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搞笑的句子

青树林经典搞笑歇后语,看了就想收藏!

【歇后语第1句】:罐头食品——吃得开

【歇后语第2句】:【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谚)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 手里没有金刚钻,就不敢包揽修补瓷器的活。比喻人没有某项特长,就不敢贸然承担某项任务。 也作怀里没揣金刚钻,不敢揽那破瓷碗。 手里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

【歇后语第3句】:【名字后头带个长,说话放屁】比人响指当了官就盛气凌人, 有人奉承。戴厚英《人啊人》:“自打他名字后头带个长,说 话放屁比人响,那些拍马屁的就围住了他。”

【歇后语第4句】:【穿小鞋】(惯)比喻受到有权势者暗中刁难、限制,又无可奈何。

【歇后语第5句】:【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快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歇后语第6句】:敲着饭碗讨吃的——穷得叮当响

【歇后语第7句】:【地肥茄子嫩】(谚)土地肥沃,长出的茄子就鲜嫩肥大。比喻基础好,就容易出好的成果。

【歇后语第8句】:【问门道】(惯)比喻寻找能够达到目的或办成事情的途径。

【歇后语第9句】:扁担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想得宽

【歇后语第10句】:【道三不着两】(惯)三件事,就有两件说得不对。形容人说话不着边际,语无伦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颠三倒四。 也作“着三不着两”。

【歇后语第11句】:【借花献佛】“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但原来的意思并不是这样,它源出佛教,是名副其实的借花献佛。这个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经卷》佛本生故事中。故事说,佛在修成正果前,有一世是一位婆罗门弟子,叫做善慧,在四出参访途中,听到燃灯佛(三佛中的过去世佛)将要说法。善慧想以鲜花供养燃灯佛,然而国王已将全城鲜花用来供养燃灯佛。善慧寻遍全城,最后在井边遇到一位年轻婢女,手中捧着一个瓶子,瓶子中有七枝优钵罗花,善慧于是恳切求花。婢女受他的至诚之心感动,给他五枝,并请他将另外两枝替自己献给燃灯佛,以积自己的功德,并且要善慧许以“未得圣道以前,生生世世结为夫妻”的诺言。善慧求花心切,就答应了,随后赶到城门口向燃灯佛许愿献花。燃灯佛为他授记,并对他说:“无量劫后,你必可成佛,号释迦牟尼。”这就是“借花献佛”的来历。

【歇后语第12句】:【挣钱不挣钱,先落个肚儿圆】(谚)旧指劳力工或生意人,先不说挣钱多少,只要能吃上饱饭就满足了。

【歇后语第13句】:新学期一开学,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并风趣地说:“跟着凤凰走,不是凤凰也是个俊鸟;跟着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歇后语第14句】:【铜铃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铜铃打鼓,除了鼓声,还有铃声;转喻话里有话,另有用意。

【歇后语第15句】:隔年蚕作茧——无新丝(无心思)

【歇后语第16句】:升上五年级,我们就要学英语了。我问爸爸学英语难不难,爸爸笑着说:“自身下水知深浅,自口品味知酸甜。你学学就知道了!”(广东·茂名)

【歇后语第17句】:茶杯里放块糖——寿命不长

【歇后语第18句】:吃人的老虎拍照——恶相;恶模样

【歇后语第19句】:【鹭鸶不吃鹭鸶肉】(谚)鹭鸶(lusT):又名白鹭,长腿直嘴,捕食鱼虾等。指同类不相残或同行不互相伤害。

【歇后语第20句】:【是马就充不了麒麟】释义: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鹿的动物,古人拿它象征祥瑞。比喻普通的人冒充不了杰出的人。例句:“反正你在这里多待几天,慢慢就都品得出来了。是马就充不了麒麟。”

【歇后语第21句】:【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对方势强,只能以计谋取胜,不能硬 拼。明代《古今小说》:“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 敌,宜出奇兵应之。”

【歇后语第22句】:【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师父教法不同,各有特点和绝招。 歇后语形式为:剃头使推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姚雪垠 《李自成》;“一个师父,一个传授。你的师父传授你的射法, 她们不一定听见过。”

【歇后语第23句】:【眼/羊死不闭眼。】成语:死不瞑目。老舍《骆驼祥子》:“这玩 艺一成家,连大带小,好几口儿,死了也不闭眼!你说是不 是?”

