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火的搞笑歇后语,让人看了一遍又一遍!
【谚语俗语第1句】:【儿行千里母担忧】(谚)指儿女出门,不论远近,母亲总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 也作“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谚语俗语第2句】:闺女穿着奶奶的鞋——老样子
【谚语俗语第3句】:【千滚豆腐万滚鱼】(谚)指豆腐和鱼多煮些时间才能入味。
【谚语俗语第4句】:出土的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谚语俗语第5句】:【好话说三船,不如攥起拳】(谚)好话说得再多,也不如握起拳来用强硬的手段奏效。指对待不讲道理的人,用强制手段比说好话管用。 也作“好话敌不住好拳”。
【谚语俗语第6句】:【瞌睡给了个枕头】(惯)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来了个枕头”。
【谚语俗语第7句】:【吃凉不管酸】(惯)比喻对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闲事。
【谚语俗语第8句】:【东风吹来往西倒,西风吹来往东倒】(惯)形容人立场不坚定,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谚语俗语第9句】:《西厢记》做枕头——痴人说梦
【谚语俗语第10句】:【起了风,少不得要下点雨】(谚)风是雨头,既然风起了,跟着或大或小总要下点雨。借指对方既然已经提出了条件,总得多少有点表示。
【谚语俗语第11句】:【铁板钉钢钉——硬到家】(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形容人性格极其刚强或态度十分强硬。
【谚语俗语第12句】:带着存折进棺材——死要钱
【谚语俗语第13句】:【是药三分毒】见“凡药三分毒”。
【谚语俗语第14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拢
【谚语俗语第15句】:【老树枝,转不过弯来】释义:比喻执迷不悟。例句:咱老孙头是老树枝,转不过弯来,还跟高国权挨肩儿打唧唧。傻狗不识臭,不晓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谚语俗语第16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指人嘴上说得动听。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17句】:【水清石自见】事情终会弄清楚,真相大白。或说:水清石 头现,鱼烂刺出来/水清鱼自现。成语:水落石坐。曹禺《王 昭君》:“有什么可辩白的?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水清石自 见。”
【谚语俗语第18句】:【畏首畏尾,身其余几】(谚)头也担心,尾也担心,身上还有多少地方可无忧无虑的?指做事怕这怕那,顾虑重重,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谚语俗语第19句】:【三天两头歇】经常中断,停止。歇,亦可换用其他动词, 意思也随着改变,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厂倒有七个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两头歇!”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借指事多解决不了,只好由它去。 台湾梁实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该绝,明天还有明 天的事,事越积越多,越多越懒得去做。虱多不痒,债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谚语俗语第20句】:【昧着惺惺使糊涂】(惯)昧:隐藏。惺惺:清醒。指心里明白,装作糊涂。
【谚语俗语第21句】:高山顶上敲鼓——晌彻四方
【谚语俗语第22句】:墙缝里的蝎子一暗中伤人
【谚语俗语第23句】: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谚语俗语第24句】:【丫环拿钥匙——当家不主事】(歇)丫环:旧时婢女,也叫丫环女。 指虽掌管家务事,但得听从别人,自己不能做主。 也作丫环带钥匙——当家不做主。 丫环拿钥匙——当家做不了主。
【谚语俗语第25句】:【灶老爷上西天——有一句讲一句】(歇)灶老爷: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旧俗每年腊月廿三祭灶神,认为灶王爷此时会上天报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况。指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或隐瞒。 也作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灶王爷升天——实话实说。
【谚语俗语第26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谚语俗语第27句】:玻璃上绣花——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谚语俗语第28句】:【不知天高地厚】释义:不了解客现实际情况,对自己估计过高。例句:他绝对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太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李拐子用拐杖拄得地咚咚响,那气愤的样子,几乎要把地球捅个大窟窿。
