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心经名句大全
【佛语禅语第1句】:【圣经句子】184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7:2)
【佛语禅语第2句】:【禅语人生】远离恶习,才不会被恶习所染。清空自我,智慧才会现前,灵魂才能对话。所谓的业障无明,不过是些恶习,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佛语禅语第3句】: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
【佛语禅语第4句】:【禅心佛语】内心没有觉照的人,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也做不成事,惟有内心变成觉照,无明才会消失,轮回才会停止。
【佛语禅语第5句】:在时光的角落,静守一颗执著的心。风来,微闭双目,静听翩跹,摇曳了一溪流水;雨落,潮湿心事,轻捻思绪,纯澈了一段流年。
【佛语禅语第6句】: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
【佛语禅语第7句】: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佛语禅语第8句】:【佛语摘抄精选】利刀剜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五灯会元》卷十六)
【佛语禅语第9句】:唯美哲理: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一人,长知足,心安然;甘淡泊,乐无边。
【佛语禅语第10句】:【禅心佛语】生在礼仪之邦,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有礼之人会做人,有人缘,多朋友。有礼之人会做事,注重形象,有教养,不树敌,成功路上事事顺。
【佛语禅语第11句】:【禅语人生】再进一步叫“反忍”,虽然人家对我无理横加种种事情,我回头想是我不对,责怪自己,一定是什么什么原因,由我引起来的,这就叫“反忍”。
【佛语禅语第12句】:【佛心禅语】不管是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全人类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佛语禅语第13句】: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优婆塞戒经》卷一,集会品
【佛语禅语第14句】:【禅心佛语】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
【佛语禅语第15句】:【禅语人生】要爱,但不要执着。单纯地去爱,让爱为我们带来的是喜乐而不是痛苦。
【佛语禅语第16句】:【禅心佛语】好不可能永远地好,坏也不能永远地坏,都会变。主要是自己的心,想明白了想开了,就是智慧。
【佛语禅语第17句】:我们总说生活繁琐,其实不是生活本身怎么样了,生活还是那个生活,是我们自己不懂得品味。
【佛语禅语第18句】:发菩提心所谓有道,非救一物,普济天下,无害为道。《法句经》卷下,奉持品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19句】: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魁众人,是为能善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佛语禅语第20句】:【佛心禅语】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
【佛语禅语第21句】:【禅心佛语】吃得健康:减少脂肪和肉食,多吃水果与蔬菜;定时适量,切忌贪多,美食少一口,可活九十九。
【佛语禅语第22句】:【禅心佛语】佛法的因果讲三世,以过去生种的因,导致现在生的结果;现在生种的因,招感未来生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23句】:【禅心佛语】水贵在信念坚定。水总是百折不挠,它穿山越岭,千回百转,奔流不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现出非凡的毅力。
【佛语禅语第24句】: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嫌弃当反省,错误作经验——任何批评,都是宝贵的一课。
【佛语禅语第25句】:【禅心佛语】错误不一定是罪恶,如果错误就是罪恶,那么「成功者」便是满身罪恶的累积。
【佛语禅语第26句】:【禅心佛语】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语禅语第27句】:不要嫉妒他人。嫉妒是在细数别人的幸福,而对自己不屑一顾。问问自己:我身上有些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28句】:世间的爱情与婚姻,无外乎善缘与孽缘。也许前一世你们相遇过,他为你无偿地付出,但并没有感动你。也许前一世你们相约过,来世还要找到对方。
【佛语禅语第29句】: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7经
【佛语禅语第30句】:禅机妙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佛语禅语第31句】:【禅语人生】在人情世事中,能多些许的坦然与风趣,能在不平的世间找出快乐与幸福。
【佛语禅语第32句】:发心行菩萨道教化众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嫉妒的人起欢喜心,使悭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恶业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这样的发心和行持就是菩萨!
