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文案一眼惊艳!
【佛语禅语第1句】:伤心难过不要带到明天,更不要挂在脸上让别人看到,影响另0人。《星云大师讲演集》(四)
【佛语禅语第2句】: 商品品种越多,越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社会现象越丰富多 彩,越让人无所适从。在这个琳琅满目的社会大商场,你如果没有眼 力,缺乏定力,内心贪婪,优柔寡断,到头来要么择非所要;要么两 手空空。
【佛语禅语第3句】:成功不通过努力也能得到,这样的想法你要尽早放弃。请你努力做一切 能帮你成功的事!努力找寻成功的方法,努力为你所做的事采取行动!你永 远都要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努力,比任何人都更努力,比那个永远都是第一名 的人更努力,这样,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佛语禅语第4句】:安心在乎虚,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佛语禅语第5句】:路入来到沙弥修行所在的寺庙见到住持,便把毒蛇咬死他弟子的事情告诉了他。住持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徒弟也是一样。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佛语禅语第6句】: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世人之心时时刻刻向外攀缘,攀得 更要占有,不觉间种种自定的概念,判别的标准形成了人生的性格,自 恃性格如棱角般过于鲜明的人,应对万事必然会有种种之障碍。性格只 是客尘,不能觉照自己性格之本然,当人生出现滞碍,只是祈求心外之 佛又有何益?
【佛语禅语第7句】: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之时不曾带来什么,去时也带不走什么。佛看见众 生在苦海里挣扎、追逐,就泪水涟涟,悲从中来,他教我们一切随缘;看 见众生欢欣的生活,就慈爱温和,和和气气,教我们惜缘、惜生,安享生 命之乐。于人生际遇看得淡,守得定,惜缘,随缘,得生之乐趣,生之 自在。
【佛语禅语第8句】:有时候,闭上嘴,放下骄傲,承认是自己错了,不是认输,而是成长。在安静里,做一朵闲花,与人相处,不浓不淡,读静若秋水的书,听直抵心灵的曲,不道是非长短,不说人走茶凉,相遇,辗转,我只淡然,以拈花的姿态行于世,偶而在文字中,抚琴弄月,滴水禅音,无关风月,只为找一份清幽,留一份真。
【佛语禅语第9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炬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10句】:在我们的一生中,才智、财富、名利、地位等,这些穷其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当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什么都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
【佛语禅语第11句】:念佛只呆呆地念,空空地念,傻傻地念,木木地念,这样就好。如同晒太阳,并不需要摆姿势、选造型,只要任凭阳光照射就好。
【佛语禅语第12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既不可得,日常应缘处事, 用的是哪颗心?不要说什么佛心、禅心、清净心,此亦不可得。
【佛语禅语第13句】: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 个不懂得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道理?哪个人的周围没有“贵人”帮忙?所以 说:“施恩于人就等于把恩惠存进了银行,急需时再取出来。”
【佛语禅语第14句】: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佛语禅语第15句】: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东西都是一样的东西,人们只是从他们喜欢的人那里买东西。人是东西的灵魂。
【佛语禅语第16句】:笑是一种表情,皱眉也是一种表情;呵斥是出声,说话也是出声。但是笑比皱眉好看,说话比呵斥自然。
【佛语禅语第17句】: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
【佛语禅语第18句】:身在其中的众生,完成心灵的净化,自发自觉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才是应循之道。
【佛语禅语第19句】:多闻圣弟子离两舌,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欲破坏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群党,彼于两舌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伽弥尼经》
【佛语禅语第20句】: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佛语禅语第21句】:【喜爱众生】 爱不分民族,也不分国家,只要是生命,都应该尊重,应该关怀。
【佛语禅语第22句】: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最终会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才能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佛语禅语第23句】:智与愚,无有极处,智者只是相对的智者,愚人只是相对的愚人。假设一定要给个定义的话,可以这么说:愚蠢是自以为已经足够聪明,智慧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
【佛语禅语第24句】: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分爱必须“清净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接受者不贪婪;施与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佛语禅语第25句】:受苦其实是了苦,享福其实是消福。福来时,不要沉溺;苦来时,不要惧怕。在享福时念着未来会来的苦,在受苦时畅想日后的甜。唯有如此,才能更长久地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佛语禅语第26句】: 种善因不难,常常一个微笑就够了;种恶因也容易,常常一个讥讽的眼 神就是矣。积善累恶就在细微处!