【谚语俗语第29句】:【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你也休说我的长,我也休嫌你的短】(歇)险道神:迷信称出殡时的开路神,身材细长。寿星老儿:民间传说中长寿的神,身材矮胖。指彼此都有缺点,不要互相嫌弃。
【谚语俗语第30句】:【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雷瓢葫芦】胡乱,音近,含大体上近 似之意。差不离照原样子办。照,也说:比。成语:照猫画 虎。海外陈若曦《远见》:“不久也就摸到了窍门,可以依样 画葫芦。”
【谚语俗语第31句】:【打卦打卦,只会说话】(谚)打卦:算卦,算命,推算人未来命运的迷信活动。指测八字算卦的人,只会用花言巧语骗人钱财。
【谚语俗语第32句】:飞蛾扑灯——祸由自招;惹火烧身:自取灭亡
【谚语俗语第33句】:【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释义:吃一点亏会得到无限福运,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当时汪祥若肯吃亏这十两银子,何至断送了万金货物,岂非为小失大?所以说: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
【谚语俗语第34句】:【脊梁骨里冒凉气】(惯)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浑身发冷。 也作脊梁沟里冒冷汗。 脊梁骨冒凉气。
【谚语俗语第35句】:【哑巴见面——没说的】(歇)指无话可说或不说话。也用来称赞人或事物完美,没什么可指责、挑剔的。
【谚语俗语第36句】:高空跳伞——落千丈
【谚语俗语第37句】:【打着灯笼没处找】释义:说明难得,少有。例句:“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
【谚语俗语第38句】:【破着一身剐,皇帝也对打】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谚语俗语第39句】:【林冲打洪教头——后发制人】(歇)林冲:《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武艺高强,他在柴进庄上作客时,因洪教头再三挑战,被迫与之比武,他让洪教头先动手,然后利用对方破绽将其打倒在地。 指让对方先动手,然后加以反击,制服对方。
【谚语俗语第40句】:【拉黑牛】(惯)指卖主让同伙装成顾客,假装购买其货物,诱骗顾客上当。
【谚语俗语第41句】:【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原指人穷失去志气,也指遇到困难 灰心丧气。浩然《艳阳天》:“好吧,我是人穷志短,马瘦毛 长,不能不张嘴了。你家有多余的,多少先匀一点给我,我 们一家老小好度命。”
【谚语俗语第42句】:【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释义:房笆:铺在房椽子上面的苇箔(b。)、秫秸等。比喻没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来。例句:牛大婶:“对!‘帅不离位’真不假,看你们这‘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
【谚语俗语第43句】:菜篮子装泥鳅——爬的爬,溜的溜
【谚语俗语第44句】:喝多了滚开水——热心
【谚语俗语第45句】:眼睛盯着鼻尖——只看一寸远:目光短浅
【谚语俗语第46句】:【事在人为】(谚)指事情的成败在于人为的因素,与天命无关。
【谚语俗语第47句】:【拿别人的鞭子抽自己】(惯)比喻拿别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来惩罚自己。
【谚语俗语第48句】:【弯刀对住瓢切菜】(惯)弯刀:刃部呈弧形的刀。瓢: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弯刀在半圆形的瓢里切菜,正合适。形容正好吻合。
【谚语俗语第49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谚)指草丛深了,各种虫子都有;树林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比喻社会是广阔博大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谚语俗语第50句】:【 没理搅三分】不讲理,耍赖。成语: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搅,也说:占。赵树理《锻炼锻炼》:“谁给提意见,马上跟谁 闹,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谚语俗语第51句】:【逢人减寿,见衣加钱】(谚)见了人,要把人家的岁数说得小点;见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价抬得高点。旧指与人交往要善于取悦对方。 也作“逢人减岁,遇货加钱”。
【谚语俗语第52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友好不是单方面的,要双方相 互真诚相待。成语:将心比心。张恨水《啼笑因缘》:“从今 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换人心这句话是假的,不过是金子换人 心罢了。”
【谚语俗语第53句】:耗子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54句】:十指头生疮——毒手
