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老舍作品中优美的句子

【第1句】: 老舍作品中的精彩语段

“鲁郭茅,巴老曹。”

其中“老”即老舍。 老舍(1899—196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贫民家庭。幼年时父亲在与八国联军巷战中阵亡,此后全家靠母亲支撑着艰难的生活。

它在贫困中度过童年,从小熟悉下层社会的生活,熟悉北京市民酷爱的各种民间艺术,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老舍的作品,以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赢得很高的声誉。

为表彰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与1951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舍的语言很有特点,在此以《四世同堂》于《骆驼祥子》两篇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为例,略作分析。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沉浮、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事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地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作者根据友人讲述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经过充分的实际生活体验和资料准备之后构思而成。

小说描写来自乡间的纯朴、自强的人力车夫祥子为了改变生活地位竭力挣扎、奋斗,终因梦想和努力的失败而逐渐沉沦的经历,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穷苦民众的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作者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京城下层社会广阔的生活场景,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下层劳动者的文学形象。

它对城市劳动群众生活真实、生动的描写,主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了前此同类题材的作品。其简洁精炼的白描手法,细腻的心理刻画,纯净的北京方言,浓郁的地方特色,都增添了它的韵味和厚度。

它问世以来,深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读者的喜爱,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 现以描写方式分类。

语言描写 例1 “瑞宣还没回来哪?”老人问。 “他今天有四五堂功课呢。”

她回答。 “哼!开了炮,还不快快的回来!瑞丰和他的那个疯娘呢?”老人问的是二孙和二孙媳妇——那个把头发烫成鸡窝似的妇人。

“他们俩——”她不知道怎样回答好。 “年轻轻的公母俩,老是蜜里调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真也不怕人家笑话!” 小顺儿的妈笑了一下:“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我就看不下去!”;老人斩钉截铁的说。

“都是你婆婆宠得他!我没看见过,一个年轻轻的妇道一天老长在北海,东安市场和——什么电影园来着?” “我也说不上来!”她真说不上来,因为它几乎永远没有看电影去的机会。 …… “老三刚才跟我讲了好大半天,说咱们要再不打日本,连北平都要保不住!”小顺儿的妈说得很快,可是也很清楚。

“说的时候,它把脸都气红了,又是搓拳,又是磨掌的!我就直劝他,反正咱们姓祁的人没得罪东洋人,他们一定不能欺侮到咱们头上来!我是好意这么跟他说,好教他消消气;喝,哪知道他跟我瞪了眼,好像我跟日本人串通一气似的!我不敢再言语了,他气哼哼的扯起妞子就出去了!您瞧,我招了谁啦?” 老人愣了一小会儿,然后感慨着说:“我很不放心小三儿,怕他早晚要惹出祸来!” 正说到这里,院里小顺儿撒娇的喊着: “爷爷!爷爷!你回来啦?给我买桃子来没有?怎么,没有?连一个也没有?爷爷你真没出息!” 小顺儿的妈在屋中答了言:“顺儿!不准和爷爷讪脸!再胡说,我就打你去了!” ——摘自《四世同堂》第一部第一节 例2 ……“我求你帮点忙!” “说吧,冠先生!” “不!”晓荷作了个媚眼。“不!你的先答应我!” “你不告诉我明白了,我不能点头!”刘师傅说得很坚决。

“不过,一说起来,话就很长,咱们又没个地方——”晓荷看了四围一眼,觉得此地实在不是讲话的所在。 “没关系!我们粗卤人办事,三言两语,脆快了当,并不调地方!”刘师傅的白牙一闪一闪的说,脸上很难看。

“刘师傅,你知道,”冠先生又向四外看了一眼,把声音放得很低,“保定……不是要大游行吗?” “呕!”刘师傅忽然笑了,笑得很不好看。“你是来约我耍狮子去?” “小声点儿!”冠先生开始有点急切。

“你怎么猜着的?” “他们已经来约过我啦!” “谁?” “什么民会呀!” “呕!” “我告诉了他们,我不能给日本人耍!我的老家在保定,祖坟在保定!我不能庆祝保定陷落!” ——摘自《四世同堂》第一部第十八节 以上两段文字均是《四世同堂》里的对话,从对话中不难看到有许多北平的地方语言:“疯娘”、“公母俩”、“蜜里调油”、“早晚的年轻夫妻”、“妇道一天老长在北海”、“扯起妞子就出去了”、“我招了谁啦”、“讪脸”、“脆快了当,并不调地方”、“粗卤”。我想,这就是老舍的风格,也正是这种贴近人民群众的风格是他获得了“人民艺。

