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文案值得永久收藏!
【佛语禅语第1句】: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佛语禅语第2句】: 随缘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种境界,它不是消极的承受,也绝非放弃人生 应有的追求。随缘是无为而有为,是无欲而有欲,是成熟的一种标志,是 成功者的一种素养。
【佛语禅语第3句】:名字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固执己见,耿耿于怀呢?社会对你的承认,不在于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在于你自身的实力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佛语禅语第4句】:不结良因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东晋)跋陀罗(《十六大阿罗汉因果见颂》)
【佛语禅语第5句】: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6句】: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应该学会不占有、常放手。要在内心清空自己的欲望,心中空无一物,生活自然能回归简单。什么都没有,也就什么都不会失去。
【佛语禅语第7句】: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8句】: 《无量寿经》上教人:“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 护意业清净无染。”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 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佛偈云:“慈悲口,方便舌,有钱 无钱都做德。”你在口头上不骂人,不说粗言暴语伤害他人,这也是 功德。
【佛语禅语第9句】:【禅语感悟】 妄想,又称为“妄念”。例如,我们早晨睁眼,脑子里不断想事情, 种种念头、种种幻想,公事私事、人是我非、历年的陈年往事就会像过电 影一样一幕一幕地过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 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那么妄念是很难被清除的。
【佛语禅语第10句】:在生命层面,抓住吃饭的本质,按需要摄取营养的人,身体更健康;相反,大吃大喝的人,经常摄取过多的营养,让体内的循环系统超负荷运转,身体很容易坏掉,什么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之类的疾病,专爱找这种人。
【佛语禅语第11句】: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明)憨山《费闲歌》
【佛语禅语第12句】:越来越多的人把少壮不努力的告诫,化为了成名需趁早的追求。人生之 青壮年争名夺利已是世间之惯性,精力充沛,固可筑下事业之基石,亦 是造作业因之重要时期。处于惯性之河,无需刻意逆流,能够随波而不 妄自逐流,或者进一步引导河流灌溉稼穑,此为智慧人,此为大事业。
【佛语禅语第13句】:慈悲不只是悲悯孤弱,也不只是助人为乐。慈悲,蕴藏在每一个生命的心中,它是一种超越感性的悲心,也是一种别于理性的智慧。
【佛语禅语第14句】:人世间的以恶治恶,无法起到根除邪恶的效果;当一个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敌人的时候,那种能量是比刀剑更强有力的武器。
【佛语禅语第15句】:平常心就是从不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至美。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常思人之美,不以一省掩大德;常思己之过,医好心病心生乐。
【佛语禅语第16句】:生活是公平的,人心有杆秤,只要真心向善、持之以恒地行善,必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即使有过不光彩的经历,也会淡化在善行中,就像一小粒盐溶化在一大锅水中一样,被饮者完全忽略。
【佛语禅语第17句】:未人定位,系心于所缘;已入定时,不系心于境。《大般若经》卷三三二,善学品
【佛语禅语第18句】:我们为什么让众生欢喜,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呢?是由于我们内在感召爱心的大力量,所以才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谁的爱心大,谁就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就好比在连绵的群山中,哪一座山最高,哪一座山就最早得到太阳的温暖和光芒照耀一般。
【佛语禅语第19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佛语禅语第20句】: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永明延寿禅师》
【佛语禅语第21句】:【天天禅语】谦逊:水虽然是生命之根,诸宝之源,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同样的道理,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与谦逊。越有修养之人,越会低调;越有内涵之人,越会谦虚。因谦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而空麦穗却昂着首。
【佛语禅语第22句】:因缘就是一重又一重的关系网。一切众生都在这关系网内紧密联系,共 荣共存。这个网络的运作法则就是因果定律,我们伤害人的话,最终都会自 食其果;若我们利益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好处。
【佛语禅语第23句】: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楞严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24句】:要称准自己的重量,认清自己能力的底线。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轻狂,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佛语禅语第25句】: 其实“包容”归根结底就是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以同情的 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充分体谅、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 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
【佛语禅语第26句】: 即使是不喜欢的事情,如果这件事与你的安身立命有关,就 不要从心理上去抗拒它。因为这种抗拒需要用快乐埋单,你的抗拒心 理越大,花费的快乐越多。不如暂时微笑着顺应妥协,很多时候,顺 应妥协并非消极接受,而是对不愉快的一种消解,是一种生活和人生 策略。
【佛语禅语第27句】: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不一定是禅。能够用一颗平与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那才是平禅。它来自内心,勿向外求。花开有声,风过无痕。坐亦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一生。
【佛语禅语第28句】:墨守成规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打不开通向成功的大门。因为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往往是没有现成的钥匙的。何况,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只有头脑灵活,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人最需要的不是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阻碍思维的石头!
