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关于戴望舒优美文案

描写的优美句子

描写动物的优美句子(6) 来源: 录入时间:06-09-19 00:14:11 有的鱼呈三角形,游起来像蝙蝠飞翔。

一个大龙虾,在月光下,活像披甲戴盔的勇士。

大龙虾的长须,似树丫的枝条婆娑起舞。

把头潜入水中,那鱼儿们看得更清楚:绿色的身体,黑色的条纹,摇头摆尾要伴你嬉水,你好像不是游泳,而是无意中闯进了一座花园,走入了一幢童话宫殿,五彩的花朵游动或诗意的梦幻,包围你、切割你的灵魂和思想,你于是迷离恍惚不能自己,探头出水,阳光依然灿烂,低头入海,梦幻仍旧成真。

小鱼们顽皮地啄你的腿痒得你想笑,伸手去赶,那鱼儿倏然一闪,矫健敏捷,敢情它们见惯了游人们的惊喜,把同人类相嬉当成鱼儿的必修课。

金鱼也是这样,它们像是活在水里的能够游动的花朵。

什么“珍珠鳞”、“狮头”、“鹤顶红”、“水泡眼”、“朝天眼”……品种多得令人吃惊,每一种都各有它的妙处。

你说“珍珠鳞”才好看么,但是有些人一看到“水泡眼”,才高兴呢,那些眼睛上面长着两个大水泡的金鱼,简直像是鱼类中的丑角,有时竟使人们笑得直不起腰,甚至流出眼泪来。

那虾确实也好看,青白色半透明的身子在水里飞窜,无数对小爪刷刷划动。

两只黑豆眼瞪得格外分明。

一节节甲壳似坦克车履带一样排列。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它们有时独自游来荡去,有时互相追逐,有时紧贴住缸壁。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挥舞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这时如果碰到闲游的同伴,就会打起来。

小螃蟹嘴里吐着的小白泡,好像老头儿在悠悠闲闲地抽着水烟。

硕大的螃蟹口吐白沫,八只脚横着行走,活像个蛮不讲理的霸主。

它们身上的甲壳就像一顶古怪的帽子,关公蟹的帽子上隐约可见人面般的花纹;大眼蟹的帽子四角方方,好像一块豆腐干;梭子蟹的帽子两端尖尖,好像织布的梭子;拳蟹的帽子,像半只皮球……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

正在这时,不知谁惊喜地叫起来:“快来看罗,蟹潮,蟹潮!”我尾随着水兵来到艇首舱,沿着探照灯的光柱看去,嗬,深邃的海水中,成千上万的大螃蟹竟游着,汇聚成一片片黑压压的潮。

时而掀起层层蟹浪,时而卷起一个个蟹涡。

贴着舱壁,静听传来一阵阵“刷、刷、刷”的声音,仿佛激荡着一股股春潮。

我细心观察,一个海蟹足有半斤多重,行动起来相当灵活,看起来,横行是蟹的长处,倒行、前行也同样轻松自由。

蟹有青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就像一朵朵盛开在海底的花。

一只猴子盘坐在地上用爪子搔耳朵,龇牙咧嘴,乐不可支。

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爬到高竿的顶上,倒竖蜻蜓,它那顽皮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猴子跳涧,互相追逐着,活像小孩捉迷藏 金丝猴倏忽间蹦出竹林,一下子就把天籁造成的静物面变活了,它们在枝杈间荡来跳去,常常口尾相衔一线饮水于绝壁下,这又给了我们多少滑稽的兴味。

游人置身在这样多乐趣的幽境中,似乎觉得自己也不过是一种色彩和线条,完全融和进这幅大自然的画屏中了。

人们钟爱峨嵋山的猴子,上了洗象池,便有成群的猴子向游客们乞讨,或许,是峨嵋山的猴子过于精灵,在耳濡目染中,竟也沾上了人类的俗气。

据说,它们现在也摆阔了,游客们的东西给少了,便不高兴,轻则呲牙咧嘴,吓唬胆小的人们,有时,竟要过客把口袋翻出来给它们看过,才悻悻地放行;更有甚者,把游客的照相机、小型收录机扣留下来,挂在树梢上,借以敲诈勒索。

