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句句入心的搞笑歇后语,保证你看完必赞!

【歇后语第1句】:木头眼镜——看不透

【歇后语第2句】:【庐山真面目原】为苏轼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借指真实情况。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凡到 华盛顿的旅客,少不了到白宫光顾一番,借睹‘庐山真面 目’。”

【歇后语第3句】:【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释义:不是我降伏你,就是你降伏我。例句: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歇后语第4句】:两个分力的尖角越小,合力越大:一个集体团结越紧,攻关力越强。

【歇后语第5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歇后语第6句】:【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卖了三担假】(谚)三天连一担真货也卖不了,一天却能卖出三担假货。指在商业道德淡薄的社会里,真的背时,假的走红。

【歇后语第7句】:爸爸身体不好,不能喝酒。有时,他和朋友们聚在一起,难免会喝上几杯。妈妈总是劝他说:“戒酒戒烟,身体平安。”(河南·鲁山)

【歇后语第8句】:【天子门下有贫亲】见“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

【歇后语第9句】:【两耳不闻窗外事】(惯)指人不关心外界的事情。 也作“两耳不闻天下事”。

【歇后语第10句】:【一家不知一家事】(谚)各人家里的事,别家不知道。指各家、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别人往往不理解。

【歇后语第11句】:【袖扣】西服的袖口上各缀有一排扣子,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纯属装饰。其实不然,它的来历是大有作用的。在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视部队的军容。但由于士兵们常常用袖子擦脸,甚至擦鼻涕,制服的袖子往往很脏。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袖口上钉上金属扣子,来改变士兵用袖子当手巾擦脸的习惯。命令发出后,整个部队的仪表果然变得整洁多了。没想到这样一来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不仅改变了部队士兵的不良习惯,还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潇洒。从此,这种服装很快流行开来。

【歇后语第12句】:【侃大山】(惯)指闲聊。

【歇后语第13句】: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

【歇后语第14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语的意思是荐举人才,对外不避仇人,对内不避亲属。形容任人唯贤,公正无私。此语源自《吕氏春秋·去私》,讲的是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年老退官,晋悼公要他荐举贤良。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做了南阳县令,又推荐自己儿子祁午在朝中做了军尉。孔子听说后赞叹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可以说是公正无私啊!”

【歇后语第15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谚)风、俗:民俗风情。指各地民俗风情不同。

【歇后语第16句】:【神归庙,鬼归坟】(惯)比喻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歇后语第17句】:豺狼披羊皮——蒙骗猎人

【歇后语第18句】:【见人挑担不吃力】(谚)吃力:费力。比喻凡事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见人挑担不吃力,自家挑担重千斤”。

【歇后语第19句】:【背后有眼睛/后脑勺长眼】指人的感觉敏锐。茅盾《霜叶 红似二月花》:“阿巧,你得记住我背后也有眼睛,你得安分 些。”

【歇后语第20句】:欢喜与悲哀的聚散地——车站

【歇后语第21句】:快马拉空车——朝前奔;轻松自在

【歇后语第22句】:【家有家法,店有店规】强调要遵守法纪。家、店,亦可换用 其他表示集体单位的词语。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家有家法,店有店规。我们豆腐房,不允许走歪门邪道!”

【歇后语第23句】:小惠吃起饭来很香,睡起觉来又很甜,这不,刚写完作业,电视也不看就睡去了。妈妈说:“这娃一天就是穷吃饿喝霉瞌睡。”(陕西·延长)

【歇后语第24句】:石头打的锁——没心没眼

【歇后语第25句】:【茅厕跌倒——屁也没得放】(歇)指没有什么话可说。

【歇后语第26句】:挖了眼睛的判官——瞎鬼

【歇后语第27句】:染坊里的木勺——色色各别

【歇后语第28句】:【小儿欲得安,无过饥与寒】(谚)要想让小儿平安,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吃得过饱,穿得过暖。指经常让小孩受点饥寒,反而会少生疾病。

【歇后语第29句】:爸爸与一位干部的亲戚一起找工作,那人找到了,爸爸却没找到。爸爸悻悻地说:“交情有厚薄,砖头有缺角。”(江苏·扬州)

【歇后语第30句】:鸭子改鸡——磨嘴皮

【歇后语第31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释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例句:你们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个没甚志气的。人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当得上先知先觉,料事如神。

