
【谚语俗语第11句】:舅妈抱着她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连忙拿一块馍给小表弟,舅妈忙推,说他不饿。正说着,小表弟却伸手接了过去,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娘作假儿,孩儿伸爪儿。”(河南·平顶山)
【谚语俗语第12句】:【比登天还难】极言困难,简直做不到。李白诗: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老舍《骆驼祥子》:“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 儿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谚语俗语第13句】:吃了黄连吃甘草——先苦后甜
【谚语俗语第14句】:三月里炒青蚕虫——又青(亲)又热
【谚语俗语第15句】:【东酸西辣,南甜北咸】(谚)东部人爱吃酸的,西部人爱吃辣的,南方人爱吃甜的,北方人爱吃咸的。 指我国各地人们对饮食的调味各有偏爱。
【谚语俗语第16句】:邻居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爷爷劝架说:“人吃的是盐和米,讲的是情和理。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何必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翻脸,伤和气?”(江苏·高邮)
【谚语俗语第17句】:【倒栽葱】(惯)比喻人头朝下摔倒。
【谚语俗语第18句】:【吃饱了撑的】释义:谓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爱管闲事。例句:小曼听了也生气地哼了一声说:“说这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有事放屁辣臊。人们愿意好,谁也管不着,偏要好!一块活一块死,非好一辈子不行呢!”
【谚语俗语第19句】:【八字没见一撇】(惯)比喻事情刚刚开了头,还没什么进展。也作“八字还没一撇”。
【谚语俗语第20句】:海蚌的肉——在肚里
【谚语俗语第21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谚语俗语第22句】:【输棋不输品,赢棋不赢人】(谚)输了棋,人品却不可输;赢了棋,要保持虚心,不可显得傲气凌人。指下棋既要讲究棋艺,更要讲究棋德。
【谚语俗语第23句】:【猪爪煮了一千滚——总是朝里弯】(歇)比喻人总会袒护与自己有亲友关系的人。
【谚语俗语第24句】:【小娘爱俏,鸨儿爱钞】见“鸨儿爱钞,姐儿爱俏”。
【谚语俗语第25句】:晨晨整日无精打采的,还爱感冒。老师劝他要加强锻炼时说:“冻冻晒晒身体强,捂捂盖盖脸皮黄。”(山西·万荣)
【谚语俗语第26句】:【扣帽子】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谚语俗语第27句】:【后脑勺上都长着眼】(惯)形容人警惕性非常高。也形容人非常留意观察周围的动静。 也作“后脑勺上长眼睛”。
【谚语俗语第28句】:【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谚)比喻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就不会有行动。
【谚语俗语第29句】:新年伊始,爸爸要我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哥哥说:“我将来要做一名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我抓抓头皮说:“将来我要当一位科学家。”小弟弟笑着说:“将来我要当联合国秘书长!”爸爸听后夸奖道:“好,好!炎黄小龙,各奔前程!”(新疆·叶城)
【谚语俗语第30句】:【一个老鸹叫,一个老鸹应】指互相配合,互相呼应。或说: 上山老鸹叫得好,下山老鸹应得好。成语:一唱一和。古华 《相思树女子客家》:“每逢他俩讲话,就像唱双簧,一个老鸹 叫,一个老鸹应。”
【谚语俗语第31句】:【下坡容易上坡难】(谚)人走下坡路不费力,要走上坡路却是每一步都得使劲的。比喻退步容易进步难。
【谚语俗语第32句】:【远说不如样子】比实物比空说有力量。刘澍德《桥》:“远 说不如样子比,今年我们每亩增产一成,自己就心满意足 了,可是我省九个农业社有的增产二成,有的增产到三成 二!”