【佛语禅语第27句】:甩手很简单,坚持几天可以,坚持几月也可以,那么坚持几年、几十年 呢?是不是绝大多数人就打退堂鼓了呢?我们说成功最简单,那是因为门槛 很低,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成功很难,是因为只有持之以恒,才可能看到成 功的曙光。
【佛语禅语第28句】:少欲知足非常重要,轮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譬如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这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有了还要更多,多了还要更好……结果会达到一个极限,最后你就会变得和现实抗争。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变得沮丧不已。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054
【佛语禅语第29句】:吉祥,就是一切灾患恶事不近身,凡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吉祥就是福。
【佛语禅语第30句】: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就像是同一棵参天大树上数不清的树叶一样,乍一看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捧在手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不同点,并且越是观察得仔细,不同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佛语禅语第31句】: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平凡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平凡中,真正的幸福才得以存在。
【佛语禅语第32句】:你需要的不多,可是你想要的很多,追求不到就满心的遗憾,追求到了以后呢?却觉得很空虚,成功得很失败。换句话说,得到以后,你觉得不过尔尔,因为没有想的那么有味道,但是你害怕这种生命的无力感、空虚、无奈,或者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所以你不断地继续设定目标,继续建筑你的梦想。一庄圆法师
【佛语禅语第33句】:懒于一事,懒于万事。好易之人,自知非道器矣。(日本)道元《永平初祖学道用心集》
【佛语禅语第34句】: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佛语禅语第35句】: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 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我们要时时反问自己,对境是否心还粘着?是 否真的识得本来?假如对境为妄想所左右,产生爱憎取舍之心,那就生死不 了,就须深自惭愧内疚,痛下苦功,好好地修行。
【佛语禅语第36句】:生死幻灭,须臾无常,衍生了多少悲欢离合。拥挤的街道,匆忙的人群,与你擦肩而过的缘分,与你错位的生命轨迹,造就了世间的悲苦。多少人苦苦哀求,不想离开心中所爱;多少人几乎成魔,因为不得不舍下自己的拥有。一幕幕悲剧,化作了枷锁,囚禁着人们,使人们无从挣脱。
【佛语禅语第37句】: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何必过于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就会在这浮躁喧嚣的无常世界中,拥有一片安静的心空。
【佛语禅语第38句】:从这句话开始:你会死,我会死,大家都会死。(清)吉美林巴(《古美林巴大师之教言》)
【佛语禅语第39句】:云何菩萨不恋财利?菩萨摩诃萨若得财物,不作我所,不谓是财,不作积聚,于时节中回施之者,供养父母及诸识亲、诸眷属等,于时节中复须自用。得此财时不生染着,不得财时亦不周悼,亦不渴仰。于施主边不起恶心,不取过失。于如法财,与众共得。《大乘宝云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40句】:【佛语禅心】与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与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与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与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与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佛语禅语第41句】:如果称别人为傻瓜,自己也就成为傻瓜。《经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积集经》
