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文案很潮很洒脱!
【佛语禅语第1句】:生活中的阴阳感悟:发生任何事情好或不好,都会有压力来对应。压力是一种预兆和示现。如手术当天是全家人压力最大时,同时,也是解除压力生命康复希望时。压力即希望,烦恼即菩提!压力最大时是事物得以实现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门!成功就是痛并快乐着!犯贱就是机会到来前的奠名欢喜。
【佛语禅语第2句】: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既定的立场,也因此而习惯于执著在本身的领域当 中,忘却了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他自己特殊的一面,永远不要用自己 的思维去审视别人,更不要用我们的想法去评价别人。
【佛语禅语第3句】:依戒得三昧,三昧能修慧,依因所修慧,逮得于净智。已得净智者,具足清净戒。《大乘宝云经》卷七
【佛语禅语第4句】:染污末那,为识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末那灭已,相缚解脱。(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五
【佛语禅语第5句】:心若能无造作的安住,则无论是持咒、绕塔、禅修或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就最殊胜的功德。
【佛语禅语第6句】: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佛语禅语第7句】:如人擎油钵,不动无所弃。妙慧意如海,专心擎油器。若人欲学道,执心当如是。《修行地道经》卷三,劝意品
【佛语禅语第8句】: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佛语禅语第9句】:看到物质文明的发达,并没有令我感到惊奇,但发现人们与日俱增的精神压力,令我深深感怀。
【佛语禅语第10句】: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佛语禅语第11句】: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佛语禅语第12句】: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杂阿含经》卷四十一,第1136经
【佛语禅语第13句】:(一)观心为修证枢机善自观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中阿含经》卷二十七,自观心经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汝等当自观内,莫外驰骋。《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14句】:一个人生存处世,就应该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广阔胸怀。样做人才能潇洒自如。
【佛语禅语第15句】:走在佛堂里,看罪恶与善良不过是一颗心的距离,不对,还有思想,看开,看透,淡定,放下。红尘远远,心净,禅明,点亮一盏慈悲灯,取暖洒人间。
【佛语禅语第16句】:禅宗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思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如果执著这些东西是实有,便被其缠缚、障碍,而发掘不出真理来。——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17句】:譬如生盲不见日,日光亦为作饶益……无信众生不见佛,而佛亦为兴义利。《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18句】:【天天禅语】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佛语禅语第19句】:佛教是个以心为本的宗教,佛教的修持讲究“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对自我的肯定也要由心而生,只有从心底认同自己,才不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陷入自卑,才能守住本性,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佛语禅语第20句】: 佛说:是心为佛,是心是佛。心境如一,要光有光。给心境一点光, 再灰暗的心境也会充满光亮。
【佛语禅语第21句】:【禅语悟道】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的大恩父母。
【佛语禅语第22句】: 人一生走什么样的路,经历什么样的际遇,一半取决于自 己,一半取决于运气。虽然很难左右运气的那一半,但只要用好属于 自己的那一半,人生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佛语禅语第23句】:由此圣教,应知真如唯是一切分别永灭,非实有性,非离非有。……若言真如虽离言说而是实有,即外道我,名想差别,说为真如。如彼真如虽是实有,而就胜义,有、非有等分别不成。(古印度)靖辩《大乘掌珍论》
