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今年最新搞笑歇后语,句句获赞!

【歇后语第1句】:我遇到一个生字去问叔叔,叔叔说:“我可连一天圣人的骂也没挨过,只认识扁担那么长个‘一’字。”(安徽·利辛)

【歇后语第2句】:【早来的鸟儿有虫吃】先到容易得益。或说:早起的鸟儿捉 虫多。台湾语文图书:“老师劝导学生早起用功——早起的 鸟儿有虫吃。学生顽皮的回答——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歇后语第3句】:【粥锅里照影子】(惯)粥稀得可以照见人的影子。比喻粮食将尽,几乎断炊。

【歇后语第4句】:【闹洞房】“闹洞房”是一种婚俗,民间又称“闹新媳妇”或“闹媳妇”。显然,新媳妇是闹的对象。那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早在春秋时期,婚礼是比较沉闷的,《礼记·曾子问》中记载:“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结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让闹个动静,这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理所当然要加以改变。时兴闹洞房,不迟于汉代。据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考证,闹洞房在汉代时就已时兴。杨先生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权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看来那时闹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现在闹洞房中的不文明之举源于汉代。闹洞房的来历起源于一个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一伙迎亲队伍的后面,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结果那个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当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时候,紫微星在房门口守着不让他们进去,并且说屋子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破解的方法,他说:“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来,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结果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由此,闹洞房流传了下来。

【歇后语第5句】:卖肉的杀羊——内行

【歇后语第6句】:【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给人刁难或暗中打击报复。“穿小鞋”源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古代,确实有“小鞋”,不过,它是一种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为女子从小缠足后形成的小脚,称为“三寸金莲”,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脚。相传,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样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样做成鞋子,再送回来让新娘子上轿时穿。传说宋朝有个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给又丑又哑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适逢有人给巧玉介绍了一个满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个很小的鞋样给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双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轿要穿新鞋,可这怎么也穿不上,一气之下,便悬梁自尽了。从那时起,人们便将这种背地里刁难人打击报复的行为或使坏点子整人的行为叫做“穿小鞋”。

【歇后语第7句】:【瞎子见钱眼睛开】(谚)指金钱对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也作瞎子见钱眼也开。 瞎子见钱眼睛亮。

【歇后语第8句】:【眼饱肚中饥】(惯)1指面对美味佳肴,大饱眼福,却吃不上。2比喻心中喜爱的人只能看着,不得亲近。

【歇后语第9句】:【毒蛇口中吐莲花】蛇吐信(舌)似花。指坏人装成友善的 样子。罗旋《南国烽烟》:“正如俗话说的:咬人狗,不露齿, 毒蛇口中吐莲花。大家要擦亮眼睛啊!”

【歇后语第10句】:病入膏盲——不可救药;没法治;没治了

【歇后语第11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惯)指重新遭受苦难。

【歇后语第12句】:【老先生】“老先生”这一称呼,感情比较复杂,一般是对年事已高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特别民间把有经验的老中医尊称为“老先生”。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到了明朝,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官员也统称为老先生。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多种含义。它不只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如有人在会上发言冗长且不着调,旁人劝他说:“老先生,你少说两句吧!”

【歇后语第13句】:【外好里丫槎】(惯)丫槎:树枝歧出的样子。形容人表面上随和宽厚,内心却复杂,让人捉摸不透。 也比喻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求。

【歇后语第14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歇后语第15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迟】谓遇到事情要沉着,找机会对侍。 类似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报 仇十年不迟,何况只用等几个月?气坏了身体可不值!”

【歇后语第16句】:【十年一贯制】原为中小学教学年限的一种规定。借指长 期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十,或说其他数字。《北京日报》 (1985,2,28):“不少产品好像故意与广大消费者对着干,几 十年一贯制,爱买不买。”

【歇后语第17句】:【海军帽飘带】海军战士帽子后面都缀着两根黑色的飘带,看起来很潇洒英武。它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1805年,称霸欧洲的拿破仑舰队被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率领的舰队击败,彻底粉碎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念头。然而,在这次海战中,纳尔逊受重伤死去。英国皇家海军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统帅,在发丧时全体水兵都在帽后缀上两条黑纱,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纳尔逊将军深得水兵的敬重,治丧之后,水兵们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纱。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国海军正式规定海军士兵帽后加缀两条黑色飘带,并从此形成传统。后来,许多国家模仿英国,照猫画虎地搬了过来,帽上的飘带成了海军的显著标志。

【歇后语第18句】:【不怕官,只怕管】释义:大官不可怕,怕的是顶头上司来管。例句:他今日发迹,得做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正属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与他急得?

