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影视频2023经典的佛心禅语的文案
【佛语禅语第1句】:【禅心佛语】佛陀的话让人们羞愧不已,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从此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佛语禅语第2句】:【禅语人生】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佛语禅语第3句】:心是禅的关键,禅是成佛的阶梯,心的悟力是长流不断,而非停滞一处的。因此,每个时候对事物的领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达某一个禅天,此乃成佛之阶梯也。
【佛语禅语第4句】:【禅心佛语】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佛语禅语第5句】:【圣经句子】349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
【佛语禅语第6句】:【禅心佛语】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佛语禅语第7句】:【禅语人生】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佛语禅语第8句】:【禅心佛语】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佛语禅语第9句】:【禅语人生】心态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生的命运。同样的环境和遭遇,如果想法和做法不同就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10句】:【禅语人生】以平常心对待生活,放下过去,才能成全现在;只有放下牵绊,才能圆梦明天。
【佛语禅语第11句】:在花费方面量力而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为了给自己争面子而铺张,那么最终吃亏和难受的只能是你自己。
【佛语禅语第12句】:【禅心佛语】人都是有惰性的,惰性驱使我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佛语禅语第13句】:人们不仅有着相同的佛性,也有着相似的品质、相似的欲求,并且同为人类整体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视他人,即等于轻视自己;尊重他人,即等于尊重自己。
【佛语禅语第14句】:第二种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一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而一旦有所获得时,却舍不得放下,只会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
【佛语禅语第15句】:【禅心佛语】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佛语禅语第16句】: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佛语禅语第17句】:哭会哭出泪水,笑会笑出泪水。据科学家检测,哭出的泪水与笑出的泪水,其成分相同,性质相同。
【佛语禅语第18句】:执著是自缚的蚕茧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一切随缘,将来你才不会后悔!
【佛语禅语第19句】:如果我们毫不怀疑地去相信一个人,那结果只有两种,要不就得到一生的知己,要不就得到一生的教训。
【佛语禅语第20句】:【禅文案】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独自旅行,不受羁绊,没有约束。有一天,背上行囊,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
【佛语禅语第21句】:【禅语人生】月缺时多,月圆时少,人生也是如此,人生也不过如此。面对繁杂的人生,如果我们拥有一份通达开阔的心境,那么很多苦恼和忧愁都会随风消散。
【佛语禅语第22句】:【佛心禅语】不要祈求安逸的生活,要祈求能有随遇而安的心境。不要祈求与你力量相等的工作,要祈求与你工作相等的力量。
【佛语禅语第23句】:【时间与财富】善于利用时间之人,将会拥有更多的财富;虚度时光的人,就会失去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24句】: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佛语禅语第25句】:【禅心佛语】生命的可塑性很强,它完全靠我们去塑造,不是固定不变。
【佛语禅语第26句】: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佛语禅语第27句】:不能容纳破戒之心经刹那顷,况经多时。《大般若经》卷三四九,初分相摄引品
【佛语禅语第28句】:世事难料,福祸常常在瞬息间相互转化,当面对灾祸时选择以正确的心态将阴性的场态转化成阳性场态,这样便种下了一份善的因,得到的当然会是丰硕的果实。
【佛语禅语第29句】:【禅心佛语】两个词:谦虚坚持;【佛语禅语第4句】:能开口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佛语禅语第5句】:往事不必遗憾。【佛语禅语第6句】:顺利,必定是平庸的人生;【佛语禅语第7句】:心态不好,就是心太小了。
【佛语禅语第30句】:龟虫畏野干,藏六于壳内,比丘善摄心,密藏诸觉想。《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67经
【佛语禅语第31句】:【禅心佛语】清静之治者,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同乎义;其言略而循理,其行悦而顺情,其心和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
【佛语禅语第32句】:【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力德无量」。
【佛语禅语第33句】:【禅心佛语】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
【佛语禅语第34句】: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乐。
【佛语禅语第35句】:【禅语人生】我们无法祈求痛苦停止,但是必须祈求我们的心能够征服痛苦。
【佛语禅语第36句】:【禅语人生】我们说人生在世一定要好好活着,怎么样才算好好活着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而已。别闲着,做你该做的事儿去,这就是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好活着。
【佛语禅语第37句】:若闻恶口骂詈肘,其心不动如法住,观察音声如虚空,即是无上之口忍。《大集经》卷十五
【佛语禅语第38句】:【禅语人生】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
【佛语禅语第39句】: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40句】:【禅心佛语】生命中你会遇见两种人:促进你的人,还有打击你的人。但最终,你两者都会感谢。
【佛语禅语第41句】:【禅心佛语】水贵在随遇而安。水灵顺变通,不呆板僵化。因器而变,入圆则圆,入方则方,直如刻线,曲若盘龙。能从容适应环境。
【佛语禅语第42句】:舍当念舍重担,更莫造新担,担是世间病,舍担第一乐。《增一阿含经》卷十七,四谛品
【佛语禅语第43句】:知足的人生让我们感到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为凡尘中的各种牵累所左右,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境界,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不贪婪,不误解,不怀疑。
【佛语禅语第44句】:【佛心禅语】我们的生活圆满了,工作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圆满或工作其一没有圆满,另外得到一个圆满有什么用?