【佛语禅语第29句】:生活中,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与人与事,才能够进退有度,并保持着宁静中的“大气”或“静气”。
【佛语禅语第30句】:【佛心禅语】 生气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常生气会使人得病,过度生气会导致 死亡。所以佛说:生气发怒的人,是一个败亡的人。提醒我们学会控制, 切不可常生气、生大气。
【佛语禅语第31句】:总一切法:谓色、非色。色非我也,何以故?可破可坏,可裂可打,生增长故。以是义故,知色非我。非色之法亦复非我,何以故?因缘生故。《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圣行品
【佛语禅语第32句】:【禅语感悟】 知足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不知足,即使你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也 感受不到幸福是什么滋味。人生就是这样,幸福从来都不会跟你所拥有的 财富成正比,幸福只会悄悄地在知足者心间蔓延。
【佛语禅语第33句】:学佛无须了解无常的道理,如能彻了此理,才能操纵自己的生命,来去自在,通向光明的境界。——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34句】:一切随缘。是一种胸怀。随缘之人,总能笑看风云变幻,在艰难坎坷中笑对人生。一切随缘,才能拥有一份平静淡然的心境。
【佛语禅语第35句】:【最有禅意的句子】有时,我们因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起烦恼,为了使它们尽快消失而想尽方法。但请想想路边或失明或肢体残缺的乞丐吧,这时我们是否会白然生起一颗怜悯之心呢?此时我们还会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烦恼吗?由此及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适用这个道理。我们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啊!036
【佛语禅语第36句】:【天天禅语】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花瓣在风中飘落,没有留下任何果实而消失,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仅仅在名利与爱情上虚度,没有丝毫获得内心的觉悟,这是否让人觉得非常可悲?
【佛语禅语第37句】:印光大师说:“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诚就是真诚、不虚伪、不做作、不怀疑、有信心,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佛语禅语第38句】:人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到自己的优势。我们要时刻坚信一点,即最优秀的人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一步步突破自我的界限,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
【佛语禅语第39句】: 当我们去除了财产、权力等观念的束缚时,就不会为这些身外之物的 变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烦恼。当我们的心里本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又 哪里会惹来烦恼的尘埃呢?
【佛语禅语第40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外有 人,天外有天。做事应当谦虚认真,不要满足于现状;学习要深入细致, 不能心浮气躁。
【佛语禅语第41句】:转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来待人处事,人事无不轻安。
【佛语禅语第42句】: 做个高尚的人不容易,做个卑鄙的人同样不容易,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 了平常。
【佛语禅语第43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佛语禅语第44句】:若人成就定慧二法……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日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日狂。(隋)智颛《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佛语禅语第45句】:有四殊胜法,若有受持读诵,解了其义,用功虽少,获福甚多,即与读诵八万四千法藏功德无异。云何为四?所谓念诵: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语禅语第46句】:佛法能得现世果报:……现得恭敬、名闻、禅定、神通等利。(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佛语禅语第47句】: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首饰不能戴在脚上,脚镯不能顶在头上。(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48句】:(一)人命无常,当勤精进常逼迫众生,受生极短寿,当勤修精进,犹如救头燃!勿得须臾懈,令死魔忽至。《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3经
【佛语禅语第49句】:我们常常会怀恋儿时的快乐时光,并非儿时没有烦恼,而是儿时的我们把一切的一切都看得那么淡然,根本没把烦恼放在心上。
【佛语禅语第50句】:大多数人经常不喜欢面对生活真相。他们宁可用甜言蜜语的美梦和想象,使自己栖息在错谬的安全感里。——《法露缘》杂志
【佛语禅语第51句】:不是所有的相生就都好。所谓好,就是合适的,且还要加上时间单位,是当下的,过去的,还是未来,都不能同日而语。此一时彼一时,任何事物永远都处在阴阳的变化当中。
【佛语禅语第52句】: 一人作恶多端却不思悔改,邻人均遭其害,避之唯恐不及。一 日,恶人失足于井,命将不保。邻人窃喜者有之,日恶有恶报;怜悯者 有之,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怜悯者欲救之,窃喜者不允,遂起口 讼。乡中长老言,人命关天,愿救者救之。恶人活,横向乡里如故。
