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武当山开头的优美文案

武当山旅游广告语

汽车渐渐人驶山路,在悬崖峭壁上行进,向北望去,隐约可见武当金殿在晨曦中熠熠生辉。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汽车就到了金顶山下,然后我们乘上缆车直奔金顶。

在缆车上观看风景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姨父指给我看金童峰和玉女峰。

只见金童峰像一位顶盔披甲的威武青年,英姿飒爽;玉女峰倩影苗条,亭亭玉立。

真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金童玉女”!“哗哗—”咦,哪来的水声?我侧身一看,一条瀑布顺着山势飞流直下,像一条细长的白纱在山前飘拂。

山间长满了姿态奇特的古松,山顶云雾缭绕,真让人觉得好像进了仙境一般。

还没等我细细回味这美妙的风景,缆车就已到了天柱峰。

世界闻名的武当金殿就位于天柱峰顶,此峰拔空峭立,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众峰之中,真是“一柱擎天”。

金殿重檐叠脊,结构精巧。

殿堂内外,檐柱屋顶都雕刻着精美的图纹。

殿内正中奉着真武大帝的坐像,他披发跌足,体态丰润,左右两旁金童玉女垂手侍立,神情拘谨恭顺,娴雅俊逸。

水土二将执旗捧剑,威武尊严。

据说金殿建于明永乐四年,六百多年过去了,还是这样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武当山导游词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

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

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

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

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

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

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

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

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描写武当山景的文章

从山脚下抬眼远眺,那一段红褐色的裸露山峰就是古武当山的主峰,由于距离比在山门时近些了,主峰更真切了些,在四周群山、植被的衬托下,没有了采石场的感觉,有了悬崖峭壁险峻、嶙峋的真切,感受到了它的挺拔、峻峭,有了风景的灵性。

它拔地参天,气势磅礴,最高处是五个形状各异的山峰,在靠北面的两座山峰间有一座长长的吊桥相连,顿时使山峰有了风景的亮点,激起了我们的攀登兴趣。

书上说古武当山主峰是五个高大的仙人在聚会。

这时,武当山主峰似乎对我们有了吸引力,那是怎样的一个吊桥?山顶又有些什么呢?我们上山的脚步更快些了!不知不觉看到在山路右边树立着一块板状石头,上刻:磨石针。

并有一箭头指向左边。

顺着箭头方向看去,在这条干涸的河沟对面横卧着一块巨石,上写“划剑石”。

在沟底河床中央还有另一块巨石,上写:磨针石。

当时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就匆匆而过,但后来从《太》书中得知,磨针石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故事,没想到我们邯郸还是这个著名故事的发源地,但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诗仙李白,而是道教传说中的道教鼻祖――真武大帝。

不管故事的主人是谁,但它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只有功夫深,功到自然成!那块“划剑石”在道教的历史中也非同寻常,相传为真武大帝上山前为坚定修炼意志,划地成河,与其母亲痛心疾首分别处。

路边的这条干河沟就是当年真武大帝拔出随身携带的宝剑,在他与依依不舍的母亲之间划开的河,将其母亲隔开在了河的对岸,辞别慈母上山修炼,终于功成飞天。

看来道教故事同样感人,同样教育人。

不觉又到一座石板小房前,旁边立一块板状巨石路标,箭头左边指向:通天壁,右边指向:盘龙道。

登顶心切,无疑选择“通天壁”离峰顶最近,直通山顶。

抬眼望去,红褐色的石砌登山台阶直通半山腰,台阶正好修建主峰前面一座低矮的小山山梁的脊背上,随山梁上下跌宕起伏。

游人走在上面犹如在一条长长巨龙背上攀登,真是大自然的天造地设,更是古武当山人的慧眼独具,把攀登山峰的道路选在了这里,这也是古武当山旅游和攀登的灵性所在。

我们心想,顶峰就在上面,登完石梯,就该是山顶了吧!我们憧憬着峰顶,攀登的脚步油然加快。

石梯坡陡路窄,明显比刚才的山路难走多了。

但在石梯上攀登的感觉多少有点儿像爬长城,石梯虽不及长城巍峨、雄伟、宽阔,但它那连绵起伏、波澜壮阔的气势也不比长城逊色多少。

不一会儿,我们的脚步就变得越来越沉重了,在炎炎烈日下渐渐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还好,石梯每上升一段就会有一段水平的歇脚路段。

每当这时我们就大口喝水,大口喘气。

同时,我们也不失时机地回望我们走过的山路,感叹我们双脚踏出的奇迹,欣赏通天梯山梁四周的渐渐入画的风景。

手中的DV,此时也正是记录我们攀登奇迹和古武当山绰约身姿的最佳时机。

此时,我们完全融入了山景,进入了旅游者的角色,在山门时那种丧气的感觉已完全消失了。

一阶阶的台阶慢慢从我们的脚下离去,一阶阶的台阶连缀成了身后连绵上升的路,一阶阶的台阶把我们缓缓送入古武当山的胸怀。

山路两旁此时已是满眼苍翠,松树、柏树、山杨树、核桃树,株株入画;喇叭花、牵牛花、夜来香、野菊花在山风的吹拂下,摇曳飘逸,各色蝴蝶翩翩飞舞其间。

近景入像,远景如画。

蓦然间,再抬头眺望主峰,悬崖峭壁,突兀而出,怪石林立,威武雄壮,更凸现出主峰的粗旷和阳刚,如巨人,如天神,一座神山的气质油然浮出!只有真武大帝才配入主此山!正如武当山的另一种释义:非真武不敢当之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085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