【谚语俗语第55句】:【蜂刺入怀,解衣去赶】(谚)指黄蜂要是钻进衣襟里,就必须马上解开衣襟赶跑它。比喻情况紧迫时,不容有任何迟疑,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也作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虿(chai):蝎子一类的有毒动物。 蜂蝎入怀,各自解衣。
【谚语俗语第56句】:【人不解甲,马不停蹄】(惯)甲:古时打仗穿的盔甲。人不卸掉盔甲,马一直在前行。形容事情紧急,不能停顿或休息。也比喻非常忙碌,顾不上休息。 也作人不歇脚,马不停蹄。 人不解甲,马不卸鞍。
【谚语俗语第57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谚语俗语第58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得了人家好处,不容易坚持 原则。张贤亮《河的子孙》:“不过,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软。两碗香喷喷的羊肉大米饭下肚,不给人家撂下些啥, 总觉得过意不去。”
【谚语俗语第59句】:【冷饭好吃,冷语难受】(谚)冷汤冷饭倒也吃得,冷言冷语却叫人难以忍受。指冷嘲热讽的话最伤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冷泡饭好吃,冷面孔难受。
【谚语俗语第60句】:星期三下午,李洋他妈无精打采地从医院回来——听说李洋他爸得了不治之症。邻居王奶奶说:“天哪,这真是越咸越吃盐,越热越加棉。这么大的打击,她难扛啊!”(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61句】:五更天下海一一赶浪潮
【谚语俗语第62句】:【好鼓不用重锤敲】(谚)响亮的鼓用不着重锤敲打。比喻聪明人悟性高,一点就明,不用多说。 也作“响鼓不用重锤”。
【谚语俗语第63句】:一天,我和爷爷到责任田干活时,我想解个手,爷爷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在咱家地里解吧。”(河北·鹿泉)
【谚语俗语第64句】:【庙小岂容方丈富】方丈,庙里主事的和尚。借指集体事 情没有搞好,而主事者富有,财富来路不明,必然是贪污。 电视新闻:“厂长发财,厂子赔钱。老百姓说:庙小岂容方丈 富。纪委决定立案审查。”
【谚语俗语第65句】:【无事而戚,谓之不祥】(谚)戚:忧愁哀伤。不祥:不吉利。指无缘无故地悲伤哀泣,是灾祸来临的不祥之兆。
【谚语俗语第66句】: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谚语俗语第67句】:【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释义: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真是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居然有人诬告卢华。”
【谚语俗语第68句】:清道夫拉货——拉的全是废物
【谚语俗语第69句】:【一回见面二回熟】(谚)头次见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见就是熟人了。 指人们的社会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谚语俗语第70句】:【桥归桥,路归路】(惯)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也作“桥是桥,路是路”。
【谚语俗语第71句】:【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明代《水浒》:“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谚语俗语第72句】:【天下钱哏儿都一样】(谚)钱眼:钱孔,旧时铜钱当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钱眼都一样是方的。指人人对钱财都一样地喜爱。也借指人的眼力、喜爱与追求都差不多。
【谚语俗语第73句】:【心欲专,凿石穿】(谚)欲:要。 只要心意专一,不难把大石凿透。 指心专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74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谚)指即使打仗场场都能胜利,也不如不打仗为好。
【谚语俗语第75句】:【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责品德败坏的官员和坏人。称其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似禽兽。衣冠禽兽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古代有一种恶鸟、恶兽,名叫“枭”、“獍”,这两种禽兽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亲吃掉,据此就有了“衣冠枭獍”一语,喻指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因一禽一兽,后演变为“衣冠禽兽”。另一种认为,“衣冠禽兽”一语源于古代官员的衣饰,原来并无贬义。在我国历史和戏剧舞台上,封建官吏服饰上都绣有飞禽走兽,明清两代文官服上绣禽,武官服上绣兽,且看下表:品级:倾述林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鹤锦鸡孔雀雪雁白鹂露鹚鸳鸯鹌鹑练雀武官: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从中不难看出,衣冠上的禽兽,越是珍奇,品级越高。后来这些象征、区别官职的“衣冠禽兽”们,只顾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到头来却成了人民切齿痛恨的代名词。