【歇后语第32句】:【空手捞白鱼】(惯)比喻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好处。

【歇后语第33句】:【空花不结实,空话不成事】(谚)空花结不出果实,空话办不成实事。指说话必须实在,才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歇后语第34句】:【靠着大树好乘凉】(谚)指有了大树遮荫,乘凉就很方便。比喻晚辈在长辈的庇护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着某种权势,做事就有靠山。

【歇后语第35句】:胳膊肘子——往里弯

【歇后语第36句】:【 七十二行,庄稼为强】农业是根本。欧阳山《高干大》:“可 是七十二行,还是庄稼为王!土里长出来的东西,比什么都 值钱!”

【歇后语第37句】:包公升堂——尽管直说;青天在上

【歇后语第38句】:【明星】“明星”现多指在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说天。“明星”,古书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这是肉眼能观察到的亮度较高的星。有月,众星捧月。无月,明星耀眼。这是“明星”一词的最早出处。其次再说地。《太平广记·采仙录》日:“仙女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明星”原是华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众人仰慕。所以,近代人们常以“明星”比喻成绩卓著、出类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领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电影明星”、“歌星”等。众明星参加晚会叫“今夜星光灿烂”。

【歇后语第39句】:癞蛤蟆剥皮不闭目——还想蹦鞑几下

【歇后语第40句】:青蛙跳到秤盘上——不知自己有几两肉:自秤(称)自

【歇后语第41句】:【咬人的狗不露齿】指不动声色,或坏人阴险。或说:恶狗 咬人不露牙。张贤亮《土牢情话》:“看不出你,还有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唤,暗地里来啊!”

【歇后语第42句】:【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国粹。它源于徽剧和汉剧。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寿庆之后,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爱,继续留京献艺。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汉剧是西皮调的唱腔,徽剧以二黄调为主,这两种腔调同台演出,取长补短,并不断汲取当时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观众的要求和北京的语言特点,创造南北观众都能接收的戏剧语言——韵白。这样京剧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当初的“皮黄”改称“京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京剧已经在全国盛行开来。京剧艺术比其他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表演时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节奏感。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来又出现“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开始变得重要了,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行当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剧流派。

【歇后语第43句】: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走到半路上,妈妈忽然想起忘带电影票了,我说爸爸会带来的。妈妈说:“编个草鞋戳了脚,他那个马大哈要再忘了怎么办?还是回去拿吧!”(江苏·射阳)

【歇后语第44句】:我照妈妈的话拿来了蒸笼,妈妈问我是怎么拿下来的,我说·是用凳子搭脚拿下来的。妈妈说:“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树来捉麻雀。”(湖北·石首)

【歇后语第45句】: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

【歇后语第46句】:我的弟弟活泼,好动。白天由奶奶看着,可奶奶一不留神,他就跑得不知去向,这时,奶奶便会说:“这孩子,真是个小地仙,一会儿不见走一千。”(河南·沁阳)

【歇后语第47句】:【初生牛犊不怕虎】(谚)犊(du):牛犊,小牛。刚生下的牛犊连猛虎也不怕。比喻年轻人未经世事,不知天高地厚。也比喻年轻人不受世俗约束,敢冲敢闯,敢说敢干。

【歇后语第48句】:【出风头】(惯)指出头露面,显示或炫耀自己的才能。

【歇后语第49句】:【响锣一声,闷鼓一槌】(惯)指不管以什么形式,给一个干脆的回答。

【歇后语第50句】:【围着锅台转】(惯)指烧火做饭,忙家务事。

【歇后语第51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句俗语表示互不相干,并不因为你的道路宽敞而盲从或屈从。它源于民间谚语。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所以叫“阳关”。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阳关县,唐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为“敦煌八景之一”。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但“阳关道”却穿越时空,由原来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引申为宽阔的长路,比喻光明的前途,又称“阳关大道”。 “独木桥”则较常见,用以比喻并不是坦途、比较难行的窄路。有了阳关大道,有了独木桥,在民间就形成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谚语。