【佛语禅语第42句】:【最有禅意的句子】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佛语禅语第43句】:人们往往就是太执著,而有分别心。是你、是我,划分得清清楚楚,以致对自己所爱的拼命去争、去求、去嫉妒,因为心胸狭窄,所以处处都是障碍。
【佛语禅语第44句】: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佛语禅语第45句】:满山遍野,若众生需要,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是如此。一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46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唐)善导《观经散善义》
【佛语禅语第47句】:哲学家对于幸福的定义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快乐与财富无 关,与灵魂有关。
【佛语禅语第48句】:人的品格犹如土壤,佛法就像种子,菩萨的功德就像苗芽,诸佛的境界就像果实。若没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优质的种子,也长不出挺拔的苗芽,更无法结出饱满的果实。
【佛语禅语第49句】:生命中的禅意无处不在,走进自然,听山风过耳,闻花香怡然,嗅空气中泥土的芬芳,看花草树木,在阳光沐浴中欣欣向荣,万物,就在简单中从容。生命最好的状态来自淳朴与本真,不刻意雕琢的东西才最美,顺应自然的生长方显葱茏。
【佛语禅语第50句】: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
【佛语禅语第51句】:思维,胡思乱想;语言,胡言乱语。浊染的身心,不堪法器。就这样吧,南无阿弥陀佛。
【佛语禅语第52句】: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竞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佛语禅语第53句】:总想在一片坦途上行走,终究不会有任何的收获怎样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难关?佛日: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四十二章经》
【佛语禅语第54句】:我们,要学会理解红尘的多变幻,懂得一路淡定从容;我们,要学会原谅生命的不完美,珍惜、善待生命的每一天。人生看似绵长,其实匆匆,如果我们能做到任身边红尘喧嚣,心中常是云水禅心,那么,山一程,水一程,这一路走来,我们定能带着清欢,笑观花开花落,静观云舒云卷,默默欢喜。
【佛语禅语第55句】: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人处常对,不能动其心。心常住坚固,谛观法生灭。《杂阿含经》卷九,第240经
【佛语禅语第56句】:时不待人,转眼便是来生,何不趁身强力健,打教彻去,讨教明白去。……若不向这里打教彻讨教明白去,是尔自暴自弃,自甘陆沉,为下劣愚痴之汉。——《禅关策进》
【佛语禅语第57句】:晴浅翠,杏妩桃萱,婀娜柳丝,冉冉晨曦,楚楚垂婉。几许流云浮尘而来,一池菡萏绽放在心波,静谧如诗,于禅思中定格了落寞的身影。
【佛语禅语第58句】:谓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不见色异我,不见我中色、色中我;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不见识异我,不见我中识、识中我,是名得无身见。《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70经
【佛语禅语第59句】:【最有禅意的句子】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和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佛语禅语第60句】:生活也是如此,人生路上,留一点遗憾在生活中,也许比完美更觉得美。佛语,天地本不全,人间便不可能完整,也算是对不完美的缺憾,一种自我安慰吧。佛且这么说,何况我们人呢。
【佛语禅语第61句】:人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人的观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于出错。
【佛语禅语第62句】: 社会化分工日益精细,生活的节奏日益匆忙,我们自己能够 做主的事情不多,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也越来越难以把握自己 的命运。谁也不能对自己的生命完全拥有,我的手里有人人的生命, 人人的生命也在我的手中。作为命运的共同体,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互 信,彼此珍惜,彼此友爱是何等重要!
