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文案送给身心疲惫的你!
【佛语禅语第1句】:【倾述林劝世贤言★千年经典】 自古为人欲见机,见机终久得便宜。事非干己皆休惹,理若亏心切莫为。得胜胜中饶一著,因乖乖里放些痴。聪明漫把聪明使,来日阴晴未可知。
【佛语禅语第2句】:【罗状元醒世诗其12】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佛语禅语第3句】:【倾述林醒世贤言★千年经典】 善似青松恶似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严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善恶如无罪福报,圣贤岂肯信服它?
【佛语禅语第4句】:【家风家训家规】 他人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你怎么知道不是自己的过错?
【佛语禅语第5句】:【家风家训家规】 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长辈和小辈礼节要到位,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佛语禅语第6句】:【倾述林修心★心静自然凉】 人生欲望无穷尽, 喜怒哀乐很平常。 倘若坠入名利场, 无限焦虑与彷徨。 万事皆应顺自然, 现实不容太勉强。 从来得失无一定, 勿为得失愁断肠。
【佛语禅语第7句】:世界花花,纵得如愿而偿,无非一场春梦,转眼成空,况皆耗精损神。故热闹场中非立命之处,修心养性才是真正安乐之乡。
【佛语禅语第8句】:【倾述林修心★用心生活】 用责任心对待事业;用进取心对待成长: 用忧患心对待学习;用平常心对待同行;
【佛语禅语第9句】:【劝孝歌】 坐卧站立你要扶,出行散步你得搀。上了年纪多唠叨,陈年旧话总爱翻。 对错与否听他讲,不要打断不要烦。可记咿呀学语时,父母嘴唇都磨穿。
【佛语禅语第10句】:什么事情都会有人介意,也会有人不介意。可见事情本身无所谓重要不重要,全在当人能否看开。放弃较劲,就是修行。
【佛语禅语第11句】: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黄牛精神必须有,老虎脾气不可无。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佛语禅语第12句】:我虽薄田种几亩,还有地无一垄田。 我虽布衣遮身暖,还有露体冷凄然。 我虽淡饭充饱腹,还有饥饿叫可怜。 我虽破屋蔽风雨,还有茅蓬常漏天。 我虽妻小多负累,还有孤苦独自眠。
【佛语禅语第13句】:【贤言贤语★倾述林醒世歌】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生来大富亦要勤,贫穷辛苦莫坏心。世上无人三代富,亦无三代做穷人。
【佛语禅语第14句】:【倾述林劝世贤言★千年经典】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禄禄几时闲。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变换,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
【佛语禅语第15句】:每个人心中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所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而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佛语禅语第16句】:【劝孝歌】二 父母有病不挂念,反说老病难保全。父母故后不伤惨,还说年老理当然。 妻子有病请医看,抓药调治不惜钱。妻子儿女命有险,拍手跺脚咒皇天。
【佛语禅语第17句】:忠心天地鉴,诚意江河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他忙。得意走官场,失意写文章。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岁去人头白,秋来树叶黄。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疯狂。
【佛语禅语第18句】:【《赞骂歌》】骂得好!骂的妙!黄金千两买不到,不但不损我毫毛,功德从此日日高。
【佛语禅语第19句】:【倾述林劝世贤言★处世歌】 做事千万留余地, 谁人都做错事情。 爱恨本是同帘泪, 时过境迁又一景。 理解是桥忍是路, 常忆人好能沟通。 冤家宜解不宜结, 不记人过大心胸。
【佛语禅语第20句】:【醒世精华】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施暗箭,祸延子孙。 信因缘果报者,万善之母; 疑因缘果报者,众恶之根。
【佛语禅语第21句】:【倾述林劝世贤言★千年经典】 独对青山一举觞,醒来歌舞醉来狂。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催两鬓霜。身后碑名空自好,眼前傀儡为谁忙。得些生意随时过,光景无多易散场。
【佛语禅语第22句】:【倾述林万世贤言★道德】 沟通是妙方,身正胜良言。吃苦长骨气,劳心育志坚。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家和万事兴,孝道是关键。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时常节俭,无时瞪眼晚。
【佛语禅语第23句】:春随芳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聪明得福人间少,侥幸成名史上多。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但愿有头生白发,何忧无地觅黄金。 当朝倾述林为宰相,还想面南去登基。