【歇后语第52句】:【赶集走亲戚——顺便】(歇)赶集:到集市上去买卖货物。指乘做某事的方便做了另一件事。

【歇后语第53句】:【看眼色行事】(惯)指根据别人的眼神或脸色说话、办事。 也作看脸色办事。 看脸色行事。

【歇后语第54句】:头发丝吊大钟——千钧一发

【歇后语第55句】:属野猪的——到处乱拱;乱撞人

【歇后语第56句】:【猫儿眼,看时候变】释义:猫眼的瞳孔随光线的强弱缩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势变化处事手段。含贬义。例句:申耀宗是个猫儿眼,看时候变。

【歇后语第57句】:若要健,天天练。

【歇后语第58句】:【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谚)指树根扎得深,树叶才能茂盛;树根扎得牢,树枝才能繁荣。比喻有了牢固的基础,才能有大的成就与发展。 也作“根深才会叶茂”。

【歇后语第59句】:【吃五谷,想六谷】欲望越来越高。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吃五谷想六谷,捧着土豆找白薯!小豆倌儿还配不 上你呀?”

【歇后语第60句】:【战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军人要有准备牺牲的精神。张 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是战争,作为一个军人,战 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

【歇后语第61句】:家里几个人在一起说闲话,大家谈起某家本来不富裕,结果牛又死了的事,爸爸感慨地说:“真是黄鼠狼光咬病鸭子啊!”(河南·郾城)

【歇后语第62句】:【说书的嘴,唱戏的腿】(谚)指说书的人,凭着过硬的嘴功;唱戏的人,凭着过硬的腿功。也泛指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专业功夫。

【歇后语第63句】:星期六晚上,我们全家在看电视。9点钟的时候,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故意闭着眼睛,身体斜靠在沙发上,装作睡着的样子。妈妈说:“小华,你把这串香蕉吃完吧!”姐姐凑趣地说:“好吧!”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起来,一看,根本没有香蕉。妈妈说:“我早知道你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河南·滑县)

【歇后语第64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惯)刀俎:古代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比喻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歇后语第65句】:弟弟学电脑回来,骄傲地说会打字了。爸爸叫他表演一下,见他的指法并不熟练,就语重心长地说:“舟小不能闯大海,船大才能漂远洋,正所谓宁做蚂蚁腿,勿学麻雀嘴。你不要太骄傲了!”(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6句】:喜欢狗,狗舔口;喜欢猫,猫上灶——不识抬举

【歇后语第67句】:【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谚)指作一年打算的,要种谷物,当年就可受益;作十年打算的,要栽树木,十年树不可成材;作百年打算的,要修养德行,这是百年大计。

【歇后语第68句】:【肩膀头儿不齐不是亲戚】(谚)站在一起一高一低的不是亲戚。 指贫富、社会地位相差太大的双方,不会结成真正的亲戚关系。

【歇后语第69句】:写字不在行——出格

【歇后语第70句】:【像断了线的风筝】比喻,飘荡不定,或关系断绝,一去不 返。清代《镜花缘》:“只觉身如蝉翼,悠悠扬扬,飘飘荡荡, 登时间不知不觉,倒像断了线风筝一般,落了下来。”

【歇后语第71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指心里明白。又指里头好,外表看不 出。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哼,牛皮灯笼肚里亮,你心 里还不明白?”

【歇后语第72句】:【夏雨隔田晴】(谚)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垄的这边下,田垄的那边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区域性很强。

【歇后语第73句】:【八抬大轿拾不去】八人抬的大轿,接待隆重,表示坚决不 去。古华《浮屠岭》:“莫要等我冷了心,你再打发八抬大轿 来抬,我都不会去你那个鬼浮屠岭。”

【歇后语第74句】:【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两】轻感到重,实际上并不重。谓把 容易的事情看得太难。《燕山夜话》:“俗话说:提起千斤重, 放下二两轻。有若干问题往往看得太严重了反而无法解 决,也许无意中很随便就解决了问题。”

【歇后语第75句】:【打狗看主人】释义:比喻看在主人或上司的面上,对某人宽容、饶恕。“主人”又作“主子”。例句:保安团、警备队、马大胡子,都有她的亲戚,惹翻了那帮人,可不好对付。怎么办?打狗看主人,只有把她放掉。

【歇后语第76句】:【得了上方宝剑】上方宝剑,皇帝所赐之剑,得到此剑有先 斩后奏的权力。指行动得到最高权威的批准。上方,也说: 尚方。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取得了上方宝剑, 可以先斩后奏,所以放胆批去,整整讲了四天。”

【歇后语第77句】:【哈巴狗带咕冬铃,充大牲口】释义:讽刺人本事不大,却装作有很大本事的样子。例句:说你是哈巴狗带咕冬铃,充大牲口,你说这是咒你哩。看,八字没一撇,就哼呀嗨呀,你给谁夸功哩!