【歇后语第24句】:【哀乐】“哀乐”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挽歌重上层社会,而哀乐则是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呵、时乐蒙等同志深人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挽歌。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歇后语第25句】:桂花树旁修厕所一一一阵香来一阵臭

【歇后语第26句】:奶奶带我和堂兄妹们去地里干活,爷爷见了风趣地说:“今天干活带的兵不少啊!”奶奶说:“多有什么用?三个茄子顶不了一个老北瓜。”(河北·元氏)

【歇后语第27句】:【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惯)使大的矛盾化为小矛盾,小的矛盾得到解决。指折中调解,息事宁人。 也作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歇后语第28句】:【戏有戏德,台有台规】(谚)戏剧演员要有艺德,台上表演要有台规。指戏剧表演一要有道德规范,二要有严格规程。

【歇后语第29句】:【打开场锣鼓】(惯)原指戏曲开场前敲一阵聚众锣鼓。比喻在进行某活动之前造声势。 也作“敲开场锣鼓”。

【歇后语第30句】:【求大同,存小异】大的方面谋求一致,小的分歧可以保 留。池莉《来来往往》:“都尽力克制自己,求大同存小异,相 互之间愈发地客气了。”

【歇后语第31句】:【大船烂了还有三千个钉】见“船烂还有三干钉”。

【歇后语第32句】:扁担砸杠子——直打直

【歇后语第33句】:【三字经满天飞】三字经,指“他妈的”三个字。意即习惯 的骂语随口而出。海外於梨华《三人行》:“没几次以后,又 恢复到他们原来在一处时谈话的随便了,三字经满天飞。”

【歇后语第34句】:【冬至吃饺子】每年冬至这天,家家吃饺子,并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说法。这种习俗,源自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爱民如子,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流行,他在大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时,正值寒冬季节,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仿照在长沙时的办法,让弟子们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用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药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冻烂的耳朵全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在冀、鲁、豫一带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歇后语第35句】:【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释义:比喻打击坏人或敌人要先打击为首的。例句:常言说: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只要将山大王拿住,一切就好办了!

【歇后语第36句】:公鸡对着麦克风叫——鸣(名)声不低

【歇后语第37句】:【苦水里泡大】(惯)比喻从小就在贫穷、艰难中生活并长大。

【歇后语第38句】:【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人做一件糊涂事,一时失算。 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 时,教一群王八蛋给吃了!老头子越想越气。”

【歇后语第39句】:缚在线上的蚂蚱——跑不了

【歇后语第40句】:【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见“好马不用鞭催”。

【歇后语第41句】:【火烧牛皮——自己连】(歇)连:连接(牛皮被火烧化后互相连接在一起),谐“联”。指自己主动与他人联合。

【歇后语第42句】:【抖搂包袱底儿】(惯)包袱底儿: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指把最拿手的本领亮出来。

【歇后语第43句】:【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形容一个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损失。这个俗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丧失荆州的史实和《三国演义》文学作品。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但荆州既是蜀汉的重要战略要地,更是孙吴免遭魏、蜀双重威胁的国家生命线。孙吴为了要回荆州,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使用美人计;刘备为了保住荆州,派出蜀汉第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荆州的重要性。然而,关羽骄傲自满,从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才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起先,“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本义是想通过联姻巩固联盟,也有讨好关羽之意。但“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搞得孙权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庞德,掳于禁,军威所及,长安为之动摇,更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关羽曾说:“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孙权)邪!”孙权乃转而与曹魏密谋,联合夹击关羽。孙吴大将吕蒙用计,自称染病,换小将陆逊代之。关羽不知是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弃了警惕,在吕蒙偷袭下,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长期大意的结果。由此,“大意失荆州”常被人们引以为戒。

【歇后语第44句】:人死了才抓药——晚了:迟了

【歇后语第45句】:王大妈站在棉田里,望着得了枯萎病死去的棉花叹道:“唉!这棉田里黄鼠狼打架都看得见,还指望什么好收成呢?”(江苏·镇江)

【歇后语第46句】:【老鼠上房——不是发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将有大的事件发生。

【歇后语第47句】:叔叔领回工资后,大吃大喝的,不几天就把钱挥霍掉了。奶奶数落他:“老鼠还有三天余粮呢!花钱可不能大手大脚的,要知道,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江苏·江都)

【歇后语第48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谚)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敌情,在战争中就能稳操胜券。

【歇后语第49句】:【摔了个跟头,拾了个明白】(谚)人摔了一跤,却明白了一层道理。 指坏事中往往有好事,受到一次挫折或打击,却获得一次经验教训。 也作摔了跟头学了乖。 摔一个筋斗,识一步路程。 筋斗:跟头。

【歇后语第50句】:姥爷在我家门口种了许多花,但是,这些花总是被小偷偷走。昨天晚上,姥爷说:“电视上的歌唱的是‘常回家看看’,我是常出去看看,抓住个贼。”我和妈妈笑得肚子都疼了。(新疆·哈密)