【佛语禅语第53句】: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过是时间的累积。要生存,就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假如你让当下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缩短了一天的生命。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先把握现在。每天一个人保持只争朝夕的精神,其生命才会流光溢彩。
【佛语禅语第54句】: 你提出的意见如果不被对方采纳,可能因为三种因素造成: 一是你的意见本身是错的,二是你提意见的方法错了,三是选择的意 见对象有错。意见本身错了你让人家怎么接受?方法错了导致人家不 愿接受。关键是第三点,对象一错就只能对牛弹琴。总之是错在自 己,与对方无关。
【佛语禅语第55句】:【天天禅语】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佛语禅语第56句】:【低头人生】低头人生,是成熟的人生,谷子成熟了都是低头的。只要还有证明自己的心,就是幼稚。不能坦然地承认失败,即不够成熟。能够感恩一切逆顺因缘,才算老实。凡夫要证明自己,都是造业现丑。除了证明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什么也证明不了。无量劫来我们现丑太多,这一生就不要再现丑了。
【佛语禅语第57句】: 改革开放以来,前三十年让一部分国人先富起来了。据行者 观察,现在已经进入拐点期,要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共同 致富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 和验证邓小平理论。
【佛语禅语第58句】: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我们无法预见,可该来到时,它却不迟不缓。正是因为缘分不可强求,所以佛才说:一切都要随缘。
【佛语禅语第59句】:譬如人行狭道,一边深水,一边大火,二边俱死。着有着无,二事俱失。(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七
【佛语禅语第60句】:于十界万法,若依若正、假名实法,随拈一法,皆即心之全体,皆具心之大用,如心横遍,如心竖穷。以唯心义成,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唯法,乃至唯微尘芥子,一切唯义俱成。一切唯义俱成,方成真唯心义。《彻悟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61句】: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62句】:穿过时光的长廊,回望经年的风景。淡淡里,出尘,若画;入尘,若禅。指尖如蝶翩落的文字,有温润,有潮湿,有感动,有珍惜。
【佛语禅语第63句】:当我们懂得知足时,一切贪婪和苦闷自然消退;当我们知道布施和跟别人分享时,自己也觉得丰足。——郑石岩
【佛语禅语第64句】:悟是一种通达的茫然,也是一种茫然的通达。当你悟的那一刻,豁然通达了,回首看看以往执著虚妄的世界,会觉得茫然,这就是通达的茫然。悟也好像在黑暗无际中,突然电光一闪,照破无明迷雾,顿见光明灿烂的世界,这也就是茫然的通达了。
【佛语禅语第65句】:执著是障碍,但一旦撞到南墙,回头即佛!如果不执著,你一定撞不到南墙,也一定不痛不痒。障碍有时就是个骄傲的公主,只有足够的血性爷们儿才能够最终降服她。
【佛语禅语第66句】:斧头虽小,但经过多次劈砍,终究能将一棵坚硬的橡树砍倒。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努力,再糟糕的境遇都能改变。命运就是随机抓到手中的扑克牌,好坏全凭运气。然而,高明的玩家,即使手中抓了一副烂牌,也不会轻易放弃。在他们看来,只要赌局还没有结束,每个人就都有赢的机会。
【佛语禅语第67句】:慈悲喜舍比宝石还要珍贵。慈悲喜舍,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上的调整与 和谐。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的人与自然的 统一,人类才能得到快乐,得到自在,得到福德。般若是智慧,般若也是 福德。
【佛语禅语第68句】:有人对怀乐禅师说:“我如何让自己解脱出来呢?”怀乐禅师说:“谁把你束缚住了?”那人又问:“那我为什么解脱不出来呢?”怀乐反问:“这是谁的错?难道是别人让你不能解脱吗?”这人不语。
【佛语禅语第69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佛语禅语第70句】: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佛语禅语第71句】: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72句】: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民国)弘一《改过经验谈》
【佛语禅语第73句】: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最终会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才能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佛语禅语第74句】: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件小事开始学会付出,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充实和喜悦便会时时与我们相伴。
【佛语禅语第75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今夜一众,尽是他乡之子,因何不归?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洞山文案》
【佛语禅语第76句】:悟了还同未悟人,无心胜负自安神。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有几人?——《龙牙和尚颂》