【谚语俗语第33句】:突然起雾了,我问妈妈:“秋天为什么还有雾?”妈妈说:“春雾晴,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说不定天还晴不了。”(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34句】:老牛掉进深泥潭——不能自拔
【谚语俗语第35句】:【事无三不成】(谚)指做事很难一蹴而就,总要多次实践才能成功。
【谚语俗语第36句】:【贪产贫,惜产穷】(谚)贪产:贪占产业。惜产:死守产业。指对财产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会受穷受困,不得自在。诫人不可贪占,也不可吝啬。
【谚语俗语第37句】:【硬着头皮】(惯)比喻迫不得已,勉强去做某事。
【谚语俗语第38句】:木头楔子一专门钻空子
【谚语俗语第39句】:【嘴上有门,肚里有牙】(惯)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点儿也不露出来。
【谚语俗语第40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释义:癞蛤蟆,极丑陋;天鹅,极美好。比喻美丑悬殊,不相配。再说癞蛤蟆跳不高,根本吃不上天鹅肉。也比喻空想,痴心妄想。例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谚语俗语第41句】:关节炎遇上了连阴天——老毛病又犯了
【谚语俗语第42句】:【砍一枝,损百枝】借指伤害一人,影响同类人。海外张爱 玲《连环套》:“再则我们修道院里也不止我一个人,砍一枝, 损百枝,上头怪罪下来,我还想活着么?”
【谚语俗语第43句】:【下毒手】(惯)指使出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谚语俗语第44句】:【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谚)蔫(nian)牛:慢慢腾腾不起性的牛。同样拉磨,蔫牛拉得慢,下不了套;快牛早早拉完,卧在门前歇息。比喻干活利落的人,总显得轻松;干活不起性的人,什么时候都显得忙碌。 也作“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
【谚语俗语第45句】:【吃眼前亏】(惯)指立刻就受到伤害。
【谚语俗语第46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谚)到了哪座山,就砍哪座山上的柴;进了哪座庙,就念哪座庙里的经。指人遇到什么情况就作什么打算,不可死守成规。
【谚语俗语第47句】:春天的毛毛雨——贵如油
【谚语俗语第48句】:【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谚)“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谚语俗语第49句】:【无风不起浪】(谚)水面上无风就不会翻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根由,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 也作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无风不起浪,无缝不生蛆。
【谚语俗语第50句】:【家贫不是贫,路贫贫煞人】(谚)在家过的贫困日子还容易对付,出门在外的贫困,才真正叫人为难。 也作家贫犹自可,路贫愁煞人。 家贫不是贫,路贫愁煞人。
【谚语俗语第51句】:锅里有,碗里才有。
【谚语俗语第52句】:【做了几天和尚,连肉味也忘了】指忘记过去的经历。汪幸 福《浪迹台湾岛》:“过去,你男人为升官想方设法巴结我。 今天,我浪迹到这里,你却忘恩负义拒我于门外,做了几天 和尚,连肉味也忘了。”
【谚语俗语第53句】:【鸟来投林,人来投主】(谚)鸟飞倦了,要投入林中栖息;人到末路,要投奔亲友求助。指凡来求助者,都是势不得已,只可援救,不可拒绝。 也作鸟投林,人投主。 人来投主,鸟来投林。
【谚语俗语第54句】:【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谚)贯:旧时钱制,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为一贯。指纵然拥有万贯家财,也不如有个能顶门立户的硬汉子。
【谚语俗语第55句】:【毁巢之下,势无完卵】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谚语俗语第56句】:【一棵树上吊死人】释义:比喻死抱住一种行不通的办法不放。例句:他又好气,又好笑,肚子里骂道:“笨家伙!只知道一颗树上吊死人。”
【谚语俗语第57句】:【打蛇随棍上】释义:用棍子打蛇,蛇倒顺着棍子爬上来了。比喻因势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练,打蛇随棍上,一步步追入。
【谚语俗语第58句】:【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谚)要名:博取美名。忠厚的人不会诽谤别人以求自利,仁慈的人不会危害别人以求美名。 指忠厚仁慈者绝不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也作“厚者不损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
【谚语俗语第59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谚语俗语第60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释义:没有哪方面的职责,就不管哪方面的事情。例句:童贞不满地说:“你们当厂长的不抓管理,倒埋怨下边。我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谚语俗语第61句】: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谚语俗语第62句】:【一身枪眼儿】成为射击的目标、攻击的对象。成语:众矢 之的。《小说月报》(1980,2):“说得有道理。我看还不够, 我知道自己是一身枪眼儿,仇人多。”
