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关于观潮的文案

【第1句】:观潮很美的句子

【第1句】:你若赐我一段浮华,我便许你满世繁花。

【第2句】:他在远方看我,眼神犹如雨天般辽远而悲伤。

【第3句】:我们的火,要把世界点燃。

【第4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第5句】:小时候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

【第6句】: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第7句】:静静倚在窗两边的鸳鸯蝴蝶,它们远走高飞——faye《红线》

【第8句】:哀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

【第9句】:哥哥我祝你此生生不如死,颠沛流离。

【第10句】:回忆落空了残年。

【第11句】: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水波温柔,阳光强烈——海子

【第12句】: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罗曼·罗兰

【第13句】:很长的岁月里,我们放肆而乖张

【第13句】:过了就过了,一切不过是一个花开的历程。

【第14句】:爱情啊,是一种诅咒,我们都会变成魔鬼的。——《杪冬》

【第15句】:生命在这样的救赎下,以尊严的姿态延伸。

【第16句】:岁月断送了年复一年的青春。

【第17句】:我怀念我停在单车上的十七岁。

【第18句】:想念是一种仪式,真正的记忆与生俱来。

【第19句】:要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第20句】: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

【第21句】:年华里,我们失去的是一种心情。

【第22句】:真正的寂寞是很真实的

【第23句】:我讨厌你这样肆意充斥着我一个个的夏天

【第24句】:一定要很用力的活下去

【第25句】:that's all mean to be.【这都是命中注定】

【第26句】:漫长抗衡着须臾,悲伤炼化为透明

【第27句】: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里一个漫长的打坐。

【第28句】: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第29句】: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

【第30句】: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

【第31句】: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

【第32句】:风缠绵着刮,听一夜落花。

【第33句】:错过,不是错了而是过了——夏达《子不语》

【第34句】:把岁月铺成红毯,见证我们的极限。

【第35句】:若我们都白了头,谁会想起遥远的曾经

【第36句】:去爱吧,就像不曾受伤一样。

【第37句】:就像对一个女孩,因为她不爱你,所以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因为不爱,所以都错。

【第38句】: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第39句】:今日,我将与你永别

【第40句】:它无非是青春里一段凛冽刻骨的浮光掠影,我却妄图用它要挟你泄露一袭忧伤。

【第41句】:我在前方等你,等过三千个绿色的夏天

【第42句】:叛逆一个家庭只是孩子的游戏,叛逆一个世界则是魔鬼的权能。

【第43句】:弃族的王位上,只有王与王拥抱着取暖。

【第44句】:你只有这些东西,就算没有人家多,甚至都是垃圾,你也不想失去,对不对?不想什么也没有。

【第45句】:我最恨有人抢走属于我的东西,凡是我失去的,我都要亲手一件件夺回来

【第46句】:长夏逝去,岁月静好

【第47句】:被岁月覆盖的花开,白驹过后变成空白

【第48句】: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第49句】:哀莫大于心死

【第50句】:谁的寂寞覆我华裳,谁的华裳覆我肩膀

【第51句】:总有人相濡以沫二十年,却输给天真或妖冶的一张脸。

【第52句】:是有多坚强 才敢念念不忘

【第53句】:有一些过去,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

【第54句】:凤飞翩翩兮 四海求凰

【第55句】:我们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那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泰戈尔

【第56句】: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淡忘了。

【第2句】:观潮中三个优美的句子

【第1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俗。

【第2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第3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丈”是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第3句】:33米。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第3句】:四年级语文《观潮》里描写优美的句子有哪些

摘自原文:

【第1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第2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第3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4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第5句】: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出自:《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表达:作者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段,例如比喻、形容、衬托,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然后又分别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这两个大的表现方面,间接地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直接和间接的树立在读者面前。

