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文案句句触碰心灵!
【佛语禅语第1句】:【佛心禅语】 佛说:“财富是从布施中得来的。”只有适当地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 到更多。 ,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学会了“放下”的智慧,就能从根本上解脱我们自己。
【佛语禅语第2句】: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办法可想,逃避也躲不过。人应扩大心 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地成长。
【佛语禅语第3句】: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你觉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宣化上人
【佛语禅语第4句】:人的品格犹如土壤,佛法就像种子,菩萨的功德就像苗芽,诸佛的境界就像果实。若没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优质的种子,也长不出挺拔的苗芽,更无法结出饱满的果实。
【佛语禅语第5句】: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
【佛语禅语第6句】:反之,当你一身正气,阳气冲天时,你的周围聚集的就都是一些祥和之气的贵人!听到的也是喜鹊的欢叫声。所以说当生活中我们撞见鬼时,只说明一个问题:你当下的阳气已经衰弱到极点了,否则,鬼是不敢在你面前出现的。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因为你有缝了,苍蝇才敢来叮你。
【佛语禅语第7句】:大慧禅师苦口婆心,只为众生能由真信仰起真修行,从而达于真悟之境界。 菩萨十地果位的修证,必须由十信为始终,所谓十信,包含信心、念心、 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请以此 十信之心为修行之准绳。
【佛语禅语第8句】: 无法改变世界,就是试着改变自我;不能改变自我,就试着 改变内心。自我的改变来自内心的改变,世界的改变来自自我的改 变。世界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世界的丑陋源于人的丑陋。若内心得 以改变,这世界也必然随之而变。假如世上所有的人内心都是简单而 快乐的,那么世界也一定是和平而美好的。
【佛语禅语第9句】:相生,不一定就好。因为贪生缘于怕死,太弱才会求生,吃饱了不求食,只贪泄;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能者多劳,没有能量根本就无从折腾,对手对你的打击大小取决于你的实力!
【佛语禅语第10句】:如果你珍惜生命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生活增添欢乐,那么,请换一种心情去生活,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
【佛语禅语第11句】:夫比丘者,体预僧宝之尊,职绍佛法之种,须超群拔俗,迥脱流俗知见,方无愧厥名。倘故辙不改,则一举一动,罪案如LL』。一旦业风吹去,袈裟下失却人身,苦中之苦!(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示存朴
【佛语禅语第12句】:有明确的目标,人生才有坚定的方向。最不幸的是确定目标后,却不自 觉地偏离了航向,甚至与目标截然相悖。要想转化痛苦、达到目标,必须持 之以恒地透视自己的信念,并且以温柔的觉知来觉察我们一直想逃避的部 分。我们将发现痛苦和苦难并不是赛程的终点,更远的目标和更强的信念 才是。
【佛语禅语第13句】:学者问禅师:“你常教人慈悲为怀,慈悲有什么用呢?”禅师答道:“慈悲能给你无边的力量。”学者又问:“我怎么才能感受到这种无边的力量呢?”禅师道:“慈悲能助人,福报围绕着你;慈悲能润心,嗔怒的火气就灭了;慈悲能护卫,贪欲杂念进不来;慈悲能宽慰,痴心的执念能放下。”
【佛语禅语第14句】: 只要不放弃坚守,每个早晨都会属于你,晨曦、朝霞、旭日 以及信仰、希望和爱一个都不会少。哪怕你曾经在夜的深处迷失,哪 怕你在黎明之前一度绝望,内心的坚守会让你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在 绝望中看见理想之光。此刻,阳光沐浴着你,晨风轻抚着你,晨歌愉 悦着你,快乐包裹着你,幸福而安详。
【佛语禅语第15句】:有一首禅诗这样写道:“刀山剑树为宝座,龙潭虎穴做禅床:道人活计原为此,劫火烧来也不忙。”在刀山剑树中安然静坐,于劫火烧来时仍能静定参禅,这是一种非凡的修行。
【佛语禅语第16句】:佛说:人有美德,我虚心学习;人有恶行,我小心规避。我追随“善知识”,自修成佛。
【佛语禅语第17句】: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杂阿含经》卷三,第57经
【佛语禅语第18句】: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不一定是禅。能够用一颗平与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那才是平禅。它来自内心,勿向外求。花开有声,风过无痕。坐亦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一生。