【佛语禅语第45句】:【禅心佛语】给一只得胜的鸽子奖牌,奖牌的重量却使牠不再能够飞得快速和高远了。
【佛语禅语第46句】:【禅心佛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佛语禅语第47句】: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学生的“样”;以好模样,培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佛语禅语第48句】:【禅心佛语】鸟有树则栖,树倒则飞;鱼有水则活,水涸则亡;花有春则开,春去则谢;人有信则立,信丧则败。诚信是做人之本。
【佛语禅语第49句】:【禅语人生】有道德、有戒行的人,不会做出对他人会造成伤害、对自己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事情。
【佛语禅语第50句】:【禅心佛语】失去了东西,人们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佛语禅语第51句】:【禅心佛语】欺骗绝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聪明到将自己也骗了,那又如何呢?你只不过成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牺牲者罢了。
【佛语禅语第52句】:【圣经句子】230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9:62)
【佛语禅语第53句】:失败时要笑,你的悲伤带来的往往不是安慰而是嘲讽;成功时可哭,你的眼泪能换更多的鲜花和掌声。
【佛语禅语第54句】:【禅心佛语】攀爬定律:在努力攀爬之前,一定要看梯子是否搭在你要翻越的那道墙上。
【佛语禅语第55句】: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明)一元《净土十要》
【佛语禅语第56句】:【圣经句子】339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林前13:5)
【佛语禅语第57句】: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果报,但是可以选择种什么因缘;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
【佛语禅语第58句】:【佛心禅语】如果还有明天,你将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
【佛语禅语第59句】:【禅语人生】一旦开悟,爱力会经由你流到你的朋友、爱人、任何你想到或关心的人那里去。
【佛语禅语第60句】:【禅语人生】学会忙里偷闲。总被生活束缚,神经就会永远紧绷。每天抽点时间发呆、胡思乱想,或者每隔一段时间与大自然亲近,才是生活的艺术。
【佛语禅语第61句】: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似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法演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62句】:我在等一个人,一个可以陪我听遍所有悲伤情歌,却不会让我想哭的人。
【佛语禅语第63句】:【读书】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又能使自己从中受到教益,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
【佛语禅语第64句】:【禅语人生】息似晴空无风,脉似旷野夜静,身似一滩清水,刹那乐无时日。
【佛语禅语第65句】:【禅心佛语】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佛语禅语第66句】:来生愿为莲,菩提树下修轮回,守一份清宁待菩提花开结因果,不管轮回因果,禅心依旧如故,观凡尘平生,唯愿遇见的他生生安好。
【佛语禅语第67句】:【圣经句子】114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塞28:16)
【佛语禅语第68句】:学佛究宗家之妙,须清心潜神,默游内观,彻见法源,无芥蒂纤毫作障碍,廓然亡像,如水涵秋;皎然莹明,如月夺夜。——《宏智禅师广录》
【佛语禅语第69句】:【禅心佛语】万一他已经正在做恶事,我们就忧愁不乐,心中常怜愍做恶的众生,我们也有福了。
【佛语禅语第70句】:【禅心佛语】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
【佛语禅语第71句】: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佛语禅语第72句】:大地宇宙间,没有一项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没有一项不是佛法,也没有一项不是修心的功夫。只要肯用心去想、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就没有不能成功的事。