【第4句】: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

钱塘江大潮分一线潮、回头潮。

回头潮,乃人工大坝 横空出世,桀骜潮水触之顷刻粉碎,蔚为壮观。 擎云举日, 携海提峦, 挟雷裹电。

统百丈惊涛, 千里狂澜; 呼啸东来, 直奔西天。 气吞海宁, 威震吴越, 雁荡从此不称山。

曾几时, 叫钱塘倒立, 不见坤乾。 卧榻岂容人酣? 筑长堤怒把天公鞭。

急堆星垒月, 金汤倒灌。 拱天接地, 大坝高悬。

孰进孰退, 玉瓦两难, 一代英雄捶胸叹。 罢罢罢, 纵碎骨粉身, 亦男子汉。

唐双宁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杨万里 宋朝李觏写有《忆钱塘江》诗: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朝朱继芳也写有《钱塘江》诗,“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描绘出一副色彩鲜明的钱江图: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元末明初的诗人金涓,作有《浙江晓渡》诗,浙江就是钱塘江,让我们从他的诗中,体会一下钱塘江的神韵: 片帆风力饱,凉气碧飕飕。 江阔欲沉雁,天空惟见秋。

渔歌闻四起,人影在中流。 隔望秦峰出,东南第一州。

清代宋维藩有以《钱塘江》为名的诗,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钱塘江的风貌: 钱塘江水势如铺,此日扁舟胜五湖。 野旷天低连海峤,山青翠叠浸冰壶。

蜃楼缥缈群仙集,瑶岛依稀只鸟孤。 不是前人功德远,沧桑几度事模糊。

明朝女诗人王素娥有《渡钱塘江》诗,写一江景色: 风微月落早潮平,江国新晴喜不胜。 试看小舟轻似叶,载将山色过西陵。

明代丁师虞的《渔浦晚归》写出了钱塘江畔的特有意境: 春在山颠与水涯,江流曲处有人家。 晚来渔棹长歌去,回首残烟点暮鸦。

远山、曲江、人家、晚霞、渔棹、长歌、残烟、暮鸦,组成了一幅美丽朦胧的钱塘江边村落图。 文学家郁达夫写《夜泊西兴》诗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江边情景: 罗刹江边水拍天,山阴道上树含烟。

西兴两岸沙如雪,明月依依夜泊船。 在现代诗人郭沫若的《溯钱塘江》诗中,钱塘江已是另一番模样: 快艇溯钱塘,秋阳力尚刚。

一江流碧玉,两岸染红霜。 木伐铺滩下,风帆背日张。

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 东晋孝武帝时苏彦已写有观潮诗: 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

訇隐振宇宙,漰磕津云连。 唐朝温庭筠的《钱塘曲》说明唐朝时这一天下奇观就已经被诗人们写入诗中: 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

淮南游客马连嘶,碧草迷人归不得。 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长鲸泻酒如飞泉。 李白来到杭州以后留诗不多,但却有诗形象地描写了钱塘江的潮水,这天下奇观,连见多识广的李白也感到惊奇: 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来过恶风回;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唐朝孟浩然也有观潮诗,描述了观潮的过程和钱江大潮的特点: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回,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涛》,写出了钱江大潮的雄伟气势: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宋代诗人米芾云:“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苏轼登望海楼,写有《望海楼晚景》一诗,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当时在望海楼上就可看见杭州市区段钱塘江的大潮,苏轼在诗中描写了钱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情景: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十二回。 苏东坡还有一首咏观夜潮的诗,也很别致: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宋朝齐唐曾做过一首《观潮》: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鳌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宋代潘阆《酒泉子》很有名,其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诗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仍常为人们引用: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第5句】:解释一下《观潮》中的句子

南宋周密的《观潮》是这样描写钱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观看钱江潮,南北两岸均可。南岸的观潮地带都在沙地范围之内,尤以青龙山、赭山一带称佳。

每年八月中秋至十九日这几天,几十里之外的红男绿女,要携带酒肴,赶到江边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十八日午后潮水来临之时,数十公里长堤之上,更是人山人海。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在这节日盛会中,还有一种经过专门训练的水师,为看客作“弄潮”表演,宋代诗人潘阆称:“弄潮儿向当潮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周密在《观潮》中对此作了更为具体生动的描述:“善游者数百,皆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物。”

现在看来,这种弄潮技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可能他们的弄潮地点都选在杭州附近,以便南宋小朝廷的达官贵人们欣赏,而那里已是潮水的尾巴了。

要是大潮地段,潮水每平方米有七吨多的冲击力,几千公斤重的护坡巨石常被卷走,可谓“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以身试潮是不堪一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

其,指潮。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⑩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

弄,舞动。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15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

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

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④也。 注释:①〔江干〕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

溢目,满眼。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310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