【谚语俗语第76句】:【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惯)指人虽穷而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谚语俗语第77句】:【三人同行小的苦】(谚)几个人同行上路,年轻辈分小的,理应多承担些服务性劳动。指在群体活动中,年轻人要有吃苦多劳的自觉性。 也作“三人出外小的苦”。
【谚语俗语第78句】:鸭子学上树——力不能及;力不从心
【谚语俗语第79句】:【当面烧香,背后拆庙】(惯)比喻人前假装善良,背地里干坏事。
【谚语俗语第80句】:【家贼难防】(谚)家庭成员中有人偷自己家的东西,那是最难防范的。泛指内部的坏人最难对付。
【谚语俗语第81句】:【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谚)饫(yu):饱时进食。烹宰:经过烹调的肉食佳肴。人在饥饿时,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饱时,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饭菜香不香,关键在于人是饥是饱。 也作饿了糠如蜜,不饿蜜不甜。 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谚语俗语第82句】:吃了豹子胆——什么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83句】:【囚人梦赦,渴人梦浆】(谚)赦:赦免。浆:汤水。囚犯常梦到自己被赦免释放,口渴的人常梦到有汤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梦到什么。
【谚语俗语第84句】:妈妈叫我帮她干活,我说先玩一会儿再干。妈妈朝我一变脸:“我看笤帚疙瘩要吃食儿。”吓得我赶紧干活去了。(山东·昌乐)
【谚语俗语第85句】:【二而一,一而二】(惯)指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86句】:【 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尾短。指不会持久。张贤亮《河 的子孙》:“此刻,他大脑计算机输出的第一个数据就是:这 伙人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谚语俗语第87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丈二,身高,摸不着头脑。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说:金刚。成语: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师》:“林崖惊异地望着这对表情奇特的男女,有点丈二和 尚——摸不着头脑。”
【谚语俗语第88句】:【空着肚子打饱嗝——硬装门面】(歇)指内里不行,表面上还硬要装得好看。
【谚语俗语第89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谚)旧指为善或作恶终究会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也作善恶终有报,只争旱与迟。 善恶必报,迟速有期。
【谚语俗语第90句】:【老牛拉破车】(惯)比喻做事磨蹭,节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车。 老牛破车。
【谚语俗语第91句】:【好经念给聋施主】好话说了没起作用。或说:好话说给 聋和尚。马烽《刘胡兰传》:“我天天说,日日劝,全是为她 好,咳!好经念给聋施主,白费唾沫!”
【谚语俗语第92句】:【九牛去得一毛】(惯)形容损失非常少或所占比例极小。 也作“九牛身上拔一根毛”。
【谚语俗语第93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缺少实践能力。张洁《无字》: “她对知识分子是太了解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眼前就放着 那么一个样板。”
【谚语俗语第94句】:毛驴蛋子不戴笼嘴套——占了嘴的便宜,也吃了嘴的亏
【谚语俗语第95句】:【要打看娘面】(谚)要责打孩子,也要给孩子母亲留些情面。指母亲的情面重。也指采取行动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谚语俗语第96句】:【拜错了庙门】(惯)比喻求错了人。
【谚语俗语第97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释义:形容实现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欢乐。例句:骆宏勋听得,举目一观,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谚语俗语第98句】:【抠着屁股——自抬自】(歇)抬:抬高。指自己抬举自己。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9句】:【家无主,屋倒竖】(谚)家里要是没有个当家理事的人,就会乱得连房屋也要颠倒过来。指家庭少不了主事的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gaoxiaojuzi/show-41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