【谚语俗语第63句】:【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深受食客欢迎。“麻婆豆腐”的来历,连老外都知道,他们在译中国菜名时闹了许多笑话,如“童子鸡”,被译为“没有性交的鸡”。而“麻婆豆腐”则一译就准,他们随口译为“脸上长麻子的老婆制作的豆腐”。可见“麻婆豆腐”通俗易懂,且吃起来大有滋味。它用料讲究,一碟猪肉末(或牛羊肉)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红淑油、豆瓣酱等佐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浓、辣、软、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思之垂涎欲滴。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成都万宝酱园温掌柜,有个满脸麻子的女孩,名叫温巧巧。她成年后嫁给马家碾一个油坊掌柜陈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运油途中发生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子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运油工和邻居每天都拿来米和菜帮助她们。巧巧的左右邻居分别是豆腐铺和羊肉铺,所以送来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肉配上豆腐炖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邻居尝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俩就把住屋改为店铺,前铺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徕顾客。由于好吃不贵,生意颇兴隆。巧巧寡居后没有改嫁,一直经营羊肉豆腐来维持生计。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64句】:拔脚花狸猫——溜了
【谚语俗语第65句】:小青每年都被县烟草局聘用,到地方上去收烟。而他自家那几分地的烟,烟苗是用王家的,烟叶也是请王家烧的。小青答应日后帮王家收熟烟。街坊大嫂说:“他小青啊,尽抱的是不哭的孩儿。就是那俩烟叶钱,也是趁人家的腿搓绳,指人家的孩子赌咒。”(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66句】:【肥猪拱庙门送来的好事】意外的收获。张恨水《八十一 梦》:“许多人想走赖夫人这条路子,花钱受气,总走不通,你 瞧,我这里可是肥猪拱庙门,她自来。”
【谚语俗语第67句】:【煞风景】见“杀风景”。
【谚语俗语第68句】:【 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冒着极大的危险,准备掉脑袋。或 说:脑袋提在手里/提溜着脑袋过日子。成语:出生人死。 台湾李敖《世论新语》:“如果想在政治上争一席之地,就该 把脑袋提在手上玩。”
【谚语俗语第69句】:【骑着驴骡思骏马】释义:比喻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例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谚语俗语第70句】:【 一块石头落了地】放下心来。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心 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跟他说了实话。”
【谚语俗语第71句】:拔不倒子坐车——充人
【谚语俗语第72句】:摆渡不成翻了舟一两头耽误
【谚语俗语第73句】:【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见“福无双至日,祸有并来时”。
【谚语俗语第74句】:【种大烟的多,抽大烟的多,种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释义:大烟:鸦片。比喻提倡什么,什么就多。例句:俗语说:“种大烟的多,抽大烟的多,种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共产党提倡人人当好人,所以好人就多。
【谚语俗语第75句】:我在楼下玩,看见了白发苍苍的李奶奶正抱着她那宝贝孙子,就走过去对李奶奶说:“李奶奶,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抱得动你这胖孙子啊?”李奶奶笑着说:“我是抱孙子,攒金子。”(河南·安阳)
【谚语俗语第76句】:【拔了萝卜地皮宽】(谚)比喻赶走或除掉了心头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轻松愉快。
【谚语俗语第77句】:【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见“船到江心补漏迟”。
【谚语俗语第78句】:【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蜷曲。将要起飞的大鸟,总要先敛起翅膀;将要迅跑的走兽,总要先弓起脚。比喻人在即将采取大的行动之前,总有一段短暂的静默期。
【谚语俗语第79句】:【靠人不如靠己】(谚)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奋斗。泛指人必须丢掉幻想,自力更生。 也作“靠天靠地,不如自己争气”。
【谚语俗语第80句】:【 —传十,十传百】消息传播迅速。成语:不胫而走。台湾 吴浊流《先生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所以他的名声传得 极其普遍的。”
【谚语俗语第81句】:【见阎王】(惯)阎王:迷信指管地狱的神。指死亡。 也作见阎罗王。 见阎王爷。