【佛语禅语第33句】:信佛、拜佛与学佛:佛教徒有三类:一是信佛的人,二是拜佛的人,三是学佛的人。何者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佛语禅语第34句】:“还有明天”,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它让人不思进取,蹉跎岁月,浪费生命,成了人们做事拖延的借口,也是许多人无所事事、一事无成的原因。
【佛语禅语第35句】:【禅心佛语】每个人都有烦恼,但有些并不是烦恼,人们也把它当成烦恼。
【佛语禅语第36句】:【禅心佛语】离开现实的土地壤,离开汗水的滋润,理想只能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佛语禅语第37句】:【禅语人生】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佛语禅语第38句】:【禅语人生】一个征服内在世界的人,拥有某种神奇的吸引力;他内在光辉的外射,就像黑夜中的灯塔,信号光柱照射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佛语禅语第39句】:言如者,有二义:一如如智,二如如境,并不倒,故名如如。(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佛语禅语第40句】:进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贫家女子携篮去,牧童横笛望源归∥’——《杨岐方会和尚文案》
【佛语禅语第41句】:【禅语人生】细雨中缠绵了谁的往事,梵香中缭绕了谁的心绪,不剪不断,尘埃落心头,不了不悟,梦幻如泡影。
【佛语禅语第42句】:【佛心禅语】别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过生命,而不用一天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今天,让我们学会用心生活,感知生命,体悟人生。
【佛语禅语第43句】:【禅心佛语】精进是成功一切的保障、觉照是强大的护卫,让所有不好的、负面的力量拒之门外,让正念成长、让充沛深厚的禅定在你心中诞生开花结果。
【佛语禅语第44句】:【佛心禅语】做人切记三不要: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二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三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
【佛语禅语第45句】:【禅语感悟】《坛经·机缘品》上面,卧轮禅师有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佛语禅语第46句】: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佛语禅语第47句】: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一些过往,可以浅印在心头;一些遗忘,可以飘散在风中。
【佛语禅语第48句】:举凡有事就有烦恼,若要做事,就必须先下决心——绝对不怕烦恼。若不怕烦恼,则任何困扰都可解决。
【佛语禅语第49句】:弘法,固然能利益众生,也会伤害众生。利益的是真有心求解脱、了生死的人,伤害的是名闻利养、众生知见。
【佛语禅语第50句】:【禅心佛语】如果要我找出一项,最容易带给人们恶运的人性弱点,那就是拒绝认错。
【佛语禅语第51句】:【禅心佛语】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语禅语第52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禅师们所说的不修之修。
【佛语禅语第53句】:【禅心佛语】威胁定律:等另一只靴子落地的响动,比一只靴子落地的响动更折磨人。
【佛语禅语第54句】:【禅心佛语】明心见性不是像死人,不是什么都没有作用;是什么都作用,而什么都放得下。
【佛语禅语第55句】:【禅心佛语】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
【佛语禅语第56句】:【禅语人生】用开悟的眼睛看任何东西都有她的美、处处都是美的化身、都是佛菩萨在化现。
【佛语禅语第57句】:转过身,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事,写自己的文字,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因为有些存在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的心情我做主。
【佛语禅语第58句】:【禅心佛语】人最快乐的,并非别人给你带来了快乐,而是你给别人带去了快乐。
【佛语禅语第59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世间苦难,能启动人的爱心;只要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感动。
【佛语禅语第60句】:【禅心佛语】信教先爱国,爱国大于爱教。佛教无疆域,但佛教徒有祖国。我是中国人,我深深的热爱我的祖国_____中国。
【佛语禅语第61句】:【禅心佛语】平常有这样一句话:人心如面。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
【佛语禅语第62句】: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63句】:【佛心禅语】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佛语禅语第64句】:【禅心佛语】人生中不见得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即使有答案也不见得是完整满意的答案。
【佛语禅语第65句】:【禅语人生】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更广阔的自由,一时的纪律约束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佛语禅语第66句】:【禅语人生】一只狼可以捕获一只羊,一百只狼却可以屠杀一万只羊。双拳难敌四手,恶虎敌不过群狼。
【佛语禅语第67句】:【禅语人生】修行人不在乎有多少文化,不在乎要懂得多少理论,最重要的是能懂一句就用一句,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当作自己的灵魂,当作自己思想言行的指导。