【歇后语第51句】:【地球照样转】一切事情照样进行,没有什么妨碍。海外 陈若曦《二胡》:“走了他们,没有人在意,地球照样转。”

【歇后语第52句】:【阴也有个晴,黑也有个明】(谚)天阴也有晴的时候,天黑也有明的时候。比喻恶势力横行霸道,也会有受到制裁的时候。

【歇后语第53句】:【事无不可】对人言襟怀坦白,无可隐瞒。老舍《四世同 堂》:“他不能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又觉得这是违反了事无 不可对人言的道理。”

【歇后语第54句】:【西鹤年堂去讨刀伤药】(惯)西鹤年堂:北京一家中药铺。骂人将要被杀头。

【歇后语第55句】:【有他不咸,没他不淡】作用不大,显不出他来。古华《九十 九堆礼俗》:“谁都不曾把她放在眼里,正如老话讲的:有他 不成,没他不淡。”

【歇后语第56句】:【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释义:河水已经开始结冰了,可萝卜还在继续长,不要拔得太早。例句:这方面,他也有许多口诀。比如“红长、黑长、白不长,沙地种谷一把糠”,还有什么“头伏荞麦,二伏菜,阳坡种麦熟得快”,“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

【歇后语第57句】:【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禄:薪水,工资。比喻袒护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歇后语第58句】:【丰年珠玉,俭年谷粟】(谚)俭年:五谷歉收的年景。丰收年里,人们珍爱的是珠宝玉石;遭灾年景,人们关心的是口粮。指供玩赏的是珠宝,关民命的是粮食。

【歇后语第59句】:【 大石头压死蟹】受制于位高势大者。《小说月报》(1980, 4):“刘茂良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大石头压死蟹,又能奈他 何!”

【歇后语第60句】:【 打如意算盘】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益来计划安排事情。 台湾琼瑶《窗外》:“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盘了。假如你珍惜 这个家,假如你还爱爸爸妈妈和你的弟弟妹妹,你就和康南 断绝!”

【歇后语第61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语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永远没有过失?语出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讲述的是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决定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心不由衷地说:“我已经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便说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歇后语第62句】:【骄傲来自浅薄,狂妄来自无知】(谚)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骄傲自满是由浅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无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骄傲、狂妄的习性,必须不断地增长见识,加强修养。

【歇后语第63句】: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

【歇后语第64句】:【当家三年狗也嫌】原指当家三年会变得吝啬。谓主持事 情时间长了,难免别人有意见。明代《金瓶梅》:“饶费了心, 哪个道个是也怎的!常言道,当家三年狗也嫌。”

【歇后语第65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体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换成表示其他职业的词。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只有伯明一个儿子,却极不长进,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样长处,出来见了人,那周旋揖让,是很在行的。”

【歇后语第66句】:【寒门生将相】(谚)寒门:穷苦人家。将相:将帅和卿相。将相这样的栋梁之材,往往出自穷苦人家。 指贫穷人家的子弟往往有大出息。 也作寒门产贵子,白户出公卿。 贵子:达官贵人。白户:白草盖顶的屋子,借指贫寒人家。 寒门出将相,草莽出英雄。

【歇后语第67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则俗语的意思是形容身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欧阳修《新唐书·元澹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这段话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觉得说的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呢?”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修订,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原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指下棋,围观者清,确实如此。

【歇后语第68句】:【酒乱性,色迷人】(谚)酒能乱性,使人丧失理智;色能迷人,使人溺于淫欲。指人一旦沉迷酒色,就会酿成祸乱,导致堕败。

【歇后语第69句】:【当耳旁风】(惯)耳旁风:从耳旁吹过的风。比喻不把别人的劝告或嘱咐放在心上。 也作“当耳边风”。

【歇后语第70句】:【牵着鼻子走】像牛一样被牵着,谓被人愚弄控制。巴金 《探索集》:“可是我不会走那条现成的路,我不会让他们牵 着鼻子走。” 牵住牛鼻子用一根木键穿住牛鼻子,一头系上缰绳,用 以牵牛。指抓住关键。《北京日报》(1988,8,3):“市化工总 公司牵住牛鼻子不放松,三十四个企业年内基本完成劳动 组合。”

【歇后语第71句】:王某出外打工,没有挣到几个钱,家里的地却荒了。他妻子说:“到外挣块板,家里却丢扇门。”(辽宁·大连)

【歇后语第72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释义: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例句:“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

【歇后语第73句】:天渐渐冷了,可我却不愿穿毛裤。妈妈又气又急地说:“人冷腿,狗冷嘴,将来冻出个毛病可怎么得了?”(山西·太原)

【歇后语第74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歇后语第75句】:心里生起一盆火——浑身热乎乎