一群乌鸦在夕阳中飞翔,像一面黑网似的遮着渐渐熄灭的天空。

一对鸳鸯在水中恬逸飘游,像一对情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乌鸦是那么黑丑的鸟,一到傍晚,便成群结队的飞于空中,或三两只栖于树下,苦呀,苦呀的叫着,便使人起了一种厌恶的情绪。

乌鸦的庞大队伍,像黑色的旋风一般,突然腾空又突然降落,整个村子都处在它的覆盖之下,然后,村里所有的树木都为之占据,像硕大的黑色的花。

这是乌鸦刚刚进入村子里的情景。

乌鸦一定是有首领和纪律的,它们离开这里,绝对是统一行动,似乎一夜之间,就无影无踪了。

乌鸦返回故乡是在秋天,它们依然是出其不意地进到村子,不过只是作短暂的停留,休整一下,就匆匆而去。

是只小白鹭。

雪绒似的纺棰体身子,比芦花还轻盈,洁美,长长的铁赤的双足,红蜡般直插浅水,高高的雪颈举着长长的坚直而锐润的紫喙,在淡淡清塘的背景上,一幅老僧入定像。

蓦然,有了一声嚓的破水声,极轻,极快,便见叼得一尾很细的麦穗小鱼,夸张地仰了脖,啖而入腹。

一只青鹿像黑色的弹丸一般从草丛的边缘上奔跑过去。

小鹿跟在母鹿的后面,像个警卫战士。

小鹿用它们信赖的、和善的大眼睛望着它们的主人。

鹿群像流云似的从草原上缓缓地飘过。

美丽的茸角是公鹿的第二特征,并以此吸引母鹿的倾慕;每当夕阳晚照,常见到公鹿对水中倒映的茸冠,孤芳自赏呢!公鹿是以爱角闻名的,当野生的公鹿被猎人捕获时,它是宁肯在树上或石崖上将茸角撞破,也不轻易予人的。

它那一岔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倔强、刚硬;它那褐色的、光闪闪的眼睛里,既有善良,也有憎恶,既有勇敢,也有智慧;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它那波浪形的腰,披着淡黄色的冬毛,真叫漂亮,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它全身的力量。

啊,它太美了。

这是一头很漂亮的毛驴,额上还系着一条红绸。

这使我想起了电影上新媳妇回娘家的情景来:得得得的蹄声敲击在白杨耸立的小道上,田园味十足。

我怀着柔情用手抚摸了这头小驴的后背,它抬起来头,瞅了我一眼。

那水灵灵的目光让我难以忘怀。

我一把握住那小驴的缰绳,它却猛地低下头去,憨态可掬,我忽然觉得它的身姿实在有点娇小,不忍骑它了。

蜘蛛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草丛里飞舞着蓝莹莹的萤火虫,像是从天上洒下点点繁星。

萤火虫,轻轻悠悠像飘着一盏蓝色的小灯。

树间那么多萤火虫,仿佛一些小小的精灵,打着小小的灯笼,在那里开游行盛会似的那点点闪烁的光虫,就像一只只调皮的眼睛。

暗里的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织网,像一把小门似的。

从吐出第一缕丝开始,蚕儿们便不再吃桑叶了,这时只有出,没有进,只是一个劲儿地吐丝。

吐,吐,吐,不停地吐,呕心沥血地吐,昏天黑地地吐,吐着心,吐着血,吐着五脏六肺,吐着自己的全部生命……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常常使人潸然泪下。

那一顶顶白纱帐,便是它们的坟场么。

蚕儿们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来报答春天的馈赠,它们是葬身于自己所吐的丝啊! 蜘蛛忙起来,它先是横着拉出一条丝线,然后回过头来又拉出一条。

接着,又竖着拉线。

三拉两拉,东扯西扯,便拉扯出一个八卦型。

然后由外调头向内再拉线,一圈一圈,一轮一轮,纵横交错,穿梭不息。

不多扯一丝,也不少拉一线。

没有一线错线,没有一步冤枉路。

我惊叹了:莫非蛛腹内有一个电子计算机,指挥着它严格循程序操作? 夏夜,一切都显得朦胧、幽暗,似乎连空气都变得清馥馥的。

……在豆棚瓜架,林下水边,在篱前的丛草里,流萤飞起来了:三三两两,忽前忽后,时高时低,那么轻悄、飘忽,好像一些看不见的小精灵提着绿幽幽的灯笼,飞来飞去,那美妙的形象和色彩,确实是迷人的。