【佛语禅语第63句】:最初如果没有在闻思上下功夫,就会流人黑暗迷蒙之禅定。(宋)冈波巴《宝蔓集》
【佛语禅语第64句】:佛说:如果得到了大笔财富,在有益于自身的同时,哀悯众生,以财救助,施惠于人,即是布施。
【佛语禅语第65句】: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佛语禅语第66句】: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公益心地担当义务。修行不是放弃俗务,而是无私地奉献大众。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谦逊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执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务众生。
【佛语禅语第67句】:彼无智慧人,行于畜生法,驰趣于女色,犹猪乐粪秽。《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佛语禅语第68句】:佛陀于菩提树下,夜睹晨星而悟道,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因妄想执着而不可得。凡夫与佛本无别,只因执着于妄想,垢染了这面 生命之镜,故显凡夫相,而镜像虽垢,镜之本体依然圆明觉照,照净照垢, 全然呈现。镜之净垢皆为相,凡夫佛陀亦是假名,打破镜子,不执两边, 方显无相之相。
【佛语禅语第69句】:什么是无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执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车”,只修心不执身;只保持内心一贯的安详,因为只有安详的心态才是定慧不二的现量与证量。——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70句】: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照能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楞伽师资记》
【佛语禅语第71句】:慈爱众生并给予其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痛苦,称为悲。救度他人的灵魂使其不致堕落,就是对众生的最大的慈悲。
【佛语禅语第72句】: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佛语禅语第73句】:见闻虽然深广,而身心却流入凡俗,这就像医生自染恶疾,真乃颠倒的行为。(宋)冈波巴《宝鬘集》
【佛语禅语第74句】:宁静,是一个人心灵最强大的力量。面对纷扰的外在世界,我们应该将内心的安静作为修行,不断过滤心湖里的种种杂质,让生命恢复纯净本质。
【佛语禅语第75句】:【最有禅意的句子】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佛语禅语第76句】: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f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佛语禅语第77句】: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偏执是束缚我们思维发展的罪魁祸首。倘若 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过分坚持,破除心理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 许多烦恼、多些快乐。相反,如果我们过于执著于那些本不该执著的事 情,我们将会迷失更多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78句】:行,既是行动,也是行走,行动是一种随时而发的实践,行走是永远身在途中的状态。也就是说,修行与学习相伴相随,永远都不会停止。
【佛语禅语第79句】: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种,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种,提得起、放得下。
【佛语禅语第80句】:【禅悟人生】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佛语禅语第81句】:皈依,是对自己的信仰一生一世的选择,也是成为正式佛教徒的开始,犹如学生入学,必须注册,才能取得学籍一般。皈依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人,不是拜师父。所以皈依后的佛教徒是属于整个佛教的信徒,不是专属某一个人的徒弟。(当代)星云《佛教丛书·仪制·问题答问》
【佛语禅语第82句】:【佛学经典文案金句】焦样克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9佛日: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道教经》
【佛语禅语第83句】:死者弃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佛说孛经》
【佛语禅语第84句】:一对恋人或夫妻相处久了,感情神经总会一点一点麻木。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爱情消失了,其实不是。爱情不会消失,爱情只会沉底。当爱沉底了,你要懂得晃一晃。爱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既然是经营就会有形式和点缀,一如心脏的外面还有一层胞衣。
【佛语禅语第85句】: 为他人着想就是在为自己着想 佛说,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佛语禅语第86句】: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佛语禅语第87句】: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佛语禅语第88句】: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佛语禅语第89句】:修持一颗淡定之心,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风云。
【佛语禅语第90句】:所谓端正,非色如花,悭嫉虚饰,言行有违;谓能舍恶,根原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正。《法句经》卷下,奉持品
【佛语禅语第91句】:人间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民国)太虚《怎样建设人间佛教》
【佛语禅语第92句】: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以感恩的态度生活。一切情绪之中最有威力的便 是爱心,但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感恩也是一种爱,只有怀着一种感恩 的心情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我 们才能对周围的点滴关怀都怀抱强烈的感恩之情。知道感恩,同做一件好事 一样伟大。
【佛语禅语第93句】: 说我是庸人实在恰如其分,因为我的确是个非常迟钝的人, 尤其在面对社会生活的时候。当一种社会现象发生,多数人早已洞悉 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质的时候,我依然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上,为 现象所牵引,有那么一种看热闹之嫌。
【佛语禅语第94句】:心田要多播善种,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枝杂草。土地不耕种,杂草必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只是举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佛语禅语第95句】: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语禅语第96句】: 有这样一个微博,每篇博文都唯美纯粹,仿佛叶尖的晨露晶 莹欲滴。博主是一位商务人士,每天奔波于都市的红尘。该博主的博 文大多完成于工作中的小憩,宁静的深夜,甚至红绿灯前的等候。博 主说自己是诗意控,行者凝思: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诗意控是个多么 陌生又何等令人神往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97句】:唯一能形容慈悲的状态便是如虚空——空与一切万物相容不冲突,包容万物,支撑万物。佛是空王,也是慈悲王。
【佛语禅语第98句】: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佛语禅语第99句】: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侨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持此功德,施惠众生,不自为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八难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28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