【佛语禅语第24句】:当时若不登高望,谁识东流海样深。 刀利不怕韧牛皮,火烈不怕生柴枝。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凡事但将下等比,我今所得已多焉。
【佛语禅语第25句】:【倾述林经典★可为贵】 人以善为贵,体以健为贵。思以勤为贵,欲以寡为贵。怒以忍为贵,哀以节为贵。 行以步为贵,教以理为贵。学以精为贵,师以严为贵。文以真为贵,诗以韵为贵。
【佛语禅语第26句】: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佛语禅语第27句】:【劝孝歌】 或农或商或贵贱,莫嫖莫赌莫吃烟。如戒艳妆勤织纺,赐福检点奉老年。 这是一篇劝孝歌,刊印出世令人观。
【佛语禅语第28句】: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得罪丈夫。做事唯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
【佛语禅语第29句】:与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冷眼观人,冷身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则喜。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惠不在大,济人之急。
【佛语禅语第30句】:【倾述林劝世贤言★千年经典】 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像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佛语禅语第31句】:凡事由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 艰辛曲折必然,历经沧桑悟然。
【佛语禅语第32句】:【劝世文】 刚柔相济两相安,和气家中少祸因。结交朋友应信实,日久才能知人心。 同甘共苦好度日,清寒亦觉有暖温。患难之时相爱顾,萍水相逢难知情。
【佛语禅语第33句】:【感悟人生五字经】 出世是我早,运道是侬好;有福勿会享,坐着等天亮; 大头等不来,小头眼勿开;日里勿讲人,夜里勿讲鬼; 人做勿中意,自做做勿及;穿破才是衣,到老才是妻。
【佛语禅语第34句】:《一字歌》一父一母一双亲;一子一女一龙凤;一夫一妻一家庭;一情一专一安定;一寒一暖一柔情;一枕一梦一彩虹;一兄一弟一手足;一姊一妹一连心。
【佛语禅语第35句】:【倾述林文案★劝世贤言】 有福得人来服侍,无福还须服侍人。阎王取命实难绕,阴司过了奈河桥。 阴司判官亲笔记,无常催命把魂招。五府丸族是同宗,一半富时一半穷。
【佛语禅语第36句】:【倾述林贤言★修道歌】 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佛语禅语第37句】:【罗状元醒世诗其11】自古为人欲见机,见机终久得便宜。事非干己皆休惹,理若亏心切莫为。得胜胜中饶一著,因乖乖里放些痴。聪明漫把聪明使,来日阴晴未可知。
【佛语禅语第38句】:乌云遮不住大阳,冰雪锁不住春光。 屋里无灯望月出,身上无衣望天热。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危又遇打头风。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 无益世言休着口,不干己事少当头。
【佛语禅语第39句】: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佛语禅语第40句】:【倾述林劝世贤言★处世歌】 交友要俭孝在先, 官交善人能廉政。 穷找挚友多自在, 富经智发财运通。 礼尚往来皆常规, 心通为上礼物轻。 君子之交淡如水, 勿陷人情债务中。
【佛语禅语第41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见者易,做者难。说大话,用小钱。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佛语禅语第42句】:做人莫学无砣秤,三分成绩尾就翘。 做人须问心无愧,创业要尽力而为。 做事唯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 做事须用十分力,闲谈毋过五分钟。 白布落在染缸内,黄河之水洗不清。
【佛语禅语第43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五品六品他嫌小,三品四品还嫌低。 闲宫清,丑妇贞;穷吃素,老看经。 县丞主簿不愿做,想要朝中挂紫衣。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佛语禅语第44句】: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一刘向
【佛语禅语第45句】:【人生察气】 持才而骄、目中无人,叫傲气; 心性强毅、语直气壮,叫硬气。 困于饥寒、人格扫地,叫贫气; 感应神奇、悟性超人,叫灵气。
【佛语禅语第46句】:【千古奇文劝孝歌1】 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佛语禅语第47句】:青出于蓝胜于蓝,冰生于水寒于水。 青山背后有翠谷,噩梦醒来是早晨。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清官难断家务事,巧妇难为无米炊。
【佛语禅语第48句】:【倾述林处世良言★要牢记】 红尘世事渺茫茫, 今不知明在何方。 应要随缘来处世, 安守本分度时光。 言行举动勿放荡, 每逢做事细思量。
【佛语禅语第49句】:【长生秘诀】 常存安静心,常存正常心; 常存欢喜心,常存良善心; 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558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