它们在忽高忽低、忽断忽续,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队清幽的乐队,在那里奏着清幽的曲子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含着节拍似的 油铃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蝉鸣不像蛙叫那样短促、跳跃,像声声鼓点,而是漫长、高昂、执著:“嘶呀……嘶”,好像二胡。

因此,在夏季田园交响乐队中,如果说青蛙是鼓手,那么蝉便是弦乐师了。

试想:炎炎夏日当空,树枝纹丝不动,连鹅鸭都聚集在树荫下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位弦乐师的高亢奏鸣,该会使人感到多么的寂寞啊! 在秋天的夜里,到处可以听到蟋蟀叫的声音。

蟋蟀是一种很好玩的小虫,它有薄薄的翅膀,颜色紫褐而光润,它有两条很肥壮的腿,所以很会跳跃;它有两枚很锐利的牙齿,和同类互斗的时候,便把它做利器,因为它好玩,所以我们小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它。

螳螂是一种较大的昆虫。

它有着苗条的身材,朴实而又优美的装饰,细长的颈上,顶着一个能往任何方向转动的头和一对丝状的触角,浅绿纱裙似的长翅,覆盖着它的大肚子。

这非常善良的外表,使你很难想到,它还是一位杀敌的“猛将”哩! 一次,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见到了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跳跃,两翅斜斜地伸向两侧,恰像装在背上的两张对称的“帆”。

同时,两对后足,把身体高高抬起,两把大刀缩在胸前。

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的姿势后,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头随着对方的移动而缓转。

此刻蝗虫早吓得魂不附体了,生死就在这眨眼之间,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双翅能飞,但为时晚矣。

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刀”已狠狠投去,蝗虫还未挣扎,就一命呜呼了。

螳螂还有一套不寻常的本领,就是它的颜色会随着周围草木的颜色变化。

蛇盘成一团,张着的嘴里一条吐动得非常快的舌头,好像喷出一条火焰 “哇枣哇枣哇枣”夏天的夜晚,你会常常听到这种迷人的声音。

这是不知疲倦的音乐家枣青蛙的“歌声”。

青蛙在每一块田野上蹦蹦跳跳,嘴里既似说话又似唱歌。

它们的种类很多,有的背皮是绿色的,有的是花的,有的是褐色的,肚下的皮却一律的白。

有的青蛙有大人的拳头大,有的只有小孩的指头那么小,大的小的都不怕人,都放肆地在水田里、池塘里、路边上喊叫,叫得它们的嘴下的皮鼓出一个有它们身子至少三分之一的一个泡。

它们在泥土里不情愿地躲了一个冬天,有太多的情绪闷在肚子里需要发泄。

村里的人不叫它们青蛙,而叫哈蟆。

青蛙的卵变成的蝌蚪,对一些孩子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他们蹲在它们的旁边,端详它们在水是傻傻的憨憨的游动姿态。

它们不理会他们的存在,他们的脸却笑了又笑,笑得比蝌蚪们还憨。

他们把它们捞在手里左瞧右看,怎么也想不通黑黑的它们大了会变颜色,肚下会长出腿来,长长的尾巴会变得没有了。

他们问大人,大人们含含糊糊地说,它们本来是水里的鱼,因为想看水上的世界,常爬到岸上来,慢慢地,样子就变了。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跑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

这鼠小得很,它无情的、坦然的一边吃,一边抬头看着。

……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啊,雄壮威武的东北虎站起来了!只见它昂着头,张着脸盆似的大嘴,打了个哈欠,然后吐出了一条血红血红的舌头,舔了舔尖刀般的牙齿,翘了翘钢针似的白胡须,全身抖了两抖,便迈开大步。

你看,它全身金黄。

还有一道道黑色的斑纹,一双绿绿的眼睛里射出凶光,在铁笼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转去,可真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后面拖着的那条尾巴不就是它的武器钢鞭啊? 头狼毫不示弱地与他对峙着,伸出前肢,身子后缩,像一张拉开的弓。