【谚语俗语第82句】:【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谚)要想改变贫穷现状,发财致富,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 指迅速致富的途径是经商。
【谚语俗语第83句】:【谷锄八遍饿杀狗】释义:八遍:形容遍数多。种谷多锄,颗粒就饱满,没有秕谷可喂狗。例句: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浅于第三遍,盖谷秆大,则根浮故也。谚云:“谷锄八遍饿杀狗,为无糠也。”
【谚语俗语第84句】:【久经大海难为水】见“观于海者难为水”。
【谚语俗语第85句】:【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为什么把新娘新郎的房间称为“洞房”呢?源出两处。出处之一。传说,这是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当时,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面临着分裂的危机。黄帝提出建立一夫一妻制。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为夫妻的,举行完结婚仪式后,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分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此人已结婚,其他男子不能再打此女主意。否则,按部落法规(族规)处治。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凡儿女们一结婚,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出处之二。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寻欢作乐,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强选天下美女陪伴他。其中有一个俊俏聪明又勇敢的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称为三姑娘。她不甘心过那种被奴役、蹂躏的生活,便以惊人的记忆力把宫中路径记清了,在一个暴君大搞宴乐的日子偷偷逃离了阿房宫,直奔华山。当时,一位名叫沈博的儒生为避“焚书坑儒”的迫害,也逃到了华山。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处日子久了,三姑娘同沈博相互爱慕,心心相印,产生了爱情。他们对天盟誓,结成了患难夫妻。两人身处深山老林,荒无人烟,哪里有房栖身!他俩在一块大青石底下,发现一个能容纳两人的石洞,他们就把这洞作为结婚的住房。虽然他们生活清苦,但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甜蜜而幸福。后人很羡慕他们亲密无间、与世无争的夫妻生活,就把结婚用的新房叫做“洞房”了。 “洞房”虽简陋,一旦成新婚的殿堂,便被咏唱不衰,宋入洪迈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最为有名。
【谚语俗语第86句】:【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谚语俗语第87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释义:责怪人管事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扑”、“咬”、“捉”。例句:女护士勉强地把自行车搬进医院大门,但还是嘟嘟囔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谚语俗语第88句】:【无本难求利】(谚)指做生意要有本钱才能求得利润。
【谚语俗语第89句】:老太婆喂公鸡——不捡蛋(不简单)
【谚语俗语第90句】:飞机上放广播——想(响)得远
【谚语俗语第91句】:【关门不见开门见】(惯)指经常见面,互相来往。
【谚语俗语第92句】:头上点灯——唯我高明
【谚语俗语第93句】:【手里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见“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
【谚语俗语第94句】:【打人不过先下手】(谚)不过:没有超过。指打仗或争斗,先出手就能取得主动,后下手不免吃亏。
【谚语俗语第95句】:晚上停电,写不成作业,我就让奶奶给讲讲家里过去的故事。奶奶说:“有啥好说的,那时候,家里穷得连只老鼠都待不住,吃了上顿没下顿。”(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96句】:【拆穿西洋镜】西洋镜即洋片,通过放大镜看画片,貌似真 实。指揭露真相,揭穿骗局。镜,也说:景。香港唐人《金陵 春梦》:“刚才我们分析得很清楚了,拆穿西洋镜,也没有什 么奥妙。”
【谚语俗语第97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由来已久。 刘绍棠《藏珍楼》:“春回大地,换了人间。但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两度春风还没有 将坚冰完全融化。”
【谚语俗语第98句】:【忠孝不能两全】原指封建社会中为君尽忠与为父母尽孝 常有矛盾,借指公私难以兼顾。曹禺《北京人》:“我这公公 也要顾,家里的生活也要管,我现在是忠孝不能两全。”
【谚语俗语第99句】:【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的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畅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去,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饭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