【歇后语第78句】:属蜘蛛的——满肚子丝(私)

【歇后语第79句】:【水借鱼,鱼借水】(谚)水靠着鱼的活力,才免得成为一潭死水;鱼靠着水的浮力,才得以自由活动,得以竞争生存。比喻利害相关的人,谁也离不开谁。

【歇后语第80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惯)比喻看见不合理的现象装聋作哑,容忍迁就,敷衍了事。 也作睁只眼,闭只眼。 睁一眼,闭一眼。

【歇后语第81句】:【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熟人办事方便,能够通融。或 说:一个老乡,大过三个公章。刘彦林《春风得意》:“找熟 人,拉关系,走后门……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现实就 是如此。”

【歇后语第82句】:【 树倒猢狲散】猢狲,猴子。比喻势运衰败,原有的人各自 走散。相关的:大树一倒,猢狲乱跑。清代《红楼梦》:“如今 我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 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歇后语第83句】:【外头摆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惯)摆浪子:摆出浮浪子弟的派头。家子:家什,这里指餐具。指男人在外面摆阔显富,老婆在家里挨饿。

【歇后语第84句】:【地头文书铁箍桶】(谚)地头:地方上,专指当地的衙门。铁箍桶:用铁条紧箍的木桶。指当地衙门的文书,就像铁箍的桶一样牢实,是当地人人都必须遵从的。 也作“地头的文书,铁箍的桶”。

【歇后语第85句】:【卖不了的秫秸——戳那儿了】(歇)秫秸:去掉穗的高梁秆。戳:本指竖立放置,转指站。形容人受到冷遇,晾在那儿或愣在那儿。

【歇后语第86句】:隔山摘李子一难得

【歇后语第87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

【歇后语第88句】:【低头不见抬头见】释义:形容经常见面。常用来指办事、说话要看情面。例句:老妈劝他去,说道:“一个村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也有求到谁身上的时候,别把路走窄巴了。”

【歇后语第89句】:【拉帮套】(惯)1比喻在一旁帮腔、帮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歇后语第90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奖励,只求不受处罚,能够平静 地生活。黄谷柳《虾球传》:“今后不管训练和作战,明哲保 身之道,全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八个大字。”

【歇后语第91句】:【千金之躯,不死于盗贼之手】(谚)宝贵的生命,绝不肯轻易丧失在盗贼之流的手里。指有作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

【歇后语第92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释义: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势利,小看人。例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聂司令的先遣队,你敢放刁?

【歇后语第93句】:【不吃凉粉让开座】凉粉摊小,座位少。不要白占地方,影 响他人。让开座,也说:腾板凳。聂海《靠山堡》:“你这是什 么话!不想当干部,就早吭声,不吃凉粉腾板凳,离了你这 块云,天也照样下雨。”

【歇后语第94句】:【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谚)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就不会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开始相亲,久后相怨。

【歇后语第95句】:【夹心饼干两头咬】两面不讨好,两头受气。香港唐人《金 陵春梦》:“我们所担心的,乃是既得不到中央爱护,又得不 到民间谅解,到那时候做了一块夹心饼干两头咬,岂不甚 惨?”

【歇后语第96句】:妈妈对她们单位那个好逢迎领导、溜须拍马的人非常讨厌,说:“这个人,领导说砂锅能捣蒜,他说捣不烂;领导说公鸡能下蛋,他说亲眼见。”(甘肃·张掖)

【歇后语第97句】:【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歇后语第98句】:邻居二婶的丈夫不幸遇到了车祸,撇下二婶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二婶打算再找一个支撑门户的男人,可周围很多人笑话她。妈妈劝二婶:“她婶,都啥年月了,咱还要让唾沫星子淹死?追求自己的幸福没错!”(河南·社旗)

【歇后语第99句】:【万事不求人】(惯)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别人帮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336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