狂怒的鬃毛雄赳赳地在脑袋顶上竖立着,在原始森林那黑幽幽的带着神秘气息的背景衬托下,身体现出一种凶狠残忍的暴力美。

蓦地,头狼长啸一声,树林震动,发出轰响,随着啸声,头狼拔地而起,黑旋风般扑上来,狼体在空中舒展开。

借着银灰色的天光,亮出狼中领袖的漂亮弧线。

高高的颈子,挺挺的,圆圆的胸脯,像仙女般高贵。

美女般的白色天鹅,像雪团一样在海滨浮游。

脚似桨,尾似舵,微微翘起的翅膀,就是帆。

一群银白色的天鹅浮在水面上,活像一艘扬帆前进的小白船。

天鹅的眼睛极少斜视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闪着瞳光的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召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首望它的。

两只仙子一样的天鹅,轻轻落在暮色苍茫的湖心,伸长了颈子,望了望夕阳的余晖,又回头望了望东方初升的明月:我们刚伴随夕阳,走完了金色的归程,现在又伴随明月,进入银色的梦镜。

我不敢对他说,我见过那天鹅,她是那么柔媚、娇妍、纯洁和充满活力呀!她非凡的美丽,如飞翔的野百合。

游在水里,或者亭亭地立着,文静得像睡莲,像动物世界的公主,白得像是雪捏的,玉雕的。

一只猛鹰平张着双翅从天空直插下去,几乎触到地面,忽又扑动翅膀,发出猛烈的声响斜刺天空。

巨鹰归巢了,它从天而降,站立大巢的崖边上,傲慢地仰望蓝天,俯视大地,然后,那铁一般的大爪张开,引颈振翅,发出一声震动山谷的呼哨。

群山响应,树林的叶片雨点一样纷纷飘落,聚在山谷中未散的雾,被压迫着退到森林的深处。

苍鹰,这是鸟类中最强悍的猛禽。

它飞得高,飞得快,力大无朋,没有什么别的鸟类能伤害它。

鹰是南部天空的统治者。

它们把嘹亮的唿哨骄傲地撒向山川和林莽。

它们威严地、心满意足地在高空巡视着这片隶属自己的广袤疆土。

大雁兴奋得一路高声歌唱,低声吟哦,简直像小孩子,争抢着投入母亲怀抱。

画眉宛如温柔的姑娘,躲在绿叶中娓娓细语。

海鸥临水飞翔,大雁翱翔在高空。

鸟类是自然之链的一个环节,它像风一样,像雨一样,像星像月一样,像山冈和森林一样,像草原和马群一样,共同构成了万物生存的广阔背景。

鸟类的生活与人类的生活已互相渗透。

一群南飞的雁,在蓝天底下出现了,雁群排成整整齐齐的人字形,目标一致地向前飞着。

它们在天空嘹亮地叫着,好像在庄严地宣告:它们的队伍是整齐的,它们的目标是明确的。

它们那由千万只喉咙一齐合奏出来的热烈悦耳的叫声,也久久地飘荡在海岛的上空…… 这是跋涉者的旋律,也是追求美、向往美,创造美的旋律。

大雁似乎总是在飞翔,总是在寻找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永远处于奔波之中。

它(海鸥)像闪电一样疾速俯冲下来,真使人担心它会一头栽到浩淼的江里去。

可是,就在接近水面的一霎那,它突然变得出奇的轻盈了,像羽毛一样飘落下来…… 成千上万只白鸥在金箔似的夕晖里穿梭翻飞,交织成一片喧响不息的旋律,每一只白鸥的翅膀都拖带着夕阳的血红色火焰,令人为之目眩神迷。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

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无耳朵的生物。

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

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叽叽切枣”栏杆上一个笼子里的画眉叫啦。

不一阵,所有笼里都传出画眉的啼鸣。

有的悠忽,如潺潺的溪水在流淌;有的高昂,好像古筝在弹奏;有的舒曼,仿佛是月下的洞箫,呜呜咽咽;有的粗犷,犹如木叶声声。

一种纯粹、原始的音乐,使人感到忘我的境界。

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 描写彩虹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校园的好词好句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中年)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青年)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幼儿)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儿童) 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植物描写 描写星星的好词好句 描写湖海的好词好句 写、画(语段) 夏天 描写星星月亮的优美句子和词语 描写冬天的段落 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句 描写动物的优美句子 描写雨的优美句段 描写脸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太阳的好句 写人好词