【佛语禅语第19句】:世上唯一能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的事,就是内在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无论高官厚禄,还是家财万贯,都无法保持永恒长久的快乐。这就是我们追求精神解脱的充分理由。
【佛语禅语第20句】:着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圆成,却时时攀缘过去、未来,并 于当下起分别、执着,显好坏、生爱恶,于是烦恼丛生。金刚般若经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处,悟达心 性圆成。
【佛语禅语第21句】: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于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宝积经》卷八十三,无尽藏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22句】:好心首先温暖的是自己,善行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相反,冷漠首先冻伤的是自己,恶意首先刺伤的是自己,让心变得温润些、柔软些,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为好人鼓掌就是做好事的方法之一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好人、能人?佛日:尊圣敬善,仁慈博爱。——《无量寿经》
【佛语禅语第23句】:修行要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克服困难,就能战胜自我,就能勇攀高峰;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
【佛语禅语第24句】:把压力当做自然的状态去接受,面对压力,抱定不退缩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
【佛语禅语第25句】:人还是要“见外”一点好,保持一些距离,要不女人一旦成为内人,就真的会很累,内即累也。男人一旦成为丈夫,连一丈之内的事他都会管,还振振有词美其名日:这是因为爱你。
【佛语禅语第26句】:【最有禅意的句子】有一志一同的人时时彼此鞭策、勉励,才能照顾好自己一念善心。
【佛语禅语第27句】:圆满解脱身,持净法身,灭烦恼障、一切智障,是名自利。无分别智能成此法。何者为利他?从无分别智后智,乃至尽生死际,不作思量,显二种身,说法无穷,无间无量,为脱生死三恶道苦,为欲安立一切众生置于善道,住三乘处,是名利他。《佛说无上依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28句】:音声及文字,不应随顺转,应知真实义,无行以随行。实义无音声,亦无有文字,超过语言数,乃名为实义。《大宝积经》卷二十三,被甲庄严会
【佛语禅语第29句】: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佛语禅语第30句】:我们总是把世间的空与有分开,因此产生种种的矛盾、冲突、差别,但 是物我是一体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内 的世界,物与我之间已没有分别,已完全调合了。这就好比一棵树,同样接 受空气、阳光、水分,每一片树叶却有不同的生机,但彼此又能无碍地共存 于同一株树上。
【佛语禅语第31句】: 在生活中,我们因为心中的杂念太多,往往会迷失了自己。在心中保 持一份澄清,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我们才能去除烦恼,找到真正清净的 自己。
【佛语禅语第32句】:犹如有人自己没溺,复欲度人者,终无此理。己未灭度,欲使他人灭度者,此事不然。《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三,善恶品
【佛语禅语第33句】:如芽,非是种子中有,非地非水非火非风非虚空等因缘中有,非是一一因缘中有,非诸因缘和合中有,非离因缘和合余处别有。若此等中一切皆无,如是得言芽无自体;若如是无一切自体,彼得言空。(古印度)龙树《回诤论》
【佛语禅语第34句】:【佛学人生感悟经典文案】将自己的最低需求作为贫富分界线,人就容易知足,将别人的状况作为贫富分界线,则永不知足。
【佛语禅语第35句】:佛言: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佛遗教经》
【佛语禅语第36句】:人心平均,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佛语禅语第37句】: 佛说:“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意思是说人的贪 欲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人性最大的缺点也正是如此。
【佛语禅语第38句】: 同样的鸟鸣,有人听成美妙的天籁,有人听成喋喋不休的絮 叨;同样的早晨,有人当作希望的象征,因而热爱和赞美,有人当作 刻薄的监工,因而埋怨甚至诅咒。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早晨,但早晨 从不会因人而异,她将与生俱来的热情、宽容、慈善和爱献给众生, 不求报答,也不在乎任何颂扬或谩骂。
【佛语禅语第39句】: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一《法演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40句】: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