【佛语禅语第24句】:如果你想让父母欢喜,就应该使家庭与睦,家庭与睦是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就应该与师兄团结,师兄团结是供养上师们的最好礼物;如果你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庇护,就应该以真诚待人、关爱生命,真诚待人与关爱生命是令诸佛菩萨欢喜的最殊胜途径。愿佛菩萨保佑如母一切有情众生。
【佛语禅语第25句】:恒唯法师禅语人生动能养身,静能养心,乐能养寿;善能聚爱,诚能聚友,适能聚力;忍能生福,忠能生禄,勤能生财;学能成识,智能成谋,搏能成业。廉生德,德生爱,爱生敬,敬生威;学成识,识成智,智成谋,谋成业。
【佛语禅语第26句】:当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却,亦复不可以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挫:所谓生老病死。亦如大石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佛语禅语第27句】:禅坐当身体疼痛时,我们的散乱心才能收回来、才安住在身体上、此时的昏沉才赶跑、欲望才消失,往住在身体稍作舒服后又会出现昏沉、散乱、欲望,所以说初期修禅疼痛反而有利于产生定力、淸明、智慧等一系列的基础。
【佛语禅语第28句】:学会宽容,才有足够的心力走好人生的道路。宽容是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宽容是幸福,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佛语禅语第29句】:问:“生抱着慈悲方便心理处世,想当为世人所欢迎,倘遇小部分者不谅,讥为假慈悲,应抱如何态度对待?”答:“俗人笑道,自古不免,各行其是,不去理他。”——李炳南居士
【佛语禅语第30句】:佛教的修行,以信为基础,以解为先导,以行为落实,以证为圆满,是为信、解、行、证。
【佛语禅语第31句】:后来,我从了凡先生那里了解到,“了凡因语”就是追溯本源,从我们当下所看到的物象好坏,推断事物的吉凶,同时反观内省,扫尘除垢,为明天后天我们要看到的世界种下善缘,重塑生命,收获善果。
【佛语禅语第32句】: 一人作恶多端却不思悔改,邻人均遭其害,避之唯恐不及。一 日,恶人失足于井,命将不保。邻人窃喜者有之,日恶有恶报;怜悯者 有之,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怜悯者欲救之,窃喜者不允,遂起口 讼。乡中长老言,人命关天,愿救者救之。恶人活,横向乡里如故。
【佛语禅语第33句】:人若对自己有疑,就容易堕落沉沦,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对他人有疑,就很难与人广结善缘,共同成就有意义的事业。
【佛语禅语第34句】: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楞严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35句】:人世间,唯有“包容”的世界,才能是和谐美丽的,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包容,成熟于宽容,才能具有那种“容纳万事万物”的高尚胸怀。
【佛语禅语第36句】: 你有意见,提了不一定有用,不提就肯定无用,两者相权, 提还是比不提好。微博上聚集了一批意见领袖,他们提出的意见是否 正确,能否产生作用姑且不论,单就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勇气而言, 他们还是很值得大家敬重!
【佛语禅语第37句】:懂得慈悲,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怨恨是一杯毒酒,毒杀的是自己的快乐。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何不如,原谅他人的错误,快乐自己的人生。不宽恕别人,其实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佛语禅语第38句】:落日是永恒,是生必然走向灭的象征,能洞察生灭现象者,才是有智慧的人。日出与日落皆是天地运行的一种规律,正如荣与枯都是生命固有的一种状态,本就无须以人心的悲喜来评价。荣也好,枯也罢,都是无心、随缘的结果,都包含着生命自由而纯粹的喜悦。
【佛语禅语第39句】:做人应该时时感恩已拥有的一切,勤俭自持,发挥‘良能为社会付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就是无量的福慧功德。
【佛语禅语第40句】:一般人的观念,别人给自己送好话、送好东西,那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将好话、好东西送给别人,有什么好高兴的?尤其是某些恋爱中的女孩子,对男友的基本要求是嘴甜、手勤、腰包鼓,“我爱你”三个字,说一万遍不算多;买东西一定不能手发抖。那佛经为什么说“善少则愁,善多则喜”呢?
【佛语禅语第41句】: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换个角度观察,换种心境体味,美的 简约和丰富令你瞠目结舌。譬如面对一潭死水,若着眼于云空的倒 影,倾听于灵魂的静谧,一种无法抗拒的美就会充溢你的内心。一位 相貌平平的女子,假如她的气质修养让你倾倒,她的贤淑善良令你感 动,在你的眼里,她是不是一样妩媚动人?
