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风流有佳句吟眺一伤心

【第1句】:诚心求教

万古荒坟在,悠然我独寻。

寂寥红粉尽,冥寞黄泉深。 蔓草映寒水,空郊暧夕阴。

风流有佳句,吟眺一伤心。赏析:那苏小的慌坟已存在百年,我怀着悠然地心情独自去寻找她的所在。

当年那风华绝代的美人早已不在人世,留下的只有那寂寞的一抔黄土,阴间的芳魂被束缚在深远的黄泉之下不得脱身。(第三句描写墓边景色)寒冷的死水倒映着岸边枯蔓的野草,微弱的夕阳映照着空旷的郊外。

看着这寂寥之景,不禁让人想起这位风流才女当年那结同心的佳句,我边吟诵那千古传唱的《钱唐苏小歌》边眺望着远方心头涌上一阵难以言说的伤心。(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生前繁华死后寥落。)

诗作鉴赏见仁见智,这仅是本人愚见,不足之处还请包涵,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2句】:诗人用来描绘苏小小的诗句有哪些

李贺《苏小小墓》诗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温庭筠《苏小小歌》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

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权德舆《苏小小墓》

万古荒坟在,悠然我独寻。寂寥红粉尽,冥寞黄泉深。

蔓草映寒水,空郊暧夕阴。风流有佳句,吟眺一伤心。

【第3句】:"小小" 是什么意思

是古代钱塘名妓苏小小吗?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和历史上其他名妓一样,苏小小也是红颜薄命,死时芳龄十九岁,葬于钱塘西冷之坞。她没有秦淮名妓柳如是的命运,在鲍仁金榜题名时,她已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留下一座青冢,独守西湖钱塘。

也许是因为青楼出生,向来重视名节的儒家历史记录者只给与一句“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就记录了这个曾经的才女。

虽然没有在正史中青史留名,但是苏小小却以另外一种形式流传后世,那就是“意象”。意象是中国诗歌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代名妓苏小小就是以“钱塘苏小小”这个意象被记录于中国文学史中。

即使声望不及柳如是等秦淮名妓,但,她同样在中国历代才女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也许要归功于诗人白居易,因为“钱塘苏小小”这个意象正是从白乐天的诗中开始的。

据说白舍人最初作《杭州春望》时,在当时文坛引起了很大的波澜,刘禹锡的《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兼寄浙东元相公》就是“声讨”白诗之其中的一首。 关于苏小小的诗句很多,现把自己知道的辑录下: 杭州春望 唐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和春深二十首》之二十 唐 白居易 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

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兰麝熏行被,金铜钉坐车。

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 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唐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余杭形胜 唐 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苏小小墓 唐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七夕 唐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江南行 唐 罗隐 江烟湿雨蛟绡软,漠漠小山眉黛浅。

水国多愁又有情,夜槽压酒银船满。 细丝摇柳凝晓空,吴王台榭春梦中。

鸳鸯鸂鶒唤不起,平铺绿水眠东风。 西陵路边月悄悄,油碧轻车苏小小。

苏小小墓 唐 罗隐 魂兮檇李城,犹未有人耕。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

相和歌辞•江南曲 唐 罗隐 江烟湿雨鲛绡软,漠漠远山眉黛浅。水国多愁又有情,夜槽压酒银船满。

绷丝采怨凝晓空,吴王台榭春梦中。鸳鸯鸂鶒唤不起,平铺渌水眠东风。

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嫁苏小。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兼寄浙东元相公 唐 刘禹锡 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

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 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

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唐 刘禹锡 报白君,别来已渡江南春。

江南春色何处好, 燕子双飞故官道。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

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郡斋北轩卷罗幕, 碧池逶迤绕画阁。

池边绿竹桃李花,花下舞筵铺彩霞。 吴娃足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

坐中皆言白太守, 不负风光向杯酒。酒酣襞笺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报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其奈钱塘苏小小, 忆君泪点石榴裙。

真娘墓 唐 李绅 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送客游吴 唐 殷尧藩 吴国水中央,波涛白渺茫。衣逢梅雨渍,船入稻花香。

海戍通盐灶,山村带蜜房。欲知苏小小,君试到钱塘。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唐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烟幌自应怜白纻,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嘉兴寒食 唐 徐凝 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

杂曲歌辞•杨柳枝之二 唐 牛峤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枝下结同心。

幽院早春 唐 柳中庸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

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

苏小小歌 《乐府歌》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苏小小歌 《元文类》 东流水底西飞鱼 ,衔得钱唐纹锦书 。几回错认青骢马 ,著处闲乘油壁车 。

鹦鹉杯残春树暗 ,葡萄衾冷夜窗虚 。莲子种成南北岸 ,苦心相望欲何如 。

苏小坟 《列朝诗集 静居集》 冷落百花朝 ,无人上画桥 。东风吹绿草 ,依旧似裙腰 。

苏小小墓 唐、权德舆 万古荒坟在 ,悠然我独寻 。寂寥红粉尽 ,冥漠黄泉深 。

蔓草映寒水 ,空郊暖夕阴 。风流有佳句 ,吟眺一伤心 。

苏小小歌 沈原理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

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

【第4句】:谁知道唐朝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

苏小小墓1 作者: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2。

草如茵,松如盖3,风为裳,水为佩4。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5。 西陵下,风吹雨。

【第1句】:《乐府广题》:"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古乐府《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方舆胜览》:"苏小小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乃晋之歌妓。

今有片石在通判厅,题曰苏小小墓。"李绅《真娘墓诗序》:"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 【第2句】:幽兰四句:写已成幽灵的苏小小眼含泪水,如幽兰带露。她不能再与人缔结同心,只能孤独地飘荡。

【第3句】:草、松两句:写坟墓的景象。 【第4句】:风、水两句:写苏小小的幽灵以风为衣裳,以水为佩饰。

这句显然借鉴了屈原《九歌》对神、鬼的描写方法。 【第5句】:油壁车四句:反用《苏小小歌》之意,写往昔的幽会已成空幻,当年的情人已为鬼魂。

翠烛:鬼火,有光无焰,故曰冷翠烛。 赏析一】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第1句】: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第3句】: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不是么,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

写景即是写人。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显然都受屈原《九歌·山鬼》的影响。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不难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

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

【第5句】:苏小小墓 赏析

李贺《苏小小墓》赏析苏小小墓 ·李贺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赏析一】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第1句】: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第3句】: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不是么,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

写景即是写人。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显然都受屈原《九歌·山鬼》的影响。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不难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

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她是那样的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绾结同心。

她又是那样的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

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

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之思,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不难感触到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

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张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5140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