【佛语禅语第41句】:不要感叹命运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换一个角度,只要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人就能够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从而创造无穷的价值,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涩的了,也许还能从中品尝出另一种甜蜜。
【佛语禅语第42句】: 但她又往往是个泄密者,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才是“真实”。譬如一 条骂人的微博,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微博本身所呈现的东西。实际上它 传递的信息很多:写微博者的生活境遇,内心纠结,潜意识,还有即 时的思考、欲望、隐秘和期待。
【佛语禅语第43句】:好诸禅德,来来去去山中人,识得青山便是身,青山是身身是我,更于何处著根尘?——《宏智禅师广录》
【佛语禅语第44句】:一个人的言谈,是人格的表现,关系人一生的信誉。要立足社会,首先要能取信于人;若能笃信、诚实、慎守口业,则能树立自己的品格。
【佛语禅语第45句】: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佛语禅语第46句】:山中住万叠,千重谁伴侣?纵使知音特地来,云深必定无寻处。——《法演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47句】:恭敬和尚及和尚同学,恭敬阿阁梨及阿阁梨同学,恭敬上下座,是名威仪行。《舍利弗阿毗昙论》
【佛语禅语第48句】:在一定时期内,人的能力、处境以及拥有的资源是一定的,有没有担心的事、能不能把事情办好、会不会留下遗憾,跟欲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佛语禅语第49句】: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著名闻利养,久而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50句】: 艺术并非起源于贵族,而是起源于大众。 “公共”是艺术的 固有属性,艺术如果失去了“公共”,就很难成为最优秀的艺术。
【佛语禅语第51句】:以佛心驾驭欲望,以禅心修身养性;以佛心宽容待人,以禅心谨言慎行;以佛心保持平和,以禅心灵活应变;以佛心勤勉奋进,以禅心保持谦卑;以佛心赢取成功,以禅心化解失败;以佛心感受快乐,以禅心摒弃烦恼;以佛心度己,以禅心度人;以佛心看透世事,以禅心随缘而行。
【佛语禅语第52句】: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灭,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佛语禅语第53句】: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这个目的。往生是为了最有效、最快地实现你度众生的愿望。(当代)黄念祖《心声录》
【佛语禅语第54句】: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佛语禅语第55句】: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怎么 会给你温暖?因此,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去帮助别人。其 实,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佛语禅语第56句】: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唐)希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佛语禅语第57句】:在为人处世方面,能避免伤害别人而不违反道义的话,就要尽量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佛语禅语第58句】:善良与正直、爱心、悲悯为伍,与邪恶、阴毒、冷漠为敌。柔软时的善良,可以融化冷敖的冰川;坚硬时的善良,可以穿透任何顽固的岩石。
【佛语禅语第59句】: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瞋心、瞋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妙叶禅师)
【佛语禅语第60句】:譬如有人欲护其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一切诸佛正法,应先守护菩提之心。“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佛语禅语第61句】:茶如人生,禅意也好,刻意也罢,感受的细碎只能够自己明白,别人读到的或许很复杂,也许很简单,但是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此刻,忧伤,欢喜,只是你心灵的独白。
【佛语禅语第62句】: 为什么要“闲谈莫论他人非”呢?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生活环境,环境造就了每个人在处事原则与方法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好 比穿鞋,倘若我们不穿上别人的鞋,怎么会知道别人的脚是舒服还是痛 苦呢?