【佛语禅语第42句】: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佛语禅语第43句】: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维摩经》卷中,不思议品
【佛语禅语第44句】:诸菩萨但观众生有利益处,即便调伏,为护大乘正法故,不必一切慈悲软语。(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佛语禅语第45句】:人只要阳气充足,就可心想事成,自得其乐!反之,就会出现阳不居阳,鸠占鹊巢,就好比阳气这个喜鹊没有在窝里占住位置,邪气这个鸠鸟就会乘机跑进来一样。说到底,人的吉凶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佛语禅语第46句】:【佛心禅语】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缘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忧,不 躁进,不强求。以佛心保持平和,能处变不惊,并能体会到生活之乐 之关。
【佛语禅语第47句】:若住佛戒不能护持,则欺诸佛,是污佛家。(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
【佛语禅语第48句】: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和理论,而真正缺乏的是对i宝的无伪信心和对因果的深信不疑。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佛语禅语第49句】:哲人说:“构成女人的因素是娇柔……你们是女人,你们一定要像女人一样,善良、温柔,才会得到男人的尊敬和爱。”作为妻子,要想感情甜蜜、家庭和谐,善良、温柔地对待丈夫,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才能真正赢得丈夫的爱与信赖。
【佛语禅语第50句】:【禅语感悟】 所谓奉献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不但能照亮别 人,更能照亮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多奉献别人,就是奉献自己。对 别人的奉献打了折扣,自己的收获也将大打折扣。
【佛语禅语第51句】: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损伤。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佛语禅语第52句】:一句不恰当的话,就会使人产生排斥的心。所以,话要讲得恰到好处,多一句、少一句都不好。
【佛语禅语第53句】: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只会回忆过去,在回忆的过程中体验感伤;第二种人只会空想未来,在空想的过程中不务正事;只有第三种人将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在一起,高瞻远瞩,脚踏实地。
【佛语禅语第54句】:一声闻乘,唯求自利而不能为利益他事。二缘觉乘,少能利他,少事而住,少得云足。是人不离生死。《佛说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
【佛语禅语第55句】: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佛语禅语第56句】: 信仰是生命中的一盏灯,灯若熄灭了,人生便失去方向,随之而来的将 是无边的恐惧和失望感。
【佛语禅语第57句】:菩萨共他嫌恨,他如法求悔,菩萨恶心不受,为恼他者,犯重垢罪。若无瞋心不受他悔,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佛语禅语第58句】:【佛心禅语】 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是诚心诚意的,佛说积德行善是不求回报 的,只有无私的奉献才是真的奉献,否则就会玷污了这份善念。
【佛语禅语第59句】: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际的东西其实也是虚空的,实有其实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
【佛语禅语第60句】:若信愿坚固,纵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使将此名号作个语头,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亦万无一得生净土之理。(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语禅语第61句】:但能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外不见大地山河,内不立闻见觉知。直下摆脱情识,一念不生,证本地风光,见本来面目。然后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62句】:当下,于这薄凉的世界里,定要做一个矜柔且深情的女人,踏着斑驳,簪着诗意,恋上一巷梨花雨凉,悟出一片云水禅心。
【佛语禅语第63句】:细细想来,人生苦难几多,失败寻常,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伟人,多数人注定是芸芸众生里的一棵凡草。然而,即使是一棵草也可以向往天空,只要它明了自己的根扎于厚实的大地,并对此心怀诚恳的感激。
【佛语禅语第64句】: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造作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二者都是“迷”。
【佛语禅语第65句】:禅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自见佛性,自成佛道。
【佛语禅语第66句】: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佛语禅语第67句】: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很简单,守好自己的本分,不逾矩;看好自己手中的东西,不谋外财;卸掉心里的担子,适时放下。如果能做到这些,快乐不招也会来找你。
【佛语禅语第68句】: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学会放弃。为了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我们必须放弃那些绝望的情绪、悲观的思想,以及内心的自艾自怜。
【佛语禅语第69句】:心跳、噩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70句】:止能遮结,观能断灭;止如捉草,观如镰刈。(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五
【佛语禅语第71句】: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契西书三》