戴望舒的《寻梦者》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

  起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

”“开出花来”,已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艳”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向往之情了。

然后又总结梦的特点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思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啊

所以寻找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艰难了。

即使找到了美梦又怎样呢

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爱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在“暗夜里”,可见梦的来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

当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

“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

“桃色”是一种非常艳丽与神秘的色彩,“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

如果在我们衰老时,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再让我们看看诗人是怎样写这个美丽的梦的。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又用了这样的句子,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

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很难遗忘了。

递进的句子又很有层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开出花来,开出妖妍的花来”,像画家在画一幅妍丽的画,泼洒色彩时一层层的涂上去,色彩便一层层的浓丽起来。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句话中,又给人一种纵深感,一层层地潜下去,越来越深。

这样简洁、反复的句子造成了波浪状的美感,让人赞叹。

  色彩的运用使诗美不胜收。

“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

“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非常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

诗人如此用心的运用色彩,想见对美的追寻是非常刻意的。

用字的精练,产生丰厚的内涵。

全诗两百余字,却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

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的幸福感,已经非常完整、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四个“九”字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寻梦的艰难。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云雨声”一词写出了梦的飘渺、多彩。

“放在你的怀里,放在你的枕边”,“放”是有声音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梦。

细细推敲一个一个的美词,深厚的意味就浓浓地涌上来了。

——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人心底最深处的一种渴望,它与生俱来,永不熄灭。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一支火炬,指引着人前进。

努力追寻它,追寻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

就像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剧烈的心跳,这种甜蜜的感觉,一生难忘。

追到梦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幸运者,有多少的人一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心灵中留下永久的伤痛;他又是一个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时候,充实的生活使他的心灵充满欢悦,整个人产生了一种美感。

而能写出《寻梦者》这样诗歌的诗人,是能深深体会到梦的魅力的。

对于他来说,捕捉、感受到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闪光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资料来源:  《寻梦者》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

--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寻梦者>> 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忧伤,奋斗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

  

【参考书(篇)目】  孙玉石:《去寻找无价之宝吧--读戴望舒的〈寻梦者〉》,收《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介绍  戴望舒(吴子敏)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现代诗人。

出身于职员家庭。

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

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

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

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

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

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

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

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

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1938年5月赴香港。

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后并在文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讲课。

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为日军占领。

他未及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很大损害。

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后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等工作。

1948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缉,再次去香港。

1949年辗转到达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

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

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

《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

当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第二阶段的创作包括《我的记忆》集内《我的记忆》一辑、《望舒草》的全部以及《灾难的岁月》集的前几首。

此时较多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保尔·福尔等人的影响,经过创作实践,也对诗歌艺术建立了自己的见地。

诗集《望舒草》中的《诗论零札》反映了他此时对诗歌的理解。

如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即不同于他第一阶段的创作,不同于魏尔兰,而接近后期象征派诗人的观念;又如对待韵律和形式,他反对“削足适履”或“选择鞋子”,而主张“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即强调独创。

总之,这一阶段诗歌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他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使他成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指主要以《现代》月刊为中心进行创作活动并形成了相近的艺术倾向的一部分诗人)的代表,较早就在中国出现的象征派诗歌创作从神秘难懂到此时的为人理解或欣赏,有他的重要劳绩。

但这两个阶段的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思想情绪等都还有较明显的局限。

一些论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消极”“狭窄”“幻灭”“陶醉”等因素。

这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个人不幸、徘徊和忧郁,也显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

第三阶段的创作,指《灾难的岁月》集里的大部分。

抗战开始后,他的诗歌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都转向积极明朗。

1939年《元旦祝福》一诗祝福祖国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

1941年在日寇监狱中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对祖国的解放区怀着深情。

现在见到的最后一首诗《偶成》,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唤着“生命的春天重到”“像花一样重开”。

这三个阶段创作的发展,正反映了一个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真实而艰辛的生活道路。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戴望舒文艺实践的领域是宽阔的。

不仅创作诗歌,而且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

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5355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