【佛语禅语第73句】:上地之人不可作下地人之行,下地人亦不可作上地者之行。(宋)冈波巴《教言广零集》
【佛语禅语第74句】:【禅心佛语】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佛语禅语第75句】:【禅语人生】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佛语禅语第76句】:【禅心佛语】对人,知感恩;对事,知尽心;对物,知珍惜;对己,知克制。
【佛语禅语第77句】:【禅心佛语】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佛语禅语第78句】:【禅心佛语】如果我们心里始终怀有感恩的态度,我们就能支持、保护和传播实修传承的教法。否则,我们会将佛法变成表面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79句】:婚姻关系其实跟菜市场讨价还价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限,在有共同的做成一笔买卖的愿望下,就会你进一点,我退一点。
【佛语禅语第80句】:面对不能把握的时间,我们只能安住在当下的每一刻,不给自己制造多余的烦扰与牵挂。
【佛语禅语第81句】:学佛要拭掉愚昧欲染、无明痴迷;且应启发慈悲喜舍之善念,发挥自我的智慧与良能。
【佛语禅语第82句】:功名、利禄、美女,是男人的三道坎,哪一道坎上不是尸横遍野、血雨腥风?哪一道坎上没有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身体和心灵的战争是这三道坎上永恒而唯一的风景。
【佛语禅语第83句】:【禅心佛语】虽然我们的很多烦恼不是恶的心,但如果不控制它们却会引起众多的病苦等过患。
【佛语禅语第84句】:【禅心佛语】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慈悲心的禅修和思维互为缘起与人相处。
【佛语禅语第85句】:解除人间的灾难,一定要从改善人心做起;想救世,必先从人心救起。人心健康,则社会、国家,甚至天下都能调顺;人民和乐,世界自然就能太平。
【佛语禅语第86句】:【佛心禅语】自私严重、我爱执重的人必须要改正,否则所有的亲友将变成你的敌人。只要你修出他爱执,你以前的敌人会变成今后的好友,你也变成世人的榜样。
【佛语禅语第87句】:【禅语人生】我并不失落,我也没有受伤,没有生气,我只是有点累了,我厌倦了付出太多,回报太少。
【佛语禅语第88句】:别说谁是我的敌人,别说谁对我不友好,不友好也不要声张,一声张就造成裂痕。(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89句】:【禅语人生】要真正了悟我们需要禅修,时间与心,这些全都是有主客体的,结合主客体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是无法通过仅仅看一本书来体会的,你必须思维和禅修。
【佛语禅语第90句】:【禅心佛语】难过了悲伤一下没关系,想哭了哭一下没关系,心疼了疼一下没关系,一个人孤单一下也没关系。给时间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
【佛语禅语第91句】:【禅语人生】我们生活中有乐有苦,行善而生乐,行恶而生苦。我们要明白善与恶。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心禅语】自性就是放下、放下、放下、、舍掉、舍掉、舍掉、舍掉一切的内在的执着,达到绝对的心理状态。
【佛语禅语第93句】:【禅语人生】心理健康很重要;有个性但不张扬,扎实工作不轻易抱怨,正视自己缺点,正视自己缺点,坦诚接受别人意见。
【佛语禅语第94句】:【佛家禅语】孝敬父母,不仅物质奉养,还要服从、尊重,才是既“孝”且“顺”。
【佛语禅语第95句】:应勤修守护正法,谓种种妙法为人诽谤,以理摧伏,显胜义故。“四十华严”卷三十一
【佛语禅语第96句】: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佛语禅语第97句】:人心有五种病——“贪、嗔、痴、慢、疑”;诸多苦恼及罪业,皆起于对“五欲”的贪着。五欲去除则能启发良知,开展良能。何谓五欲?即财、色、名、食、睡等五种爱欲。
【佛语禅语第98句】:【禅心佛语】佛教是师生的教育,灯灯相传续佛慧命。有师父的加持,就等于得到释迦牟尼佛和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们所有的加持。佛佛道同,法法一味,菩提无二,是名传承。
【佛语禅语第99句】: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金钱,那只是一点点;如果失去了自我,那就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敢于冒险的勇气,那他就失去了全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5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