【歇后语第19句】:自从“争做文明少年”活动以来,纪律和卫生方面的流动红旗就像是在我们班歇了脚似的,从没间断过。“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班级搞好。”班主任表扬我们说,“这就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浙江·诸暨)

【歇后语第20句】:【许愿在前,还愿在后】(谚)许愿:迷信者向神佛求福,许下某种酬答。还愿:向神佛实践自己的诺言。指许下的愿,要等见到实效,再去实践诺言。

【歇后语第21句】:【你有长箩索,人家有弯扁担】释义:萝筐绳子再长,用弯扁担也能把箩筐挑起来。比喻计策再高明,对方也有对付的办法。“索”又作“绳”;“弯”又作“翘”。例句:我们特派员虽然计谋多端,终究比不过人家,真是“你有七算,人家有八算;你有长箩索,人家有弯扁担”。

【歇后语第22句】:【费力不讨好】见“吃力不讨好”。

【歇后语第23句】:小荣的妈妈告诉小荣的爸爸,说刚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轻轻晃动,小荣爸不以为意。小荣妈说:“一根柱子动,根根屋梁晃。可千万不能大意啊!”(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24句】:【人怨语声高】人有怨气,说话嗓门就大。明代《三宝太监 西洋记》:“老爷在上,我们都是人怨语声高,怎么敢欺负判 官?”

【歇后语第25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歇后语第26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释义:佛:佛教修行圆满的人。放下手里的屠刀,马上就能成佛。原为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后用来比喻坏人停止作恶,也会变成好人。例句:佛家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好好改造,政府会对你进行宽大处理的。

【歇后语第27句】:鸽子尾巴带竹梢——响(想)得高

【歇后语第28句】:【人怕出名猪怕壮】(谚)猪肥壮了,就要上屠场被宰杀;人出了名,就会招来嫉妒,惹来麻烦甚至不测。指名人往往更不易做人,得处处小心。 也作人怕出名猪怕肥。 人怕出名,树怕冒尖。

【歇后语第29句】:【吃笋子剥皮——一层层来】(歇)比喻做事不慌忙,一步步来。

【歇后语第30句】:一口棺材睡两人——死对头

【歇后语第31句】:【相骂没好口,相打没好手】见“厮打没好手,厮骂没好口”。

【歇后语第32句】:【钝刀子割肉】释义:比喻做事不干脆,不痛快。例句:疲疲沓沓的工作作风,拖拖拉拉的工作效率,岂不也是用“钝刀子割肉”。

【歇后语第33句】:【疤瘌眼照镜子,自找难看】将自己置于尴尬处境。疤瘌, 也说:扒拉、歪嘴。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叫人家吃野菜 怎么行?这可是扒着眼照镜子——自找难看的事。”

【歇后语第34句】:【听人劝,吃饱饭】(谚)能听人的良言相劝,就可以吃饱饭不饿肚子。指人能虚心接受意见,就能给自己带来切实的好处。

【歇后语第35句】:【见橐驼谓马肿背】(惯)橐(tu。)驼:骆驼。看见骆驼以为是马背肿了。比喻对不知道的事物凭主观想象得出结论。

【歇后语第36句】:【 吃烧饼,赔唾沫】做事总得有点花费,总得付出些代价。 清代《醒世姻缘传》:“吃烧饼还要赔唾沫,你和人打官司,就 不使个钱儿?”

【歇后语第37句】:【十里不同俗】(谚)指一处有一处的风土民情,即使两地相隔很近,也难求一致。 也作十里乡俗不同。 十里乡俗不一般。

【歇后语第38句】:【家中无鬼万年安】(谚)家里要是没有鬼怪作祟,就会长久地平安无事。指家庭出了邪佞,就会衰败。

【歇后语第39句】:【大手抓草,小手抓宝】(谚)指人只肯动手、不肯动脑,也就只能长得大手大脚,从事粗笨的体力劳动;勤学习善用脑的人,手脚灵巧,能创造价值大的物质财富。

【歇后语第40句】:【拔了萝卜地皮宽】(谚)比喻赶走或除掉了心头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轻松愉快。

【歇后语第41句】:我们老师最痛恨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他常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一个人连老人都不孝敬,就枉披一张人皮了!”(陕西·旬阳)

【歇后语第42句】:【人少好过年,人多好种田】(谚)过年,人少了可以多享受;种田,人多了自然收效快。指享受时人宜少,干活时人宜多。 也作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馍。

