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表达中俄关系的句子

【第1句】: 寻找一篇有关“中俄关系”的文章

俄罗斯是什么?是我们的邻国!是沙俄时期侵占清朝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侵略者,至今也未归还!曾经是全世界无产者和共产国际的坚强后盾!曾经也是新中国的唯一支持者和协助者!中国80%以上的工业基础是苏联援助的结果!也是中国建国初期和现在先进武器的最大支持者和提供者!更是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忠实援助者!

由此看来,俄罗斯确实是侵略过我们,我们一刻也不应该忘记我们被其侵占领土的事实,我们也要寻找机会索回我们的领土,不管条约是如何规定!

但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虚弱无助的新中国,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援(也许他的支援是为了拉拢一个亲苏的小兄弟),我们也许什么都不是!

我们迄今为止,许多先进武器性能都不行,重型运输直升飞机也造不出来,我们虽然有钱了,可是我们拿着几倍的钱美国人和西方国家都不愿把先进武器卖给我们!为什么?就是因为瞧不起中国、从心里戒备中国、不信任中国!

在这种时候只有俄罗斯才能和我们达成协议,愿意出售武器给我们,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只有俄罗斯和中国是具有共同利益的,只有俄罗斯才是中国现阶段可以依靠的盟友和战略伙伴!(当然还有巴基斯坦,但巴一般只能是寻求我们的帮助)

在国际关系上,只有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才可能结盟和友好,否则就是一厢情愿和呓人说梦!

既然我们和俄罗斯具有共同利益,而且也是事实上的结盟者和伙伴,在俄罗斯与美国、格鲁吉亚斗法比拼的关键时刻,中国作为大国是不能含糊和骑墙的,更不能和稀泥、做老好人、当和事老,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支持自己的伙伴和盟友俄罗斯,并发动和带动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一起支持俄罗斯,要让北约和对手感到上和组织的意志、压力和实力,要让他们感到假如为了一个北约东扩、为了小小的格鲁吉亚就和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翻脸就太不经济和划算了,因此还不如牺牲格鲁吉亚和那个自以为是的总统,转而寻求与俄罗斯妥协,等待更大的机遇!

所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局不会由于中国的和稀泥和漠不关心而胜利,反而会由于中国和上合组织的强硬而胜利!

上合组织说白了只是一个由于中国经济实力来维护的半军事化组织,在组织中,由于中国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其实处于领导地位,因为各国在经济上都有求于中国,因此,对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与他国的战争,中国无疑具有最大决定权和发言权,希望中国不失时机的发表强硬言论,避免含糊其辞,再说美国支持格鲁吉亚在奥运会开幕日向南澳替发动进攻,明摆着就是不给中国面子,所以中国也不必给美国留什么面子,而且中国与受美国蛊惑的越南正在南海争斗,以后也需要俄罗斯和上合成员国的支持,如果中国此刻不对俄罗斯支援,那么上合组织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以后中国出现危机,也不会有别人来支持的!因此无论如何,中国都要出头,为俄罗斯出面,也为中国自己的长远利益出面,坚定的支持俄罗斯的铁拳行动,必要时还要做好人力物力的帮助!这样,美国人才会害怕,西方和北约才会感到上合组织的力量,而不是现在的不屑和轻视!

坚定支持胡总雄起,中国雄起,上合组织雄起!

中国要为同时打赢两场反美霸权主义的战争而努力奋斗!(格鲁吉亚侵犯俄罗斯利益和越南侵犯中国南海利益都是美国搓弄的,因此打击这两个国家,实际上就是在抵抗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维护中俄两国和上合组织全体成员国的最高战略利益)

中国,你没有退路了,只有进攻,和俄罗斯、上和成员国一道坚定不移的进攻,拿出抗日和抗美援朝的勇气和智慧去进攻吧!

【第2句】: 形容中美关系和中日和中俄关系各用什么词

【第1句】:中美关系

夫妻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天天拌嘴吵架,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0%多,大约跟夫妻间经济状况差不多,可以看做是丈夫赚100美元,妻子赚60美元。

另外,这是汪(副)(总)理)定义的中美关系。中国经济越来越快,可以看做是妻子赚钱越来越多,逐渐赶上丈夫赚的钱。呵呵

【第2句】:中国日本关系

邻里关系,关系原来中国赚钱少,日本赚钱多,关系非常好,但是最近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也开始阔起来了,日本经济不好,所以关系不睦,但是也搬不走,所以关系就越来越差,所以中日关系是邻里关系

【第3句】: 几句话简单说下中苏关系的变化

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

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70年代,反帝反修,到反修统一战线。

80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对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作这样一个小结:——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

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1950年的中苏条约也是不平等的;——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分歧从何开始,一般认为是思想意识上的分歧,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矛盾。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首先跳出了两极格局,这是一个创举;——70年代,反帝反修,到反修统一战线。表面上的思想意识分歧,实际上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间的对撞;——80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

中国坚持提出的“三大障碍”问题,是为国家建设创造外部环境的战略考虑。通过上述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同苏联的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苏关系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要超过很多其他大国关系。中苏关系集两国关系、两党关系和两国以及两党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交往于一体,它同时包含了大国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不同文明国家间关系、新型民族国家和欧洲传统大国间的关系等广泛内容,并且掺杂了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一部中苏关系史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从50年代的“蜜”,到60年代的“争”,再到70年代的“斗”,最后过渡到80年代的“缓”,直至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并形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定”新格局。这段过程中,高开低走再回归正常的中苏关系几乎经历了当今世界各种国家关系形态的全部变体:从一般的国家关系到亲如兄弟的战略同盟,进而摇身一变为势不两立的战略对手,然后又经历了艰难的正常化过程回归到友好国家关系,最终在苏联解体后建立起可作为大国关系典范的新型战略协作关系。

中苏之间这种从过于亲密到过于敌视,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国家关系在当代国际关系上可谓罕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苏关系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是一个很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样本。

第二,中苏关系的进程对中苏两国的内政和外交曾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中苏关系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自中国建立现代国家至上个世纪70年代前,中国内政外交的许多重大事件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中苏关系的走向联系在一起。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展到最后取得政权,更和苏联和苏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两国结成同盟,中国又奉苏联为样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5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又成为中国反对的主要对象,两国关系由同盟发展到对立、对抗乃至兵戎相见。正是在苏联强大的压力之下,中国从70年代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并进行改革开放,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可以说,不了解跌宕起伏的中苏关系就无法很好地认识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发展史。而对于苏联而言,尽管中苏关系在苏联人心目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中苏关系的阴晴圆缺无疑也同其国内事务的演变具有相当密切的关联,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这正是中俄(苏)关系所具有的与众不同之处,而双边关系的研究也因此拥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第三,中苏关系的历史轨迹与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在冷战时期首先表现为中苏美大三角关系的互动及其所产生的广泛政治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中,中国外交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如何处理同苏联的关系进行,并把中苏关系带进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与的大博弈。

从50年代的联苏抗美,60年代的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的联美抗苏,直到80年代的不结盟都成为牵动大国关系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说40余年间每一次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莫不如是,每一次中苏关系地位和模式的变化莫不如是。有学者精辟地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从历史承继性来看,冷战结束前,中苏、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和外交实践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核心地位。顺延这一轨迹,在现阶段以至未来发展中,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依旧是我国外交当中两对重要的双边关系。

即使中俄美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三国之间事实上仍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互牵动作用,尽管当前这种三边互动关系明显不同于冷战时期中苏美三角的互动。在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413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