【第2句】: 老舍读本中老舍的经典语录

老舍作品经典语录:

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谦虚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了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的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

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第3句】: 几段老舍散文的优美句段,要作品名,蟹蟹

老舍散文集的好句好段:

【第1句】: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不与羊群为伍。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失败者的屠宰场不是我命运的归宿。

【第2句】:春天到了!世界万物到苏醒了,小草也发芽了,如果你现在用一把火把小草烧毁,一旦春风一吹顽强的小草又生根发芽,正是诗人所说的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也证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3句】:夜深时,白日里车水马龙的大街唯有路灯只身孤影。雪花于此时肆情的绽放,开出大朵大朵妖艳的花。包裹着这座安详的城市,宛如一只白色的蝴蝶画着翩翩的弧线。

以上供参考。

【第4句】: 老舍的《草原》全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语句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5句】: 谁能告诉我老舍的作品中的句子

猫 老舍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敢,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朵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济南的冬天 文/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第6句】: 老舍写景的文章里的优美语句(除了济南的冬天)

大 明 湖 之 春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

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

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

“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

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

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

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

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

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

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

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

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

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

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

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

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

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

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塔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

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

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泉大好了。

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

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

【第7句】: 老舍的作品二马里有什么优美句子

在一开首便把故事最后的一幕提出来,就是这“求细”的证明:先有了结局,自然是对故事的全盘设计已有了个大概,不能再信口开河。

可是这还不十分正确;我不仅打算细写,而且要非常的细,要像康拉德那样把故事看成一个球,从任何地方起始它总会滚动的。我本打算把故事的中段放在最前面,而后倒转回来补讲前文,而后再由这里接下去讲——讲马威走以后的事。

这样,篇首的两节,现在看起来是像尾巴,在原来的计划中本是“腰眼儿”。为什么腰眼儿变成了尾巴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到底不能完全把幽默放下,而另换一个风格,于是由心里分析又走入姿态上的取笑,笑出以后便没法再使文章萦回跌宕;无论是尾巴吧,还是腰眼吧,放在前面乃是全无意义!第二个是时间上的关系:我应在一九二九年的六月离开英国,在动身以前必须把这本书写完寄出来,以免心中存着块病,时候到了我只写了那么多,马威逃走以后的事无论如何也赶不出来了,于是一狠心,就反腰眼当作尾巴,硬行结束,那么,《二马》只是比较的“细”,并非和我的理想一致;到如今我还没写出一部真正细腻的东西,这或者是天才的限制,没法勉强吧。

在文字上可是稍稍有了些变动。这不能不感激亡友白涤洲!已经说过,我在《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里往往把文言与白话夹裹在一处;文字录一致多少能帮助些矛盾气,好使人发笑。

涤洲是头一个指出这一个毛病,而且劝我不要这样讨巧。我当时还不以为然,我写信给他,说我这是想把文言溶解在白话里,以提高白话,使白话成为雅俗共赏的东西。

可是不久我就明白过来,利用文言多少是有点偷懒;把文言与白话中容易用的,现成的,都拿过去,而毫不费力的作成公众讲演稿子一类的东西,不是偷懒么?所谓文艺创作不是兼思想与文字二者而言么?那么,在文字方面就必须努力,作出一种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才算本事。在《二马》中我开始实验这个。

请看看那些风景的描写就可明白了。《红楼梦》言语是那么漂亮,可是一提到风景便立刻改腔换调而有诗而证了;我试试看,一个洋车夫用自己的言语能否形容一个晚晴或雪景呢?假若他不能的话,让我代他来试试。

什么“潺浮”咧,“凄凉”咧,“萧条”咧……我都不用,而用顶俗浅的字另想主意,设若我能这样形容得出呢,那就是本事,反之则宁可不去描写,这样描写出来才是真觉得了物之美而由心中说出;用文言拼凑只是修辞而已。论味道,英国菜——就是所谓英法大菜的菜——可以算是天下最难吃的了,什么几乎都是白水煮或楞烧,可是英国人有个说法——记得好像George Gissig也说这么过——英国人烹调术的主旨是不假其他人的材料,而是把肉和熟菜的原味,真正的香味,烧出来。