【佛语禅语第63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与感情,而是慈悲与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佛语禅语第64句】:希望的源头不是梦想,而是现实希望不是奢望,希望是对自我的清晰定位,奢望则是一种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
【佛语禅语第65句】:百年如同一场梦,不知生从何来,更不知道死往何去,与其思索生死课题,探知天堂地狱在何处,不如把眼前的日子过好。
【佛语禅语第66句】: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使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切记,“贪”宇头上一把刀,一旦入“贪”,就会被其毒害。
【佛语禅语第67句】: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古印度)龙树《中论·观缚解品》
【佛语禅语第68句】:用心闻法,不是用脑闻法。用脑,即使都“懂”了,也不一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用心,即使不懂,却可以很喜欢。佛法,未必要懂,喜欢就好。
【佛语禅语第69句】: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同样,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 能力去爱别人的。
【佛语禅语第70句】:对事业要有计划,对金钱要会运用,对感情要能升华。(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71句】: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佛语禅语第72句】: 佛能包容天下事。我们为人处世也要看得开,放得下,那么凡事都随 缘,不生计较。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 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佛语禅语第73句】:通向胜利之路要务实,不要坐而论道,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因此,行动才是我们做事的起点,它使我们的幻想、计划、目标都变为现实,成为—股活动的力量。行动,是滋养成功的食物和水,是接近梦想的捷径。
【佛语禅语第74句】:“言必信,行必果”,对佛家而言亦是如此,心底坦荡,做事光明正大。想好了你就要大胆去做,无论做什么都不要优柔寡断,畏首畏尾,错失良机。
【佛语禅语第75句】: 谁装点了你昨天的风景,谁惊扰了你昨夜的梦?谁让你愉悦 或忧郁,谁让你快慰或痛苦?这些已不重要,就让它们和夜晚一起封 存。日子被明亮的早晨刷新,迎接你的是全新的生活,等待你经历的 是不一样的人生,你必须轻装前行。早安!朋友。让朝霞灿烂你的心 境,让微笑伴随你的行程。
【佛语禅语第76句】: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生活本身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是绝不轻松的,如果再加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生活的压力就会更大了。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放下心理的负担,轻松简单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佛语禅语第77句】: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佛语禅语第78句】:你念阿弥陀佛就是修行。闻思修,就是边念边观想这个涵义。念就是修,但是你要念,想阿弥陀佛想名号。最初念阿弥陀佛,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四个字;有的时候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皈依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完了你才思修。我就是阿弥陀佛,自己就是阿弥陀佛。
【佛语禅语第79句】:一辈子看不上别人,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来没看清过自己。活到通透,才会把自己看得真切。通透,就是隔着前尘,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就是按下妄念,心无所执,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从此不越雷池一步。
【佛语禅语第80句】: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有身不天,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法句经》
【佛语禅语第81句】:【佛心禅语】 其实,办不好事情,有时并不是因为做事能力差,而是因为没有认认 真真把事情做到最后,如果能一心一意做事并坚持到最后,那么,定会把 事情做成做好。
【佛语禅语第82句】:人生是苦的(空虚),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是谓现证涅槃。——明海
【佛语禅语第83句】:“舍”就是要舍去我们凡夫的心态,要在平等地看待众生的前提下,发慈心、发悲心、发喜心。
【佛语禅语第84句】: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85句】:【禅修问答】问:禅师,命运是注定的吗?可以改变吗?答:对于一个普通人,命运可说是注定的;但佛教说命运可以改变;想改变必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及行为,比如只为自己打算,改考虑别人感受;小心眼,改大气;挑剔,改宽容;嫉妒,改赞美;话多,改话少;急躁,改缓与;不能忍耐,改安忍;常保持微笑。
【佛语禅语第86句】: 一个人在天堂入 口被拦下:请出示门票。 这个人一摸口袋:糟糕, 忘买了。在补票窗口,售 票员检索了半天:没有你 的预订票。这个人抓耳挠 腮:我本来就没有预订 嘛。售票员说,那你只能 去地狱了。谁才能预订天 堂的门票呢?答:德行、 善良和爱。
【佛语禅语第87句】:见他受苦心战动,处在地狱不觉痛。为诸众生受大苦,是故无胜无有量。《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佛语禅语第88句】:与其被忙不完的工作所驱使,不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坦然面对,做得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不强求。
【佛语禅语第89句】:悟是亲证的体会,悟是明确的观念,悟是透视能力,悟是自性的觉醒,悟更是明白的领会,这些只有真正开悟的人才会领悟到。
【佛语禅语第90句】: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91句】: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佛语禅语第92句】: 文化塑造灵魂,文化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 影响。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和谐与否,不是政治生活,也不是经济生 活,而是文化生活。
【佛语禅语第93句】:【佛语禅心】与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与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与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与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与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佛语禅语第94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佛语禅语第95句】: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往往具体地表现为能力或者财富的不够;但是最使人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的,是时空的局限。
【佛语禅语第96句】:其学第一禅,精勤甚难致。其余三禅者,方便遂易至。譬如学射法,初始甚难中,已能中大准,闭目破一毛。《修行地道经》卷五
【佛语禅语第97句】: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慈悲;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慈悲。心怀慈悲的人,必定受人尊敬;心存慈悲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佛语禅语第98句】:【天天禅语】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世界就变得完美;如果自己的世界就变得肮脏,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同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与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佛语禅语第99句】:【清雅基地】、【佛心禅语】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589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