【歇后语第76句】:牛皮纸上雕花——刻薄

【歇后语第77句】:【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歇后语第78句】:手插鱼篮——避不得腥

【歇后语第79句】:我的字总写不好,爸爸说我的字像是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我埋怨说笔不好,爸爸说:“驴不好好拉套,还嫌套杆子弯。”(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80句】:【痴心女子负心汉】(谚)痴心:爱恋忠诚不变。负心汉:见新忘旧的男子。指在男女婚恋问题上,往往女子坚贞不移,男子违盟背约。 也作痴心女子,反面男儿。 痴心女子薄情郎。 痴心女儿负义郎。

【歇后语第81句】:【鼻子上挂鲞鱼——嗅鲞】(歇)鲞(xiang)鱼:剖开晾干后食用的鱼。嗅鲞:谐“休想”。指不要痴心妄想。

【歇后语第82句】:大炮打跳蚤——小题大做:不惜代价

【歇后语第83句】:【道理讲得清,顽石也动心】(谚)顽石:冥顽无知的石头。只要把道理讲清讲透,就连顽石也能开窍。 指要想说服人,关键的问题是要把道理讲清讲透。

【歇后语第84句】:属蜘蛛的——满肚子丝(私)

【歇后语第85句】:【弄鬼捣棒槌】释义:比喻耍花招欺骗人。例句:如果你们想欺骗我们,或者弄鬼捣棒槌,睛天不见阴天见,吃不了统统叫你们兜起来。

【歇后语第86句】:【佳人有意郎君俏,红粉无情子弟村】(谚)佳人、红粉:均指俏美的女子。村:粗野,俗气。女人看中某个男子,就觉得他俊气;女人看不上某个男子,就觉得他粗野。指男子在女人眼中的美丑,就看对不对胃口。

【歇后语第87句】:唐三藏的扁担——担经(惊)

【歇后语第88句】:【瓜桃梨枣,见面就扰】释义:人们见到瓜、桃、梨、枣等水果吃几个或挑挑拣拣是难免的。例句:哎哟!瓜桃梨枣,见面就扰!卖东西哪有不兴人家挑拣的?不让挑拣!你干脆留着自家吃。

【歇后语第89句】:妈妈叫小英看一会儿课外书,可小英还没坐稳,就又跑出去玩了。妈妈说:“你啊,真是坐不住的陀螺屁股,我看你长大会有啥出息!”(江苏·无锡)

【歇后语第90句】:【美食不中饱人餐】(谚)中:适合。指人在饱食之后,对再美好可口的食物也没食欲。比喻道理虽好,当人不需要时,也就不会接受。

【歇后语第91句】:阎王扮观音——神不神,鬼不鬼

【歇后语第92句】:【三人说着九头话】(惯)指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歇后语第93句】:一次,我向妈妈说:“妈妈,吃完饭再写作业也不迟。”妈妈不高兴地说:“后插一日秧,晚收十天谷。”我一听,就乖乖地去写作业了。(河南·洛阳)

【歇后语第94句】:【把稻草说成金条】把坏的说成好的,说谎骗人。成语:信 口雌黄。《香港内外》:“那混蛋哪,真是江湖骗子!那些嘴 能把稻草说成金条!”

【歇后语第95句】:放学回到家里,我总爱在妈妈面前说别的同学这点不如我,那点我比他强。妈妈教育我:“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别人的优点多着哩!”(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96句】:【高抬贵手】“高抬贵手”指求人开恩、求人饶恕时的恳求的话。看看它的由来,起初这只手并不高贵,是后人把这只手抬高了。原来,旧时乡下演戏,往往先由乡绅们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他们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戏场只开一扇门,由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把门收票。这些看门的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挺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溜进去。过去,农村的小孩个个都是小戏迷,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票。便谁想谁的办法,有爬墙头进去的,有钻出水洞进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门的求情的办法。一看把门的脸色高兴,态度好一些,就央求说:“叔叔,请你把胳膊抬高一点!”于是孩子们便趁势从看门人的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文人们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意思就是请人“开恩”,或行个方便。推而广之,便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求情了。

【歇后语第97句】:【蛇大窟窿粗】(谚)窟窿:指蛇藏身的洞。蛇要是大了,它藏身的洞自然就粗。比喻家大业大收入多的人家,经济开销自然就大。 也作蛇粗窟窿大。 蛇大眼儿大。眼儿:指蛇洞。

【歇后语第98句】:草帽破了顶——露头

【歇后语第99句】:【船不离舵,客不离货】(谚)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离开舵一样,客商不能离开自己的货物。指客商离开货物,没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盗。也指贵重财物必须随身带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413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