【佛语禅语第68句】:在大地上行走,身上不必怕惹灰尘,眼里不必怕进风沙。心干净了,身上自然不脏,眼睛自然不迷。在大地上行走,值得信赖的引领者是自己的心灵。
【佛语禅语第69句】:也许曲终人散之后,离开的离开,忘记的忘记,然而旋律最好的时候,感谢上天让我们是在一起的。
【佛语禅语第70句】:【一生受益的四句禅语】【佛语禅语第1句】:健康是最高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佛语禅语第71句】:【禅心佛语】对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长的。对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远。对无知的人来说,一生是漫长的。
【佛语禅语第72句】: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常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佛语禅语第73句】:【禅心佛语】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眼里有沙三界浅,胸中无事一床宽。
【佛语禅语第74句】:【经典佛语】佛教认为“四大”不协调就会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佛语禅语第75句】:有些人一定会问,宇宙是个虚无缥缈无法掌控的无限空间,它会带给地球何种灾难,人类能够掌控吗?这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佛语禅语第76句】:【禅心佛语】上来所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就是这种道理,玆再来说几句补充话:如能真诚皈依三宝,也是可以离苦得乐。
【佛语禅语第77句】:【禅心佛语】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佛语禅语第78句】:无论你转身多少次,你的屁股还是在你后面。——瑞典谚语,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做,都有人说你不对。
【佛语禅语第79句】:失去此刻,等于失去未来,低头,满地阳光,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明-憨山德清
【佛语禅语第80句】: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处世退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自利的根基。
【佛语禅语第81句】:【禅心佛语】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利他之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悲之心;尊贵是什么?尊贵是敬重之心;财富是什么?财富是施济之心;解脱是什么?解脱是宽恕之心。
【佛语禅语第82句】: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四十二章经》
【佛语禅语第83句】:【禅心佛语】当你真切地修行之同时,由于信仰深、愿力大、有佛法,内心深处自然染不上世俗的情爱了。
【佛语禅语第84句】:【圣经句子】394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
【佛语禅语第85句】:【禅心佛语】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佛语禅语第86句】: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一切智最初因缘。《华严经》卷六十二,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87句】:【禅语人生】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
【佛语禅语第88句】:一切罪障都是自造的,我们应以佛心来包容一切,对人不怨、对事无尤;不生怨尤之心,则能心存感恩接受人事,而且能常常快乐自在,时时精进,不受外境所障碍。
【佛语禅语第89句】:【禅语人生】下雨时,这样想:请诸佛菩萨加持,让这雨滴淋去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的烦恼,心得清净,业障消除,离苦得乐。
【佛语禅语第90句】:【禅语人生】喧闹(雄辩)已被证实没有什么价值,就拿一只母鸡来说,她只生了一颗蛋,就咯咯的大声啼叫,感觉自己好像生了一颗小行星似地,那么了不起。
【佛语禅语第91句】:从付出中收获心灵的富足生活中占有再多的金钱、名誉、权力,也不能换来幸福。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心禅语】做人须有四气: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舍财义气;在做人中,要有浩然正气。
【佛语禅语第93句】:于正法者,无为清净,断除烦恼。终至无欲,离诸结缚,身心病除,生死必了。
【佛语禅语第94句】: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95句】:【禅心佛语】如果情况不好,就别掩饰。偶尔的崩溃也无碍。没必要总是假装坚强,没必要证明一切安好。
【佛语禅语第96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土壤虽脏,能生万物。大海随浑,能容万物。
【佛语禅语第97句】:略说有三种忍:一者众生忍,二者法忍,三者大忍。(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佛语禅语第98句】:【禅语人生】我们面对利益是加快脚步多抢一点,还是放慢脚步让别人先享用?我们一定要有觉悟,不取非义之财,在利益面前,养成自觉性就是觉悟的开始。
【佛语禅语第99句】: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则法乱;在私者,以欺取利则事乱;事乱则人争不平,法乱则民怨不伏。其悖戾斗诤,不顾死亡者,自此发矣。《禅林宝训》卷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5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