【佛语禅语第77句】:用慈悲心来关怀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众生;要用智慧心来观照自我,乃至微细的每个念头。慈悲如两足,能遍行各地、了无障碍;智慧如双目,能洞察真伪、发现实相。
【佛语禅语第78句】:时光,一路前行,怎容得下丝毫的倦怠?缘起缘灭,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岁月河流中遗忘了彼此。犹如春尽,便是花落相惜。或许,岁月自有禅的深意,只待我们慢慢去参悟。流年似水,我在伊水之湄,等下一次的邂逅。紫陌红尘,只愿下一次轮回,默守清欢。
【佛语禅语第79句】: 时尚和时髦不同。时尚的先锋性、启蒙性和时髦的盲目性、 颓废性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它们非常貌似,并都能产生“推窗效 应”,但产生的结果截然相反:前者迎来新风,看到无限广阔的新天 地;后者放入瘴气,面对的是充满死亡气息的黑森林。
【佛语禅语第80句】:佛祖说:欲望微小的人,内心坦然,没有什么担心和害怕的事,遇到事情总可从容应对,没有什么缺憾。
【佛语禅语第81句】: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
【佛语禅语第82句】:快乐与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佛语禅语第83句】: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嗔、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佛语禅语第84句】: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唐)慧寂《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85句】: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如同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方圆,没有大小,也没颜色,没有上下长短,没有怒喜,没有善恶是非,也没头尾。像这样超越对立,融化矛盾,不执著、不贪爱,就是般若与禅定。
【佛语禅语第86句】:譬如净日轮,普照十方国,如来神通力,法界悉周遍。《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
【佛语禅语第87句】: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宽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佛语禅语第88句】:人生一程,山高水长,生活一路,取舍难当,有一种失落,在经历里,让心静中有禅,有一点惆怅,在日子中,让心悟里有感,放下了执念,才有坦然,心路自己主宰,放下了追逐,才有安然,心情自己营造,放下了纠结,才有淡然,学会用心去欣赏,人生的风景。
【佛语禅语第89句】: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佛语禅语第90句】:【佛心禅语】 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 怀,以感恩心做人,以报恩心做事,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美丽,更加 充实。
【佛语禅语第91句】:有人问:“什么最美?什么最乐?”师言:“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最崇高的境界。”——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92句】:境随心转,我们一思一念决定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我今生会遇见什么人、做什么事、吃什么饭、挣多少钱、住什么样的房子,走什么样的路,这一切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佛语禅语第93句】:【天天禅语】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对生命的爱心。对生命生起爱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无畏布施。如果具备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长期吃素,这是最好的无畏布施。大宝法王说:“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放生其实就是无畏布施。
【佛语禅语第94句】:佛法是救世的良药——因为世间的众生,常处于病与贫的状态中。无论天然灾害或人为祸乱,都是因为不调和而引起的病态;既然产生病态,即需治世的良药,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药。
【佛语禅语第95句】: 忽然想起苏东坡,那么牢骚满腹的人,为什么还能在官场混 迹许多年?唯一的解释,他所处的朝代有一种宽容,如果不是这种宽 容,我们今天能否知道这个苏东坡还说不定呢。苏东坡的牢骚是不是 真牢骚,那就说不定了。
【佛语禅语第96句】: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咸淡相 依、甘苦共存;没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又如何体会香甜的美妙?
【佛语禅语第97句】:【禅语】①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②随缘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③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④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⑤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佛语禅语第98句】:快乐和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佛语禅语第99句】: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27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