【佛语禅语第72句】:【佛语禅心】【佛语禅语第1句】: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佛语禅语第2句】: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佛语禅语第3句】: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语禅语第4句】: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佛语禅语第5句】: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佛语禅语第73句】: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佛语禅语第74句】:如想办成个人事,首先应该为别人,专为自己谋算者,事情一定办不成。(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75句】:人对躯体有两种看法:【第1句】:太爱自己,珍宠得过分,舍不得善加利用;【第2句】:太轻视自己,轻视得近乎折磨,以为身既是“不净物”又何必重视,因而忽略了身是“载道器”。其实,只要好好发挥身体的功能,不,但处世大业能够成就,佛道也将不远。
【佛语禅语第76句】:身体的病较好治疗,怕的是心病;有了心病,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浑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着……
【佛语禅语第77句】:以法为乐,以空为乐,法喜、空乐,才是真正的喜乐。世间一切,我们不一定要占有,享有的快乐更甚于占有。《佛光山开山30周年纪念特刊》
【佛语禅语第78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净慧
【佛语禅语第79句】:人们生活在喧嚣之中,不仅环境的喧嚣无处不在,内心深处不息的追逐和欲望带来的喧嚣,也令人不得安宁。人们或许可以回归大自然,寻找片刻的宁静,然而大多数时候,人们身陷凡尘,无法平复内心的欲求和骚动,因为人们不懂得在喧嚣处为自己留一份清静。
【佛语禅语第80句】: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杂阿含经》卷十,第255经
【佛语禅语第81句】:佛家禅语:修行不仅仅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好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佛语禅语第82句】:精进:当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一个懂得事事都应该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
【佛语禅语第83句】:(二)闻思修慧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痛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佛遗教经》
【佛语禅语第84句】: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包容、和谐的环境中,宽容不仅于健康有益,而且也有助于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佛语禅语第85句】:(四)作众生友,代众生苦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悯众生,为世法母。《胜鬘经》
【佛语禅语第86句】: 举手投足也要存一份善念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
【佛语禅语第87句】:【佛心禅语】 平常心并非让我们对事事漠不关心,对诸事不闻不问,而应该将其化 作一种积极向上的助力,犹如拨开云雾看到太阳一般。
【佛语禅语第88句】: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佛说孛经抄》卷一
【佛语禅语第89句】:问:“有些人专喜欢用大道理来训他人,可是自己行为并不检点,他有罪?会受到不良的后果吧?”答:“大道理训人是口业普,自有其功德;自己行为不检点,是身业恶,自有其罪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李炳南居士
【佛语禅语第90句】: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
【佛语禅语第91句】: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坚持 自己的主张,不要人云亦云,受别人的控制。拥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自 己变得杰出。做到独立自强,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脚踏实 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最终获得自己想要
【佛语禅语第92句】:生活中,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与人与事,才能够进退有度,并保持着宁静中的“大气”或“静气”。
【佛语禅语第93句】:有人问:“什么最美?什么最乐?”师言:“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最崇高的境界。”——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94句】:吃饱饭没事做的人,固然不快乐;忙着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一副“无所事事忙”的人,在饱乐之余的疲倦与空虚,又何尝称得上快乐?
【佛语禅语第95句】:相信即相应。相信是一种能量!当我们的能量还未达到和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物相同频率,不能相应时,告诉你一个窍诀:回归零态,回归婴儿!
【佛语禅语第96句】:不要以自己的不如意和不快乐来臆测他人的生活,人的身份、财富只是表象,真正的幸福并不由此而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从中发现快乐,才是我们应有的活法。
【佛语禅语第97句】:人必须不停地求知,不断地历练自己,令“自我功能”提升,才能正确 有效地处理问题,才有快乐和幸福。切忌采取逃避的态度,因为未经解决的 难题,会不断地困扰你,逃避是堕落和崩溃的原因。
【佛语禅语第98句】: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佛语禅语第99句】:戒珠不假刀兵护,戒为伏藏无所侵,戒为勇伴导前行,戒为出世庄严具。“四十华严”卷十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566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