【歇后语第43句】:爸爸在路上碰见两个小学生讥笑一位老爷爷,就对他们说:“你们凭啥笑他?他食盐多过你们食米,食油多过你们食水,走桥多过你们走路。你们要尊敬老人才对啊!”(广东·化州)

【歇后语第44句】:【狂风不竟日,暴雨不终朝】(谚)竟日:整整一天。终朝(zha。):从早到晚。狂风暴雨虽然猛烈,但不会持续一整天。比喻苦难的日子不会长久。也比喻人力量越猛,越不能持久。

【歇后语第45句】:人急跳窗户——不是门

【歇后语第46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极大的精力。台湾吴浊流《波茨 坦科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乙科长,但在意外的地 方,又受到阻碍。”

【歇后语第47句】:【今日不谈明日事】(惯)指只管眼前,不管今后。

【歇后语第48句】:哥哥一回到家就做功课,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好。妈妈鼓励他说:“黄金从矿石中提炼,幸福从艰苦中获取,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捷径,就要勤奋认真。”(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49句】:【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释义:比喻猜不透别人的心思。例句: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歇后语第50句】:【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谚)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宁,身体各部分机能就会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从容镇定,属下便不会慌乱。

【歇后语第51句】:【 一只脚门里,一只脚门外】未完全进门。借指犹豫观望,或 地位不稳,有两种可能性。浩然《艳阳天》:“别急,让我再想 想。退呢,进呢,还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呢?”

【歇后语第52句】:【三百钱买了个瘟猪仔——死活不开口】(歇)钱:铜钱。瘟猪仔:得了急性传染病的小猪。开口:本指张开口吃东西,转指说话。指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说话。

【歇后语第53句】:【剥葱剥蒜别剥人】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歇后语第54句】:【拉饥荒】(惯)比喻欠债。 也作“拉亏空”。

【歇后语第55句】:拉一根弦的胡琴——单调

【歇后语第56句】:对着舞台找对象——相情愿

【歇后语第57句】: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

【歇后语第58句】:【猪贪别人槽】想占别人的好处。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 狗》:“弓着个腰,上别人的槽头抢食吃。怎么不让你一口气 上不来噎死!”

【歇后语第59句】:八哥啄柿子,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

【歇后语第60句】:【蔓里不着饭里着】(惯)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比喻这里没得手,那里得手,总要达到目的。

【歇后语第61句】:菜地里围篱笆——没有不透风的墙

【歇后语第62句】:爸爸经常办事还没成功就瞎嚷嚷,妈妈说:“爸爸是屎没出来屁一大串。”(新疆·库尔勒)

【歇后语第63句】:【取经到了西天】《西游记》叙述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借指经过艰难,到达目的地。钱钟书《围城》:“总算功德圆 满,取经到了西天,至少以后跟李梅亭、顾尔谦两位可以敬 而远之了。”

【歇后语第64句】:卫生口罩——只嘴一套

【歇后语第65句】:三叔爱和老嫂们骂着玩儿,我爷爷时常提醒他说:“对她们放尊敬些,老嫂比母啊!”(河南·长葛)

【歇后语第66句】:【城隍庙里卖假药——哄鬼】(歇)指用编造假话或玩弄手段欺骗人。

【歇后语第67句】:【豆子不榨不出油,石头不砸不裂缝】(谚)指豆子要压榨才能出油,石头要猛砸才能开裂。比喻对罪犯不施加压力,就很难使他交代罪行,老实认罪。

【歇后语第68句】:【鸡叫天明,鸡不叫天也明】释义:比喻缺少谁也无关紧要,事情照样进行。例句:他不同意,地球就不转了?鸡叫天明,鸡不叫天也明!要按他的意思,“地下革新组”根本平不了反,我和袁师傅这辈子别想再翻身。我看,只要大伙要求上新产品,他一个人挡不住!

【歇后语第69句】:耗子见了猫——魂飞魄散;难逃;怕得要命

【歇后语第70句】:【年纪活在狗身上】(惯)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纪。

【歇后语第71句】:【一张嘴不能言两宗事】(谚)旧多指说书艺人的一张嘴不能同时讲两件事情。 也作“一张口难说两家话”。

【歇后语第72句】:玻璃缸里养鱼——大不了

【歇后语第73句】:【老实的终须在】(谚)为人老实厚道,最终会有个好结局。指人要老实,才能长久。 也作“老实常常在,奸狡是祸害”。 奸狡:为人奸诈狡猾。

【歇后语第74句】:【 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不用语言表达,心意已很明显。 “尽在不言中”亦可单用。台湾林海音《晓云》:“当我回眸向 她无可奈何地一笑时,我们真是‘尽在不言中’了。”