我以为,用白话作著倒须用这个方法,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文言中的现成字与辞虽说一时无法一概充斥,而是用在白话文里究竟是有些像酱油与味之素什么的;放上去能使菜的色味俱佳,但不是真正的原味儿。 在材料方面,不用说,是我在国外四五年中慢慢积蓄下来的。

可是像故事中那些人与事全是想像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曾在伦敦见过或发生过。写这本东西的动机不是由于某人某事的值得一写,而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所以一切人差不多都代表着什么;我不能完全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可是我更注意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性。

因此,《二马》除了在文字上是没有成功的。其中的人与事是对我所要比较的那点负责,而比较根本是种类似报告的东西。

自然报告能够新颖可喜,假若读者不晓得这些事,但它的取巧处只是这一点,它缺乏文艺的伟大与永久性,至好也不过是一种还不讨厌的报章文学而已。比较是件容易的事,连个小孩也能看出洋人鼻子高,头发黄;因此也就很难不浮浅。

注意在比较,便不能不多取些表面上的差异作资料,而由这些资料里提出判断。脸黄的就是野蛮,与头发卷的便文明,都是容易说出而且说着怪高兴的;越是在北平住过一半天的越敢给北平下考话,许多污辱中国的电影,戏剧与小说,差不多都是仅就表面的观察而后加以主观的判断。

《二马》虽然没这样坏,可是究竟也算上这个当。 老马代表老一派的中国人,小马代表晚一辈的,谁也能看出这个来。

老马的描写有相当的成功:虽然他只代表了一种中国人,可是到底是我所最熟识的;他不能普遍的代表老一辈的中国人,但我最熟识的老人确是他那个样子。他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对将来他茫然,所以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

他的希望是老年舒服与有所依靠;若没有自己的子孙,世界是非常孤寂冷酷的。他背后有几千年的文化,面前只有个儿子。

他不太爱思想,因为事事已有了准则。这使他很可爱,也很可恨;很安详,也很无聊。

至于小马,我又失败了,前者我已经说过,五四动时我 是个旁观者;在写《二马》的时节,正赶上革命军北伐,我又远远的立在一旁,没机会参加。这两个大运动,我都立在外面,实在没有资格去描写比我小十岁的青年。

我们在伦敦的一些朋友天天用针插地图上:革命军前进了,我们狂;退却了,懊丧。虽。

【第8句】: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有什么好词好句

1)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骆驼祥子》)

2)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四世同堂》)

3)洋缎、洋布、洋粉、洋取灯儿、洋钟、洋表,还有洋枪,像潮水一般地涌进来,……钱都随那个“洋”字流到外洋去了!(《正红旗下》)

4)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骆驼祥子》)

5)我愿意一下子把敌人全捶在那个山包里,一个不剩!(《无名高地有了名》)

6)他必须看着天空。万一有那么一只掉了队的鸽子,飞得很低,东张西望,分明是十分疲乏,急于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见此光景,就是身带十万火急的军令,他也得跑回家,放起几只鸽子,把那只自天而降的“元宝”裹了下来。(《正红旗下》)

7)可是,谁想到哥哥竟自作出那么没骨头的事来——狗着洋人,欺负自己人!(《正红旗下》)

8)在他的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离婚》)

9)天赐一看见她就木住了,好像虾蟆见了蛇。(《牛天赐传》)

10)(赵子曰)还没扭到能看见后面的程度,早就把笑容在脸上画好,轻轻的叫了一声:“老李!”(《赵子曰》)

11)他停了一会儿,嘴角上挤出点笑容来。(《黑白李》)

12)张大哥叼着烟斗,由嘴的右角挤出这么两个字,与一些笑意,笑的纹缕走到鼻洼那溜儿便收住了。(《离婚》)

13)眼睛没什么精神,而嘴上老卷着点不很得人心的笑。(《抓药》)

14)她的笑很小,只在眼角与鼻翅上轻轻一逗,可是表现出许多心事……(《新时代的旧悲剧》)

15)待了一会儿,她把泪收起去,用极大的努力把笑意调动到脸上来。(《正红旗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329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