【歇后语第75句】:小船载太阳——渡(度)日而已

【歇后语第76句】:【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惯)指明知是圈套,却还是禁不住诱惑上了钩。

【歇后语第77句】:春汛的跳虾——随大流

【歇后语第78句】:锅炉上烧足气的压力表——直线上升

【歇后语第79句】:【乌龟有肉在肚子里头】(谚)乌龟的肉不在表层,而是在内里。比喻老谋深算之徒的阴险诡计埋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发现。

【歇后语第80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小的漏洞不及时修补,小的事情 不检点,容易造成大错。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对儿童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俗话说:‘千里 之堤,溃于蚁穴。’小错迁就,就会酿成大错。”

【歇后语第81句】: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进来,我忙向奶奶告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叫亏了想说,疼了想摸。”我一听,反倒破涕为笑了。(山东·枣庄)

【歇后语第82句】:【太岁头上动土】(惯)太岁:传说中神名,迷信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的岁星(木星)相应而行,掘土建屋要避开太岁的方位,不然就会遭受祸殃。比喻冒犯有权势或强有力的人。

【歇后语第83句】:老鼠吃高梁——顺秆儿往上爬

【歇后语第84句】:【一打三分低】(谚)只要先动手打人,就输了三分理。指动手打人是输理的行为。

【歇后语第85句】:【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谚)有车在前边行,后边就会有碾出的车辙;有树长得高大,下面自会有树影。比喻再秘密的事也隐瞒不住别人。

【歇后语第86句】:船老大坐后艄——见风使舵

【歇后语第87句】:【说嘴的大夫没好药】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没有真才实学。 清代《何典》:“村东头有个试药郎中,他自己夸口手到病除 的,但只怕说嘴的郎中无好药。”

【歇后语第88句】:【小子不吃十年闲饭】见“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

【歇后语第89句】:【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释义:量:衡量。相:察看。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人”又作“凡人”。“海水”又作“海”。例句:朱先生可不能小看他,林荡元比耗子还精。“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别看他装出那副寒酸相。

【歇后语第90句】:斑鸠吃小豆——心中有数

【歇后语第91句】:【碰到南墙不回头】见“撞倒南墙不回头”。

【歇后语第92句】:嘴巴里含冰棍——说话冷淡

【歇后语第93句】: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歇后语第94句】:玉米一收下来,妈妈就把吃的麦面换成了玉米面。我嘟囔着说:“打几千斤麦还舍不得吃,也不知道省个啥?”妈妈说:“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不能吃今儿没有明儿。细水长流,省了还是咱自家的。”(河南·郸城)

【歇后语第95句】:暗处走路——没影子

【歇后语第96句】:【三寸金莲】“三寸金莲”特指女人被缠残了的小脚。此等残缺之“美”,为汉文化所独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废除妇女缠足之陋习。女子缠足之风始于南唐。公元916年,南唐后主李煜称帝后,令宫嫔窅(ya。)娘以布缠足,呈新月状(亦称莲花状)。因其足骨已残,故较常人之脚小得多,故其足始称“三寸金莲”。陶宗仪《辍耕录·缠足》:“李后主宫嫔窗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窅娘就成了女子缠足的第一人。在帝王倡导下,“由是人皆效之”,遂形成了这种华夏独有的以病态为美的畸形审美习俗。到了宋朝以后,女子才较普遍地有了“三寸金莲”。清入主中原后,因满族妇女无缠足的陋习,故而康熙帝曾下过禁止妇女缠足的诏书。但在强制程度上,较“留发不留头”和缓些,故而收效甚微,汉族妇女还是照缠不误。辛亥革命后,这一陋习才逐渐废除,彻底根除则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

【歇后语第97句】:【省了一把盐,酸了一缸酱】(谚)制酱需盐,为节省一把盐,却使一缸酱发酸报废。比喻在不该节省的地方节省,结果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歇后语第98句】:【栽花不栽刺】指给人方便,不得罪人。反义说:栽刺不栽 花。《文摘报》(1987,7,16):“这些同志自个儿得过且过,对 别人也只栽花不栽刺。他们想的是:我对别人丁是丁、卯是 卯,轮到我时怎么办?”

【歇后语第99句】:【砍柴上山,捉鸟上树】(谚)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鸟,你就得上树。指有了确定的目标,还必须找对门路,盲目乱干不会有结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283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